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吐槽|温瑞安和金庸、古龙有什么不一样?
项澄黎
温瑞安,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祖籍广东梅县。自幼喜爱读书的他,很早便开始书写创作、创办文社,1970年,16岁的温瑞安便在《武侠春秋》(第 72期) 上发表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追杀》,至此开启了他的一系列武侠小说创作。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是“金庸”时代与“后金庸”时代的分界线,也是温瑞安创作的分界线。他早期的武侠作品,如《神州奇侠(1977)、《血河车(1979),是很典型的金庸式“成长”武侠,主要讲述主人公由弱变强,历经险难,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并且在行文布局上也明显有受到古龙的影响,情节曲折,“反转”不断,不到最后一刻,你不知道“身边的朋友中是不是有敌人的卧底,也不知道对面的敌人中有没有自己的朋友”。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温瑞安在武侠小说创作上提出要写自己的新风格,即“超新派”或“现代派”武侠,1988年在香港成立“自成一派合作社”。他声称自己并非“金派”也非“古派”,而是“自成一派”,并强调“写别人的,我写不过他们,我只能写温瑞安的。”勇于探索,推陈出新,是温瑞安奉行不渝的创作理念,他在武侠小说创新这条路上不遗余力,发表的一系列创新宣言,体现了他作为“后金庸”武侠小说扛鼎者的自觉与担当。温瑞安的小说,在香港被称之为“超新派武侠小说”,在台湾被称之为“现代派武侠小说”,这里的“现代派”,并不完全等同于诞生于19世纪末、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现代主义”,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是“仍然拥有厚重传统成分并与‘现代’共存的具有武侠小说类型特质的‘现代派’。

一、颠覆传统:温瑞安的语言狂欢
梁羽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文史知识丰富,善写古典诗词,他的小说语言沿袭了古典小说的语言特点,颇具名士风度和儒雅气质。
金庸是洋才子,他的小说语言兼有传统小说和新文学之长,较新文学少了点欧化,多了点浅近文言;较传统小说少了点晦涩,多了点活泼,最终呈现出流畅晓利、朴素自然、雅俗共赏的特点。
古龙则别开生面,他喜用短句,少繁复叙述,多人物对话,而且频繁分段、独句成段,语言简洁利落,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溢着他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使作品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
早期的温瑞安继承了古龙的语言特点,到了“后金庸”时期,他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既不同于金庸,也异于古龙。他致力于“武侠文学化”,试图将“诗”与“剑”合并,使小说呈现出诗化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变化,1990年代香港社会的繁荣,电视、电影、漫画等多种娱乐方式的出现,对以文字为载体的武侠小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视觉文化的泛滥,使温瑞安采用了新颖的文字排版方式,利用文字的排列形成图像,给读者以直接的视觉感受。温瑞安在对传统语言戏拟之时,也抱着游戏化的心态,以当下时尚的、流行的语体对传统语言进行改造。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平津侯为什么要把藏海父母衣服和那啥留着 (青峥)
- 必须重视严惩🦐所代表的粉圈 (昭野兔)
- 能知道藏海在香灰里埋了机关的只可能是皮筋猴啊 (蓝小呆)
- 追剧感悟|抖角色榜都看了吗?我嘞个全员上桌啊 (超爱看短剧)
- 这个皮筋侯他确实有脑子 (拒绝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