【每天功课】每天学几个爱情心理关键词

安乔

来自:安乔(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2012-01-05 17:34:5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叶格格

    叶格格 2012-01-05 17:36:35

    m 至于看不开呢 。。这是个问题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05 17:40:00

    ■天使有时并不慈悲 拯救情结让我们误把怜爱当“恋爱”,一点也不慈悲。你不是谁的救世主,爱Ta,不是去拯救Ta而是要接纳Ta。 【拯救情结】 是人人都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它是助人动机过度的一种表现。有此情结者,总是觉得对世界或者对某些具体的人,有强烈的使命感,要帮助别人,使对方快乐,少受磨难……它和正常的助人行为的区别是:“拯救情结者”总是自己幻想出对方的困难,放大对方的痛苦和需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满足对方。在对方拒绝帮助时,会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依然要去插手对方的事,要影响对方。

    ■遭遇情场“吸血鬼” 最糟的不是你爱的人不爱你,而是爱上一个不说爱不爱你的人。“情场懒人”是情感的吸血鬼,夺走你对爱情的信念。 【懒人投资法】 原本是经济学领域的词汇,指选择基金定投的投资者,每月以固定金额在固定时间投资于基金市场,平摊投资成本也同时降低了风险。情场的“懒人”,往往也喜欢用这种平摊的方式降低情场失意的风险,表现形式为:同时谈几个对象,为自己多准备几只“爱情备胎”;或者在一个爱人身上平均地投资,不会太多付出,对方主动往前走一步,自己才跟一步。这种“感情投资法”的确够懒,也的确让这些人获得了某种心理安全感,但从爱情的收获来看,却是一种很糟的爱情态度。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05 17:47:09

    ■连连遭遇“烂桃花” 新恋情治不好旧情伤,桃花朵朵开也容易变烂,在哪里摔倒未必就要在哪里爬起,给自己和爱情一个“调整期”。 【强迫性重复】 并非“强迫症”,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的一个心理模式,这个词语来自精神分析学派。它指我们在早期经历的一些挫败和创伤,在潜意识中都希望自愈,于是长大后,会不自知地让自己陷入与当初受伤时相同的处境。表面上看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自讨苦吃”甚至自虐,但实质是试图依靠自己现在的力量,把那些失败扭转,医治好自己的创伤。比如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遭遇过与亲人离别的痛苦,那么长大后择偶时,他有可能选择那些他没有信心能与之长久生活的异性。

    ■寻找一样“熟”的爱人 每个人除了实际的生理年龄,都有一个隐藏着的心理年龄。内心同样成熟的人才是对的人,彼此为爱付出的心血才能有的放矢。 【心理婚龄】 每个国家都有其法定婚龄,但是在心理上也有一个“婚龄”。其实,所谓的早婚和晚婚,都不应以年龄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而更应该考虑到双方心理与人格的成熟度。如果心理及人格尚未成熟,即使四五十岁结婚也算是“早婚”。而只有那些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及对婚姻有着慎重看法的人,才算真正进入了“婚龄”。 【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进入剧烈动荡期;进入老年期,心理活动趋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倾向忧郁、猜疑。所谓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指两方面的标准:(1)个体的实际年龄必须与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相符;(2)个体的不同心理发育期应表现出与该时期身份、角色相符合的心理特征。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05 17:49:14

    ■纠结于未完成情结 过去没有完成的事形成心上的一个缺口,总想着要去“补全”或“完成”它。但未完成情结不是爱,曾经不对的人,现在依然不对。 【未完成情结】 指在我们以往的经历中,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事情,会在心中留下一个“缺口”。会总有一种想要“补全”或“完成”它的冲动。这种缺憾感,会在未来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诱发出来,于是产生一些不快乐或痛苦的感觉。比如小时候养狗,和小狗感情很好,却因为上学,父母把狗送走;这样的人就会很容易对小动物产生感情,甚至在年纪很大时,还会不断地捡流浪狗回来养,这就是未完成事件的作用。我们曾经未做完的那些事,早晚还是要完成,这是自我治疗的一个自然规律。

    ■相亲也有真爱 相亲的双方并非简单挑拣彼此,婚姻是目的,但前提是自己满意。放开你的心,消除焦虑,大胆展示自信而真实的你。 【被评价焦虑】 是指一旦被别人审视和评价,就会感到焦虑。很怕坐在别人的目光下,让别人挑选或考核。“考试焦虑”是来自隐形的“被评价焦虑”。越是害怕让别人看,就越容易产生一些焦虑反应,比如手心冒汗、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等。这种焦虑往往会“帮倒忙”,让自己对他人充满阻抗,想要逃跑,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也会搞砸。

  • 五月 · ごがつ

    五月 · ごがつ (我命由我不由天 千金难买我乐意) 2012-01-05 21:25:35

    挺!!!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06 09:37:29

    ■拯救“无爱症” 在满满的爱里长大的独生子女易患只会被爱的“无爱症”,像习惯被养而不会觅食的动物,唯一的拯救方法是学会主动付出。 【无爱症】 是80后独生子女中存在的一种情感缺乏症。他们无法钟情于任何他人,无论别人怎样付出,都无法学会表达爱,心中也感受不到爱别人的快乐。这种情感缺失源于他们获得太多现成的爱,而不必付出,心被父母的爱填满了,装不下其他人的关怀。这种因为心理满溢造成的功能缺失,使这类人的恋爱婚姻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一味迎合只会“贬值” 学会说“不”来保持审美距离,才会一直闪耀“可以被爱”的光芒。你的他会更尊重、欣赏、爱你,有时棋逢对手的“较量”让爱走得更长久。 【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夏娃被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也就是说适当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心理上愈加对结果期望。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①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禁果”的吸引力。②要把大多数人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两个人要靠多近 相爱的人距离太近容易产生摩擦,亲密距离好比是一个磁场,不能太近也不要走太远,自由是调料,让爱的味道更美好。 【亲密距离】 指建立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之间保持的自我距离。亲密距离决定了亲密关系可以发挥的程度,影响亲密感,调整亲密距离,才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途径。亲密距离有三种类型:“纠结型”“疏离型”与“平衡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情侣夫妻,都面临着“纠结”和“疏离”两个极端的考验:有些仿佛重叠的两个圈,过多地介入了彼此的生活;有些则像分开的两个圈,没有交集,形同陌路,不会互为悲喜。这两个极端,都让我们痛苦,真正亲密的亲密距离,应该像部分交集的两个独立的圈,不太近,也不太远。

  • 荏苒

    荏苒 (豆瓣。我在泡你~) 2012-01-06 14:01:38

    m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13 08:59:38

    ■付出是一种感情挟持 为对方付出太多好比是一种感情挟持,感情债越积越多,有一天他承受不了只能逃。 【自我牺牲者】 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总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换得他人接纳的人。这不是一种健康的人际角色,反而容易让自我牺牲变成一场惨烈的作践。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尊,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互换而来,而不是由一方不断地退让、牺牲来保全的。“自我牺牲者”往往具有一些边缘型、依赖型人格的特质,心理比较脆弱。他们在亲密关系的每一步,都做出自我牺牲,也因这样的自我放弃,而破坏了需要公平的亲密关系。

    ■“理解他”也要有底线 相爱的双方是互相平等的,过分溺爱和纵容会使爱畸形,真爱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互相成长,彼此引导。 【内在的小孩】 是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中的重要概念,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居住着一个“内在的父母”和一个“内在的小孩”,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是在6岁前基本建立。所谓“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角色的内化,是童年时的我们对所见所闻的记录,因为那时我们还不会说话,所以“内在的小孩”绝大多数的反应是“感受”。

    ■让父母看好我的爱 做好父母与Ta之间的沟通桥梁,推翻双方因缺乏信息而筑起的“心墙”,互相接纳,互相了解,让你们的爱得到父母的祝福。 【信息缺失恐惧】 是指在对某件事、某个人缺乏信息、缺乏了解时,常会产生的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会引发防御心理。我们在光线暗的地方会比在光线亮的地方容易不安,就是因为光线亮时,视觉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而在光线暗的地方,我们缺乏信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不太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会喜欢通过认识的人打听这个人的情况,而不是直接与这个人相处,就是因为在缺失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会不安。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导致的“由部分推理全部”的心理。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13 11:40:55

    ■学会对爱人示弱 把自己伪装成一只刺猬,能更好地对抗生活中的磨难,但同时也让爱人和亲人无法靠近,其实你柔软的心,也渴望被关爱。 【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内在感受。向外指向周遭环境的稳定、物质基础的安稳、他人承诺的兑现等;向内指完善稳定的自我控制。安全感都是相对的,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感。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感都需要通过信任来完成,相信别人,相信自己,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

    ■吵架的潜规则 吵架也是一种恋爱潜规则,背后隐藏着双方心理的虚弱,当心理虚弱大于安全感时,便会引爆沟通危机。 【吵架潜规则】 是恋人间常有的一种摩擦、消解的隐藏规律。它往往以两个人忽视问题,仅凭冷静下来之后的不甘心来恢复关系,并不是从沟通模式上进行调整。所以这种规则联结的是极为脆弱的关系,很容易因为同一种矛盾的重复发生,而将彼此的心结越系越紧,导致关系破裂,直至分手。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31 14:32:01

    ■去爱不去指责 恋人之间的沟通也有技巧,任性、指责、撒娇或许都不是坏事,前提是以对方接受的方式。 【沟通姿态】 是指与他人沟通时所惯常使用的心理模式。在恋爱关系中,一个人会将与生俱来的沟通需要和愿望,都寄托在恋人身上。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健康的沟通姿态应该是表里一致型。这种模式建立在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彼此多一份宽容 “性格不合”是爱情的头号“杀手”,但爱情好坏不在“性格”好坏,对对方的“零容忍”才是爱情之死的原因。相爱,就彼此多一份“容忍”。 【零容忍】 顾名思义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零容忍”口号作为言简意赅的流行语,被人们用于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在心理学领域,“零容忍”指对特定的差异无法容忍,无法调和,总会怀有改变或干预的心态。不接纳某些人的某些性格品质,都可以成为对这个人“零容忍”。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1-31 14:33:46

    ■爱Ta的期待 爱情不必煞费苦心,明确彼此的恋爱期待,有意识地互相满足,亲密关系会走得更远更久。 【恋爱期待】 指一个人对爱情能带给自己的内心满足的预期,是一个人对爱情的真实心理需求。人类的恋爱期待存在一些共性,比如都期待被爱,都期待安全感和归属感,期待对方能带给自己亲密的体验等。每个人的恋爱期待也存在一些差异,这和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有些人期待别人完全来掌管自己,而有些人渴望一定的自由空间。

    ■幸福感不可过度 完全沉浸在幸福感里,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幸福感过度会忽视隐患。爱情有甜蜜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给自己一点防备之心,才能躲开危险之痛。 【自我催眠】 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来让自己相信一件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方式。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实际上,人们早就将自我催眠应用到很多领域,如祈祷、宗教仪式、印度的瑜伽术、中国的气功术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自我催眠。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2-02 09:38:16

    ■劈腿并不“止痒” “N年之痒”,更多的是审美疲劳。劈腿无法“止痒”,只会“更痒”,两个人的问题,两个人解决,加入第三者,问题更复杂。 【审美疲劳】 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表示厌弃。现在常用于心理学领域,指在生活中对曾经非常喜爱、钟情的人或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这种“疲劳”常常出现在亲密关系里,对爱人、家人最容易发生,因为他们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最容易丧失新鲜感,生出疲倦。

    ■珍爱生命,远离暧昧 高于友情,低于爱情,这条暗线叫“暧昧”。爱情三元论教你看清自己的心,珍爱生命,远离暧昧。 【爱情三元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的三元理论,成为目前解释人类爱情最有影响的观点。爱情三元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基本成分都是三个,即亲密、激情、承诺。亲密是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情感表现,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激情则必然伴随有性的吸引,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但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也都属于这一类别。承诺是内化为个体心灵需求的一种责任和约定,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承诺主要是认知的,亲密是感性的,而激情是动机性的,这三个成分程度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 五月 · ごがつ

    五月 · ごがつ (我命由我不由天 千金难买我乐意) 2012-02-23 21:42:22

    感谢的说~~ 借用了~~

  • 女孩的三拍子

    女孩的三拍子 (it is okaaaaaay!!!!) 2012-02-24 11:12:56

    嗯。学习之

  • 哥本善良

    哥本善良 2012-02-24 11:19:22

    留着以后仔细看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3-15 10:18:04

    ■学会如何分手 做好准备要分手,也确认好了分手原因,此时需要一次良性的沟通去和对方摊牌。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分手,都要给对方了解真相的机会。 【坦诚取悦性】 交际,要以诚待人,博得别人的愉悦和信任。坦诚是交际成功的天然土壤,是深化交际的最佳养料。取悦与坦诚是一致的,坦诚是为了交换,取悦也是为了交换。取悦总是有目的的,取悦于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被取悦者也会以愉悦作报答,这种“给与得”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换论的观点。问题在于用什么以及如何去取悦对方。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实现坦诚取悦的心理原则。

    ■失恋需要“守丧期” 失恋需要“守丧期”,切断依附关系的渐进过程,就像应对流血的伤口,轻轻地为它消毒包扎,按时换药,直到一点一点地痊愈,才会让受伤处不发炎化脓留疤…… 【依附情结】 指亲密关系中的重要他人突然离开,会导致习惯性的依附脱落。分手是恋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宣告结束,但心理上的情感却还留在对方身上,没能马上抽离。这时人们会认为将自己的情感从离去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是对之前情感的不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割断依附关系的过程延展为较长期的渐进过程,给自己一个较长的时间,允许自己悲伤,并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和人际交往,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恢复寻找新关系的勇气。

  • 安乔

    安乔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楼主 2012-03-15 10:23:21

    ■背叛后遗症 •心灵导语• 被伤害了一次,仍然对此耿耿于怀,不停地寻找“伤害”放在心里,这样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创伤成瘾”。 【创伤成瘾】 指受创伤的受害者会对自己遭受过的创伤上瘾,总认为自己会遇到同样的事件,仍然对该事耿耿于怀,令自己长期处于创伤的状态之中,岌岌可危,不能自拔。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不断地防御创伤,害怕自己再被伤害,而心灵深处却是潜意识地追求创伤。因为任何心理创伤都要受害者不断配合才能完成,不然是不会将这种伤害记得这么深刻的。治愈它的唯一途径就是不再配合创伤,这件事已经摆在那里了,受多大伤害,完全你自己看着办。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心灵导语• 爱人走了,爱情鸟飞走了,他还陷在爱情里走不出来,失恋了,他却更爱对方了,这一切的原因是“挫折吸引力”。

    【挫折吸引力】 是指当爱情受到阻碍时,被遗弃者对恋人反而爱得更深了,被遗弃的一方为了让对方回心转意,会苦思冥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重新使对方爱上自己。精神病学家认为,这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控制肌肉运动、并让人产生满足感的化学物质。在恋爱刚刚开始时,产生多巴胺的系统被激活。在抗议阶段,多巴胺的活动也增加,使得遭到拒绝的恋人感觉到更为强烈的激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3527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