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吐槽|温瑞安和金庸、古龙有什么不一样?

项澄黎

项澄黎
2022-05-24 14:24:5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4:34:04

    (一)诗化 作为一个青年时期就写现代诗的才子,温瑞安将大量的诗性语言融入武侠,使得他的武侠小说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意境的描写,都极具诗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化武侠小说”。如在《伤心小箭》(1991)一书中,作为悲剧形象的反派角色白愁飞在临死之际,依然不忘自己的骄傲、向往和勇气,仍然做着不朽不枯、不死不熄的飞翔之梦: 【白愁飞捂着伤口,血汩汩流淌不止,他吟唱了几句: “……我若要鸿鹄志在天下,只怕一失足成千古笑;我意在吞吐天地,不料却成天诛地灭——” 声音哑然。 他忽然将手一拍。 拍在胸膛的箭尾上。 “噗”地一声,箭穿破胸背,竟疾射入在背后的梁何的咽喉。 梁何狂吼半声,紧抓喉咙,挣动半晌,终倒地而死。 白愁飞惨笑,像伤尽了心,他缓缓屈膝、跪倒,向着苏梦枕,不知是吟还是唱了半句: “……我原要——” 嗓音忽轧然而绝。 】 白愁飞,一个生活在北宋的古代人,在临死之际,温瑞安却借用他的口唱出了一首不容于古代的现代白话诗歌,“我若要鸿鹄志在天下,只怕一失足成千古笑;我意在吞吐天地,不料却成天诛地灭”,这却并不显突兀,赤裸裸的歌词显示出了白愁飞对权力和欲望的偏执,又突出其才情激越、恃才傲物的一面。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结束了这个枭雄人物的一生,但在读者心中,恐怕久久也不能释怀:谁也无法忘记那个负手看天、临风而立、干净得仿佛不沾俗世烟火的翩翩佳公子,谁也无法忘记那个“想飞之心,永远不死”、狼子野心的背叛者、野心家。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4:36:39

    (二)图像化 在1990年前后,温瑞安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就是用印刷排版形成文字图像化,给人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他在《闯将》(1987)的后记《不得不尔》中说:“用了大量的诗、词,以及尝试以文字的重新组合,大胆标点,长短句交替,来加强文字内在的音乐性,和外在视觉的图像效果。” 写于1993年的《少年铁手》中,温瑞安描写名捕铁手身陷重围、被“万马”包围时,便运用了这种技巧: 【马奔腾而至 奔腾而至马 腾而至马奔 而至马奔腾 至马奔腾而 铁 手 马马马马马 马马马马马 马马手马马 马马铁马马 马马马马马 马马马马马】 这样写,无疑是想把“马奔腾而至”的图象化效果表现出来,前半截无论横着读还是竖着读,都可以读出“马奔腾而至”,而后半截则将“铁手”置于“万马”之中,形象地表现出“铁手”被包围的视觉效果。 在这里,用来营造生动形象的,不再是比喻、拟人等传统表现手法,而是“图像化”的创新构造,这是温瑞安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传统的颠覆。 他的这种图像化语言的构建,一直以来,饱受着大部分的读者和评论家的批评,台湾武侠评论家叶洪生认为,温瑞安为“追求新奇的视觉效果”而将传统的“中国文字之美”割裂得支离破碎,但他本人却似乎乐此不疲。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4:53:22

    (三)游戏化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4:58:32

    二、寻求突围:温瑞安的江湖图景 (一)江湖与庙堂的制衡之局 “江湖”,本义指江河湖泊,《庄子·大宗师》中有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经典论述。从文化含义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在这里是指远离庙堂、远离君主的地方。自1923年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以来,武侠小说发展的土壤便成了“江湖”,武侠小说的主人公便活动于这一虚幻的、与“庙堂”无涉的、非政治权力的“江湖”之中。陈平原称:“在武侠小说类型的演变中,《江湖奇侠传》的最大贡献是将其立足点重新移到‘江湖’上来。……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为现实存在的与朝廷相对的‘人世间’或‘秘密社会’,是历史上爱管闲事的侠客得以生存的空间;一为近乎乌托邦的与王法相对的理想社会,那里的规矩是凭个人良心与本事替天行道惩恶扬善。”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是建立于现实之上而又有别于现实的一个“乌托邦”社会,它“是人类永恒的乌托邦幻想的本能在现代文明的体现,它满足的是人性中固有的好奇心和幻想力”。 在“江湖”中,有着自成一套的权力架构、规矩法则、伦理道德:管理江湖事务的,不是官府衙门,而是门派帮会;人们认同的不是官职爵位,而是武功高低;信奉的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快意恩仇。由于对江湖世界的想象各异,对江湖文化的认知不同,各人的成长环境、文化素养、审美追求也存在差异,从平江不肖生迄今,每个武侠作家都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江湖图景。而金庸,作为武侠小说世界的集大成者,在他的笔下,侠客形象、侠义观念、江湖系统、故事模式都堪称“经典”,他所建立的江湖图景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此后武侠小说书写的范式。

    面对金庸建立的江湖架构,第一个出来说“不”的是古龙。金庸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都置身于确定的历史背景之下:郭靖、黄蓉一生以守护南宋边境襄阳城为己任,成为武林中人人敬仰的“侠之大者”;张无忌领导的明教,后来成为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强大助力。而古龙则不同,他笔下的人物,李寻欢、谢晓峰、楚留香,这些人是哪朝哪代人,则未可知,他们所做的一切,也与庙堂、与历史、与政治无关,在古龙这里,历史被消解了,故事和人物纯属虚构,江湖是江湖,庙堂是庙堂,二者互不干涉。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05:09

    面对金、古这两种对历史与武侠截然不同的处理,温瑞安走出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庙堂与江湖紧密结合。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07:53

    (二)侠客与正义的艰难求存 为了维持平衡不被打破,温瑞安笔下的侠客不再似金、古、梁书中的人物那般逍遥自在,在历经艰险后终能战胜敌人,获得大团圆的结局。传统武侠中的“邪不胜正”到了温瑞安这里充满了不确定性,侠客们再也不能无往不胜了,在纷乱秩序中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向这各方势力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局面妥协:“金风细雨楼”楼主苏梦枕费尽心力,布局除掉“六分半堂”总堂主雷损,但“六分半堂”旋即由雷纯接任,有着大堂主狄飞惊的辅佐,仍旧维持着与“金风细雨楼”的平衡,而苏梦枕接着便遭到了结拜兄弟白愁飞的反叛;诸葛先生与蔡京一忠一奸博弈相斗,不过是天子维持平衡的一枚棋子,纵使诸葛先生抓住把柄,让蔡京几度罢相,但蔡京仍然“春风吹又生”,过不了多久,又得天子信任,再度复相。 《逆水寒》(1986)的主人公连云寨大寨主戚少商,也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因赏识顾惜朝的才识破格提拔了他,不料却遭到顾惜朝无情的背叛,以致连云寨寨毁人亡。原来顾惜朝是奉丞相傅宗书之命,特意卧底连云寨,伺机杀死戚少商、夺取他身上的秘密。顾惜朝率领官军一路追捕,戚少商在各路江湖势力的帮助下一路逃亡,好友亲朋死伤无数,最终却因皇帝的一道圣旨,而使作为“贼”的戚少商和作为“官”的顾惜朝身份互变,正义的获得依靠的并非是流血牺牲,而是大人物的权衡利弊,这使故事蒙上一层荒谬的悲剧色彩: 【直至杨公公在军队簇拥下赶到,宣读圣旨,准予戚少商重建“连云寨”,息大娘重整“毁诺城”,并拨大量银饷以示支助,而“匡护良善”论功行赏的名单:竟是赫连春水、唐肯、高鸡血、韦鸭毛、殷乘风、雷卷等人。 不过,对黄金鳞、顾惜朝等人,也并无责罚,只不过“留候查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剧变呢?一些被追击千里、家破人亡的“通缉犯”,突然摇身一变,变为受朝廷封赏的“忠臣烈士”;一些追击穷寇、赶尽杀绝的朝廷鹰犬,突然权势倾覆,变成待罪之身,惶惶然不知自处。 ——这算什么!? 对流亡数千里、辗转数十战、友死亲亡、家散业毁的戚少商而言,心中只有荒谬二字!】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11:00

    温瑞安的江湖世界里,不再奉行传统武侠中“正义必胜”、“善恶有报”的观念,他笔下的侠客也不再是正义的化身、救世主的存在,他们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只不过是一个“有本领的平常人”,他们付出努力、勇往直前、刀口舔血,到头来换得的不过是一个制衡的局面。 然而,正因他们是侠者,明知道是个无法打破的迷局,他们也必须要一往无前的冲杀,正如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地将大石头推上山,他们秉承着“虽千万人吾往矣”、“明知不可为而义所当为者为之”的信念,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间作明辨大是大非的抉择”,更让人钦佩感动。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13:04

    温瑞安在《刀丛里的诗》后记《刀就是诗,诗就是道》中这样说: 【文学,早已走到“后现代”了,“现代”早已不稀奇,甚至过时,“现代文学”已成了“传统文学”的一部分。我承认:武侠小说只从“新派”走到“现代派”,落后了一大步。因为落后,所以才要急流勇进、逆流而上。“新派武侠小说”如当日的“新文学”一样,早已走到了尽头。我不担心勇于创新的作品会脱离传统,正如一个人原本技出少林一样,无论他再创什么门派再练什么武功,他的基础和功力还是从少林寺木人巷打出来的那套东西。我甚至自喜于脱离于过去传统武侠小说写作的规范,同时也无意重叠过去武侠小说的趣味和逻辑,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诗和小说的交揉、武侠与文学的结合;我的焦点是人性里的情和义。写别人的,我写不过他们,我只能写温瑞安的:我是这个时代的人,武侠小说只是一个象征,一个寓言,我只有兴趣反映和批判的还是现代和现在以及刻画“极度情境里的人性”。】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14:02

    温瑞安以个性的自我意识、现代精神的独特表达创造了一个诗与剑并存、庙堂与江湖相互制衡的江湖图景,将新的观念、新的技法、新的精神融于自己的江湖世界,并沿着古龙的道路继续前行,将诗歌、散文、推理、奇幻、历史等多种要素加入到武侠小说中,努力推行“武侠文学化”,极大地扩展了武侠小说的广域叙事,其个性的表达、独立的自我意识完全展现在其小说创作中,为武侠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21:41

    既然是走前人未走之路,发前人未发之言,便注定这条创新之路是坎坷崎岖、极其不易的,难免会经历挫折、误入歧途、遭到非难。 温瑞安的超新派武侠也存在很多为人诟病的问题,例如在1990年代以后,温瑞安一度“走火入魔”,他的写作态度不够严肃,作品大多“挖坑不填”,喜欢刻画诡异氛围和极端人物的变态心理,他的图像化文字、游戏化语言、对传统语言的戏拟割裂了汉字的美感……武侠研究专家韩云波认为:“时尚不停地变换,武侠方式也不停地变换,结果往往迷失了武侠的自我。温瑞安的武侠越写越短,他努力去适应变动中的时尚,而时尚却使他的武侠越来越没有武侠,《六人帮传奇》开始写鬼话,《四大名捕斗僵尸》虽然曲终奏雅交代了一个武林的大阴谋,但过程却是鬼打鬼,已经仿佛是西方的巫术文学,而不再是中国的武侠小说。”

    温瑞安过人的才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创作后期的他却在文体实验、创新突变中迷失了自我:无视小说结构,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写,使得小说节奏十分不合理,且常陷于玄幻诡异而忘记武侠本质;过分玩弄文字,卖弄才气,喜欢长篇累赘的说教,加上作品虎头蛇尾,造成了大量的读者流失。温瑞安后期的“走火入魔”,实在是武侠小说史上的一大遗憾。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22:50

    总体而言,温瑞安一手写诗,一手舞剑,在大师远去、群星暗淡的时代独撑大局,仗剑行吟,自觉地担当起书写现代武侠的重任,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武侠小说在“后金庸”时代再度发展。无论是他创作大量优秀武侠作品的才情,还是他大胆进行武侠小说文体实验的勇气,都注定会被武侠小说史所铭记,以他的贡献,足以当之无愧地成为继金庸、古龙、梁羽生后的第四位武侠小说宗师。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27:49

    (三)游戏化 温瑞安在极力推出“图像化”文字实验的时候,还以游戏的心态对武侠小说的语言传统进行颠覆,韩云波认为,“图像化”的文字实验还“只是形式上的表现”,温瑞安是以此“表达出后现代环境中人类本性的扭曲与人类行为的无奈,通过营造语言狂欢的氛围以达成社会狂乱的隐喻”。 温瑞安喜欢用含有某一单个字的词语来作为小说的章节名,他将各色各样词形相似、词义有别的词语汇聚一处,营造出语言狂欢的氛围,如《惊艳一枪》(1989)中,从第二篇开始至第四章,全是用含有“局”字的词语作为标题: 【布局、和局、乱局、饭局、入局、危局、杀局、情局、破局、僵局、迷局、两局、残局、死局、器局、搅局、变局、棋局、闷局、气局、奇局、生局、妙局、格局、出局、大局、战局、败局、胜局、亡局、定局、惨局、药局、骗局、总局、分局、时局、困局、警局、结局、镖局、邮局、当局、终局、局。】 除了“局”字,温瑞安还在《惊艳一枪》和《伤心小箭》中用含“机”字的词语来组标题,之所以这样做,他在《伤心小箭》后记《岂是涂鸦》中解释道:“一是要纪念我在紫微斗数命盘上即将过去的十年大限:天机化忌。二是给自己一个考验:这么多重复而无味的题目,我都能未算离题地一一处理、一再运用无碍的话,那么,那可真没有什么题目能难倒这支写了廿八年还算专业的笔了。——在《惊艳一枪》一书里,也屡用‘局’和‘击’为题,也有此意,亦同此义。”由此可见,温瑞安不再以严肃的态度进行武侠小说的创作,他将艺术创作视为一个考验,向自己过往的写作习惯发起挑战,从中获取成功的快感。 从温瑞安给笔下部分人物的起名,也可以看出温瑞安的游戏心态,如《说英雄,谁是英雄》中,江南霹雳堂雷家八将的名字分别是雷如、雷有、雷雷、雷同、雷必、雷属、雷巧、雷和,合起来是“如有雷同,必属巧合”;《少年铁手》中“老字号”温家有高手温吐马、温吐克,兄弟两人连起来是“马克吐温”。温瑞安在1987年后写的一些中短篇武侠小说的书名也是如此,如《战僧与何平》,让人联想到托尔斯泰的名作《战争与和平》;《傲慢雨偏剑》,谐音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杀了你好吗?》,看似礼貌的询问却与“杀了你”这样的请求搭配在一起,构成矛盾,制造新奇感。这些都显示了温瑞安小说的游戏性和先锋性。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5:35:24

    (二)侠客与正义的艰难求存 为了维持平衡不被打破,温瑞安笔下的侠客不再似金、古、梁书中的人 (二)侠客与正义的艰难求存 为了维持平衡不被打破,温瑞安笔下的侠客不再似金、古、梁书中的人物那般逍遥自在,在历经艰险后终能战胜敌人,获得大团圆的结局。传统武侠中的“邪不胜正”到了温瑞安这里充满了不确定性,侠客们再也不能无往不胜了,在纷乱秩序中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向这各方势力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局面妥协:“金风细雨楼”楼主苏梦枕费尽心力,布局除掉“六分半堂”总堂主雷损,但“六分半堂”旋即由雷纯接任,有着大堂主狄飞惊的辅佐,仍旧维持着与“金风细雨楼”的平衡,而苏梦枕接着便遭到了结拜兄弟白愁飞的反叛;诸葛先生与蔡京一忠一奸博弈相斗,不过是天子维持平衡的一枚棋子,纵使诸葛先生抓住把柄,让蔡京几度罢相,但蔡京仍然“春风吹又生”,过不了多久,又得天子信任,再度复相。 《逆水寒》(1986)的主人公连云寨大寨主戚少商,也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因赏识顾惜朝的才识破格提拔了他,不料却遭到顾惜朝无情的背叛,以致连云寨寨毁人亡。原来顾惜朝是奉丞相傅宗书之命,特意卧底连云寨,伺机杀死戚少商、夺取他身上的秘密。顾惜朝率领官军一路追捕,戚少商在各路江湖势力的帮助下一路逃亡,好友亲朋死伤无数,最终却因皇帝的一道圣旨,而使作为“贼”的戚少商和作为“官”的顾惜朝身份互变,正义的获得依靠的并非是流血牺牲,而是大人物的权衡利弊,这使故事蒙上一层荒谬的悲剧色彩: 【直至杨公公在军队簇拥下赶到,宣读圣旨,准予戚少商重建“连云寨”,息大娘重整“毁诺城”,并拨大量银饷以示支助,而“匡护良善”论功行赏的名单:竟是赫连春水、唐肯、高鸡血、韦鸭毛、殷乘风、雷卷等人。 不过,对黄金鳞、顾惜朝等人,也并无责罚,只不过“留候查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剧变呢?一些被追击千里、家破人亡的“通缉犯”,突然摇身一变,变为受朝廷封赏的“忠臣烈士”;一些追击穷寇、赶尽杀绝的朝廷鹰犬,突然权势倾覆,变成待罪之身,惶惶然不知自处。 ——这算什么!? 对流亡数千里、辗转数十战、友死亲亡、家散业毁的戚少商而言,心中只有荒谬二字!】 ... 项澄黎

    《逆水寒》这部剧是最具温风色彩的温书改编剧,但比较遗憾的是,它没有按照原著结局拍,而是改成了丞相傅宗书勾结外敌,阴谋造反的老套结局。 而原著里,戚少商因皇帝的一道圣旨而被官府追杀,戚逃顾追,戚贼顾官;最后又因皇帝的一道圣旨而平反,戚追顾逃,戚官顾贼。 两人身份的反转全取决于皇帝的一道圣旨,而侠客的拼死血战却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昭示了温书一以贯之的特点:庙堂定江湖,也说明了温书为啥总是悲剧,温书的侠客为什么总是这么惨,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朝廷,是权相,是皇帝。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7:39:07

    面对金、古这两种对历史与武侠截然不同的处理,温瑞安走出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庙堂与江湖紧密结合。温瑞安的江湖世界,既不像金庸,努力使人物置身于历史之中,并尽力营造一种浓厚的真实感,但实际上,江湖书写还是绝对性地压倒朝廷书写,对政治的态度也只是隐喻、讽刺;也不像古龙,庙堂完全不见了,江湖一家独大。 温瑞安的江湖世界,是半官方、半政治化的江湖,江湖势力可以插手庙堂之争,庙堂势力可以影响甚至主导江湖帮派的命运,在江湖与庙堂的对决中,江湖纵能取得局部的胜利,最终也难免向最高统治者布下的制衡之局妥协。 “侠的意义,不再仅仅是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情’的江湖豪情,也不仅仅是金庸‘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浩然正气,不仅仅是古龙‘优雅的暴力’的自我完善,而是一个政治家的妥协。”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作品,是温瑞安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该系列将背景置于北宋末年、“靖康耻”的前夜,皇帝、奸臣、忠臣、江湖各方势力,相互制衡,维持着一个表面上的平衡,江湖不但不能脱离庙堂,反而与庙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师武林的三大势力背后,都有着庙堂之上不同派系的人的支持:白道势力“金风细雨楼”,是朝廷主战派的代表,与朝廷中正义的一派“神侯府”互为援助;与商界、绿林、工匠、地方官府都关系深厚的“六分半堂”,主张求和,背后的靠山是权势滔天的权相蔡京一党;“迷天七圣”,甘为金人的走狗,是朝廷投降派的代表。在这三者之外,还有一股隐藏势力,是由皇帝身边的太监米公公与 “小侯爷”方应看共同领导的“有桥集团”。温瑞安的笔下,江湖与庙堂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8:46:02

    楼主,为什么只比金古,不比梁?剑与诗不是更该跟梁比? 楼主,为什么只比金古,不比梁?剑与诗不是更该跟梁比? 雾里

    温的诗更多是现代诗,而梁的诗是古诗,梁的小说我没怎么看过,所以没有发言权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8:49:23

    温后期走火入魔时,喜欢刻画诡异氛围和描写极端人物的变态心理。什么东西都讲究过犹不及,温瑞安就是太“过”了。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18:53:23

    李木戈拍的温瑞安有种英雄在庙堂眼里不过蝼蚁的样子,好惨呐 李木戈拍的温瑞安有种英雄在庙堂眼里不过蝼蚁的样子,好惨呐 虾球滑蛋饭

    他虽然剧情原创,但人物、设定这些还是和原著相差不大的。 就是剧里金风细雨楼有个规矩,不与朝廷打交道,这是很扯的改编。在京城,在天子脚下,没有靠山支持,金风细雨楼根本不可能和六分半堂分庭抗礼

  • 项澄黎

    项澄黎 楼主 2022-05-24 20:33:36

    梁金古都看过,温还没看过,楼主推荐的话先看哪本?或者哪本最吸引你? 梁金古都看过,温还没看过,楼主推荐的话先看哪本?或者哪本最吸引你? 雾里

    我个人的爱好是《刀丛里的诗》《逆水寒》《杀人者唐斩》《神州奇侠》 短篇的话《杀了你好吗》《傲慢雨偏剑》 像“四大名捕”和“说英雄谁是英雄”都是系列作品,名气很高,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我觉得都有可观之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78618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