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我必须要向大家安利雷马克的所有作品
来自:Rowan-ind
2023年1月更新:之前写得很杂,也没有什么采花该有的引用推荐(当时应该是不想剧透?),所以把一些我认为很好的片段放在了评论。
以下是原帖。
《西线无战事》,组内不少uu推过(包括我自己),背景一战
特点:平稳且极冷酷的笔调,带一点黑色幽默,字里行间没有任何谴责战争的字词,但是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几乎把战争所有的痛苦都说尽了。
《黑色方尖碑》,背景一战后,我在组内推过一次
特点:笔调和《西线无战事》一样平稳,但因为描绘的是战后生活,所以更多的是压抑和混乱感而非战争的刺痛感,读的时候有种被铁块压住的感觉,不过在平滑的叙述中会偶尔夹杂激烈的“直抒胸臆”。
一战后的书应该还有一本《伙伴进行曲》(我也看到有《三伙伴》的译本,但我还没看,先不做评价)
《凯旋门》,推过一次,背景二战前
特点:流亡的慌乱感很重,比起压抑更多的是恐惧和盲目,剧情和人物都比较简单,感情叙述直白,内心戏很多,跌宕起伏比较大,文笔流畅优美。这本书算是雷马克在公众领域中评分较高的。
《里斯本之夜》,不记得有没有推了,背景二战前(接近二战)
特点:这本书非常非常独特!是雷马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一人讲故事,一人倾听”的剧情来写作,和别的书读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认为是感情表达最最丰沛的。建议尝试。
《爱与死的年代》,没有推过,背景二战
特点:和《西线无战事》很像,篇幅略长,在我的评分体系中这本书更高于《西线无战事》。它的叙事不再那么平和,而是和人物的矛盾完全结合起来,尖锐刺痛,许多比喻和描述可能会让人生理不适。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建议阅读时不要对女主角以外的任何角色投入太多感情。
《应许之地》,推过一次,背景二战后
是我阅读历史上最喜欢的书,但作者并没有完成就去世了。顺带一提,《里斯本之夜》中的“倾听者”与《应许之地》中的男主角一样,甚至可以说《应许之地》是《里斯本之夜》的……后传?但这个说法未被证实。
想到还会再补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采花|难道我生来就是奴隶吗 (singit!)
- 有什么描写贵族生活/表现很深的对物质的耽溺的书吗 (急需雷切)
- 拔草|对《卿本著者》翻译质量及译者提出公开批评和质疑 (王哪逃)
- 【有奖活动】来分享值得反复品味的好段落 (Futaba🍃)
- 座谈|大家说一本当下正在读的书! (绿色,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