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瑜伽的路上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4-30 23:10:57
2015.4.30 7点起床,7点半开始晨练。昨天虽然练的感觉状态一般,早起到是觉得腹部有点酸,估计核心还是练到的,只是自己觉得前后可能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吧。另外昨天那个app用起来不大顺手,今天换了insight meditation,用起来也有些问题,但总体还过得去。
和昨天相比,今天精简了提示,让后背相关动作时间稍微加长了一些。感觉今天比较有感觉的动作是下犬式腿的感觉,以及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中half baddha konasana那条腿的感觉。然后开始的第一个supta padangustasana果然是需要2分钟的时间停留,那样才比较有感觉。
附序列安排是: supta padangustasana surya namasakar A (2 half, 3 full)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modified forearm plank baby corbra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reclined bakasana reclined side bakasana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inner thigh strengthen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air -> twist chair (hover) -> twist chair crescent lunge with strap boring bridge (leg up) pigeon ankle to knee seated wide legged forward bend seated one leg wide side bend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2 00:31:58
2015.5.1 昨天Ling说4月终于过去时,丝毫没有想到第二天是劳动节,我想的就是天啊,真正的Final period来了,exam×1,paper×1,project×3,和即将开始的3个MOOC,还没落实的实习。继而想到的就是时间好快,转眼第二学期就要过去,各种紧迫感袭来。 不过晨练的好处在于可以把这些烦恼暂时抛在脑后。不死心又试了下insight timer,最新版本的ending bell还是不响,果断卸载。虽然Vijnana Timer不好看,音效一般,transition有点仓促,但稳定性好,这对自我练习来说很重要,基本不会distract我,有机会再找别的更合适的app。 这几天在下犬式中能比较体会gluteus以及小腿后侧的拉伸,但我也在这个动作中感收到下背部的牵制,还需要多在这个动作中体会。supta padangustasana今天突然发现右腿在上时不太能体会到腹股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第一个动作所以没进入状态。 今天在序列大方向基础上还是会做一些微调,前半部分核心练习基本保持,旨在提醒我自己要记住一个更universal wide的core concept。尤其今天,我在做后背加强的动作时,都提醒自己一句,core是core circumference,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醒自己记得关注前后左右的核心。不过,还是觉得在前核心的体式中,除非刻意,不然真的容易只关注腹部。所以,随时瞄一眼notes还是很重要。 另外一点反思是,除了第一天是从supta baddha konasana的呼吸开始找盆底肌群,昨天和今天的练习中几乎没有关注到pelvis floor和diaphragm,明天继续把房子要造造好。 比较不能找到上课感觉的是chair pose和lunge twist这些,这几个动作本身上课时就不是特别理解,回头还得再学习补课。由于对于后弯是不是要收臀肌的问题,上课时没有特别理解,所以这几天没有盲目去做camel,upward bow这些,先让自己加强好背部,再花时间学一下再说。 今天稍微多花了点时间体会tree pose和ankle to knee。先说ankle to knee,曾经一度靠着被加热的身体和蛮力以为可以加深,但发现在近一年多的练习中,这个动作变得特别困难,有过去受伤的经验和对腰部的担忧,尤其是左脚踝在右膝盖上面时。幻想着把ankle to knee forward bend写了我的序列里,经过这三天,我觉得先不要管前屈比较好。今天我在稍微好一些的一侧停留1分钟,差的一侧停留2分钟。我发现以前当我不能真正坐稳在坐骨上时我下意识地进入前屈,其实是投机取巧靠上半身重量平衡往后倒的冲动。Jason在课上说,当你发现那些subtle muscle你很难运用时,你要么overuse,要么give up,实际情况是give up居多。所以我决定不逃避和投机取巧,把身体尽量坐稳坐正,差的一侧一分钟后再让胸口往上,让上身坐正,坐骨做稳,于是可以感受到左侧glutes进一步拉伸。 tree pose是我两侧一直觉得差异很大的动作,然后今天按Jason上课说到的approach,从把脚放在脚踝这么低的地方开始,前通过控制髋部的稳定性,并保持后再把膝盖弯曲提高打开。今天就试验了就用手抱着膝盖,不要去把脚跟踩到大腿内侧。有时候如老师所说,pull back一点点其实也可以是一种加深,并不是只有push才是加深体式,这也是今天专心ankle to knee给我的体会一样。 我把上课中做的bakasana,side bakasana,side plank,handstand全部略过。虽然连续三天没有任何手臂支撑或者强力核心耐力练习,但“small motion,simple posture,but execute well”的philosophy好像真的很重要,首先我能感受到一些subtle muscle在练习后有些隐隐的酸。看了个YogaGlo采访Jason的视频,他说这样的练习是建立mindfulness,skill,balance,precision, certain humanity,certain honesty的。 以下mark,需要找时间补课 http://blog.yogaglo.com/2014/05/yoga-anatomy-in-action-backbends-why-when-to-squeeze-your-glutes/ 附今天的序列安排: supta padangustasana downward facing dog surya namasakar A (2 half, 3 full)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reclined bakasana reclined side bakasana reclined hand stand VB2 -> triangle -> half moon (with bend leg, hover) half tree - > full tree (arm holding knee) inner thigh strengthen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air -> twist chair (hover) -> twist chair crescent lunge with strap boring bridge (leg up) pigeon ankle to knee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3 05:50:51
开始补笔记 2015.4.24 Home Practice Workshop,Natasha Rizopoulos Part 1:general principles Home practice大大不同于guided practice。首先是要战胜惰性,Natasha给的建议是尽量固定schedule,固定地点,不要管电脑和手机。 她介绍了一款叫insight timer的APP,这款APP我以前用过,是当meditation timer用的,后来卸载了。这几天下了新版本android和我现在的手机兼容不好。但我以前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但app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有个不要到点需要你腾出手去按的timer。我自知自己还是很需要这样的工具,因为我没有mysore练习的体会,很难有意识均匀地数5个呼吸,而且很久不meditation的后果是很难focus数息,自知缺点就先用工具。 Natasha介绍了最最基本的那些每个人每天都可以做的体式以及变体,包括了supta padangustasana,down dog,forearm plank,baby cobra,surya namaskar A,crescent lunge,half hand stand,以及一些cooling down的体式,体式细节后续补充。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不能坚持home practice的借口很多,但要开始建立一个习惯要从每天10分钟,15分钟开始,持之以恒,直到1-1.5小时。即便像我以前那样几乎每天去上课,也其实需要自我练习做补充。因为当你的schedule和老师的schedule及preference放在一起看,很可能你永远做不到某些体式。比如有些老师喜欢每周安排循序渐进,周一站立,周三前驱开髋,周五后弯扭转,周六倒立手臂平衡,假设你的时间与这个完全不吻合,那么很可能练习是有问题的。 当然,自我练习的挑战在于sequence arrangement。Natasha介绍了如何从基本的几个体式扩展序列的方法。她说如果能有一个peak posture的目标,那么warm up和cool down都将是有针对性的。比如peak posture是upward bow(轮式),那么所以的warm up会关注肩膀,髋部的打开,大腿内侧的肌肉的运用。在动作中如果有老师verbal instruction也会是强调这些细节,没有老师的时候自己就要做自己的老师知道该特别注意哪些部位。所以我想这也就是同样一个下犬式,同一个老师今天会强调这些细节,明天会强调那些细节,或者给到不同的变体,并不是说要让语言变得丰富,课程变得有趣这么简单。 然后,我就想如果有一个计算机程序根据peak posture以及练习者当天的能量,或者想focus的身体部分,以及练习的时间,来自动生成合理的序列那该多好。然后APP就可以语言提示,计时,并有预语音的口令(根据不同peak posture给不同的instruction),或者我应该在自己学习好之后去开发这样的一款APP?当然后话是,过了一个星期,我发现这绝对不是计算机可以轻易做出来的,这个世界上优秀的老师的智慧之一就是安排出符合逻辑的有创造力的序列。这两天看Jason的访谈,他有说到他自己以及他现在看到很多TT学生,拼命记录序列,但是做一个carbon copy是有问题的,他现在想要做的事就是启发独立的思考。 我对昨天看到的他的一个采访稿(http://yogateachermagazine.com/content/jason-crandell)中提到的critical thinking的前提是systematic learning深以为然。当初我重回学校开始学一个新的专业,记得上学期刚开学时上课讨论或者出去参加conference,有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要和别人聊什么,提什么问题,后来学的多起来了,就能聊得多了,也能拿自己学的和别人研究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了,但那些东西还是我被动吸收来的。知道最近好像开始了一个新的concept,然后觉得最棒的地方在于怎么真正跨学科的联系,然后觉得这种bonding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empower自己去think big。 第一部分先写这个比较大的概念,第二部分会写具体体式的细节。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3 23:40:53
2015.5.2 白天起床晚了,临睡前练了一组wind down sequence,试了个新的app, yoga timer还不错。临睡练习是很放松的,也许有时间的话真该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
序列如下: Reclined twist, L&R Supta Padangusthasana A, B, C with strap, L&R Child's pose Hero pose with eagle arms, L&R Hero pose with reverse prayer Hero pose with cow face arms, L&R Down dog Lizard pose, L&R Pigeon, L&R Janu Sirsasana, L&R Ardha Matswyandrasa, L&R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4 02:05:41
2015.5.3 晨练,其实起床又晚了,脑中飘过一思念头要不要今天改去瑜伽馆?不过想想还是需要自己练习,其实最难的就是铺开垫子的前几个动作。 我觉得从supta进入每天的练习感觉比从拜日式开始对我感觉好,在不太intensive的情况下又保持一定拉伸,第二个动作下犬式也是我喜欢琢磨的一个动作,再进入拜日式或自己当天想做的变体,至此基本身体就基本安定到练习的状态了。
昨天看了core connector的细节比较,把脚离开地面近其实难,抬高反而简单。难怪前几天自己练习觉得很轻松,有时候自己能感觉到不对,带着问题再学习是重要的。
Half moon曾经很难用手抓后侧弯曲腿的脚踝,后来在duoduo的课上,他教了先弯曲站立腿,然骨盆略微前倾,抓住脚踝后再展开身体的方法,我后来就能做这个动作了。不过这几天我用了不同的approach,是通过臀肌的控制把后侧腿尽量抬高,保持身体中段稳定(即骨盆区不做任何前或后倾,也不改变站立腿),然后纯粹弯曲后腿,直到手碰到脚踝,但不必去抓。我现在这几天就试这个方法,感觉能更强化后腿外侧臀肌,而以前的方法似乎更利于打开上半身做平均的很舒服的轻度后弯。但我想现在不需要评论不同方法的对错和好坏,过几天我可以试一下:原来的方法,新方法基础上抓聊做展开后弯。然后也许就知道自己需要哪种方法了。
今天除了上面两个动作,还研究了bakasaa,这个动作前一阵和乌梅有过简单的讨论。我有时可以轻易的同时抬两个脚并且在动作中稳定很久,可能是老师的序列安排地很好或者自己energy level很好。但很多时候我必须一条腿一条醍腿抬起,然后进入动作后会觉得两条腿和手臂腋窝的接触感觉不同。今天试了分别先抬不同的腿,控制住手臂腋窝和膝盖的结合,极度缓慢控制上身往前,然后我感觉到了腹股沟的收缩和大腿内侧轻微的收紧,这部分肌肉的感觉是我以前没有的。再次感叹small motion的力量。
这部分姑且算今天的peak pose,前几天练习都没放peak pose,做完bakasana,试了side bakasaa,一侧还是不行,扭转对我来说是关键障碍。然后用瑜伽砖垫手掌试了下,half bakasana half titibasana,还不错可以起来几秒。
附序列安排: supta padangustasana downward facing dog surya namasakar A (lunge viriation)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reclined bakasana reclined side bakasana reclined hand stand VB2 -> triangle -> half moon (with bend leg, hover)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inner thigh strengthen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air -> twist chair (hover) -> twist chair crescent lunge lizard bakasana side bakasana half bakasana half tittibasana boring bridge (leg up) pigeon ankle to knee (focus on the weak side) seated wide legged forward bend, and side bend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eated viparita karani with strap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5 07:06:15
2015.5.3 晚 白天应该要复习economics,和看相应的paper,实在没心思。然后就琢磨着泛读了sus bldg. design and engineering handbook,然后就随便看了下去年的考题。各种不confident,和同学讨论了下无果。一转眼晚上12点了,精简了下wind down sequence,没有用timer,就数呼吸估计着左右时间保持差不多,每个动作大概停5个呼吸。
序列如下: Reclined twist, L&R Supta Padangusthasana A, B, C with strap, L&R Child's pose Hero pose with eagle arms, L&R Hero pose with reverse prayer Hero pose with cow face arms, L&R Down dog Lizard pose, L&R Pigeon, L&R Janu Sirsasana, L&R Ardha Matswyandrasa, L&R
2015.5.4 晨练 调整了下timer的时间,并加了过度的时间,感觉又顺了不少。今天起床腰不是很舒服,练习的时候尽量不去过分挤压腰,在lunge twist里面今天感到扭转好像有些进步。重点关注了下half moon里其实胸口还是有打开的,今天体式都做得不深,改天再试试不同的打开程度。由于今天是星期一要去学校,又有一堆事,时间紧张,没有安排peak posture,安心做基础体式。
附序列安排: supta padangustasana A&B downward facing dog surya namasakar A (half2, full3)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reclined bakasana reclined side bakasana reclined hand stand VB2 -> triangle -> half moon (with bend leg, hover) modified tree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malasana inner thigh strengthen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air -> twist chair (hover) -> twist chair crescent lunge boring bridge (leg up) pigeon ankle to knee (focus on the weak side) seated wide legged forward bend, and side bend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eated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5 22:42:56
2015.5.5 晨练 这两天早上起来腰不很舒服,而且突然发现昨天把外套忘在图书馆,还得去拿。我发现现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刷邮箱不好,比如又收到个cs host的拒信。今天由于腰不舒服,思考着做一些hip openers,然后就定half lotus为目标。顺便试一下之前u2b上David Keil教的进入half lotus的方法。
因为脑子里有一堆事,又改了序列基本没有按timer来,所以练习中保持体式时间很短,我估计认为今天是过了一遍体式。我反省自己今天只有在第一个下犬式,forearm plank,locust和ankle to knee里比较认真,还记得core regional concept。Anyway,今天要考试,还有出下学期住宿是否申请成功的通知。希望顺利,不写了,去图书馆找衣服。考完写邮件给教授求实习去。 序列如下,下次要开胯绝对要找安心的时候,而且过了一遍觉得安排有调整的空间和必要~ supta padangustasana downward facing dog surya namasakar A (lunge viriation)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modified forearm plank baby corbra padangustasana A&B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inner thigh strengthen malasana and twist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low lunge low lunge qua stretch lizard pigeon pigeon quad stretch down dog uttanasana standing ankle to knee parivrtta trikonasana baddha konasana navasana gomuhasana ankle to knee half lotus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upta baddha konasana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07 12:12:02
2015.5.6 晨练 昨天考完一门考试,然后收到了申请的下学期住宿的录取,也收到了CS host的acceptance。都还不错,于是昨晚花了点时间给两个上学期的教授写了求referral的邮件,等等看到下周一有没有回复吧。今天有两个会,好在10点才开始,于是可以晨练。序列还是保持比较基本的,今天的peak pose是bakasana和side bakasana。然后关注了以下几个体式:
树式:前几天已经想过,需要通过控制臀肌来保持身体中段的稳定。不过今天发现前几天从故意把髋部送出去的approach有点矫枉过正导致膝盖后推,有过伸嫌疑。所以今天先控制膝盖,再控制臀肌,有点不一样的稳定感,后续还要再体会。
半月式:试验了以前先屈身体,抓脚,再伸展的方法,然后也试了通过控制抬起腿的臀肌,弯曲膝盖,再用手尽量够脚踝的方法。似乎感觉身体,尤其站立腿后侧的感觉类似,不过相对来说稳定性后者略好,依然是需要后续体会比较。
lunge twist:这个我一侧总是比另一侧差。然后我试了从几乎twist vira bhadrasana 2进入到前倾的完全lunge twist,似乎对我个人来说感觉更深入。一样的,继续比较不同approach。
桥式:不是full bridge,是boring bridge,即膝盖,髋部,胸口,头一条直线,所以臀部比一般桥式低。这个动作上课时觉得挺有感,自己练习一直挺没有感觉,昨天琢磨着想象要让腹股沟微微用力往下,然后这个动作马上整体感觉就不同了。继续体会,同时有空要补课。
坐姿侧弯:这个动作我有时放在序列里,有时不放。虽然我试验了遵循放掉过分的下压坐骨的一般alignment,但这个动作中我很容易感到坐骨处,即hamstring最上端的conncetion部分强烈的拉伸感,尤其当我放掉一侧臀部下压后,这个感觉会加强。对于我曾经在yin yoga的这个前屈和侧弯中有受伤嫌疑历史的经历来说。我打算一者是遵循问下自己,是不是性格偏过头还是不足一些?是不是在这个动作中应该保持以前所坚持的下压坐骨的觉醒?是不是方法没有掌握对?试验一下,再有问题的话,我觉得把所有练习中的积累的问题整理好,找个时间集中问老师
序列安排 supta padangustasana A+B downward facing dog surya namasakar A + B viriation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reclined bakasana reclined side bakasana reclined hand stand VB2 -> triangle -> half moon (with bend leg, hover) half tree -> tree with open knee holding with hand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inner thigh strengthen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air -> twist chair (hover) -> twist chair crescent lunge lizard bakasana side bakasana boring bridge (leg up) pigeon, twist pigeon ankle to knee (focus on the weak side) seated wide legged side bend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0 02:08:53
2015.5.9 前两天学校的一堆事累得要命,所以休息了没有练习。今天基本是闹钟响起来的几分钟自然醒,然后起来晨练。看了下总时间,加savasana大概1小时左右。由于一天打酱油,昨天没练,今天的第一个supta padangustasana发现就有腹股沟有拉伸的感觉了。 今天继续试了half moon的两个不同进入方法,我先做了hover后腿然后去抓腿,稳定性比较好,腰部几乎没有压力;另一种腹股沟前侧比较有拉伸感,因为是动态进入,我第一遍比较快,所以稳定性略差,换另一侧是我慢了一些会感觉好一些。 今天加了个靠墙开肩动作,以及做的比较少的pyramid和revolved pyramid。之前没有把站立动作放进app,只是随意做,在考虑可以过几天挑几个加到序列里作为固定动作,比如VB2,triangle,side angle,revolved triangle,比较经典的几个站立动作。 bakasana保持的时间又可以恢复到比较长了,今天想到Jason说我们的手指平时被训练地很少,而日后做hand stand是需要这样的训练的,我做不到hand stand,所以就先在bakasana里试验稍稍移动一点点重心,让手指去控制住这个平衡。side bakasana还是欠缺,以试着玩为主,尤其左侧还是无感,我很久以前觉得是左手臂力量不够,后来觉得是twist的问题,不过今天好像又觉得手臂力量也有关,可是两个问题的结合吧。最近已经在有意识加强twist。没有这么快,twist中我依然都觉察到两侧的差距,慢慢来吧。 seated wide legged side bend,体式名字害死人,前几天做side bend时两条腿都是打开的,后来今天睡得相对足,脑子比较清醒,意识到上课时老师说的是一条腿弯曲的。我收回了一条腿后,大腿后侧坐骨这里hamstring connection这里的拉伸感小了不少。自从上次Kathryn说了这里容易拉伤且不容易恢复后我想到以前自己的伤,所以现在很是小心在这种看似静态的动作里过度拉伸。居然正好在网上看到一个iyengar老师教这个动作,范文体式名Parivrtta Janu Sirsasan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tfBrecL64k 视频改天好好看一下。 对了,下午打算去一下public class上一节basic,一周进1-2次课堂我觉得还是必要的。 今日序列安排如下: supta padangustasana A+B downward facing dog with one knee bend, small twist downward facing dog surya namasakar A (hall*2, full*3)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hands support reclined bakasana reclined side bakasana reclined hand stand down dog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low lunge low lunge quad stretch shoulder opener with block, against wall VB2 -> triangle -> side angle -revolved side angle -> pyramid -> revolved pyramid -> half moon (with bend leg) inner thigh strengthen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air -> twist chair (hover) -> twist chair crescent lunge bakasana side bakasana boring bridge (leg up) pigeon, twist pigeon ankle to knee (focus on the weak side) seated wide legged side bend seated wide legged forward bend janu sirasana half happy baby+half baddha konasana seated meditation sav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1 01:40:08
Reclined是躺地上的动作。
我觉得多多以前就很忙,现在更忙,朋友圈也不回。
我现在以自己体会一段时间为主,如果有机会逮着放心的老师再问。也谢谢你给我关于序列的建议,我有个朋友也是练阿汤的,她也给了差不多的建议。我晨练还在客服惰性阶段,目前阶段从和地板接触的保持一分钟以上的稳定动作进开始练习我比较舒服。一上来如果就拜日式快速流动,我没睡醒时是一点没法开始。。。果然还是惰性。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2 06:56:19
2015.5.11 这几天因为final各种心烦,然后作息不规律。星期六和今天都是去瑜伽馆上课,而不是自己练习。星期六是Kelly的课,今天是Nicholas的课。 序列其实都是偏流动,速度也绝对快过我自己练习,以及Jason领课的速度。回忆起以前在yplus,比较喜欢的老师的课其实都不是速度偏快的。虽然我可以赶速度快的课,但发现速度一快容易失去稳定性,比如从low lunge到VB1到high lunge到VB3到half moon,如果是很快的以一呼一吸速度进入体式的话,非常容易晃。
其实怎么说呢,有人领课,如果速度再一快,我就习惯不太动脑子。可能脑子里没有空间去思考了吧?所以今天比较有体会的是开始时2分钟的seated meditation,Nicholas让大家通过比较深的呼吸去寻找开始启动肌肉的subtle movement,这个有点和Jason提到的类似,也让我想到前几天看到说anusara所讲求的inner alignment和inner sensation,以前感觉对anusara有点偏见。说回seated meditation,呼气时通过让坐骨推瑜伽砖,吸气让气从坐骨接触瑜伽面的地方开始往上展开胸腔,在每个吸气和呼气的末端带有屏息,到屏不住的时候先放掉肚子让做呼吸。这个还蛮能集中精神,同时关注盆底肌群的小变化。
然后今天上课反复做了几次half moon,有比较多deep twist,然后也让大家学有余力的去尝试做三点头倒立,鸽王,在下犬里跳手倒立,以及jump back,基本体式有涵盖,然后也放了几个有挑战的供mix level学生选择。
今天的half moon有几种approaches,一是常见的侧角式进入,一种是从VB3进入,还有一种是先做一条腿的malasana,一条腿伸直(这一侧脚跟着地,竖起脚掌),然后臀部保持在较低的位置移动重心到竖起的脚掌猜到half moon的站立腿脚掌改在的位置后通过髋部的展开进入体式。然后蛮有趣的是Nicholas也提到抓脚的时候不要让胸口有任何的收起,如果感觉会收缩胸口就不要继续强迫抓脚,我努力去这么做了,于是一侧可以,一侧还是差一点。和我自己练习时通过强调控制臀肌收缩稳定,hover再抓脚时一侧好一侧差的状况是一致的。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2 07:05:38
谢谢,最近好像好多都是mysore的朋友在推荐我自己练习要选择mysore的序列。我之前有考虑过,也很认真的把第一序列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也找了很久领课的视频,然后找了个相对慢的视频下载了。但试验了几天,效果都不好。以前在yplus我有段时间每周会去上一次intro A,这种有老师的,整个教室的同学几乎都打了鸡血的氛围是让人上进的。相信你体会,yplus的学生确实是上海瑜伽馆里比较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馆。
全然的自我练习,和有一个老师在教室虽然不一定管你的mysore还是很不同的。我可以说美国的老师大多数时间不会给你任何纠正,不管是大牌还是不大牌的老师。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是他们接受的教育,或者说我去的次数不多他们不熟悉我的身体。他们不纠正我,但是不妨碍他们有verbal instruction,或者有些动作他们并不说什么要点,只是走来走去在教室里观察学生。这似乎就足够了,他们不来纠正我,至少说明我没有很严重的问题,或者没有偷懒。但真的自己一个人练习时就完全不一样了,需要极强的自律和毅力,因为偷懒没人知道,做得很好有进步没有看,有什么鼓舞人心的体会没有同学老师可以分享。我不是那么自律和有毅力,会因为其他接口而消极懈怠。我在帖子里自言自语,特别感谢时不时有不认识的同学来讨论。真好,谢谢!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2 10:01:27
最近我真的忙着期末,等考完或者空点我一定系统地整理上次的笔记。虽然现在写纪录会有一句没一句融入,但我也希望自己好好总结和回顾。你说得后弯,上次老师也提到过同样后弯他会选不同的铺垫动作。
乌梅,你说得跳手倒立,我没有发言权,至今靠着墙自己也跳不到,上次上课也有记笔记回头分享。你说的甜蜜,和分心我很赞同。有觉知的慢慢琢磨是专注和深入,练习完很开心。分心就不同了,有时候我事情多,练习时会想这个那个其实效果不好。
-
安静的莫测黑 (http://www.tristayang.com/) 2015-05-12 11:27:13
谢谢,最近好像好多都是mysore的朋友在推荐我自己练习要选择mysore的序列。我之前有考虑过,也很 谢谢,最近好像好多都是mysore的朋友在推荐我自己练习要选择mysore的序列。我之前有考虑过,也很认真的把第一序列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也找了很久领课的视频,然后找了个相对慢的视频下载了。但试验了几天,效果都不好。以前在yplus我有段时间每周会去上一次intro A,这种有老师的,整个教室的同学几乎都打了鸡血的氛围是让人上进的。相信你体会,yplus的学生确实是上海瑜伽馆里比较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馆。 全然的自我练习,和有一个老师在教室虽然不一定管你的mysore还是很不同的。我可以说美国的老师大多数时间不会给你任何纠正,不管是大牌还是不大牌的老师。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是他们接受的教育,或者说我去的次数不多他们不熟悉我的身体。他们不纠正我,但是不妨碍他们有verbal instruction,或者有些动作他们并不说什么要点,只是走来走去在教室里观察学生。这似乎就足够了,他们不来纠正我,至少说明我没有很严重的问题,或者没有偷懒。但真的自己一个人练习时就完全不一样了,需要极强的自律和毅力,因为偷懒没人知道,做得很好有进步没有看,有什么鼓舞人心的体会没有同学老师可以分享。我不是那么自律和有毅力,会因为其他接口而消极懈怠。我在帖子里自言自语,特别感谢时不时有不认识的同学来讨论。真好,谢谢! ... Racha™在家自己mysore和在瑜伽馆Mysore的确会有差别。瑜伽馆大家都打满鸡血的联系,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强大的能量,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很容易能融入,但其实也很容易分神:比如隔壁同学再练什么,怎么那么厉害;下个动作忘记了,看看周围有没有同学在做一样的...在家当然也很容易被打断,家里只要一有人走来走去,狗走来走去,都很容易打断。所以其实mysore专注要比体式有没有做对要难的多。我们老师分享了3个方法,帮助我们在astanga的mysore练习中专注,因为少了专注,就好像在练体操,只有动作在模仿而已。 1,计数;举例拜日A有9个vinyasa, 9个呼和吸,所以在每个体式中记呼吸,可以帮助我们专注; 2. 凝视点,阿斯汤伽有九个凝视点,每个体式都有相对应的凝视点,帮助我们把注意往内收,当不知道看哪的时候,就看鼻尖; 3. 呼吸,用ujjayi呼吸法,把每个呼吸带入身体。呼吸比体式来的更重要,体式占的比重不超过10%
我本身在实践以上三种方法,可以说很有效,坚持1-2个月,每天给自己加一些动作,慢慢来,一点点会更容易的坚持下来。
-
安静的莫测黑 (http://www.tristayang.com/) 2015-05-12 11:28:22
在家自己mysore和在瑜伽馆Mysore的确会有差别。瑜伽馆大家都打满鸡血的联系,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强 在家自己mysore和在瑜伽馆Mysore的确会有差别。瑜伽馆大家都打满鸡血的联系,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强大的能量,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很容易能融入,但其实也很容易分神:比如隔壁同学再练什么,怎么那么厉害;下个动作忘记了,看看周围有没有同学在做一样的...在家当然也很容易被打断,家里只要一有人走来走去,狗走来走去,都很容易打断。所以其实mysore专注要比体式有没有做对要难的多。我们老师分享了3个方法,帮助我们在astanga的mysore练习中专注,因为少了专注,就好像在练体操,只有动作在模仿而已。 1,计数;举例拜日A有9个vinyasa, 9个呼和吸,所以在每个体式中记呼吸,可以帮助我们专注; 2. 凝视点,阿斯汤伽有九个凝视点,每个体式都有相对应的凝视点,帮助我们把注意往内收,当不知道看哪的时候,就看鼻尖; 3. 呼吸,用ujjayi呼吸法,把每个呼吸带入身体。呼吸比体式来的更重要,体式占的比重不超过10% 我本身在实践以上三种方法,可以说很有效,坚持1-2个月,每天给自己加一些动作,慢慢来,一点点会更容易的坚持下来。 ... 安静的莫测黑所以其实mysore练习中,老师不会经常来纠正你的动作,除非教新动作或者动作顺序记错。完全是自我的练习,这感觉很棒!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5 23:53:34
在家自己mysore和在瑜伽馆Mysore的确会有差别。瑜伽馆大家都打满鸡血的联系,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强 在家自己mysore和在瑜伽馆Mysore的确会有差别。瑜伽馆大家都打满鸡血的联系,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强大的能量,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很容易能融入,但其实也很容易分神:比如隔壁同学再练什么,怎么那么厉害;下个动作忘记了,看看周围有没有同学在做一样的...在家当然也很容易被打断,家里只要一有人走来走去,狗走来走去,都很容易打断。所以其实mysore专注要比体式有没有做对要难的多。我们老师分享了3个方法,帮助我们在astanga的mysore练习中专注,因为少了专注,就好像在练体操,只有动作在模仿而已。 1,计数;举例拜日A有9个vinyasa, 9个呼和吸,所以在每个体式中记呼吸,可以帮助我们专注; 2. 凝视点,阿斯汤伽有九个凝视点,每个体式都有相对应的凝视点,帮助我们把注意往内收,当不知道看哪的时候,就看鼻尖; 3. 呼吸,用ujjayi呼吸法,把每个呼吸带入身体。呼吸比体式来的更重要,体式占的比重不超过10% 我本身在实践以上三种方法,可以说很有效,坚持1-2个月,每天给自己加一些动作,慢慢来,一点点会更容易的坚持下来。 ... 安静的莫测黑非常的感谢你的建议,也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个星期我去了一次public class,会如你所说一到大教室上课就会觉得像打了鸡血那样1个多小时可以做比平时自己练1小时又多强度又大的体式。同时也会去看看别人在干嘛,做得怎么样。后来我下课和老师也聊了自我练习的问题,那个老师是ashtanga background的,后来再学了其他的派系,不过他说他自己练习的时候会主要遵循ashtanga的继续序列和方法。然后和老师聊到自己在家练习的困难,其实最难的就是铺开垫子的前几个动作,以及怎么保持专注。
我觉得他的建议还是挺对的,要原谅自己不是每天的能量都是高的,不是每天完全一个复杂的序列就是好的,要做到站到垫子上做几个vinyasa就知道自己身体怎么样,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和体式。然后特别他说他说的vinyasa并不是说flow里面串联的那个vinyasa,而是说配合有意识和专注呼吸的动作。这个让我想到以前yplus的shan(她也是练ashtanga的)说的vinyasa的意思,是一样的。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6 00:14:00
2015.5.15 星期一去了会馆练的。周二和周三因为一早约了教授开会,昨天更是一大早的面试,所以都没有练习。虽然昨天晚上又是和同学一起赶final project弄到1点多,今天9点多起来后还是要不要练习,一边刷牙我还在一边纠结着,隐隐约约觉得后背很疲惫,回到自己房间,看到垫子,我想铺开垫子吧,不管几个动作,哪怕就做个几个开胸和开肩的动作。因为星期一和Nicholas讨论时他也提到不是说每天要做个第一序列,supta baddha konasana不也是体式吗?
于是我打开了app,选了平时长序列中的几个动作做了一下。三天不练习,其实身体上的感受会变得明显。比如supta padangustasana大腿后侧会觉得感觉强烈一些,倒也正好让我意识到是不是可以以膝盖为中心,小腿应该像Jason说在下犬式中那样往脚跟方向用力,大腿应该向骨盆处回收,通过这样的伸展让大腿后侧以膝盖后侧为中点做伸展?虽然没人提到过这点,我直觉这个思路应该是对的,可以再试试。
下犬式,昨天面试穿着皮鞋走啊走,关键面试完还一身这衣服跑去Chinatown买菜,提了大包小包的到处走,然后后脚皮磨破了,昨天和今天走楼梯下楼就疼,今天起来还是疼。于是下犬式里没有敢用全力往下踩脚跟,不过慢慢用力一点点往下往下,倒是好像也没有很疼,所以是不是也恰好说明了,往下踩的力量不应该只发生在脚跟,还是从膝盖后侧沿着小腿平均往下的。有点回到Local和distributed的问题了,说明只是localized motion其实是不对的。
练习完吃了昨天Chinatown买的好吃的菠萝包喝了牛奶,然后下楼关了手机和网络开始写论文,突然想到要查个单词,然后chrome上邮件插件提示有17个新邮件,作为晨练完刚查过邮件的我好紧张就去开邮箱看,一看,太好了昨天的面试给offer了!真好~
附序列安排,很简短,20-30分钟,但基本都有计时 supta padangustasana A+B downward facing dog with one knee bend, small twist downward facing dog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modified forearm plank locust core connector with block on ground navasana with block, shin parallel to the floor surya namaskar A (half*2) lunge surya namaskar VB2 - reverse warrior - humble warrior, L&R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 chest opener with two blocks, on the floor shoulder opener with block, against wall supta baddha konasana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7 07:29:12
2015.5.16 今天是附近一个瑜伽馆Land Yoga搞的Upper West Side瑜伽活动,一早起来出门。在125th St./Adam Clayton Powell Jr Blvd路口的plaza上户外的活动,天气不好,冷得很,然后课前就开始雷阵雨,雨渐渐停了的时候,Land Yoga的老师Lara和Michael开始做demo,他们家是ashtanga based studio,老师体式真的很牛,Michael一开始穿着雨衣在中雨里在完全湿的垫子上demo时,我和HY同学远远看还以为是个女老师在demo,动作华丽丽地很elegant,直到他起身走近我们才惊叹。
本以为大家在街上练习mixed level课会很简单,没想到这节课基本就是intro A level,第一序列里所有的站立体式。省略了Janu Sirsasana A&B,Marichyasana B&D,然后到Navasana结束。Navasana做了五遍,之后是头倒立,肩倒立,鱼式,Urdhva Dhanurasana,lotus,Savasana。
今天做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B,C,D时感觉还不错,通过控制大腿内侧肌肉来让头碰地,尤其循序渐进从A-D的过程很不错。瑜伽课后是guided meditation,大概10分钟左右吧,很久不打坐,虽然坐着时腿还好,但结束了腿还是好麻的。然后我的half lotus也依然有困难,不过我对这个动作现在完全不着急。
然后下课休息了一会吃个能量棒,然后是kick boxing boot camp,20分钟左右,这个也是很多的core workout以及kicking,squat,通过节奏变化来练习,和瑜伽的静力不同,这个更有练到爆发力。其实我除了瑜伽也还是喜欢和一群人一起很有气氛的做workout的,有点想到以前空手道训练,然后带上手套去试了打拳,力量还是有的,不过手套有点大,还是感到手有一点点疼,但那个教练说我出拳速度要再快点,这个以前就被说慢了,嘿嘿。一身汗,还是很爽的。下课吃了falafel,corn,mushroom,然后最后想说资本主义社会物资丰富,又送了lululemon垫子给我们。这样也好,我可以放一条垫子在瑜伽馆,这样就不用每次背来背去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7 11:23:45
2015.5.16 一天两记,必须要写一下刚看了另一个偶像老师David Regelin视频的体会,David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老师,风格和Jason不同,虽然Jason自认为不是幽默的人,但他还是个爱笑的老师,David则酷酷的完全真心不苟言笑。但他也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越来越觉得我现在所认可的好老师在于有没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视频是他示范的拜日式A和B,被两个同学反复提醒如果没时间就练拜日A,B就可以涵盖所有需要的基本元素,一直有点不置可否。 在这个视频里他示范了拜日式,并配上的呼吸,凝视点,和一些体式细节调整的建议,他华丽丽的体式已无须赘述,如之前给朋友看Kathryn Budig视频时得到的回复是现在yplus同学里能做这些动作的人也很多。不过我觉得他的智慧之处在于最后关于他提到有关spacial reasoning(空间感)的内容,我知道他对体式的geometry很有兴趣,今天看了他在这个视频里的讲述,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觉得他思考得确实会非常不同也深刻很多,至少他在一个public video里的讲述就非常引发我的思考。 比如他提到的spacial reasoning,我去上网搜了下https://www.fibonicci.com/spatial-reasoning/ 觉得这篇写得很不错。visulization(图像化)和reasoning(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视频里他只提到reasoning,但他也说到我们的大脑其实在身体做出动作前,会基本reasoning对即将要做的动作描绘了一番(pathway)。根据这篇文章的说法,reasoning可能来源于既往的经验。David还提到spacial reasoning能把各个不同事物拼成地图,这个和文章里举例说architect工作范畴很像。我不是pure architect,只学了点皮毛,看了点工程图学课,但对这个说法还是比较认同的。现在大家说建筑师大家会想到设计,工程师会想到机器,但根据前一阵学vernacular architecture里Prof. Lung提到以前的building masters完全是两者兼修的,现代社会形成了更为精细的分工,但现在我也越发感觉到大家在强调integrated approach,强调整合性,不然也不会有revit的横空出世,一切都正好说明了visualization和reasoning的共通性。David的总结简洁而切中要点,out of sight = out of mind,点10000000个赞啊,有木有!!! 然后他说到了平衡,balance。我以前很喜欢对有些老师说感觉自己在某些体式中not balance,但我现在突然意识到我表达的意思其实not symmetric。symmetry和balance现在仔细想是两个不同的意思。David对于balance的解读提到了人体基本的控制平衡的平衡的器官,位于耳内的前庭器管(vestibular apparatus)。他说到健康的存在感,以及稳定的身形都与前庭器官有关,其中三个不同的部分会分别感知当下身体是竖直的(upright)?平躺的(horizontal)?倒立的(upside down)?同时通过感知身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来了解重力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然后我就联想到手机里的重力感应,当初智能手机问世不多久时记得有款游戏app,就是可以通过手机移动倾斜在一个迷宫中滚珠子到终点,同时避免掉到洞里。这就是手机的重力感应,后来出现的摇一摇之类也是同样的硬件作用。然后我突然就想会不会这项技术的问世是学了人体前庭器官的原理,算起来感觉相当仿生?查了一下好像手机利用的重力加速度原理http://www.quora.com/How-does-gravity-sensor-work-in-mobile-hardware-support 蛮有意思的,我觉得当看英语时,会想到比中文字面更多地意思。之前和George有讨论过,为什么英文书后面都有index,然后他给我的解释很可能是东亚文字象形,快速翻一页很快就能有sense,但英语单词往往缺乏这种形象化的优势,所以有index是方便查阅。我现在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主流常用的英文单词其实不多,当一个单词反复出现在不同地方时,会增加我跨领域思考的几率。因为可能别人在自己领域中用的这些单词会出现在我所熟悉的领域,这样其实方便我去联系一个个不同的领域。可能就有点spacial reasoning和visualization的感觉了,有各种基本的building blocks,然后通过自己的经验,想象力去把他们piece up起来。他用到的三个单词upright,horizontal,upside down,毫无难度和华丽,我就突然想到书法里的笔法,然后脑子就突然想到拜日式之于瑜伽,大概就相当于“永”之于书法。永字八法是个常被提及的感念,因为号称永字涵盖了几乎书法中所以的笔画笔法,但我同时一直对此是不是初学者要从永字开始持有保留意见。如果把“如果没时间就练拜日A,B就可以涵盖瑜伽练习的基本元素”,用书法的语言翻译起来就是“如果时间有限,每天练一下永字就很有用",那么这样是不是真的make sense呢?我依然在怀疑。 我一直是这种性格,我对那种尤其人云亦云plausible accurate的事情并不会深信不疑,只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让我完全相信一个理论: (1)足够强大的逻辑,让我觉得make sense,这种一般最可能发生在我足够信任的有智慧的人身上。 (2)论据不一定要强大,但可巧和我的领域交集了,于是我自己可以通过cross thinking去想明白一件事。如果是这种情况,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3)我自己在不经意的试验中论证了这个结论,这种情况下出现日后再度质疑的可能性也很大。 (4)1+2的组合是目前我所认为的好的老师,不仅限于瑜伽。可以是任何对我有帮助的mentor,我现在一直觉得mentor不是spoonfeed,但以前我羡慕有些人在学校或者工作中有那种“签约的”/“指定的”mentor,让它们在有困难时可以去求助的人,我也一度会去求助一些我认为的“职场成功人士”。不过这近一年让我越发觉得每个人要选自己要走的路,好的老师更像是facilitator,inspire我去尝试,他们不告诉你要走哪条路,事实是他们显然不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又怎么能不负责任的告诉你要选哪条路呢?就算你告诉他们你的终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挑选走哪条路又怎么会是老师的责任呢?想明白了,就觉得不告诉你才是负责人的做法。所以1+2构成的是empowerment,3就是自己的实践。 写了一大堆,最后要弱弱地说一句,David用的是spacial reasoning的说法,我没有找到相应的说明,只有spatial reasoning,所以我所有的interpretation都是基于是spatial reasoning的,还煞有其事觉得觉得各种解释得通。打算去和他讨论一下,不要搞到最后又是false precision。最近一门课的modelling已经上了false precision的当好几次不断返工到想吐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5-18 00:44:38
2015.5.17 昨天练的kick boxing boot camp杀伤力太强,起来几乎全身肌肉酸,除了小腿后侧和侧腰,打算不晨练,改晚上做wind down sequence。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奇怪的设置让某个贴被提到最上面的位置,于是我又看了下三年前不能完全理解的关于地图的比喻,联想到昨天看到的spatial reasoning的说法,觉得好像有点make sense起来。
另外昨天想到的balance的问题,今天在写economics课的期末论文,顺便review了老师的lecture notes,里面有提到social utility/welfare的问题,当时觉得就很有体会的一段话,现在再拿出来温故知新: 平等(equitable allocation)是人人满足于自己拥有的;公平(fair distribution)是最佳资源利用率下的平等。如果社会是从symmetric distribution开始进行资源分配,似乎可以达到fair distribution,但是事实是symmetric outcome通常并不公平(fair)。所以我理解这里提到的symmetric其实就是更多指一种average,evenness吧。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6-02 05:12:33
2015.5.31 把Portland Yoga Studio放在wishlist上大概有两年了吧,终于如愿来了。 下雨的intro,结果就我一个人来上课,变成private class了。David是这里的创始人,也是我当初看视频看到觉得很棒的老师。 和他简单交代了下练习经历和身体状况,然后上课。大致靠回忆记了笔记: Supta dandasana,我姑且这么叫这个动作。手杖式的腿在墙上,臀部靠墙。大腿内侧要直,被纠正需要略往左侧一点。五个脚趾都分开,大脚趾触碰,脚底要平,因此小脚趾这里要往下。脚是用力的,膝盖后侧伸展打开。双手先放在体侧,然后再上举,再举过头顶。要点是打开胸口,肩膀。尤其当手举过头顶时,胸口也往头顶方向延伸,侧身拉长。
靠墙的badakonasana,可以的话脚略往下,手腿大腿内侧肌肉朝膝盖方向。
靠墙站立做chaturnga,要点是手用力推墙,打开胸口,感觉手很难真用力。靠墙直角开肩手杖/下犬式,要点是腹股沟用力让臀部往后,侧身拉长并开肩,头在手臂之间,头是自然不别扭的。
后面有空继续写,现在要出门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6-04 05:19:32
接着补充5.31的笔记。
和David聊到关于上课的频次。以前我瑜伽一周5,6次,现在见老师一般一周1次。虽然作为会馆负责人,他当然希望学生多来上课和消费,但他说他其实主张一周上一次课就可以了。他问我有没有学过乐器,然后聊到小时候我们都有经验,学这些都是一周一次,其他时间要靠自己练。
奇怪的是,当我们长大了,学瑜伽,学钢琴,学芭蕾,学××,学××,都特别着急,好像因为人大了见老师次数多了就能突飞猛进。和David一聊,我发现其实真的是师傅领进门,具体还得自己练和感悟。老师的作用大概就是站在比你高的位置,给一个旁观者的提示吧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6-10 13:06:18
2015.5.31 懒人继续5/31的笔记。
TADASANA 山式: 脚跟往下踩,让膝盖上提,大腿用力。腿部的力量来自脚跟。这句又是耳朵生老茧以前听过无数次,却其实一直并没有很切实体会的。事实证明,一句话在什么语境和情境下很重要。被Jason教育下犬式中小腿后侧用力后也找到大腿前侧的力量,这给我的启示也是从脚跟发力才能用到腿部力量,因为这次David说腿部力量来自脚跟时,我就发现好像真的容易找到这样的感觉了。说完腿,然后是胸口展开的同时还需要往前。手臂外旋可以通过先将手掌一起外旋,到位后把手掌转回来。
TADASANA 变体: 手臂往前(with finger crossed)及往上举:要点同躺地上的手杖式。要点是打开胸口,肩膀。尤其当手举过头顶时,胸口也往头顶方向延伸,侧身拉长。 finger cross时要把大拇指,食指指根往前推送 手臂举过头顶的动作,我被纠正,大臂要多内旋,方法是通过腋窝用力内旋。被纠正了手臂后,我发现突然侧腰略靠前的部分的拉伸感明显了。David说这样的感觉是对的好的。
懒人龟速更新。。。。
-
晓荷 2015-06-13 19:03:02
2012.3.3 Pranyama and Meditation & Flow by Chops 膝盖还是有些疼,昨天没有去上课,晚上 2012.3.3 Pranyama and Meditation & Flow by Chops 膝盖还是有些疼,昨天没有去上课,晚上和同学聚会,到家又为了看书,结果睡得晚,今早起来的早,第一节呼吸课觉得好困。 体式照例只有前后左右弯共4个,两人一组先练了呼吸到后背的练习,然后是3个呼吸法(Kapalabhati,Bhastrika,Nadi Sodhana),冥想3组(持咒:瑜伽经第二条,默念,内观),左脉依然不强,即便练了左右交替呼吸后,依然不平衡觉得右脉活跃。 第二天Flow课就清醒多了,今天又是稳固根基的练习,站式练习中老师反复提醒大家找到足弓的力量,让脚可以踩实地面,这样下身稳固,上身才能自由。类似running posture,需要收紧后大腿,同时上提大腿。另一部分是建立后背的力量,两人一组练习了眼镜蛇式,先外旋大腿,再拉长侧身,再让肩胛骨平贴于后背。我觉得有人帮助时好像后背真的压力小很多了。比较惊讶上完flow之后shavasana,发现左脉比较强了。 这几天忙着弄机票的事,笔记记得比较草率,检讨一下。朋友最近在TT,明天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公开课(Bhakti Yoga和Pranayama&meditation),敞开心扉去学习其他老师其他派系的课。 ... Racha™uJJayi呼吸,及呼吸饱满到后背,能具体分享下怎么做?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6-14 03:53:57
我个人的理解是,一般说到呼吸就觉得是和肺部相关,所以更多想到的是身体前侧的扩展。所谓的呼吸饱满,就是呼吸时让整个胸廓前后左右(肋骨的前后)都平均的扩展。 记得以前老师有说可以通过两个同学一组感受,同学A坐着呼吸,同学B在坐在A后面,双手放在A的后背肋骨下端,A呼吸时感觉后侧扩展,如果B觉得A的呼吸不够可以用手稍微用力按以下提醒A关注呼吸到后侧。
个人体会,hope it's helpful
-
豆友43750609 (青春就是奋力地奔跑华丽地摔倒) 2015-06-15 09:59:58
:)) 记得你在我的求助贴里面有回复吗>? 已经很久没上豆瓣了~~来了就看到你的回复~~真好 现在办了Y+的卡 不过那里的老师貌似都喜欢带倒立的体式 ... 额.... 一节FLOW2 里面有半小时都在倒立....我都不敢上了 ..只上上1 或者HANS 的ALED ... 你说的红门 好长草啊..打算明年去那打探一下! 谢谢你~~ 能够坚持瑜伽已不易 能够坚持写文更不易!
-
晓荷 2015-06-15 19:01:55
谢谢,呼吸饱满到后背这句明白了。能否给我讲下Ujjayi呼吸 ? 我的感觉 :吸气时,肚脐(下腹)下方开始发力 下中腹部内收 收上腹时 感觉有点bie气 上腹部(胸骨跟肋骨组成的三角形的)轻微要往外鼓起,这时还能再进一步吸气 整个吸气过程就像倒吸了一口气进入体内 ;但有时,腹部下方用力 中上腹部内收 肋骨两侧扩展 胸骨抬高 好像感觉挺顺;有时的感觉 像是胸式呼吸。在前屈的体式中刻意的运用 Ujjayi呼吸,对我来说,更难吸气。呼气是没问题的。 不顺的呼吸,让我很乱,求解答。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6-19 09:27:33
:)) 记得你在我的求助贴里面有回复吗>? 已经很久没上豆瓣了~~来了就看到你的回复~~真好 现在 :)) 记得你在我的求助贴里面有回复吗>? 已经很久没上豆瓣了~~来了就看到你的回复~~真好 现在办了Y+的卡 不过那里的老师貌似都喜欢带倒立的体式 ... 额.... 一节FLOW2 里面有半小时都在倒立....我都不敢上了 ..只上上1 或者HANS 的ALED ... 你说的红门 好长草啊..打算明年去那打探一下! 谢谢你~~ 能够坚持瑜伽已不易 能够坚持写文更不易! ... 豆友43750609我现在觉得我三年了,还是不会头倒立一点也没什么了,对我来说,如果哪天能做到自己不去瑜伽馆还能坚持练习才是最终重要的。因为我最近又做不到坚持了。
月初在Portland和David聊到说我不会倒立,以前很纠结,现在觉得真的一点没所谓。因为还有很多看似比倒立简单多的动作我还做不好,比如扭转侧角式,比如牛面式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6-19 09:34:00
我最近的体会是Ujjayi是在ashtanga中特别强调的,比如我的iyengar派系出身的老师们并不可以强调Ujjayi。进而我发现由ashtanga演化出来的vinyasa flow的老师有些会强调Ujjayi。
我现在去的那个馆老师主要是Javamukti和Ashtanga两派,我不大懂Javamukti,但老师上课也会说到Ujjayi,然后前天去了另一个Ashtanga馆蹭了一个Intro的ashtanga,就是primary series的站立动作。老师上课前特别先强调了呼吸,我可以分享一下他说的。
先用手摸一下肋骨最下端,然后感觉这以下部分保持收紧,呼吸时都是手指以上部分运动,但不要只是胸口运动,而是整个肋骨前后左右同时扩张和收缩。小技巧是可以手指帮助提示让肋骨以下部分部分内收。老师做演示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到肋骨和下腹部是出现分隔。(好吧,瘦是老师瘦。。。)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7-22 08:51:19
看到有人回复,发现自己一个多月没更新帖子。这个月一直忙忙碌碌,瑜伽基本是一周1-2次依靠去瑜伽馆上课解决,很是惭愧,自己铺开垫子练习的次数大概只有1,2次。
这一个月比较高兴的是上到了Rodney Yee的课,是他在times square一年一度的solstice yoga上的一个大课,绝对是大课,不过现场有好多助教,在这种以前在网上看到的这种百人盛会中,居然还有被两位助教分别纠正了两次。Rodney Yee和Colleen Saidman Yee的领课确实不强调花哨,蛮有趣的,在大街上你明明知道有很多人在看你,你是否还能克制自己要做那些很难很fancy动作的欲望?是否能克制自己去达到那些超出自己极限的程度?
当老师的instruction说感觉脚踏实地,手可以向上延伸到天空时,看着时代广场上空的高楼林立似乎真的有种把指尖向上再向上的感觉,而Rodney说向上来自于脚的向下扎根,比起瑜伽馆的木地面,街道水泥地坚硬更实在。
-
乌梅 2015-08-04 11:22:35
看到有人回复,发现自己一个多月没更新帖子。这个月一直忙忙碌碌,瑜伽基本是一周1-2次依靠去瑜 看到有人回复,发现自己一个多月没更新帖子。这个月一直忙忙碌碌,瑜伽基本是一周1-2次依靠去瑜伽馆上课解决,很是惭愧,自己铺开垫子练习的次数大概只有1,2次。 这一个月比较高兴的是上到了Rodney Yee的课,是他在times square一年一度的solstice yoga上的一个大课,绝对是大课,不过现场有好多助教,在这种以前在网上看到的这种百人盛会中,居然还有被两位助教分别纠正了两次。Rodney Yee和Colleen Saidman Yee的领课确实不强调花哨,蛮有趣的,在大街上你明明知道有很多人在看你,你是否还能克制自己要做那些很难很fancy动作的欲望?是否能克制自己去达到那些超出自己极限的程度? 当老师的instruction说感觉脚踏实地,手可以向上延伸到天空时,看着时代广场上空的高楼林立似乎真的有种把指尖向上再向上的感觉,而Rodney说向上来自于脚的向下扎根,比起瑜伽馆的木地面,街道水泥地坚硬更实在。 ... Racha™hi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8-12 11:49:04
谢谢乌梅督促,我一直在豆瓣,最近特别忙,上两周忙着搬家,然后现在又想要搬了。搬家好像就像跳槽,第一次一个人搬家觉得很难,但是后面似乎就很容易很快了。
瑜伽现在基本是一周一练,我虽然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沦入只去固定老师的地步,但随着在先在这个小瑜伽馆几个月后,我又变成了基本有了一两个相对固定的老师了。
几周前某一天突然脚踝疼,疼到当时下楼一脚下去就刺痛,那天我完全没有扭过脚踝。但那个脚踝10多年前小骨折过。当天去看了急诊,医生看了说没有骨折也就说不清所以然。后来在之后几天后又突然疼过,虽然都没有当时厉害,但连着不舒服几天,有一天下班又觉得一直不舒服不对啊又去看了急诊医生,这次那个医生态度不好,拜美国奇葩医疗制度所赐,只有那个urgent care不用预约还可以下班后去看,但那天我等于白看,还看脸色。明天终于预约到我自己的医生,明天再去看。我再想说,美国这种医疗制度,人家真有什么问题,不是得耽误了吗?
之前我就这个脚踝的问题问过我之前还经常上课的Kelley,她给不出什么解释和建议。于是我不又侥幸心理去了Nicholas的课,他倒是给了满多挺好的建议,还纠正我在dandasana里脚踝错误的用力方式。这个曾经在iyengar课里被纠正过,其实也是脚踝的问题,他纠正之后虽然我觉得脚踝需要用到很多力,但至少不是那种不舒服的疼痛了。估计对老师的信任都是这样在患难中积累的,回想当初在yplus时那些老师也因为在我受伤时给了我支持和指导,于是我慢慢对他们信任的吧。
今天下班去了Nicholas的课,我到的很早,于是聊了下,从office culture,government policy不知怎么说到关于师生问答的问题。觉得挺对的是,以前我记得问yplus前老师C问题时,有时候他并不给答案,现在觉得很多时候当自己没有准备好那个答案时不管老师给你的是什么,你都是将信将疑的。而很多时间自己觉得为什么这几个体式说来说去就这么几个要点,为什么没有什么新东西,但那些“老的”“三令五申的”东西其实并没真的内化吸收。直到某一天可能突然在身体具备某种状态(更强大,或者可能是受伤状态)时就突然理解了,也可能某天这个要点被用另一种适合你理解的表述方法传递时就突然懂了。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当英语为母语的人将同一个意思变着不同单词句法表达时,可能某一天突然戳到我的理解点,或者和其他既有的知识体系有结合交叠时会强化理解,这种突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前几天看哪个视频,还是文章貌似有个老外也说了个类似的体会)。
-
乌梅 2015-08-12 16:22:34
谢谢乌梅督促,我一直在豆瓣,最近特别忙,上两周忙着搬家,然后现在又想要搬了。搬家好像就像跳 谢谢乌梅督促,我一直在豆瓣,最近特别忙,上两周忙着搬家,然后现在又想要搬了。搬家好像就像跳槽,第一次一个人搬家觉得很难,但是后面似乎就很容易很快了。 瑜伽现在基本是一周一练,我虽然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沦入只去固定老师的地步,但随着在先在这个小瑜伽馆几个月后,我又变成了基本有了一两个相对固定的老师了。 几周前某一天突然脚踝疼,疼到当时下楼一脚下去就刺痛,那天我完全没有扭过脚踝。但那个脚踝10多年前小骨折过。当天去看了急诊,医生看了说没有骨折也就说不清所以然。后来在之后几天后又突然疼过,虽然都没有当时厉害,但连着不舒服几天,有一天下班又觉得一直不舒服不对啊又去看了急诊医生,这次那个医生态度不好,拜美国奇葩医疗制度所赐,只有那个urgent care不用预约还可以下班后去看,但那天我等于白看,还看脸色。明天终于预约到我自己的医生,明天再去看。我再想说,美国这种医疗制度,人家真有什么问题,不是得耽误了吗? 之前我就这个脚踝的问题问过我之前还经常上课的Kelley,她给不出什么解释和建议。于是我不又侥幸心理去了Nicholas的课,他倒是给了满多挺好的建议,还纠正我在dandasana里脚踝错误的用力方式。这个曾经在iyengar课里被纠正过,其实也是脚踝的问题,他纠正之后虽然我觉得脚踝需要用到很多力,但至少不是那种不舒服的疼痛了。估计对老师的信任都是这样在患难中积累的,回想当初在yplus时那些老师也因为在我受伤时给了我支持和指导,于是我慢慢对他们信任的吧。 今天下班去了Nicholas的课,我到的很早,于是聊了下,从office culture,government policy不知怎么说到关于师生问答的问题。觉得挺对的是,以前我记得问yplus前老师C问题时,有时候他并不给答案,现在觉得很多时候当自己没有准备好那个答案时不管老师给你的是什么,你都是将信将疑的。而很多时间自己觉得为什么这几个体式说来说去就这么几个要点,为什么没有什么新东西,但那些“老的”“三令五申的”东西其实并没真的内化吸收。直到某一天可能突然在身体具备某种状态(更强大,或者可能是受伤状态)时就突然理解了,也可能某天这个要点被用另一种适合你理解的表述方法传递时就突然懂了。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当英语为母语的人将同一个意思变着不同单词句法表达时,可能某一天突然戳到我的理解点,或者和其他既有的知识体系有结合交叠时会强化理解,这种突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前几天看哪个视频,还是文章貌似有个老外也说了个类似的体会)。 ... Racha™刺痛还是要认真对待,好好看病,爱护自己的身体。简单的东西能做到极致就好的不得了。我也感觉到从知道到吸收运用有一段距离,所以要静心练习与体会身体感受,享受练习时自己的感受。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09-17 22:34:27
时隔两年半多,终于重新回到David Regelin的课堂上。没想到会间隔这么久,有各种原因,他基本一周只有一节课是一个原因,离开远要特地出个路费花这个时间背个垫子去都是各种原因或者借口。
他现在的课只有中高级课,也是我之前纠结的一个原因,太久不练。不过真的走进课堂后发现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如果不纠结会不会做某个体式,上什么级别课都是一样的,做自己合适的就可以了,大概是这一年低频次的练习让我现在毫无“志向”和“目的”。之前自己练了一阵因为是受Jason鼓舞,后来暑假忙就换成去瑜伽馆的课,基本是Nicholas的课,穿插Kelley和Lauren的课。Brahman最好的地方是相对近,便宜,老师一般课前课后都会坐在那里随意地可以聊天,课在flow 0.8~1.2之间浮动。被纠正很少,因为其他人更需要帮助和纠正。而走进Shala,不论是之前上Barbara还是David 的课我都变差生了,于是就会被纠正。好像差生还蛮好的,会被多照顾,包括在最近的CPHC培训课上,小白如我,问这么多蠢问题,还好老师和同学比较体谅我~
之前看David一个视频,他利用sun salutation说spacial reasoning,当时特迷biomimicry,看得特别振奋,觉得是各种联系。然后上了他第二节后我下课终于忍不住问他了,为什么你上课要说东南西北而不是上下左右?我内心觉得会和他的spatial reasoning多少有点关系,但又闹不明白。他给我的解释是上北下南前东后西。为什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他说不管你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北极总会在你的头顶上方,做拜日式就是朝太阳升起的方向,那就是东方。他的跟我学的太不一样了,简直毁我建筑学三观, 我说这是不是一个比较形象化的说法,不是真的true north, 他跟我说这其实才是true north,基于gravity来的,有人身体受伤造成不平衡你跟他说往前可以他的前已经不是真正的前,而你跟他讲一个大的方向,利用重力让他去想大坐标。于是我觉得这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因为我上课说的true north 是地理意义上更精准的,甚至老师会让你不要使用手机里面自带的指南针工具,因为城市环境下指南针会受到磁场干扰,同时北极和磁场北极被不是同一个点,会有一个差值而且是每年变化,所以NASA有一个工具可以查到这个差值。扯太远了,我居然淘出刚好打印的关于PH design要义第一条就是orientation,他说东方就是oriental,恩是有这么个说法,为什么呢?好像之前看过个说法,忘记了。。。后来还和朋友聊起这件事,她说David脑洞太大了。我觉得和大脑洞人聊天很容易让我也脑洞大开想到很多跨界的东西,觉得自己不足之处太多。
说了一堆闲聊,我好像没说什么关于瑜伽的东西。说三角式,David课上做三角式时,不管是不是你膝盖弯曲,他都要你先手抓大脚趾。然后坐姿侧弯也是先要求手抓脚掌,然后把头放在手肘下去做打开。parsvottanasana更极致,要求腋窝碰到膝盖,不管你膝盖和骨盆怎样。我不能说他这样教是对还是不对,但是我觉得用Jason的思路来说就是,当老师说一些不一样东西的时候先尝试一下看看,然后选择接受对自己更有感觉的一种方式。
星期二在Nicholas课上做三角式的时候就手抓大脚趾作,然后不出意料的Nicholas跑来纠正我,因为骨盆没有在水平面上。今天下课后我和他聊到, 然后后来我一说他就明白了,因为他也是ashtanga出生的,他说David是典型ashtanga教法,就是不管你动作做成什么样,进入动作时都要求你先有一个绑定然后再去stretch。后来这几天和朋友聊起来,她说她最近跟着Nancy练习有说到前拉伸再打开,这个我还要慢慢体会和理解。不过感谢过去一年让我变得更相信不同的派系是有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区别的是approach。
上星期参加CPHC training,我觉得我的思考方式好像不是architect,也不是engineer,也不像economist,比较多是跳跃式的。因为没有界限,于是我会想为什么没有一种材料可以同时具备strength和良好的thermal performance,自然界有这样的动植物吗?如果是复杂互联系统,那么这个外在支撑和内在代谢系统是否可以借鉴到建筑物外层和内在系统呢?PH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有更好的,我至今一直没有下结论。然后星期二去NYSERDA的net zero培训,认识了个ABK建筑师,叫Philip,他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非NYPH派系却造了PH的人。从day one开始认识的那些geek都是NYPH的,一个个都是PH真爱粉,而我虽然很喜欢我的老师CS和JM,还有圈子里其他很棒的同学,但我对PH还是个动摇份子。然后Philip似乎很热衷主动担当mentor,洋洋洒洒写了两个很长的邮件给我,主题就是逼我跳出PH的圈子往外面看,亚裔思路还是接近的中庸之道?想到以前Chops最喜欢说这个了。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难,我好不容易下的决心钻研PH。。。纠结。。。
-
抒音 (三天不练,自己知道) 2015-09-20 21:03:15
Racha,我来看看你。
看到你和老师关于方向的聊天,在我们平时看来不太重要,和瑜伽也扯不上多实质的关系,但是看到你们这么较真的聊天,老师有趣又专业的表述,让我也脑洞开了下。
总之很羡慕你的生活经历,遇见的朋友老师。也很佩服你的学识,也是因为这样才能有更多的际遇。
我也要振作,不能埋头养娃。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5-10-05 13:58:30
园长,现在也许整个重心变成了学习,瑜伽(甚至运动)变成了一件比重很小的事。我有时候也很嫌弃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各种理由不坚持每天运动。谢谢你的鼓励和督促。大家一起加油!!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1-22 17:08:58
很久没有更新。因为保持了不温不火的练习节奏,一周1次David的课基本保证,周末看情况再上一节星期天早上的课。其他时间自从Nicolas离开Brahman之后,我去的次数少了很多,他们换血了一拨老师,还是摸索中,试了两个新老师,节奏感都和我不太合拍。
一直没有记录是因为David的课要点我能接受的就是所有的正位是基于身体本身的结构,所以可以通过bonding再stretch的方式达到。但其他体式细节上的点,我感受不深。至于他说的方位感,我可以理解,但没法升华到可以帮助我加深或者改变对体式approach方式的地步。
今天更新是因为几点: 1,终于结束了1.5年的研究生课程,这个寒假用了三个星期时间陪父母度个假,故地重游的几个地方,也去了新的城市。和自己旅行不同,没有安排任何瑜伽课程。三个星期没有练习。周末回去后正好MC,星期一还是去了David的课,因为他也休假了3周。上课时却意外的发现,也许肌肉是紧了一些,力量也是差了一些,但他说的还是一样的口令,居然有几个点意外的get到了,也许下周得再认真感受一下。上课他要帮我做手倒立,平时就不ready,更别提MC了,他让我试了两次然后就说看来你没有ready。是啊,下课我就主动去招了自己三个星期打酱油的事实。 2,之前的某个星期一David的课临时被代课,我迟到了。到了课堂才发现咦老师换了,然后意外的发现代课老师Nathan也很不错。甚至有个同学下课说她只上的几个老师的课中就有Nathan,于是试着上了几次课确实是我喜欢的。最重要的是节奏合拍,节奏把握是基本连续保持的,而且他会经常来帮助同学纠正。我第二次去他的课,他正好扭了腰,还是来了,依然尽最大努力帮助同学。这星期三上课,他说起他最近读的一本和解剖有关的书,说里面提到的那些关于经络的神神叨叨,这些以前yplus很多老师在阴瑜伽时候特别爱提,我发现有不少记录。但对我来说很多东西就是记录,记录就是基本不带评价的,即便在学了某在线中医学课后了解了某些MRI,CT,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研究有旁敲侧击地推论出经络与现代解剖学上某些血管神经之间的(重合/近似)的关系,我依然将信将疑。于是听到一个美国人在那里提到这个感觉还是很有意思。更神奇的是,他说到他最近听说花椰菜,西兰花,kale等等这些都是一家子的,于是想到KM教授第一学期上课那个图也提到这个,顿时感觉好亲切啊。他举这个例子想说明,很多体式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实质的相同。下课忍不住去和老师聊了这个,然后瞎聊之后发现瑜伽根本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说他本质工作是fashion行业的,我又想当然说是designer?他说不是,是shooting,我说photographer?他说不,解释了半天,我放弃了,还是回家Google好了。回家一查,我差点没昏过去,老师居然是个麻豆,可是他上课为什么老戴个黑框眼镜,穿个T恤加连帽衫,完全一幅geek样子,他的portfolio里的工作照,根据我严重的面盲程度,如果粗粗一看绝对想不到是一个人。再次感叹在果都,奇人牛人真的多。
假期走了一圈,很多城市比纽约的基础设施要新,还便宜,常常喜欢拿上海和纽约比较,其实上海很多地方真的比纽约要好很多,但唯一有一点特别的是,在这里能遇见特别牛的人,特别好的人,也能遇到百年不遇的奇葩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1-27 08:33:58
发现一直上课会让大脑形成一个“假性封闭”,之前那段时间虽然一周去一次David的课,但开始时的惊喜会渐渐变成炒冷饭。能理解的就是理解,不能体会的始终不能体会。由于他的序列基本是固定的,以至于他说的重点就好比我在家重复看视频效果一样。 上周发现停了3个星期去上课,有些不理解的东西突然好像明白了一些。说下这两天吧,星期六东北部暴雪,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于是自然也没去哪里。星期天本来纠结到底能不能去work study,写了邮件确认后还是去了。地铁还是有些没恢复,一早出门走了一站,这一路雪走得汗都出来了才搭上地铁,到了shala发现10:30的课被取消了一节,只留下一节Barbara的。我之前上了她两次课,觉得太快太累,结果星期天上课居然觉得还好,没那么快了。不知她是不是调整了课程强度,考虑到有被从Edward的课上被整合过来的同学?又或者是我的身体可以开始适应shala课程的强度。 昨天去上David的课,其实能量状态很一般,因为早起头疼。常因供暖太热造成一早头疼,加上课上有2个同学能量让我感到特别不和谐和紊乱,不谈人非了,直接后果就是单腿站立的一组平衡体式被我做得一塌糊涂。 说两个有体会的体式: 1)三角式(extended triangle, Utthita Trikonasana),其实全称是有一个Utthita的,意思是伸展,也就奠定了这个动作的基础是伸展。那么到底伸展的是什么?今天被纠正了这个动作,感觉和以前国内强调的不太一样。曾经对这个动作有困惑:唯一肯定的就是前腿膝盖对准脚趾方向,并且外旋前大腿根部。但是后腿众说纷纭了,当初在yplus主流的说法是后腿也是外旋,打开髋部。于是在这个动作当中两个腿都是外旋,几乎类似战式二(先不说战士二是不是应该也是这样的alignment)。但当初Lynn每次要求对这个动作的进入其实后腿并不是外旋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内旋。现在我粗粗查阅yoga journal上不管是Jason录制的那段2分钟的视频,还是一位叫Marla Apt的Iyengar老师都没有说后腿要外旋,所有的强调重点都是如何做到后腿根基的稳定。 我被David纠正的三角式是从动作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并包括同步的verbal instruction: - 进入体式是前髋往后,要注意的是先需要有bonding。三个手指抓大脚趾,然后大脚趾要用力踩(他用的词是squeeze big toe,要stimulate the reaction),腿部无法伸直的话就弯曲前腿膝盖。可以的话再慢慢伸直膝盖。这个bonding是Ashtanga体系浑然天成的一部分,经过之前和Nicolas的讨论,现在很能理解他为什么总强调利用自身进行bonding,而是尽量少用辅具。 - 进入体式后,前脚足弓上提。前大腿根部往髋部方向用力,前腿外旋。重点来了:我被纠正了,他让我髋部对着前腿方向(这个是和我一直以来做的和他讲解有出入的地方,我是往髋部朝着两腿中间的方向去的。这里先不说对错,先按他做的说),重量放在后腿,下方腰部拉长,呼吸,扭转再转脖子,呼吸,最后被纠正了上面的那个手。 - 总结一下他的思路就是,利用手指和脚趾的根基先摆对前腿,然后再通过后腿的称重,伸展并扭转上身,身体转好了脖子是自然的看向手。而我在这个过程中髋部没有按他说的方向朝向前腿方向,脖子是自己转的,而不是利用上身的旋转实现的。 附Jason的介绍视频:http://www.yogajournal.com/video/video/extended-triangle-pose/ 附Marla Apt文章:http://www.yogajournal.com/article/beginners/extended-triangle-pose/ 2)侧角伸展式(extended side angle, Utthita Parsvakonasana) David每次说这个动作的时候,我觉得有无数个要点扑面而来,在几个呼吸之内,从听英语到反应到大脑调用肌肉,于是不少要点会被忽略。能记得的几点是:前侧的手放在膝盖外侧,膝盖与手臂忽推。手掌压地,后侧足弓上提,重量放在后腿上一些,臀部抬一些起来,上半身是后弯的感觉。我会发现如果按他说的一步步,当把重量放在后侧,并抬起一些臀部后,我的前手掌无法继续压实了。于是下课请教了一下,其实答案并不惊奇,只是我自己没动脑子去想:要伸展就必须有一端固定(这是以前Chops经常说的),手掌和地板的紧密结合就是这个固定端。然后我又试了一下,感觉有点能找到手用力压,后腿用力踩的感觉了,再回忆他上课还说到的一点就是对于特别flexible的人来说要抬高髋部一些。然后问题出现了,就是扭转变得比较难,因为下方腰部和前大腿接触部分一堆肉啊,David说所有的扭转其实都存在这个问题。想想也是,所有的扭转我都多少有问题,他总结说手臂长度,腰背部肌肉都有关,所以看来我得慢慢来。 最近在学材料力学,说到静定,静不定系统。因为受热一个杆件必然伸长,一端固定一端可以自由伸展的系统为静定系统。而静不定就是两段都被固定了,杆件无法伸长。若此时这个杆件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那便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会有不同的内力作用效果(感觉就是类似人体不同的部分)。如果两端什么都不固定看似能尽情往两端自由伸展,但其前提是加热这个外因。人的身体自然不能指望自由伸展,所谓的身体热了或者热瑜伽教授的伸展相比整个体长的伸长量是个可以忽略不计dx,所以势必需要借助bonding实现内力驱动的伸展。话说David跟我解释身体相互作用关系时为什么要用derivative这种单词?我脑内盘旋这个单词3秒怎么想都是积分求导,直到回家查了字典。所以我所理解的侧角式应该是静定系统,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因为没有外力,所以要靠内力驱动去伸展,哪怕身体不同部分伸展程度不同,但都要尽量做到平均伸展。如果只有内部,没有一头固定起来,出现的就是不是伸展,而是位移了。 关于侧角式的其它基本要点在yoga journal里完全涵盖到,发现YJ的网站真的是好东西,不仅把每个基本动作的进入步骤说明得清楚,还会提及准备动作,后续动作,加减难度的标题,辅具运用等等。http://www.yogajournal.com/pose/extended-side-angle-pose/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03 02:44:53
记得曾经在yplus时有老师要离开当时万般不舍,虽然有同学果断投奔新馆去了,但我没有办新卡挪窝,后来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后来到纽约后感叹终于可以上谁谁谁的课,谁谁谁谁谁的课,谁谁谁的课,事实是开始的大半年内什么都没有去。
直到终于去年4月开始上课,先是终于发现一个还不错的老师,Nicholas。其中4月更加是上了Jason的workshop,大打鸡血。然后暑假某一天发现Nicholas突然离职了,太突然和意外的,以至于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一切还在继续。因为我突然发现work study的机会,而我终于星期一下午也没有学校的课,于是开始了上David的课,没想到距离我上一次上他的课恍然两年半。某天我去上他的课迟到,走进教室发现来了个代课老师,Nathan。然后发现他的课其实也很不错,节奏感好,而且很关心同学,会跑来跑去纠正大家。
曾经在Brahman时记得有一次上完课回宿舍路上就在想,人在异乡上课就该纯粹的上课。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搬家,就会离开。然而我发现我已经有attachment了,留恋可以上David和Nathan的课的日子。现在在找工作,其实如果上班了,按现在的课表,这两个人的课我一个都上不了,但还是会觉得在纽约总还是近的。然后要我申请在其他城市的工作?我居然会有上瑜伽课的考量?
工作都找不到的情况下,我应该考虑的真的不是瑜伽。也许换一个地方,能够碰到其他更好的老师?每次上David的课,做5个navasana时,他总是说你就当这是你人生中最后一个做navasana的机会,每次都很感叹。也许真的是最后一次上他们的课的机会,下一次的重逢谁知道是多久,会不会又是2年?
最近很stressful,住宿方跟我说四月底要找不到工作就请我卷铺盖走。今天去付2月份房租,然后说厨房还要单独付款,想想谁知道住几天,于是就说不付了。于是办公室的人带我去厨房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抱着一大盒厨具回房间真是百感交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10 03:40:31
2016.2.3 Nathan's Class 星期三去上Nathan的课,课上他提到不少宗教禁止教徒描摹神的形象,他说了一个词听着貌似是smulaga,意思是image of something else,瑜伽体式练习或者三摩地大家都会自动参考网上的照片或他人的描述——仿佛那个才是终点。比如网上你看到的三角伸展式就是你应该去做的吗?知道了那个B点后,有人急匆匆往前赶,却不去感受一路的过程。他说要慢一点去享受过程。
这些话,好像很熟悉,我以前也应该看过听过,可是那天坐在教室里就突然想到了很多。当初为什么想要过来?希望过上平和的生活,不要再做不开心的事,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同时也有一种弥补当初未能调动去广州工作的补偿。然后现在却开始走偏了,因为知道的真相多起来那个B点似乎变得不真切或者不存在?(以前也有过体会,认为自己很喜欢的事,研究做得越多越觉得不靠谱而放弃。我是不是应该反思是自己不够坚持?)
这一年半如果说第一年还是比较挑战加成就感的话,后半年就是一种磨练,而这段时间找工作则更是一种挑战,这个过程绝对称不上是Nathan说的“享受”,但过程是不是也许不管好坏都是比结果重要的呢?坐在教室里想想出发前和现在不仅唏嘘啊。
记得曾经Chops说过给你一张地图,可你如果不知道去哪里,没用。后来瑜友问到做事一定要有目的吗?记得Chops没有正面回答。我现在有点明白我的状态,我开始不知道自己最终要去到哪里,纵然有太多的选择工具,其实根本做不来选择题。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10 04:31:51
2016.2.4 David's Class 今天David给别的老师代课,我本来还在想要不要一个星期去上同一个老师两次课。纠结再三还是去了。证明去了收获很大,因为加上我只有两个学生去上课,于是这课变成了几乎私教课。
序列和平时基本类似,除了开头多了古典拜日式,然后拜日A,B次数略减。今天记录了很多体式细节,我已经很久没有记录体式细节了,觉得上课总是吸收有限。今天下课和David聊了一会,其实发现很多时候给一大拨人上课,是很难做到兼顾的,很多人只是想要flow,而且很多同学很资深,口令给得太多太细,别人会觉得“烦”,或者也不follow。
说回动作笔记,顺序不大对,只是按记忆先后顺序来了 1)revolved triangle(扭转三角式):平时老师总说眼睛要看着上方的手,于是我想我看到了啊,今天被纠正了,手太往后了,要收回来一些。要真的是正好看到手。 2)upper dog到down dog的过渡,我一直是一个脚一个脚踩的,结果他今天跟我说你一直是这样做的吗,他跟我说需要在upper dog时通过胸口往前,让后脚背可以先滑动到前面出一个脚长,然后通过控制核心让脚趾滚动为down dog的样子,这样的过渡不会导致一个加长了一个脚长的down dog。我在课堂上试验了一下并不很成功,没有做成他示范的那样,他说这样做是逐步强大核心的。真的是没人跟我说,我一直就这样偷懒着。 3)今天的jump foreward,他让大家都用砖撑在手下方,帮助练习。 4)Extended triangle:进入体式时被纠正前腿外旋,我一直感觉自己有注意,也许并不完全对,下次要多关注 5)Handstand:一直不会,也没试图要做,今天只有两个人根本无法混过去。我总会有种一跳手掌就要离地的感觉。他说有可能,女性上半身重量较之下半身轻,所以更加需要压紧手掌在地上。然后他还说,跳的时候是感觉下面的那条腿去和上面那条腿汇合的感觉。这个以后再体会一下。 6)Extended side angle:经过跟随他练习一段时间,我自我感觉,我做这个动作时,和以前自己做的时候感觉很不同了,前面手掌会真的用力压地,至少意识一直是关注的,与此同时并让后脚踩地。 7)坐姿侧弯(seated side bend with one leg bend):这个他每节课都会讲解如何进入,今天另外一个同学还是是第一次来,所以他拿我做示范。平时以我为我做的对的,然后今天被纠正了。要点:先让肩膀靠弯曲的膝盖,抓膝盖的手臂是直臂,是真的抓膝盖,抓了以后我肩膀离开膝盖了,他让我再前驱要让两者贴合,然后再是侧弯。也就是说有了bonding(connection)再进入动作。 8)Navasana:他建议绷脚背,而不是回勾脚趾。 9)古典拜日式:upper dog上脚趾踩地,而不是脚背着地。 10)半莲花坐姿前驱,我一直是做变体的,即便变体我其实也是做得不到位的。因为变体是把弯曲的腿的膝盖放在中间,脚后勾靠近臀部,而我做不到。今天他纠正我说,不能光用手在那里搬脚,是不是不可能搬动的。他让我先用手把脚踝抬高,往臀部方向移动,再把膝盖放下,可是还是好痛苦没有成功。下课我跟他说起这个动作对我来说很困难,他说需要呼吸配合,还说我做这个动作时明显呼吸很短。 11)双角式w/reverse prayer,这个星期第二次被纠正两侧肩膀手臂用力不同,他让我左手多用力推右手一些。 12)Parshvottanasana w/牛面式的手在后面抓住(分腿站姿前驱),这个动作其实也是千头万绪很多要点:双腿根基是否稳固受力平均,髋部有没有摆正(被Nathan纠正了,于是我有点心里每底)。这两点可能是各个老师都一直在说的,而David的这个课会有加入手臂的变体,即双手在背后一上一下类似牛面式中手的动作。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抓住,就算左手在下会痛苦一些,但也能抓住,直到上了David的课,用他的approach进入体式时,会感到无比的强烈拉伸。他说手抓好了,前驱,当进入前驱后也会觉得手臂的伸张加深感觉更intense,看来这是真的,我的感觉没有错。另外一点是他一直说前膝盖哪怕弯曲,也要让肋骨靠到大腿,这个我认同,但是腋窝覆盖膝盖,我实在有点不理解,覆盖了的时候上身不是就过去往中间偏过头了吗? 13)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站姿单腿半莲花前驱),这个我也是没法半莲花,就做ankle to knee的变体,平时上课教室里的总有很多人可以轻松半莲花,于是口令都是说给半莲花的人听的,所以我不知道ankle to knee的人应该如果逐步加深动作,而为什么需要eventually在几个单腿站立平衡体式后接一个半莲花。今天因为就我们两个都不会半莲花的人,于是David说了如果你们都是ankle to knee,站立腿需要有适度的弯曲防止过度伸展(hyper-extension) 14)轮式:被纠正了,左脚往左一些,右脚往前往左一些,上身往右手方向lean towards一些 15)下犬式:右手臂要外旋。每次这种一边不对的被纠正,我最担心了。 16)上犬式:右脚背位置没放对被纠正了。 17)12月感冒至今大概有点后遗症,经常教室里上课一热就容易觉得想要吸鼻子,今天先是被递了纸巾,感觉好想找个洞!因为我觉得我其实并没有真的可以醒鼻涕,就是不舒服而以。下课David说sniff(吸鼻子)时其实呼吸是极短的,我也发现这是近期自从感冒以来的问题!
下课和David聊完,感觉我有一种被打回到原点的感觉,又发现千头万绪一堆毛病,甚至包括了呼吸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10 05:00:57
2016.2.8 David's Class 今天课前先去见了个人,赶去上课又是匆匆忙忙。而周末两天因为春节的关系,东跑西跑又睡眠不充足。事实证明我是一个需要大约5分钟坐到教室里安心一会儿的人(Nathan课开始前的几分钟sharing就有这么一种功能)。结果我今天上课的前10分钟一直在神游,而且觉得特别疲惫,以至于当听到Ardha Candrāsana的时候我觉得如此耳熟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半月式,我狠狠地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才慢慢回到上课的状态。这个也是今天课和前段时间比有一定变化的序列:triangle -> revolved triangle -> half moon -> side angle。
然后今天David解释了为什么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站姿单腿半莲花前驱)放在一连串单腿站立平衡动作后,而他每次说这是reward,因为前一串动作中抬起的那条腿髋部有很用力,如果做半莲花,脚踝放在这个位置,有一种放松疗愈的功能。这个动作出体式时,他每次都是会在抬起上半身到一半时会有一个safe breathe,今天在这个时候他加了一句feel mula bandha and keep it, stand up。事实证明,脑子去想一下和不想是有区别的,即便我做的依然是ankle to knee的变体并没有想象中半莲花的那么intense。
Facebook总在提醒我,三年前我在纽约旅行,2013.2.6去了katonah上了David的课,我把笔记翻回去看,挺有意思的。下课和他说起三年前他的课和现在还真不一样,他说每个studio有自己的特色,在那里做老师就要按别人的要求做,那种太过于hands on的课对他来说太累了,他个人喜欢ashatanga,现在shala就是这个体系的,他比较喜欢给学生clue,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体会。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17 05:52:03
昨天星期一没有去routine的David的课,下雪+MC,于是宅在家里。最近有变懒,效率很低。虽然我还是没恢复自我练习,但突然对上课没有了心理上的依赖感,因为其实他说得很对,老师能做的就是给cue了,昨晚和表姐聊天,说起美国人情世故,当离开了熟悉的人际沟通圈,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国度,一切的support都消失了,当你不够强大时,别人没有任何的motivation要在自己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帮助你。我的个性也许会,但不等于其他人会。所以如此想来很多人都是收钱办事,一个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其实瑜伽课堂也是如此。 感谢昨天被当头一棒问了,那么他/她是你的朋友,还只是你认识的人呢?于是不能依赖过去那种方法了,要认真地去交朋友,不是朋友的要变朋友。虽然想想好功利,但至少是交朋友,而不是树敌。多交朋友总没有坏处,嗯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25 00:40:45
2016.2.21 Barbara's Class 她有着mysore老师自带的威严,课堂外看到她我也是怕怕的,哪怕她一直在微笑。 她的课节奏很快,一般不是我的菜,不过我偶尔状态不错的时候会去挑战一下。 她课前会有2分钟左右的sharing,她今天说到attachment和desire,听了一次又一次。最近我是真正有了体会,即便找工作写cover letter时我都反复问自己我真的愿意relocate吗?这个国家这么大,而真的愿意去的地方还是多少要有那么一些些我熟悉的元素或者是气息。这种剪不去的意识就是一种attachment
2016.2.22 David's Class 体式编排基本和平时类似,但最近也有了一些变化: 侧角式允许加深做bonding,排了两次bakasana,pigeon加深不垫毯子,加了hanuman,加了eka pada sirsasana A并过度到手臂平衡,无支撑战式三
我第二天起床感觉浑身肌肉酸痛,真的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当然我上一个星期一逃了课没有去。
课上照例会在某个时候让大家尝试做手倒立的,有几个commitment,最重要的一个Commitment是你到底想不想要做这个动作。我很清楚自己没有ready,身心上都没有想要做。第二个是commit肋骨内收一些,第三个是头部自然往地面看。技巧是让下面那条腿去靠上面那条腿。要点永远就这么几个,我基本就是两条腿换一换在那里挑挑看。跳一下其实脑子要关注的细节很多也是很累的,我左右都试验了下,很累啊。大家差不多了,David开始debriefing细节,我一边听一边就先直接坐到了英雄坐坐姿,然后就好想好想躺下来。平时上课时他让我们坐的时候我会考虑臀部有没有平衡着地,还是垫个东西别躺下好之类的。今天他还在debriefing,我就自管自听从身体做了Supta Virasana。结果他讲完后也让大家做这个动作,真的太神奇了有没有。
下课我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也没有说,我自己特别想做这个动作。他说因为手倒立是一个脱离地面的动作,这个动作相反完全躺下地上。看我眼神流露并不满意的神色。他说ok, to release your anxiety。哈哈哈,我就笑了,居然对这个答案有点满意。然后他脑洞大开说,就像音乐家作曲。我对于充满音乐词汇的解释的那段话只懂了60%,大意是不能一直往高音去走,到某一个音阶时必须要下降***(降半音?还是什么?以前似乎学过,有些音阶相差的是半音,不然会失去和谐?但似乎又不是)。因为我的小提琴老师把我干晾了两个星期,我只能自己去网上找视频,里面有个老师说到左手原则上小手指不按弦,而是下移一根用食指去按,声效一样,我就share了一下这个finding,感觉貌似是一个意思吧。不可太满太有张力,而要去往下ground,solid。我觉得很难描述这件事,哪怕是中文,慢慢体会。
-
乌梅 2016-02-26 16:27:08
2016.2.21 Barbara's Class 她有着mysore老师自带的威严,课堂外看到她我也是怕怕的,哪怕她一 2016.2.21 Barbara's Class 她有着mysore老师自带的威严,课堂外看到她我也是怕怕的,哪怕她一直在微笑。 她的课节奏很快,一般不是我的菜,不过我偶尔状态不错的时候会去挑战一下。 她课前会有2分钟左右的sharing,她今天说到attachment和desire,听了一次又一次。最近我是真正有了体会,即便找工作写cover letter时我都反复问自己我真的愿意relocate吗?这个国家这么大,而真的愿意去的地方还是多少要有那么一些些我熟悉的元素或者是气息。这种剪不去的意识就是一种attachment 2016.2.22 David's Class 体式编排基本和平时类似,但最近也有了一些变化: 侧角式允许加深做bonding,排了两次bakasana,pigeon加深不垫毯子,加了hanuman,加了eka pada sirsasana A并过度到手臂平衡,无支撑战式三 我第二天起床感觉浑身肌肉酸痛,真的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当然我上一个星期一逃了课没有去。 课上照例会在某个时候让大家尝试做手倒立的,有几个commitment,最重要的一个Commitment是你到底想不想要做这个动作。我很清楚自己没有ready,身心上都没有想要做。第二个是commit肋骨内收一些,第三个是头部自然往地面看。技巧是让下面那条腿去靠上面那条腿。要点永远就这么几个,我基本就是两条腿换一换在那里挑挑看。跳一下其实脑子要关注的细节很多也是很累的,我左右都试验了下,很累啊。大家差不多了,David开始debriefing细节,我一边听一边就先直接坐到了英雄坐坐姿,然后就好想好想躺下来。平时上课时他让我们坐的时候我会考虑臀部有没有平衡着地,还是垫个东西别躺下好之类的。今天他还在debriefing,我就自管自听从身体做了Supta Virasana。结果他讲完后也让大家做这个动作,真的太神奇了有没有。 下课我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也没有说,我自己特别想做这个动作。他说因为手倒立是一个脱离地面的动作,这个动作相反完全躺下地上。看我眼神流露并不满意的神色。他说ok, to release your anxiety。哈哈哈,我就笑了,居然对这个答案有点满意。然后他脑洞大开说,就像音乐家作曲。我对于充满音乐词汇的解释的那段话只懂了60%,大意是不能一直往高音去走,到某一个音阶时必须要下降***(降半音?还是什么?以前似乎学过,有些音阶相差的是半音,不然会失去和谐?但似乎又不是)。因为我的小提琴老师把我干晾了两个星期,我只能自己去网上找视频,里面有个老师说到左手原则上小手指不按弦,而是下移一根用食指去按,声效一样,我就share了一下这个finding,感觉貌似是一个意思吧。不可太满太有张力,而要去往下ground,solid。我觉得很难描述这件事,哪怕是中文,慢慢体会。 ... Racha™你条理总是那么清楚,我也说要记,可也就支言片语的。什么时候来北京呢?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2-28 09:23:11
2016.2.27 Juan's Class 我很久没有回Brahman练习了,太久了,3个月?4个月?以至于我今天去上课发现我lululemon的垫子找不到了,于是我租了个垫子。手感不好,down dog,战士二都是打滑的,垫子滑了up dog到down dog的滚脚趾还是不成功。甚至因为心情不好,做个树式站不稳。心气确实很重要,整节课上得感觉很疲惫,但下课的时候就又感觉像是什么都没练,就是如此空虚。下课给他们发了个邮件找垫子,希望找得回来吧,唉。
下课回家路上意外碰到了很久没见的朋友Sohei,大家都很开心地聊了起来。他正在路口拍照,我说你拍什么呢,他说他一年前刚来这里,就在这个路口,来了扭腰一年了,已经不会迷路了,天气却和一年前一样的蓝天,寒冷。我总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根本来不及思考就要开始找工作,杀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身边的朋友再也不像国内那样大多和我们走一样的路。往往相逢短暂就要作别。
晚上回公寓,我们楼层的姑娘们一起吃披萨聚会,Marve还有2个月就要回土耳其,3个月后就要结婚,而结婚后要移居科索沃。大家吃着说着,然后感叹不知下次相聚会在哪里又会是什么时候。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3-02 04:20:34
2016.2.29 David's Class 四年一次多一天出来要好好利用,前一晚和Vanesa约好一早去锻炼。于是一早我设好闹钟起来,一刷收到一个前一晚申请的工作的面试邀请,很开心。于是和Vanesa一起吃了早饭,然后15分钟cardio + 30分钟负重strength + 15分钟core+stretch。上学期还去学校一周一次做这样的组合,歇了3个月又觉得力量什么都不行了,练完就预感第二天会浑身肌肉酸痛(果然)。
肌肉的反应没有这么快,所以下午David的课还是上得可以的。今天上课又迟到,囧。然后天大概因为一点点暖和,人也挺多的,挺高兴地发现今天又新理解了一些内容。
三角式:又被纠正。前腿可以弯曲,手抓前脚大脚趾。胯部先往后腿方向旋转,后退足弓上提(被他纠正了髋部和足弓)。下半身拉长,扭转,转头看手指。
revolve triangle:因为三角式被纠正了,所以在做扭转三角式时,感觉他的口令,尤其腿部的要点其实和三角式真的是一样的。
Parsvottanasana+ Gomukhasana arms,这个是他的课上才有的Parsvottanasana的变体,这个变体做大的变化就是手臂是做牛面式的动作,而这也恰恰是每次我很困惑的地方。David总说腋窝是靠在膝盖上的,于是我每次都觉得骨盆是不正的,我第一次上他课就被纠正要腋窝靠膝盖,我觉得非常疑惑。直到今天上课仔细听,他其实是说到上手臂的位置。再抬起手臂前有一个步骤就是把手掌移动到身体中间,再抬起再往下弯。于是有了这个步骤后,我会发现腋窝的位置其实会往中间一些些,同时上半身也会更多自由伸展。其实仔细想了下,如果没有各种折叠弯曲,也许腋窝之间的距离是等于Parsvottanasana中膝盖之间的距离,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都解释得通,这个也可以慢慢体会。
轮式:我今天特地把脚的位置放好了再躺下,再撑手,于是我感觉自己应该处于一个很正的位置,结果被纠正了。左脚要再往左一些,右脚要往左一些。膝盖要往中间一些,胸口要再往手的方向,髋部要往上推,同时记得膝盖要往中间一些。之前也被纠正过左右脚都要往左一些些,因为这个动作自己没法看到自己,真的蛮难自己体会和纠正,确实很需要一双老师的眼睛来指点。
晚上回家查邮件,呃,那个面试发来一个笔试题,好难,什么都不知道。。。。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4-05 12:35:34
最近差不多还是每周2-3次瑜伽,没有笔记是因为意识上对瑜伽并不专注,吸收自然就有限。三月份找工作烦心,看似保持每周申6-10家可以有1-2个电话/面试,但有效转化率几乎为零。三月初去了波士顿参会,依然有种认识一堆人却无法有效转化的感觉。也许因为我转行后无项目,无经验,让人感到学得不够吧。
三月底认识了现在实习地方的老板,当时我根本没想到会入这个细分行业。老板在知道我骑驴找马,知道我经验为零的情况下还愿意让我实习并花时间教我。她都这样表态了,我就答应了。之后她出差两周至今,所以我不能说有很及时的反馈和具体的事情做。所以一切还得等她出差回来观望。
2016.4.4 David's Class 今天需要记一笔,因为上课总算没迟到,也许因为下雨只有四个学生。一直很纠结lunge twist,我下意识一直觉得自己做得肯定不对,经常会Nathan纠正,但还是不知道到底哪里不对,今天做一向比较差的一侧时被纠正了,是右腿弯曲的,左脚在后的lunge。后脚跟抬高,让lunge比平时的长度长一些。两个手臂先都同时往上找到平衡两侧身体拉长的感觉后保留左手臂,进入扭转时是弓背进入动作。关于他一直说的右膝盖感觉向外侧打开,手肘便借力量用力反方向推来保持平衡。今天被纠正的是双手prayer时右手(上侧手)位置不对,需要太高一些手肘(我估计所以是我两个手肘没有一条直线,导致其实推的力量并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自动脑部受力分析图,合力为零,但分力不在一条直线)。手肘位置摆正后,他跟我说后弯,我于是抬了下巴,以后就后弯了,结果被指出需要的是上提胸骨而不是下巴!
肘倒立准备式,上周去Brahman上课Carole的课,唯一感觉有意思的是她说做准备式时眼睛不是看脚而是往前看,头部不要往后看。姑且先不说对错,但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试试看和以前做的都不同的方式。不过今天David强调的是如何从下犬式过度,肩膀需要外旋这样手肘弯曲到地面时就不会出现手肘外扒的情况。作为每次都是手肘放下后再调整的我来说,如果在动态的过渡中就把动作做正确其实是之前没有听说的,今天试了下,并不简单,但慢慢来。感觉最近有一些东西可以explore,感觉可以自我练习。赶快调整作息起来!
还有就是他最近一直跟我们强调下犬式里手臂不要一味地往下往后压,需要往上提起一些,感觉在推地面。这个可能他之前就有说吧,只是我一直没有“魂灵头砸进去”注意到,直到上周听到后感觉以前学的又被颠覆了,也慢慢自己尝试探索吧。
然后就说到手倒立,他今天跟我说手倒立跳的时候上面那条腿要绷脚尖,不是勾脚背,另外跳了以后下面那条腿不要这么急的上去,同时肩膀要多往前一些,奇怪不奇怪,他往我前面一站,我就敢多跳一些,凭空不敢靠着墙也是不敢。
他有一个满有趣的动作,就结合双角式和开肩的的动作。开肩时有点像趴在地上的yin yoga里常见的两个手臂在胸前深度交叉,让下巴和颈部的空隙正好在手臂交点处安放好。跑在双角式前驱时就是双手抓对侧脚踝了。平时他说chin rest on your left/right arm,我听听就听听。说几句题外话,今天他说chin rest时我一瞬间就想起小提琴里的一个部分chin rest。最近刚开始学小提琴,我老师还没过度强调姿势,但我看了几个视频,说到长远来看,小提琴握姿非常重要,需要的是利用左侧肩膀,下巴牢牢固定住小提琴琴体。这样的好处是小提琴稳定后,就不会需要利用左手的力量去握琴,对于左手在琴板上准确快速移动很重要,同时对于弓也是一种稳定。发现东西学多了,越可以相互融合,我发现这和瑜伽体式一样,当一侧稳定后,另外一侧才有自由。我的老师还没有教我用弓,不过看了几个视频也是提到,因为琴身稳定了,所以弓如果使用准备就可以避免杂音,持弓起来也需要右手的放松,有视频提到越是紧张会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震动和杂音。这个还没有学,但默默感觉说得有道理。因为之前又被说做困难的体式时呼吸不好,其实就是紧张。有则改之,慢慢触类旁通挺有趣。。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4-05 12:56:51
对了,David之前推荐自己的一个30 hour说alignment的workshop,去年没有参加,不想花这个钱的原因是觉得我不做老师,不需要给别人纠正。第二,我没有参加过TT,这是不是一个build on的东西,又或者听了这个东西以后未来更加难以选择一个满足我挑剔要求的TT?
然后最近在找工作,同时也有关注是否以后需要再去读一个硕士,然后就两周前碰到到建筑师说她读书时班级里有人之前有施工的背景学起建筑来容易很多。于是联想以前Chops说“没有什么是白练的”。现在看似乎不管这个“好”“坏”的先后顺序,如果带着脑袋去思考的话,所以的学习都是让下一段学习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打算下个星期好好向他了解一下这个培训,然后我默默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如果财务不是那么紧张的话,我今年要报名去参加他那个30 hour的讲课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4-07 12:09:01
一年一次的Yoga Journal Conference就是周末了,本来周五到周日都去上课。不过老板上周末临时跟我说让我周五去参加他们的一个install project,和周末的audit project。想想周末的课实在难以放弃,想想也许应该放弃周五的community classes去好好实习学习一些东西。上周一个电话面试又是拒信,其实当被问第一个关于身份问题的时候我就感觉没戏了。所以我以后应该直接把握主动权直接问是不是只招公民,免得大家都假惺惺浪费时间和感情。
2016.4.6 Nathan's Class 上周三有事没去Nathan的课,不过上上周三有去,加之今天的课,我感觉最近上他的课收获不大,当然他的课最让我舒服的是节奏。节奏都是刚刚好适合我的flow老师其实并不好找。
也许我不应该对每节瑜伽课都设置太高的期望,毕竟这不是听教授讲座,或者出去听一个报告。学到一两点有启发的就很好了。今天其实有说到一些站姿动作中前腿如何用力让两侧髋部平衡,比如战士一/二,pyramid,侧角式他有提到是感觉脚跟往后,其实我刚听到的第一反应是大腿根往后。这个固有想法是受之于以前某个(我已经不记得)老师的讲解,不过另一侧当他再次重复这句口令时,我就听进去并加以实践,感觉还挺不一样的。
我现在对于不同的说法,我除非在身体上都没有体会很困惑,不然的话,我都不去纠结对错,可以自己下次去试试看不同的方式,看哪个让自己能更稳定舒适的做体式。我现在回头想想以前Chops一直强调瑜伽经里那句“Sthira Sukham Asanam”就应该是衡量自己是不是做对了那个体式,是不是做得合适自己的身体。当然我现在需要多加练习的是如何在心态和呼吸上放松。
Nathan的课风格和David超级不同,Nathan会比较多口令给到呼吸和节奏的把控,每次强调一个点并重复,他比较多纠正学生,他最近很少纠正我,导致我心里又不安了,到底我做得是对还是不对。上课时又回想起以前Stanley说的,就算是mysore,每个学生真的是心无旁骛地的关注垫子上的自我练习吗,还是当老师从身边走过时会期待老师来纠正,或者当被老师纠正后心里就暗暗高兴。
David口令的关注点每个动作觉得是10+细节,5个呼吸他应该把所有东西每次讲得要背出来般的顺溜,导致我的大脑接受不了这么快的语速,从而每次只能吸收一小部分。今天Nathan在无数个下犬式中只强调了一个细节,大腿往上。所以在整堂课的第一个下犬式里他让大家先抬高脚跟,让大腿上提找感觉。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4-20 00:51:46
2016.4.9-4/10 Yoga Journal Live Conference 今年Jason不来,我选了Rodney Yee夫妇的Shanti Sweater和Urban Zen,Kathryn的后弯。另外不知选什么的情况下,根据课程,教师介绍选了Noah Maze和Amy Ippoliti的课。
先说最大的收获好了,关于呼吸。来自Rodney Yee和Colleen Yee的Shanti sweater的课,呼吸应该是receive,而不是take。当你心怀感激接受朋友给你一个生日礼物,和你心急火燎去拿一块葱烤大排的时候状态肯定不一样。呼吸就是前者,想象你去闻一朵你喜欢的花,去尝试在你手边的时候,你怎么去闻花香。再试验一下Ujjayi呼吸,很多人两种方法会截然不同,瑜伽里我们要的呼吸时前者。自从被David某次提醒呼吸不对之后我会多关注上课时自己的呼吸是怎样的,有时发现确实有问题,比如动作比呼吸走得前面,或者配合不好。最近注意到不少老师说呼吸是你自己可以听到,旁边靠很近才能听到,离开你一张垫子间隔的人不该听到。
Kathryn的后弯课,不要塌腰,也不要过分卷尾骨往下。两腿髋宽很重要(特别是Dhanurasana/bow pose),是防止挤压腰部的。后弯时要能想象身体的拉长,锁骨展开,上提胸腔,隐秘的技术是floating rib cage的上提可以带来额外的后弯。她将自己的后弯一直不好,直到遇到她的老师Noah Maze,当时我很庆幸随机自己选了Noah的后弯课。
结果第二天Noah的后弯课,听得我云里雾里,因为他已极快的语速在那里说肌肉骨骼的学名。我唯一记住的就是deep core muscle比说一个抽象的core更容易让人理解,在坐姿中将两个坐骨往中间,耻骨骶骨往中间,然后core就有了,就是所谓的神奇的mula bandha。他的课是好的,但是当那些术语听不懂的时候,什么都不make sense了,当我迷茫时也没有老师来指点,周围的同学各个相互认识在讨论,我觉得自己很莫名。
然后是Amy的inversion,因为是mixed level,我觉得是从热身开始会有option,会深入浅出的,结果不是。也许是课堂前的quick survey表明了大多数人是老师,并且很多人都是已经回做手倒立肘倒立的。唯一有一点她说到的肩膀的位置,在下犬式中肩膀的位置,这点和最近David课上提到的要点一致,他也是说肩膀并不是下压,而是靠近耳朵的,一直没有细解,我也没有去问。Amy倒是有细说,肩膀三块骨头,锁骨,肱骨头,肩胛骨,下犬式中通过腋窝向上使得锁骨,股骨头都是上提的,只有肩胛骨往下。所以很多时候到了下犬式里口令会成为soft heart,但同时不能塌腰,kidney filled up,肾脏饱满。至于大家讨论的关于外旋的争议,我打算先体会一段时间肩膀的位置再研究旋臂。她的讲解让我觉得她是不是Anusara系的,后来我查了确实是。但她之后的课就走到倒立的高阶去了。我觉得我不会,所以这课上得很郁闷和无所事事。但是相比听不懂Noah的课,Amy的课相对还是好的。于是我下课后去把原本预订的Noah的课改成了Amy的hip openers,因为这个也是我的弱项。
Amy的hip openers说的原则是只有当大腿骨回到关节窝里时候才可以正常顺畅的做打开,因为很多时候进入动作的时候我们失去了关节窝里的稳定所以打开变得困难。还是一句话,当做不到一些动作时,并不是仅仅是髋关节的问题,她的助教和Rodney他们的助教比相差的水平真的不是一点点,没有任何帮助,可能是她的style,but not my style。最让我不爽的是,当我问到她问题时,她直接跟我说了一句I don't know,虽然我觉得不知道的时候作为老师确实不该瞎说,但完全是没有一秒钟思考的就一句不知道,我整个就震惊了,以至于我下课连再去问的心情也米有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4-20 01:16:01
2016.4.18 David's LAST Class at the Shala 今天课前约了和一位主要做非移民签证的律师见面,律师是个很聪明的人,虽然会主动写邮件给我offer一些服务,但总的来说,这个度把握得不错,有理有节。我感觉到他不是个只想赚钱的人,所以就答应出来见一面。其实我发现和我行业外,并且对各种行业各种人生都有所了解的人聊聊天是比较能启发我,打开我的视野的。聊得不错,挺开心,上课也提前到了。
所以我以后上课还是不要迟到了,宁可早点到可以看看书,这样上课专注力会提高很多。今天很专心,当然早晨一杯咖啡也很给力。上课专心了,会多关注呼吸,对于口令的理解敏锐度也会提高,比如平时一直不能理解的一句口令"from your right foot to your left foot",一直觉得什么鬼!今天觉得哦,这句话肯定是因为在vinyasa中太快被省略了的句子,一定是力量是来自右腿的稳定,从而带来左腿的力量。
上周一我本来就打算上课并咨询他六月workshop的情况,后来太累就没有去,今天准备充分,还特地把东西打印了出来,下课就等着问他。因为六月那个时间点有冲突,于是打算报名下一次暑期的。我现在上过那种糟心的课,对于选课这件事无比的慎重,好比选择个研究生学校似的,对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时间地点,费用退款政策,逐一问过来。感觉我当时选研究生项目时都没有问得这么仔细。真说着呢,一个同学插话说是她第一次来这里上他的课,因为她知道这是David在这里最后一次的group class,我以为我听力出问题,震惊了用我的语言组织了一下,确实是他不在这里再教课了,我顿时感觉今天上课做船式又偷懒了!他经常做船式时会说,think it as your last navasana, forever,我曾经会想哦也许上班了真的上不了他周一下午4:30的课,即便现在实习也尽量会留出周一,把个人事情都安排在这一天。这是基于我的个人选择,所以我还是有时候会翘课,会迟到。这个前提是他不变我变。而突然间这件事变成了他变了,离开the Shala了,我不可能追去其他瑜伽馆。时间,路程,费用都是问题。
我把我Google Calendar里这个固定的按周重复的行程删除的一瞬间,感觉人生掉了一大块东西。虽然Jason才是foremost teacher,但Jason一直不是我一个相对固定行程中的老师,David我不知道是不是我No.2重要的瑜伽老师,但至少是我现阶段坚持瑜伽很重要的老师。要再找一个好的老师并不容易。Nathan果真不是full time yoga teacher,他的课是节奏让我比较舒服的。即便他的课序列编排相对固定,但我可以感到fluctuation很大。上周日Frank给Edward代课,也还不错,打算再试试看他的课。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4-21 07:03:09
2016.4.18 David's Last Class 昨天写的时候忘记写一点了。由于现在每天基本要站和走8个小时,除了吃午饭30分钟左右可以坐下来。膝盖脚踝压力非常大,酸疼。问了David有什么办法,他说一听就说需要每晚瑜伽一下,做一些前驱,倒置和接近地面的动作。然后当他举例提到犁式(halasana)时,我说这个腰会有压力,他说那就把脚垫高有支持,然后还说可以做一些把脚抬起来的动作。这个就是我星期一做的事情,他让大家做closing pose时我没有做普通的肩倒立,大脑想的就是支撑肩倒立(瑜伽砖在骶骨下支撑),感觉两腿晃晃很舒服。
所以我想我基本知道我需要做什么了。所以我今天在Jason那套wind down序列稍微改了一改。但需要这段时间来实践调整: SUPTA PADANGUSTHASANA A, left + right SUPTA PADANGUSTHASANA B, left + right SUPTA PADANGUSTHASANA C, left + right CHILD’S POSE HERO POSE WITH EAGLE ARMS, left + right HERO POSE WITH COW FACE ARMS, left + right DOWNWARD-FACING DOG POSE, 尝试新的肩膀alignment方法 LIZARD POSE/DRAGON POSE, left + right(根据膝盖情况决定是lizard还是dragon) JANU SIRSASANA, left + right HALASANA, SUPPORTED SUPPORTED SHOULDER STAND / LEGS UP TO THE WALL, WITH YOGA STRIPE OVER THE KNEES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06 02:21:24
2016.5.1 Edward's Class Edward一直是我在the shala的备选课,其实我有时候认真去听的话,其实他的课有挺多智慧之处,他的课叫now,确实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因为不如vinyasa那么挑战,空间多了杂念就多分心就多。这星期去上课,说到前驱时有两个点蛮受用的: 1,判断是不是你应该屈膝的是你自己,感受屈膝或者不屈膝哪种情况下你可以更好的让胸口往脚尖方向靠近 2,基于1,需要提醒自己胸口靠脚尖。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头靠到胫骨也许练习一段时间就做到了,或者通过其他部位的妥协可以实现。但如果去想让胸口靠到脚尖,那么这个无限的“不可能”其实是帮助动作进行深入的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06 02:34:14
2016.5.4 Nathan's Class 也许Nathan没有变,变的是我的心态,觉得即便他一周只有一次的课我也不是很有motivation想去上。David离开the shala后我正好去Ohio一周,回来第一个星期,却感觉一切都变了的感觉,但我现在的情况没法坚持自我练习,去Brahman总觉得老师不给力,所以必须要去the shala上课。
Nathan今天课前说了瑜珈经里提到的三点,action,mindfulness,no attachment。然后上课时被他纠正下犬式时,他跟我说:are you aware what are you doing now?最近上课做下犬式时就忙着想上次Amy说的下犬式的alignment,因为和惯常几年练习做的都不同,每次都需要2个呼吸左右进入动作,进入之后还在想对不对,对不对,想太多要点,而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了。正好后来看到David在instagram上发了一小段他的练习视频,然后问大家:你的练习是完美却不实用的,还是实用却不完美的?他说自己的是实用而不是完美的,虽然在我看虽然不如Jason那么像教科书,但是也很教科书示范了。也许每个人对自己所了解的缺点都会有所放大吧?
-
Elisa (J'aime Paris! 心是孤独的猎手) 2016-05-09 15:16:30
2016.5.4 Nathan's Class 也许Nathan没有变,变的是我的心态,觉得即便他一周只有一次的课我也 2016.5.4 Nathan's Class 也许Nathan没有变,变的是我的心态,觉得即便他一周只有一次的课我也不是很有motivation想去上。David离开the shala后我正好去Ohio一周,回来第一个星期,却感觉一切都变了的感觉,但我现在的情况没法坚持自我练习,去Brahman总觉得老师不给力,所以必须要去the shala上课。 Nathan今天课前说了瑜珈经里提到的三点,action,mindfulness,no attachment。然后上课时被他纠正下犬式时,他跟我说:are you aware what are you doing now?最近上课做下犬式时就忙着想上次Amy说的下犬式的alignment,因为和惯常几年练习做的都不同,每次都需要2个呼吸左右进入动作,进入之后还在想对不对,对不对,想太多要点,而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了。正好后来看到David在instagram上发了一小段他的练习视频,然后问大家:你的练习是完美却不实用的,还是实用却不完美的?他说自己的是实用而不是完美的,虽然在我看虽然不如Jason那么像教科书,但是也很教科书示范了。也许每个人对自己所了解的缺点都会有所放大吧? ... Racha™我也是最近在练习中发现一个下犬也是学问大大,不过感觉练得多了,有些要点比如卷尾骨等会习惯性的去做,然后把注意放在另一个要点上(比如手掌部分受力和收核心)慢慢improve. 我觉得每个动作开始练习时都是实用和不完美的,练得多了水到渠成了很多做起来就不费力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16 06:28:20
时间久了,要改起来真的很难。downward facing dog我已经极其习惯性外旋肩膀,下压和内旋腋窝外侧。我虽然不完全赞同或否定Amy Ippoliti关于下犬的说法,但我近期想要在练习中去感受和体会。如果节奏慢我可以慢慢按她说的进入动作,可是如果在vinyasa较快的速度中,我还是会习惯性按老的方法去做,得慢慢体会。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16 07:06:31
其实练习如果有相熟的人一起练习就会坚持,最近整个人被实习搞得特别累,这两个星期天都经常在想要不要就不要再给他们work study exchange了,因为David走了,Nathan的课也就如此,想试试Frank的课他这两个星期又都不在。最近几周星期天都会碰到Caroline和Joseph,想想Joseph在DC工作,每周末回纽约参加500TT和上课,真的是一种极大的鼓舞。想想我要放弃shala,很可能会堕落到连Brahman都不去的地步,毕竟我又挑剔他们的老师,又很难排上时间。
最近Jason有来纽约workshop,我因为太忙都没有仔细读newsletter或者instagram都没注意,过了才知道,虽然知道了未必会去,但错过了就心有怨念。
接着6月David的workshop,因为其中有一个整天都没空显然不像浪费1/4的学费200多刀),他说8月还有,可是8月的是在Pure East。上东区的交通有多不方便就先不说了,Pure非会员还莫名得要多付100刀学费。而且那个时候我还要搬家,我又开始各种纠结了。
去年11月开始,哪怕学校的事再忙,因为是我个人可以控制安排的,我基本雷打不动的安排周一,周三/日,每周至少两次的练习。而现在因为实习的工作时间极度不固定,睡眠都无法保证情况下瑜伽真的极度奢侈。我觉得我需要重新给自己规划下时间,并且发现至少1,2个可以跟随的老师。
目前可以考虑的老师列下,有些没有试过,有些之前上课很少。这1,2个月我试试老师吧: The Shala:星期天就基本Barbara,和Edward的二选一。平时课考虑试几次Frank,或者继续Nanthan的。
YTTP II: Sam Chase 297 23rd Street & 3rd Avenue Mondays & Wednesdays: 12-1pm Tuesdays: 4:30-5:30pm, 6-7pm 其他老师我做做功课也去试试看
Katonah,也打算有空都试试看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24 00:58:21
2016.5.21 Harlem地区的年度瑜伽活动今年第二届了,Lara Land作为阿汤老师上课其实就是带领简化版的一序列,上惯了the shala的以阿汤为基本的vinyasa flow,我觉得这些课我还挺适应。动作没有任何新的,全是一直接触的这几个。有两点体会:
手抓脚趾,单腿站立的三个动作。平时我一般在第一个五个呼吸的时候都不做前屈。只在回来是那一个呼吸里做短暂的前屈。一是因为觉得自己弓背,但是觉得自己会失去平衡。David平时一直说你就算站不稳了失去平衡了又怎样?nothing to lose,但这样的verbal instruction对我的motivation似乎不够大。今天Lara依然还是给了不同的option,比如弯曲膝盖,手抓脚趾,伸直膝盖,前屈等。她给的verbal instruction是说如果太舒服了就说明你还有空间深入体式,还说如果你不试试看,It's just a normal Saturday.所以我试了下前屈五个呼吸,弓背了,但是并没有失去平衡。
紧接着前一组单腿站立体式后是半莲花站姿体前屈。我一直做的是ankel to knee的变体。今天Lara说其实进入动作是要想的是ankel to the navel,并不是为了手抓到脚趾所以把脚拽的太靠近体侧。试了下虽然手抓不到脚趾,,但是感觉到脚踝确实在股骨窝,这个动作的作用貌似就是通过前屈是踝骨对股骨窝的压迫感缓解前三个动作中很大的压力。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24 08:48:10
2016.5.22 最近几个星期天基本上就是去上Barbara的课,今天真的很奇怪,一早走到街上发现人很少,平时人满为患的Barbara的课今天居然也不是很满。更神奇的是,David来上课,我也毫无客气和他打了个招呼然后在他旁边铺好垫子。
Shala上星期有4天没开放,据说是营业15年第一次关闭这么久,就是为了要把老旧的设施做维护修缮。漏水的天花板,不热的暖气系统,漏风的空调机等等。然后Barbara课前的分享其实也是把人体和建筑做了类比,其实现在听这个特别有感,之前不止一位老师有做这样的类比。长时间不更新的人体或者建筑都会出问题,就是所谓的封闭系统的熵增。
上课动作其实还是就这些,一如既往以一序列为基础。我马里其3被纠正了,反正扭转差啊差。总感觉进步不大,也许没有作对,可能有时候就像昨天Lara说到的莲花,可能有些时候需要的一句话的cue,哪怕那个老师并非我平时一直去的,多么牛的。每个阶段和时候,个人接受信息的焦点不同决定了怎么吸收知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5-30 08:40:26
2016.5.27 Frank's class 上一次因为Frank给Edward代课后觉得他说的还不错,就打算试试他的课,结果他一直休假了好久。终于凑好了时间试了一下他的int/adv,节奏难度还不错,和shala比少了很多vinyasa串联。他上课时如果发现教室里很多人做一个动作都犯差不多的错误,他会听喊停讲解然后让大家进入另一边的体式。
今天扭转侧角式,他给到option可以做bonding,我因为手撑地也做不到所以自然没有做bonding,但估计教室里很多人做了,而且做得不对,他停下来讲解了。
他讲深度的bonding,类似扭转侧角bonding或马里其一式都存在着“是不是我左手拉右手和右手拉左手一样?”的问题。答案是不一样的。比如右腿弯曲的马里其一式,右手绕过膝盖后面,我总想的是怎么把这个手臂变得长一些,其实这里就出问题了——右手臂上端肱骨顶端应该要置于肩窝,肱骨头在肩窝时的旋转才是最大范围的,要让肱骨头回到肩窝而不是跑出来的做法就是用右手去拉左手腕(或手指/或瑜伽辅助带)。右手主动出力去拉的时候骨头就回去了。如果倒过来,左手去拉右手,那么右手完全处于被动地被拉到肩窝外。
联想之前Amy说到的开髋的要点是让大腿骨回到髋窝,肩膀和髋部完全就是一样的道理。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6-07 02:28:55
2016.6.6 Emily's Class@YTTP UWS 因为工作关系所以今早六点多爬起来(省略被不断延期的吐槽1000字)去试下附近地铁10分钟车程的YTTP-UWS7点的早课。本觉得上过不少donation based或者free class都觉得有点水。不过今天这节课倒是还蛮实在的,比起shala那些ashtanga based快速的flow,我体会反而吃力不少。主要原因是慢:停在plank好多个呼吸,停在下犬以及各种相关变体时间长,站立体式也多,并且保持时间长。开头时却是觉得还挺吃力的,不过过了15分钟后就适应了。
关于快慢,最近听到不同老师都提到这个问题。最先是小提琴老师Karin说的,我跟她讲有些时候节奏太快手指要换弦觉得反应比较迟钝。她说这个很有趣,初学的小孩一般都是拉快的容易,拉慢的难,而成人则相反。所以铃木教材编写时会从快到慢,让小孩先有满足感,但让成年人又不至于练惯慢的看到快的就手足无措。
昨天去书法班,是个特别讲座,虞先生邀请了名家阮德臣先生讲课,说到唐楷到行书的过度是很多人走的路,这中间就是唐楷严谨写起来慢,到了行书就需要提到书写速度,虽然这也不是很快很快,但这中间的差异会导致内心一定得不安和恐惧。
成年人的世界在于当所学所知越来越多的时候,越来越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比如昨天讲课老师说到书法的章法,尤其行书好比流动的音乐,因为最近常有把音乐弄得支离破碎的体会,所以确实挺有这个感受的。我个人理解是,瑜伽也一样。不同的老师教课必然是有快有慢的,一旦超过了我自己能接受的阈值时,我就会出现觉得不舒服。对我来说一般慢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快则会让我出现心理上的焦虑,也许确实是成年人的关系吧。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6-10 12:32:16
2016.6.7 Yoshio's Class@YTTP2 这个星期因为实习事儿不多,所以就在试验YTTP的不同老师。昨天试了UWS的Emily的课,她的课节奏强度控制都挺好。今天又去YTTP2了,试了个不同的老师Yoshida,那里交通还是不方便第二次去又迟到了。进教室时大家已经在做双角式,等我定心下来马上就是让大家手倒立,我顿时有一种我到底是迟到了5分钟,还是迟到了25分钟的错觉。接着整节课就是不断的不同的到底,我真心就是想说就当今天钱白花了。教室里的同学没想法每个都很厉害,估计他们一直去上他课都是高手吧,他跑过来帮我做手倒立,第一次跳就弯曲手臂了,被批评了。第二次跳起来可以了,但靠着墙撑了3秒就不行了,脸砸垫子了。后来的手肘倒立,他说初学者可以不要求两臂平行,就把手臂放成三角形好了,跳了下果然简单一些,然后被帮上墙后,比手倒立稳定多了。
一节课都在说倒立,我其实挺无语的。下课付钱时稍微聊了下这个网上没介绍的课到底什么鬼。他说他自创的,就是要push limitation去,有些人练了9,10年还是老样子,没有突破。他的想法是让学生每个星期有所突破,所以他的很多课都是在讲手平衡和后湾体式。他还说大家就跳,可能要跳个几千几万次才成功,所以不要放弃。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6-10 12:42:17
2016.6.9 John's Class@YTTP St Marks Pl 今天本来打算去shala上大家广受好评的Kristin的课,然后出门忘带手机折回去拿就来不及了。就去NYU附近吃了饭去上Frank的课,结果发现记错时候他的课是明天。于是就改成先去唐人街吃午饭买粽子,卖完粽子查了一圈课表,就数St Marks的YTTP下午2点的课时间最吻合,于是就去上了。
老师节奏控制得还行,但是整个教室里学生的呼吸在他领课乱七八糟,每隔10秒就有人发生巨大的:嗯,哼,哧,等声音。自从听过Rodney讲课描述的轻而又感恩的呼吸之后,这种浮于表面的估计放大呼吸声的做法是很反感的。
于是因为不喜欢这个氛围,所以上课并不是很喜欢。感觉因为不会想来此处了。
怎么说呢,他今天说的一些要点还是不错的,比如进入和平勇士(reverse warrior)时先前手掌往前再往上,幻椅式中后弯或不后弯还是感受很不错的,我的腰这两天不太好,每次腰不好的时候怎么碰巧有很多课有较多后弯呢?幻椅式保持的时间久了以为,我总会腰有酸胀感。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7-24 06:38:24
园长感谢你来踩点探班!我最近的体会是要找到一个新的作息才可以把有些事情纳入生活中,一旦原有的固定规律被打乱,调整其实是很困难的。所以园长加油,我也在找新作息。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7-24 06:49:50
6.20-7.10 我有一次3个星期休假了,终于去了一直想去的西雅图,俄勒刚的波特兰,然后又在四年后故地重游了旧金山及湾区。
急匆匆定的机票就为了要在旧金山去上Jason的课,结果他因为自己的安排所有我在那里的整整两个星期都没有上到他的课。这次就完全试了Yoga Tree的三个新的老师。
先是因为Helen说她最近找了个PT有多好,从身体到思想上给她洗了脑。于是我选了Harvey Deutch的Yoga Therapeutics,地点是potrero hill,这个馆我以前没去过,首先进去就觉得氛围不是很友好。上课感觉老师完全就是一种公事公办的样子,所以我上得毫无感觉。
第二个选的老师是Phillippe Yee,选他的课纯粹是因为那天行程有空,地点是6 Ave,也是之前没去过的馆,馆的氛围不错。选他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是跟Jason学出来的老师,资历尚浅的老师吧,他那天给别人代课,教室里人不多,结果上完他的课第二天我居然久违的感到腹股沟这里肌肉有酸。所以他的课还确实落实了Jason的deep and slow的原则。
第三个选的老师是Matthew Champoux,此人我之前就莫名地加了insta,因为他的背景是environmental science转的瑜伽老师,所以蛮有意思就想去上上课。他的瑜伽课说实话比较一般,不过他人还是比较nice的,下了课还主动来问候我这个新同学,后来还聊了一些关于专业的东西。他说他就算斯坦福那个专业,找不到相关工作还是找不到,哎
-
Racha™ (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楼主 2016-07-24 07:08:50
2016.7.14 Yoshio's class at YTTP 2 我居然又去上Yoshio的课找虐去了,上一次上他的课迟到10分钟,教室里开始做倒立后弯了,我有点觉得是因为自己错过了之前重要的热身吧。下课他说他希望每个人每个星期都走出comfort zone要有点新的收获。理念很好,我赞同,但总觉得身体没准备好。。。
今天去因为我假期回来,怕他们整理mat storage,必须顺便把垫子拿回家。还不如一早去上课不耽误事。今天的课果不其然还是倒立后弯,但后弯多了一些,真心是很剧烈的后弯。这样的经历,我只有几年前在香港的PURE一次一个印度的shivananda yoga老师的课上体会过,我知道Yoshio的老师的Dharma Mittra,但Dharma Mittra的风格难道是这样的?记得每次YJ Live上他的都是哲学课啊?
今天的后弯我自然又是弱项之一,借助着瑜伽带,和他的帮忙居然把那些我觉得根本不可能的动作做出来了。。。我承认内心的恐惧和对于老师的不信任是阻碍现阶段我前进的主要因素。只有当我找到一个我可以信任,并且耐心的老师时,我觉得我才敢去试那些动作。
下课和一个同学聊天,她叫May。聊完觉得说我是内心不认同这么危险就不问学生身体状况就让学生做这个做那个的老师,但是他确实足够有耐心的。至少他让我做倒立的时候,在我完全不经控制的时候我从没从他嘴巴里听到任何一个负面的词,或者you are not ready。他总是要跟我说你要如何,要如何。May说她上他的课有受伤,一直没有好,但她依然很喜欢这个课。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老师,我绝对没有很喜欢要一直去上。我觉得我需要的是和他有一个深入的讨论,关于我本身身体受伤和局限之处,然后再去上课。不然我会永远充满着怀疑和无法真正信任,这是极为不利的。
休假之前实习导致作息混乱,利用休假稍微调整了一些。但是新的作息还在寻找,新的相对固定的老师我也在寻找,下周起又要搬家(每年夏天就变成了搬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运动及书籍讨论交流 (敖其尔)
- 杭州瑜伽老师交流/代课群 (方芳)
- 请问有没有上海的瑜伽代课群 (豆。。瓣)
- 大理苍山脚下安静、视野绝美的瑜伽禅修民宿,超大瑜伽课室,... (4563)
- 有关艾扬格大师身材的疑惑 (黄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