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职日企3个月火速离职这件事
来自:Tizzy(苦集灭道)
老实说,在32岁的年纪,从已经工作四五年的上家国企单位离职,选择加入这家日企,应该是慎之又慎的选择,更何况还背负着房贷,但很无奈,事情走到了今天。
5月30日的上午,组长在微信上叫我去会议聊会儿,我就预感事情不妙,其实我和他相处不太愉快,略带微妙,两个月了。
果然开门进去,他就问,最近咋样,状态怎么样?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他就是希望我自己主动提离职罢了,真是可笑。
一、初识DAIKIN
想离职的想法去年中就在心里萌芽,国企的办事风格、效率、沟通,都极度让人窒息,呆了四年多,慢慢在大领导那边有所闻,党员转正,拿到年度优秀员工和奖励,这些其实都是肯定,奈何所在部门慢慢在被边缘化,负责跑商务线路的时候被各种掣肘,2月过年前发的绩效奖金中部门比其他部门平均少了两三万。
过完年说要走,大领导还是挽留了的,沉默许久,烟抽了两根,还是希望我留下来,换部门也可以。转身二把手也谈了,可以安排我进他的部门,不比以前。
但我还是婉拒了,想出去闯闯,碰个壁啥的。
而DAIKIN,就是在去年11月底三面之后,给了offer,并等我到2月底。
二、关于DAIKIN
来之前只知道是一个很厉害的中央空调品牌,引领市场的存在,而我要去的新零售事业部,所知甚少,具体岗位的KPI和负责工作一直没有清晰明了的答复。
大公司刚来各种制度和流程都比较规范化,头一两周过后,对所在小组的工作慢慢有了一个了解,总体感觉是有挑战有难度的一些事情。
三、关于离职
走到今天这种比较突然的“被迫离职”,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3个月里,经历了3月初的领导年度汇报PPT制作的疯狂加班,拉上我这个啥都不懂的新人。4月里则是一整个月的小组年度战略目标调整与修定,目标分摊到人,细致到月,可量化可执行可考核。5月里就是盯着战略目标,边修改,边在周末加班推进目标实现。
虽然哪怕到今天,我们的各自战略目标还是没有梳理清晰,更别提围绕目标推进的工作项了。
大公司的企业病,就是这样么?
我不太懂,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组的年度目标这么难定,是人的问题还是目标的问题。
但是,我能看到的是,应该担当主责的小组组长,说出了“现在这种状态你也痛苦,我也很痛苦,不如你想想有没有其他的选择”这种话,话里话外让人自己走人。
四、关于赔偿
卡在5月底,端午节前,由于试用期6个月,因此公司提前3天就可以协商离职,所以也不存在什么赔偿,组长觉得你不合适了,找人事一聊,就能立马让你卷铺盖走人,能让我在端午节后两个工作日计算工资但可以调休不来上班并缴纳6月社保公积金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我谢谢公司,谢谢DAIKIN。
后记:拿着人事给我的离职表格,正面反面详细罗列了离职原因和对公司的建议意见,摇摇头,一句也写不出来,只觉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