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每个不被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有潜在的收益
郑立寒(微信公号:了不起的郑立寒)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都让我感觉很意外。 讲几个故事。 有一次,参加即兴舞动,然后我的手机电量不足,旁边有充电宝,只需要3元钱,我就可以安心地参加节目。 但是,我竟然没有选择让自己轻松,而是选择让自己活在不安中。 还有一次,我明明可以公众号定时后,再跟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
但是,我当时的选择也是,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等回来后再来处理公号的事。 在玩的时候,我可能就会一直惦记着工作的事。 为什么,我选择让自己处于不安的状态中? 我发现,我很渴望被需要感。 也就是说,当我出去玩,或者做其他事的时候,如果我感觉有个工作(任务)在等着我完成,或者有个什么事让我可以惦记,会让我感觉很开心,让我感觉被需要。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个孩子,你知道她需要你,在家等着你,那么,出去工作的时候,虽然心里有惦记,担心,但是也会收获被需要的感觉。 我很迷恋这种感觉,比如说,同时做几份工作,比如,出去嗨还有工作等着自己。 我过去非常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把自己弄得很疲惫?
打个比方,我现在很累,分值是5分。 我不会停下来让自己休息,而是继续刷手机,让自己感觉8.9分累,最好是可以做到10分,然后再去休息。 为什么要这样呢? 难道是为了体验极致的累? 或者我迷恋这种情绪的摆幅和张力,只有强度的情绪刺激,才会让我感觉活着? 难道,我有很强的死亡焦虑? 我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的,我的思维模式是: 身体感觉10分累的时候再去休息,可能睡眠质量是最高的。 就像一根弹簧,压力最大,反弹力也是最大。 如果我只有5分的累,可能身体只是浅层恢复。 我追求的是,每一次休息,都能让效果最大。 就像手机一样,要让它耗电快完了,然后一次性充满电。而不是反复充电,感觉好麻烦。 我希望最好能一次性解决问题,然后一劳永逸。而不是反反复复。一次充电满格,就可以续航很久,然后再等到电量不足,再来充电。 写到这儿,我发现自己思维蛮多误区的,比如休息这个事,对于弹簧来说,压力最大的时候,可能也最容易折损的时刻,而且也最难恢复正常。而且今天看书看到一个结论,说是5分累了就休息,可以让身体一直保持不错的状态,我感觉自己可以试试。
这两件事,搁在以前,我可能很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就觉得为什么自己喜欢受虐,老做一些奇怪的事,当看到背后的动机时,才发现,原来还有潜在的收益啊,就差不多释然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玩星露谷的心态映射着我的生活态度 (自由的id)
- 实用小贴士|关于如何度过低谷期的思考 (大知闲闲)
- 思考及感悟|嫉妒的根源是对自己不满 (鲨鱼游过夏天)
- 思考及感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秘诀恰恰在于放下对于“好工作... (奥兰多Ruthburg)
- 真有修真法门么 (风小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