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选购|我写了一份全价位全品类手机推荐,不知道买什么手机就进来看看吧(龙年大吉,恭喜发财)
来自:沧海
更新日志:二〇二四年一月六日更新了一加 ACE3、iQOO Neo9评价。
前言:所有的推荐均只以手机产品力为唯一推荐标准,不对任何品牌抱有信仰或歧视。帖子的最后还有几个选购建议。
单位:人民币(¥/元)
1000以下档:
iQOO Z7x ——亮点在于80w的充电配上6000mah的电池,续航很长,当个备用机也不错。推荐配置8G起步。
iQOO Z8x——新的骁龙6gen1芯片实力更强,充电速度阉割到了44w,但这台手机支持的频段居然出乎意料的全,配合6000mah的电池当备用机,开开热点也很不错,给老人家用也挺合适。推荐配置8G起步。
1000-1500档:
平价首选:
红米 Note12 turbo——作为骁龙7+gen2这颗“芯脏”结出来两颗果实之一,优秀的能效和不弱的性能是可以放心的。这一代红米的T系列要比上代更精致一些,主要体现在正面的极窄边框和无屏幕塑料支架的设计上。得益于塑料后盖,7.9mm和181g的重量还是挺吸引人的,还有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孔。 毋庸讳言,这块6.67寸天马T7,FHD+(1080p)的1920hz护眼直面屏算是差强人意,特别是在同行1.5k屏幕的衬托下。而67w的充电功率接近一小时充满的速度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缺点。由衷的希望这会是红米T系列最后一代67w充电。搭载单频GPS对于导航的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结:适合对重量和手感非常敏感,同时对续航有要求的盆友,准备用于跑网约车和外卖、快递的朋友应该另请高明。
iQOO Neo 7se ——相比上代最大的优势是电池和续航表现(120w充电+5000mah电池)有所提升,屏幕变成了支持类dc调光的护眼直屏。拍照表现相比上代有所下降。当然,外观虽然是Neo7上的设计,但是也足够好看了,算是一个小亮点吧。
屏幕备选:
Redmi K60e——这个价位显示素质屏幕精细度独一档的2K-OLED直屏;独一档的续航5500mah,独一档的充电速度(50分钟充满);天玑8200芯片性能不错;还有非常不错的类DC护眼调光。对外观质感不太在意的人可放心购入,当然对它的拍照不要有什么指望。
LCD之光:
iQOO Z8 ——配置上可以认为是iQOO neo7se的LCD套娃版本,同时也是LCD党最后的倔强!新机里最值得买的LCD机器,适合眼睛对OLED屏幕极度不适应的朋友购买。
Redmi note12TPro——虽然说相比上代11tPro只是换了个芯片,但比起k10多了红外摄像头,同时还有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孔。(仅作为Z8的备选)
拍照之选:
OPPO k11——这是一台罕见地下放了拍照算法和镜头的手机。性能方面还是守住了底线,骁龙782G在同价位弱了一两档,但日常够用。推荐给只有轻度游戏如王者吃鸡之类及社交软件需求、且对拍照兴趣较高的日子人使用。
1500-2000档:
性价比之选:
Redmi K60 ——这个价位独一档的国产2K(12bit色深)屏幕,一如既往的极致外围堆料。相比上代k50多了30w的无线充电,有线充电方面依旧需要50分钟出头充满。而这一代拍照意外的还凑合,属于同价位及格水平。当然,这台手机对于导航定位能力的阉割(单频GPS)让人有点不爽,对地图精度有需求请谨慎选购。总结:降价后性价比提高,新出的16+512版本非常有竞争力。
iQOO Neo8 ——一代版本一代神,iQOO迎来了自己的翻身时刻。拍照方面受限于成本,选择尽力优化主摄是合理的选择,也用上自家 V1+显示芯片,不仅可以用于游戏视觉增强还能用于拍照;这个支持 PD / PPS 的 C 口 120wGaN 充电器也算是个小惊喜,用来给自己的充电宝或者朋友们的(三星)苹果充电也不错。难得的是1.5k的屏幕还可以保持1920hz的调光(对护眼极有帮助)。单GPS算是个槽点,但瑕不掩瑜。总结:直屏党首选机型,非常均衡,12+512版本极具性价比。
性能之选:
一加 Ace2——这块国产1.5k屏幕表现不错,1440hz的低亮度下高频pwm调光(护眼功能)在现在已经算是个不小的缺点。它是唯一搭载了满血版骁龙8+gen1处理器的手机,而触控和马达方面的调教也代表了它在游戏方面不俗的表现。外观方面也比较精致,100w的充电速度不落人后。
充电之选:
真我 GT Neo5——同为国产1.5k屏幕,护眼只能算中下水平。外观看法两极分化,质感一般。首发的单APP自定义三档刷新率功能给绝对好评,同时依旧保持了240w的充电天花板水平(10分钟充满),不过考虑到电池,依旧更加推荐150w+5000mah的组合。
拍照之选:
红米 note13Pro+——颜值很高,拍照同价位没有对手。单频GPS算个槽点,但问题不大。(未完待续)
备胎之选:
红米note13Pro ——本价位最好看的手机,屏占比最高的手机。骁龙7sgen2处理器的性能也够用,略强于778G。1.5k屏幕不落人后,还比大哥多了一个北斗频段的导航支持。难受的是仅在最高配支持了ufs3.1规格闪存,这对长久使用极为重要。所以仅推荐购买最高配版本。
2000-2500档:
直屏之选:
iQOO Neo 9 ——几家主流大厂里最便宜的直屏8gen2手机,精致度比neo8有所提升,受限于塑料边框也不能要求太多。依旧是单频Gps+双频北斗的定位组合,希望下一代能有所改观,日常用问题不大。护眼方面相比neo8有所退步,希望ota护眼布丁能加快速度。拍照也略微强于k70。加上最近广受好评的origin 4系统,本款还是值得购买的。
性价比之选:
一加 ACE2Pro——做工精致是一加的传统优势,这次性能铁三角也没有缺席,加上对游戏方面的优化,说是这个价位综合配置最强的曲面屏手机不过分。一加已经内测版系统中增加了对中高亮度类DC调光的支持——需要在开发者模式打开单脉冲调光模式。与此同时三频GPS加四频北斗的搭载对导航精度有要求的人是好事。总结:目前16+512G版本极具性价比。
小屏之选:
小米 Civi3——它是一台主打极致轻薄外加拍照的手机,有着比较精致的外观。它定位非常明确,配置在HOVM的一众线下机里算是个清流。Civi 3的自拍和影像在今年的同档位产品上非常领先,包括前置双摄+柔光灯+小米13的同款 IMX800 后置主摄。前脸颜值不如上代。174g的重量,4500mah的电量,它6.55寸的1080p屏幕和天玑8200U芯片比起同价位的各位性价比大哥们都差了不止一档。但对于没有特别大游戏需求的朋友来说也是绰绰有余,尤其在护眼方面(低亮度1920hz加高亮度类DC)也追上了大部队,可以让人放心。只希望小米能在天玑芯片的优化上努努力,向vivo多学习。
总结:适合对追求轻薄、喜欢拍照,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朋友。
拍照之选:
vivo S17Pro ——虽然说这几代的核心配置有开倒车的趋势,不过在经历了降价后逐渐回到了可用视野中。它是本价位最好看、精致的手机之一,天玑8200处理器落后同价位两档,但足够日常使用以及玩一些主流的手游比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1.5k的曲面屏幕手感不错,也足够护眼。拍照方面硬件依旧承接自去年x80,也高于同价位手机,且对人像有单独优化。当然为了将重量控制在188内,4600mah电池的续航不会太好,好在80w充电可以在35分钟左右充满。
总结:推荐给没有重度游戏需求的颜值党、喜欢拍照的人使用。
2500-3000档:
续航之选:
一加 ACE 3——由于ACE2 Pro的成功,所以让ACE3的定位变得稍微有点尴尬。但好在它没让人失望。1.5k版本的京东方X1级曲面屏幕仅落后于k70,但曲率稍偏大,护眼无需担心。且5500mah的电池让其续航来到同价位天花板水平。由于大电池,所以充电速度回落到了100w,这个取舍个人认为比较明智。一加一贯的质感得到保持。外观略微审美疲劳了。总结:是续航党的首选机型。对续航追求不那么极限的建议选择ACE2Pro,充电和价格上更有优势(未完待续)。
屏幕之选:
Redmi K70 ——对比前代k60系列,有两大提升亮点。一是质感,大杯和超大杯都去掉了塑料支架,加上了金属中框;一是终于抛弃了祖传的67w充电头,改用主流的120w。虽然电池减小到了主流的5000mah,但我认为这个取舍很值。
补齐了这两大短板后,同级别独一份的华星光电C7级2K直屏,且前期不太理想的护眼问题也通过系统更新得到完善,使护眼水平来到天花板级别。目前的k70才算是解锁了完全体(所以如果买了也请立即更新系统)。 目前来讲,遗憾之处还是去掉了上一代的30w无线充,以及堪堪可用的影像水平;且由于电池变小,屏幕负载大,所以续航在同级别只能算中下。 顺便一提,k70Pro仅仅提升了核心性能,加了一个人像镜头,猜测效果一般。其余变动很小,所以性价比偏低,暂时不建议购买。
性价比备选:
真我 GT5 ——外观风格评价两极分化。性能不用担心,铁三角依旧没有缺席。这块1.5k天马直屏目前在护眼方面表现较差,但与同门师兄一加ACE2Pro一样,真我也在内测系统中增加了单脉冲调光模式即类DC调光模式支持,实装后将极大的改善护眼表现。另一方面,售后网点数量也亟待增加。系统功能方面屏幕调色盘以及全应用分身的优先加入让老东家OPPO略显尴尬。240w充电最快手机的名号依然在手,但是个人还是更推荐均衡的150w+5240mah电池版本。
越级杀手:
iQOO 11s——这是一台定位非常清晰的手机。这块三星QHD+(俗称2k) E6级、144hz屏幕算是这个价位的独一份。护眼效果虽然比自家大哥x90那块国产屏幕弱一档,但也能勉强满足一般的需求。自家调教最好的双震感马达,还不错的双扬声器,再搭载“洗心革面”的OriginOS 3系统都能带给人不错的体验。也许是为了节省成本的原因,屏幕中框用了塑料支架,多少让人有点不爽。考虑到整机重量后这个问题也勉强可以原谅吧。而中框太突出,裸机使用下稍微有点硌手则确实不太“高级”。整机质感和手感比较中庸。多代祖传的拍照水平到了这一代也没什么进步,相比于上代给人的小惊喜,这一代确实很普通。11s最大的变化就是下放了之前Pro级别才有的200w的充电,充电时间减少了一半,来到12分钟左右。 总结:适合游戏党、对拍照要求没那么高的直屏党。目前价格还有观望的空间,进入3000价位后可入手。
备胎之选:
荣耀 90Pro——这一代荣耀数字系列在外观上终于有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是最耐看的一代。它首发了3840hz调光的1.5k护眼OLED曲面屏幕,号称无伤护眼,目前依旧是天花板水平,即使按照国标对灯具的护眼要求来看,这恐怕也不是虚言。首发价格比上一代低了四五百块,算是比较有诚意。毫不意外地,主摄的ois光学防抖再度缺席,好在取自自家大哥magic5的长焦镜头还是带了防抖的。至于在马达、扬声器上的劣化也在意料之内。搭载的降频版骁龙8+gen1芯片加上5000mah的续航组合还是能够让人放心的。90w的充电器多少让大哥magic5系列有些颜面无光。
总结:目前的主要优势还是在机身质感颜值以及护眼水平上,在意这两方面的朋友可以优先考虑。
——小提示——
非常注重游戏帧率、体验的用户应该首先考虑搭载骁龙8gen2处理器,其次考虑8+gen1(满血)处理器的手机。
3000-3500档:
性价比之选:
Realme GT5 Pro——这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骁龙 8 Gen3旗舰。 硬件方面,屏幕是来自于一加12上那块国产最好屏x1的1.5k分辨率版本,即 S1 柔性屏。它也支持低亮度下2160Hz 、高频 PWM 调光、高亮度下 DC 调光,护眼表现同样优秀。低频场景的4天线优化对信号有帮助,马达规格也不差。 影像方面,同价位领先的传感器组合(索尼 LYT-800 主摄+Find X6 同款 IMX890 2.7X 长焦)诚意也是满满,当然具体影像表现和算法下放有关,可以留观后效。 续航方面,100w有线+50w无线充电+5400mah的超长待机配置也足以让人放心,虽说放弃了Gt5的天花板级有线充电,但很值得。 缺点方面,依旧两极分化的外观(那 一 夜Mate 50喝醉了…)、偏厚的9.23mm机身、218g~224g的机身重量需要适应。 总结:好饭不怕晚。推荐对续航、性能有较高要求的朋友优先考虑。
均衡之选:
vivo X90s——如果说x80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代神机,那么到x90上期望更大了。这块京东方Q9级1.5K曲面屏幕精细度提升非常明显,同时2160hz高频调光对护眼的帮助也可以给出大大的好评。上代发布时被吐槽比较多的触控也变得丝滑了。这块4810mah的电池带来的续航提升明显。120w的充电感知也很强,虽然26分钟充满不算快了,但是15分钟充至80%电量对于充电习惯的改变很有帮助。拍照方面硬件没什么变化,实力一如既往的强,尤其在2倍人像镜头方面没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代蔡司拍照发色偏冷。 总结:加入了青、白配色后,是本价位段竞争力最强的手机。
备胎之选:
OPPO Find X6—— 这是一部终于回到了自己定位上的手机,本次表现合格,不乏亮点。这块第七次亮相的欧加集团定制1.5K-OLED曲面屏幕,低亮度高频调光加上高亮度低频调光的表现但在这个价位已经稍显力不从心。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日用屏幕亮度会比同价位低一档。少见的天玑9200处理器这次没让人失望,在vivo的羽翼之外找到了另一个证明自己的地方。超薄屏下指纹解锁体验会比x90好不少,不过不支持屏下解锁,也许会对一些用户造成一定困扰。拍照方面主摄于小米13和x90不分伯仲,核心优势是大底3倍潜望长焦镜头独占鳌头,这对『演唱会党』和『教室后排拍PPT党』是一个好消息。 游戏方面时性能调度还算激进,无锁帧降亮度,功耗合理,马达震感调教也非常不错。续航方面目前只能算是及格水平,算不上好,80w闪充充满4800mah的电池用时32分钟左右,问题不大。续航方面目前只能算是及格水平,算不上好,80w闪充充满4800mah的电池用时32分钟左右,问题不大。 日常优化方面,系统对常用的软件如淘宝微博等等优化不够到位,过于保守了,希望尽快改进。 饱受好评的应用自定义刷新功能缺失让人失望,只能期待后续尽快补齐。 总结:可以做为x90s有力的竞争对手,对长焦水平有较高要求可优先选购。
独爱小屏:
小米13 ——外观设计只能说是看着还比较顺眼的水平。做工确实精致,亮面铝合金中框加上垂直中框设计(很符合我对未来的想象)。短焦指纹位置靠下,对于小屏手机来说可以接受。 刚开始看到这个FHD+(1080p)屏幕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但是单层主板设计加上8gen2芯片,居然使得这个手机以4500mah的电池达到了iPhone14pm一样的顶级续航水平。在护眼的全局类DC调光加持下这块屏幕顺眼了许多。 总结:顶级的续航,不错的拍照,强悍的性能,小巧的机身,小屏党等等党大胜利。
3500-4000档
小屏必选:
小米14——这是独一档的全能小屏旗舰。
如果说上代小米13的遗憾是1080p、8bit色深的屏幕,和比较一般的拍照。那么在这一代补齐了这两个短板后,它的竞争力也爆炸式的上升,发售以来的销量就是明证。 摄像模组增大了,拍照实力也同比增长,对于习惯于随手拍,一键成片的用户则是大大的利好,甚至可以说拍照实力不比14Pro弱多少。 90w、37分钟充满的速度也不再是短板了。虽然是4610mah的电池,首发的骁龙8 Gen3芯片也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在续航和游戏实力上表现依旧出色。 必须指出,这一代的6.36寸1.5k屏幕素质有进步,但在护眼方面的表现则退步了一档,重量也略有增加,颜值下降了(如果以后出了粉色玻璃版那当我没说)。 总结:适合小屏党,以及对拍照实力有要求的手机钉子户,推荐配置16+512G。
均衡之选:
vivo x100——拍照进步了,长焦也算是弥补了,但最重要的护眼退步了,据说ota一个护眼版本,暂时观望(未完待续)
——这个价位究竟还会不会有护眼手机了?
备胎之选:(暂时空缺,待观察)
4000-5000档:
全能旗舰:
一加 12——它就是本价位当之无愧的全能旗舰天花板。上代的一加11让人失望从骁龙 8 Gen 3的顶级性能,到这个价位最好的2K级京东方 X1 屏幕带来的显示素质和优秀的低亮度2160hz调光、高亮度类DC护眼体验,还是来自自家find X系列的影像能力都无愧于十年旗舰之名,也对得起前期那么高的营销期望(以及沉闷冗长的发布会)。还有些不起眼的优点,比如更全一些的网络频段支持能力(更好的信号)、USB 3.2 Gen1 支持。 100w有线加上50W 无线充电,再配上5400mah的大电池,等于优秀续航能力。 目前来看,有一个小缺点是摄像头Deco(俗称马 桶圈)与后盖衔接的缝隙稍大,后期出厂机型已基本解决这一问题。9.15mm的厚度、220g的重量也需要适应。 总结:预算足够建议优先考虑购买。
拍照旗舰:
vivo x100 Pro——拍照实力大幅度进步,长焦表现尤其惊喜。而且这一代续航表现也来到天花板级别。但这个价位还在用1.5k屏幕似乎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槽点(苹果:勿cue谢谢)。更大问题在于与x100一样遭遇了护眼方面的滑铁卢,亟待ota系统更新护眼版本。(未完待续)
备胎之选:
magic5Pro ——荣耀单飞后的正名之作,拥有天花板级别的续航表现,2160hz的一流护眼屏幕,加成自芯片级别强力的信号表现。同价位拍照水平也在水准之上,长焦段的表现十分让人惊喜。而安卓唯二的面容ID也给好评。唯一的大缺点是67w的充电速度,60分钟左右的充电速度拖了后腿。值得一提的是,正面的药丸挖孔屏幕需要非苹果用户适应下。
=========
遗憾之选:
iPhone13——好处是系统流畅、没有额外的广告,有很多优质的独家app,手机质感很好,续航也非常不错(更新到iOS16后续航有明显下降);缺点是信号差、屏幕素质一般(不护眼),没有120hz高刷(1000元安卓标配)、没有全局全面屏返回手势;充满电耗时高达95分钟左右(而安卓1500元标配65w+快充),不能通话录音、不能双开微信。
注意:如果是第一次买iPhone手机,你还需要单独购买一个充电头(没必要买官方的,只需要购买一个支持pd协议的30w充电头即可),为厨子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时至今日,这款最具性价比的苹果手机已经不太容易买到,所以仅作为参考坐标系保留。
游戏为王:
红魔9Pro——天花板级的6500mah续航,纯粹的游戏人首选机型,今年还有个额外亮点是后盖纯平!(未完待续…)。
5000-6000档:
小米14Pro——难得的全能护眼旗舰。11月第一轮新机发布会后手机屏幕护眼表现给人当头一棒,各家纷纷退步。在这个基础上看,这台拥有2k屏幕的全能护眼旗舰居然香了起来。这块华星光电C8级屏幕采用了四面等窄微曲设计,显示内容的部分基本都在直面上,也结合了曲屏在全屏手势方面的一些优势。 性能方面也不必多聊,8Gen3旗舰都很强势,这一代换了触控IC供应商,变得更适合打游戏了。120w、24分钟充满的速度加上排名上游的续航表现也值得信赖。 缺点也不是没有,屏幕和边缘的衔接过度做的不太好,导致手感很差,颜值也比上代有倒退。此外这块屏幕综合表现算优秀吧,但还说不上顶级。首批机器品控也有待加强。 总结:虽说拍照在同价位占不到优势,但如果想要一台比较全面、不走极端的护眼旗舰,这台还是很适合的。(未完待续)
vivo x90Pro+ ——代表手机人像拍摄天花板的、功能最全面、可玩性极高的影像旗舰。三星E6屏幕的水准毋庸置疑,遗憾就是护眼水平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充电速度也比Pro变慢了十几分钟,这代价还算可以接受,发布半年以来它经受住了各种测评的拷打,被人戏称为拍照界美国队长。定价也基本趋于平稳。录像水平算是另外一个短板了(未完待续)。
OPPO Find x6pro ——这是Findx5系列败走麦城后的翻身之作,非常有诚意的影像旗舰。这一代的影调总算是落实了这个哈苏联名。在人像拍摄方面的表现仅次于x90Pro+。不足之处在于优化的还是略慢,在非整数倍焦段的画质有较大的跌落。硬件方面依旧给的够足,三星E6的频闪问题部分得到了解决,采用了全亮度的1440hz频闪方案。这一点给好评。拼接设计的外观见仁见智吧(未完待续)。
小米 13Ultra ——拍照硬件的天花板级别,综合成像实力数一数二,也是个人认为镜头排布焦段最合理的一台旗舰。本次定价比上代12su更有诚意。人像拍摄上的短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足。背面天线设计对信号的增强很有帮助,而这块华星光电C7级1920hz高频调光屏幕护眼水平也比OV两家旗舰高出一筹,虽然代价是在色准和可视角度上比对手三星E6稍逊。必须提及的是,为了塞进这些摄像头模组,这台手机的厚度是所有旗舰里最厚的,手感也是最不好的。90w的充电速度;40分钟左右充满的水平比上代有进步。
iPhone 14——这是一款毫无诚意的产品,商业上的妥协远远大于新机升级的诚意。相比于iPhone 13可以认为只有内存从4G提升到了6G的区别。虽然用回了满血的A15芯片,硬件上略微提升了一下散热效能,但只能看做是聊胜于无。对于游戏和拍照需求都比较一般的用户iPhone13都更具性价比。当然如果还在使用iPhone的远古机型,还是买14吧,多出来的2G内存可以帮你钉得更久。其余优缺点请参考上文的iPhone13评价。
iPhone 14 Plus——6.7寸的屏幕是很多人购买的原因之一,但是60hz的刷新率的问题在这块大屏上又被放大了许多。15plus发布后使得14plus更值得入手了。 铝合金中框使得本机重量回归到了主流的203g,相比于iPhone 14Promax 240g的水平,这台手机不再是习武之人的专属。与14Pm几乎相同大小的电池使它毫不意外的成为了续航界的王者,当然,充满耗时也仅需114分钟左右。但令人失望的是,大尺寸的机身并未带来超越iPhone 14的游戏表现。至于其余多年不变的优缺点可参考上文的iPhone 13。
总结:适合对60hz的刷新率不敏感,又非常需要一个长续航苹果手机的朋友。
6000-9000档:
华为 Mate 60/Pro/Pro+ ——这是一个注定会成为手机历史里程碑的现象级系列产品,而它的表现也确实超出预期。60系列来得比想象中要早了很多,也不免让人对半导体行业全产业链国产化的美好未来浮想联翩。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由雷蒙多女士代言的中国手机(误),一体成型的金属中框和后盖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加强,锦纤撞色后盖加上星环设计,经典再度回归。全系列重量是业界主流水平,厚度控制相当不错。Pro和Pro+版本机身79mm的宽度会让人稍显不适应,但对信息流软件的显示有好处,算是有利有弊。这块1.5k的四屏幕曲率很小,色彩观感一流,但在护眼方面,高亮度的360hz调光是中等偏上水平。 影像方面,Pro和标准版的主摄均沿用了祖传级传感器imx766,表现中规中矩,距离安卓旗舰还有差距。白天成片画质尚可,夜景效果比较一般。总体拍照水平比起自家兄弟p60,有明显退步,让人有点失望。 Pro和Pro+上的长焦微距镜头表现突出,非常实用。 Pro+大致沿用了p60 Art系列上的摄影规格,达到旗舰级别标准。 硬件方面,Mate 60缺失了3D级人脸支付和识别功能,屏占比变高,短焦指纹体验一般。Pro和Pro+版的面部识别解锁体验非常自然无感,也支持口罩和横屏解锁。信号表现从不让人失望,5G网速表现优秀。处理器麒麟9000s的绝对性能距离旗舰芯片尚有3代差距,性能和能效大致与火龙888相当,但内置的两块超大面积的均热板再加上稍宽的机身,基本解决了能效偏低带来的发热问题,多数时候不热或者温热,完全可以接受。优秀的散热带来了续航上的惊喜,虽然只能占据中游,也可以接受。开启turbo充电前后,充满电速度基本维持35~42分钟。 系统方面,源于自家软硬件方面的结合,动画及流畅度可以媲美iPhone。激进的高刷策略,使得日常使用体验非常舒服。12G下的后台留存能力已经非常优秀。由于性能限制,应付超大型重度游戏如原神、崩坏比较吃力,体验较差。至于王者荣耀吃鸡这类轻度游戏则不需担心。注视亮屏、隔空滑动屏幕等功能的回归也恰到好处。Pro和Pro+搭载了遥遥领先的卫星通话功能让人惊喜,虽然暂时只能配合电信sim卡使用,但在应急救灾、野外通讯等方面都有很大应用价值。 总结:全系列可作为商务人士首选机型,不适合有重度游戏需求使用。60和Pro不适合有较高的拍照要求的人群使用。 选购建议:mate60适合不在意卫星通话以及3d人脸识别的朋友。Pro系列相对实惠,比较全面,相对性价比最高。Pro+适合对拍照要求较高,预算宽松的朋友。
三星 Galaxy S23Ultra ——让人又爱又恨的工业设计之王,毋庸置疑的年度最美机皇。作为颜值天花板,目前价格已经相对比较合理。屏幕非常不护眼,一直再坚持240hz的低频调光被国产屏幕远远甩在身后,显示效果确实很棒,正午在阳光下也看得清。真机较沉,约237g,与iPhone 14 Promax同属半斤机阵营。
系统上手比较难,门槛有点高,钻研几天经过一系列设置后能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度。隐私保护这块离国产安卓还有差距。需要下几个官方软件来给这块毛坯房系统装修一下才算是比较好用。没有系统推送,可能会给工作党造成一些困扰。 续航可以达到第一梯队水平,充满电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为了追随库总厨的环保事业,所以没有送充电头,因此需要一个支持PD协议(最好支持5APPS)的充电头。 影像方面,颜色偏寡淡但依旧是旗舰水平,曾经引以为傲的夜景水平已经掉队了。10x长焦镜头很棒,视频能力坐二望一。
总结:推荐给像我一样的颜控、演唱会党,且眼睛对低频调光不敏感的人购买。
iPhone 14Pro/Max——灵动岛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有点像是妈妈为我破了个洞的牛仔裤补了一朵好看的花的感觉。这个功能很不错但不足以作为一款手机根本性的卖点。本以为摄像头提升到了4800万像素对于iPhone是一个重大利好,实际上却只是多了一个高像素下的2x裁切可圈可点,但是考虑到一张照片60-70MB的大小,所以也对用户的钱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拍照整体水平而言依旧是被安卓旗舰暴打的水平。
所谓的A16芯片的提升也是历史最低的程度,有关于游戏性能的部分可以认为毫无提升。由于缺乏iPhone14上的散热系统,甚至整体游戏性能略有下降。屏幕显示素质一如既往的优秀,但全亮度低频pwm调光导致的不护眼问题依旧没有解决,13Pro上的痛点和优点通通也都得以传承下来,其余优缺点可以参考上文中的iPhone13 Pro系列。总结:预算非常充足以及对灵动岛非常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直接购入。
iPhone 15Pro/Max ——这是一台极度先进又极度落后的手机。外观上没什么变化,配色不如数字版讨喜,手感确实好了一些。最大的改进有两个,一是由于钛合金加持相比上代同款的重量减轻了20g,来到187g及221g,和安卓旗舰回到同一起跑线;一是终于换上了不带MFI认证加密的、原汁原味的Type-C充电口。我仅代表个人对欧盟在这件事上发挥出的为数不多的环保带头作用表示由衷的感谢。 小tips:只需购买任意知名品牌的20w~30wPD充电器即可安全充电,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原装充电器。请尽量使用双头type-C数据线为iPhone15系列充电,避免失联的尴尬。 可叹的是,虽然这代iPhone15系列已经减重,但仍然没有改进机身散热,也正因此,充电速度还是保持在95分钟、130分钟左右充满没变;也正因此,空有地表最精密的3nm芯片A17Pro,但仍然发挥不出完整实力。这一代Pro版本的续航继续了上代的弱势,与同期安卓旗舰少了1~2小时,而Max版本续航尚可与安卓旗舰一战,不落下风。 影像方面,拍照水准依然和安卓旗舰有较大的差距,过度锐化问题还没有解决;录像水平依旧领先。主摄和广角镜头没变,而长焦镜头上,我认为Pro版本所搭载的77mm焦段的视角更适合日常使用,更接近人像黄金焦段85mm;Max版本搭载的120mm焦段对演唱会党很大裨益。要续航还是要焦段摄影,这是个问题。这一代终于加入了heif存储格式,使得单张照片的大小重新回到高度可用的3~6MB,也挽救了iPhone价比黄金的闪存容量。 系统方面,内存从上代6GB升级到了8GB。但大家期待的通话录音、全局返回手势、应用分身、NFC打卡等常用功能还是没有。因为自研基带的失败,信号差的问题至少在2026年前会依旧存在。 屏幕方面,色准亮度依旧优秀、清晰度合格,依旧采用了不护眼的全亮度480hz低频pwm调光。 总结:对机身重量、屏幕大小和钱包厚度都不敏感的朋友仍然应该首选max版本;续航要求不高的朋友可以选择Pro版本。
折叠科技:
三星 Z Flip5——相比上一代变化很小,除了外屏其他方面只能算是正常迭代。颇有吃老本的风范。优点没变,化妆镜一样的设计,小巧精致的外观,解压神器,极具回头率,社交属性满满。当然了它电池很小,同时依然只标配了8G内存,不推荐作为主力机。
VIVO X Fold2——(未完待续)
小米 MixFold 3——9000档最值得购买的折叠屏(未完待续)
荣耀 magic V2—(未完待续)
华为mate X5——比飞天茅台更适合的礼品,目前溢价较高。横向折叠屏完成度独此一家,它的对手只有自己。
只买华为党:
华为 Mate50——这一代后盖的『奥特曼』布局不如上代『星环』那么惊艳,实体按键布局太靠上,不利于单手操作。 目前日常使用流畅性不如p50Pro麒麟版,而刷新率只有90hz的屏幕好像影响没有之前那么大,(也许是因为卡顿的缘故)。从游戏的调度来看,不论是中低负载的王者荣耀略高一些的功耗,以及原神上平均帧率都与其他8+gen1机型有明显差距,显然目前的游戏表现还远远没有挖掘出这颗芯的潜力。 鸿蒙OS3.0的功能性已经较为完备,尤其是对尾大不掉的某国民绿色聊天应用『小而美』的残留数据的压缩优化,值得(除企鹅外)其他软硬件厂商一起学习,但是流畅度的优化还没达到2.0的水平。 硬件方面,全系标配8GB的内存在OS3.0下也确实有雪上加霜的趋势,相比同级别的8GB内存机型也有不如。mate50的千元机上才有的z轴马达也让人有点难以接受。指纹也从全系超薄光学指纹变成了2000档标配的位置靠下的短焦指纹,体验有所倒退。66w的充电,42分钟左右充满4460mah电池的速度确实已经算是短板了。 总结:硬件上的些许落后(也许)难以避免,但是软件团队表现出的『没准备好』和懈怠更让人非常失望。手持mate40系列的用户不推荐换机,而相较于目前的高售价,其他华为生态用户也应谨慎观望后慎重购买。
华为 P60系列——拍照硬件依然落后,但是成片水平仍然是手机里的一流,不输vivo三星旗舰级的拍照水准,拍人有点太真实了,可能不是很讨喜。如果说只有4G网络问题还不是特别大的话,必须指出,全系8G内存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不利于长期使用。
华为 nova 10系列——如果家里长辈非要买p50e,就给他推荐这台吧。
想买华为还想要个5G党:
荣耀 X40——这是一款外观和手感让人惊喜和怀念的手机,是的它继承了mate40的背面星环设计。它主打的卖点是超轻薄的机身、超长的5100mah续航加上一块1920hz高频调光的护眼曲面屏幕。这些都很适合仅仅将手机用作日常手机的长辈们。最大的缺点是处理器仅仅为骁龙695(不如我推荐列表里最便宜的手机),阉割了5G高清通话(也就是手机状态栏上的那个hd图标);不支持WiFi6(其实影响不大);为了和荣耀70拉开差距的结果没有选择性价比非常高的骁龙778G处理器,接不接受看个人。
荣耀 70pro/plus——亮点是高频PWM调光即护眼功能,优势是继承了很多华为系统好用的功能。缺点是主摄像头没有光学防抖(影响拍照成功率),采用了塑料中框,没有红外遥控,采用了转子马达(对震动触感有影响),最好是线下杀杀价再买。
荣耀80gt——这块国产FHD+(1080p)直屏发挥还算稳定,低亮度的2160hz高屏pwm调光(护眼功能)属于保留亮点,居中单挖孔会看起来比荣耀Pro的“药丸”更顺眼一些。得益于部分APP的锁帧和高通8+gen1的续航表现不错。但祖传的66w充电,46分钟左右充满的速度属于同价位最慢水平。拍照功能不要太期待,属于同价位不及格水平。
荣耀80Pro——对比上一代70Pro,升级到了降频版的8+gen1处理器,续航也有一个小时的提升。屏幕分辨率也提升到了1.5k,依旧护眼。但是相比上代,充电器缩水到了66w,砍掉了一颗三倍长焦镜头,双扬声器砍成了单扬声器,和上一代属于互补关系,并不能算作升级。
———选购Q&A———
Q:内存8G还是12G?16G或24G?
A:如果你很介意app被杀后台、经常用手机剪辑视频、平时非常喜欢玩中大型游戏、特别喜欢拍照、想拥有更好的拍照体验就买12G,想多用几年就买12G。一般来说12G内存已经足够使用了,16G当然更好。24G很美好但没必要,除非你有后台同时挂载3个大型游戏及40个tAPP的需求,而且也不在乎这样做费电与否。当然,如果价差在300内可酌情选择。
如果新机到手后发现可用内存只剩不到一半,也不需要惊慌。这是安卓系统的机制决定的,为了加快加载速度会将一些可能用到的的服务提前存到内存里,当你自主打开APP后会自主学习并释放其中部分内存。
除了华为之外,所有的内存扩展/拓展/融合/Ramplus 功能都建议关闭,因为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卡顿,影响闪存寿命,反而起副作用。
Q:同价位有必要选购处理器性能最强的机型吗?
A:高价位往往标配当代最强处理器,所以略过不谈。在中低价位,其实不打游戏的话选择次一档的处理器也够用了,但是新的处理器带来的提升不仅仅是单纯的性能。也有可能是更好的拍照表现;更快的网速;更低的能耗比(更省电)等等。所以说即便不打游戏还是能享受到好处的,只不过不对比一下还真的可能感受不出来,因为晚期智人身体发育的局限性嘛也没啥办法。
Q:直屏真的比曲面屏耐摔吗?
A:从防摔性来说,曲面屏确实比直屏差很多。 但是防摔这回事儿吧,偶然性太大,随机因素太多。比如地板上的一个小沙粒、手机掉落的角度等都会对手机耐摔性带来很大影响。这些因素都远比手机是曲面屏幕还是直面屏幕影响程度更高。 换言之显示屏的发展还没到可以完全对抗自然界的地面的程度。真要特别爱摔手机的朋友建议买防摔壳加钢化膜加购买碎屏险的组合三管齐下。
Q:有必要买游戏手机吗?
A:所有的游戏手机提高游戏帧数、流畅水平的努力都不如买一个散热背夹来的简单粗暴,如果非常在意游戏体验,不妨买一个。另外,带着散热背夹给手机充电会更快哦。
———————正文结束————————
看到这里,如果觉得这个帖子有用,不妨留个言加个关注、点个赞吧🤣🤣🤣。当然送送小礼物我也很开心😉有任何疑问也欢迎与我讨论,我会逐一回复的💃。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手机选购|华为mate系列还是p系列 (古拉罗雪妮拉)
- 手机选购|vivo x200u现在买还是等618/双11 (嘉嘉)
- 买耳机需要跟手机同品牌么? (解忧)
- 使用感受|findx8 (倪䒤)
- 手机选购|预算6k(也可以再添点)选华为还是ov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