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香港的职业规划+另一个HKU JD vs NUS JD的data point
来自:春鸣
楼主豆瓣生涯第一次发帖,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姐妹们海涵⭐
在这个组里潜水了几个月,非常受优秀的大家的鼓舞,所以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港新方面的自己在选择offer时的思考。我申请入组本来也是想问问大家NUS JD和HKU JD的选择问题,但是成功入组后已经过了reply deadline。我选择了HKU。
我知道小组里有另一个姐妹@我是J 也是同时拿到了这两个offer,在没入组之前也跟她私信聊过。她思路清晰,人生规划非常棒,(自愧弗如),她选择了NUS,原因写得也非常好。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纠结以后,我做出了跟她不一样的选择,所以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两所学校选择方面的我的思考。
在分享之余我也想问问大家在香港的职业规划问题~
1. 为什么转法律+申请JD
楼主background是英本Top 2纯文科专业年级第一,本来一门心思想去academia,所以大学期间暑假都用来学习+暑研,虽然跟教授们打得火热,但是完全没有实习经历>_<。疫情期间家庭状况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我觉得再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读硕+博(英国文科即使是博士也几乎不可能完全全奖)不太现实。美国PhD尽管是全奖,但是我申请的时候我最想去的四所学校全部因为疫情freeze hire,字面意义上的一个人也不招,去差一些的学校跟自己不心仪的教授干心里非常不甘心。虽然父母说供我在本科的学校读完PhD还是没有问题的,教授也帮我搜罗了一些奖学金(但不能完全cover学费+生活费)但是我还是心里过意不去,决定转行。
回国找工作算是一段非常地狱的经历。即使是Oxbridge的一等学位,HR们一听/看我的专业,立刻就翘起二郎腿准备打发我走人了。甚至有不少HR觉得英本就是水,当着我面阴阳怪气,想着在英国日日夜夜埋头苦读的日子,心里非常难受。一段时间的确打开邮件都在手抖,拒信收了一箩筐,什么职位都不要我,很多完全的文职也不要= =,一段时间觉得人生无望。
于是觉得还是得继续读书。但是英美实在是太贵了,于是把目光看向了港新。现在豆瓣上也有不少转码的帖子,当时就想着换个好找工作的专业,再也不想再受内地面试的那种感觉整个人都被看不起的委屈了。当时计划着申美国PhD时我考了GRE(335)和托福(120),(一些学校即使是英本,但只要你不是native speaker就需要托福),顺便申新港硕的时候用了,拿着奖来了香港某校读数据分析方面的MSc,也算是半转码了。
来到香港以后,觉得整个人生都开阔了!首先香港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我非常喜欢,来到这边感觉路上行人的步伐都比我家快不少,维港两岸晶莹剔透,带得我也是整个人都非常地昂扬(。
然后尽管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数据分析,但是我觉得我的项目课程设置非常有趣和实用,字面意义上的每天学的都是完全新鲜的东西。我写Python和R跟同学比还是有水平差距,但是也能体会到很大的乐趣,努力在coursera上补了不少课后最后GPA也是年级top,又拿了一些钱,也算是长时间的低谷过后的巨大的鼓舞,确定了自己还是有工作/学习能力的。最开心的就是我的专业统计方面的课很多,刚好在本科的时候我最感兴趣的就是Philosophy of Science, especially philosophy of statistics, 在技术方面补了很多课,所以有时在业余时间继续看一些相关的哲学书和文章,非常兴奋。
但是香港最好的地方还是1. 实习机会比较多,和2. 英国学历在香港比在内地好用多了。来到香港后,虽然投职位不能说是投一个中一个,但是也慢慢地有各种行业的公司给我短期实习机会,甚至是在我跟他们讲我上着学没时间实习的时候,他们也会派个人来跟我聊天,带我参观他们办公的地方,跟我讲他们每天在干什么。
尝试了一圈职业以后,我误打误撞地开始做mini-pupil,几乎是第一天我就感觉到这是非常适合我的职业。我完全没有法律背景,投职位的时候也是瞎投,非常没有职业规划(希望学妹们不要学我),但是在做mini-pupil的时候带我的barrister让我整理chronology呀、整理e.g. 这个人在disclose的时候有没有达成要求呀,一些不需要法律知识的工作。我坐的座位刚好在秘书区旁边,一天的电话此起彼伏,真的像潮水一样,非常喜欢这种热烈忙碌的工作环境。我争取尽快完成带我的barrister完成的工作,当时就有一种感觉,我的skill-set(主要还是reading和writing),我的性格,我的际遇,可能还是当律师最合适。
做完mini-pupil后我找了一些法律入门书来读,比如Letters to a Law Student呀,The Rule of Law呀,What About Law呀,The Legal Analyst呀,比较standard的英联邦法律入门书,觉得在我尝试过的一圈职业中可能Law还是我最喜欢的。于是就着手开始申请JD。由于我转法律是非常,非常临时的决定,所以没有考LSAT,不可能申请美国。跟我聊过的香港律师都劝我回Oxbridge读LLB,但是学费太贵,(也未必申得上= =),也不做考虑。
2. JD申请过程
香港和新加坡的JD申请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我记得就是CV+personal statement+其它申请一般都要的东西。HKU要了一个writing sample,我用的是本科时写的一份作业。当时我的选校是HKU + CUHK + NUS。
CUHK很快就下了带奖offer,我父母劝我接了算了,HKU就不申了(NUS当时已经申请完了,记得它的deadline特别早)。当时我在家找工作的惨烈情况爸爸妈妈也是看在眼里,非常担心,觉得有地方去就赶紧定下来。但是当时我还是在犹豫,犹豫来犹豫去CUHK就过deadline了。当时招生办来了一封冰冰冷的邮件,跟我说我的offer现在' null and void',心里也是非常难受,不知道自己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主要是CUHK的留位费太贵了(8万多蚊),如果最后还是不去的话过于浪费,所以就赌了一把自己能被HKU和/或NUS录取。
NUS有面试笔试,推研来得比较早。HKU据说也有但是我没有收到面试邀请,三月份的时候觉得自己HKU凉透了,直到收到了它的录取。从此就开始了纠结这两封offer日子。
3. HKU vs NUS
@我是J 在这个组里的讨论我受益匪浅!的确,在香港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不知道它的common law system能不能继续下去,以及据说NUS的教学质量更好。不可否认的是,NUS各种排名节节上涨,而HKU也算得上是年年下降(世风日下)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和也许对于在看这个帖子的一些学妹们来说,HKU有以下一些好处:
A) 项目老,学长学姐多,甚至内地学长学姐也很多,有很多非常棒的role models!
B) 我是土生土长广东人(虽然作为广东二代移民,广东话极其塑料),香港的气候、生活环境、甚至居民的相貌都非常亲切。
在英国,我的确能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是个外国人,虽然也交了非常交心的朋友,但是也都是外国人(我的专业中国人非常少),比如德国人呀、匈牙利人呀、捷克人呀,很难打入英国同学圈子。尽管说也不一定要打入,但是我的性格非常gregarious,几乎无法独处,白天需要热烈的课堂环境,晚上需要朋友们聚在一起嘻嘻哈哈,所以朋友圈子对我还是很重要的,很希望能和大家都聊得来。在香港,local和内地同学都非常棒!就算是下半年疫情严峻,但是在这里一年我说的话比在英国三年都多,很喜欢这种生活。
C) HKU JD只有两年。由于人生走了弯路,不想再拖了。虽然加上PCLL也是三年,但是毕竟两年就可以拿个first law degree,感觉还是很快很值得。
D) 拿了JD以后就可以申LLM了,甚至观望一下Law的academia也不是不可能(optimistically...)。
E) HK PR过程明确不black box。虽然SG可以过去立马申请,但是没有guarantee什么时候能下来,我的性格还是比较喜欢black letter一些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NUS的确整体上是个更好的学校。我今年下学期还弄了个学校里的part-time research assistant跟一个教授写了一个book chapter。这位教授在NUS工作过,最近才跳槽来香港,而且马上又跳去Amsterdam了(所以教职真的是全球找工作啊!好羡慕!我也好想全世界到处都呆呆啊!)。我也咨询过他NUS的问题,他眼睛中对SG的喜爱和对NUS的认可非常真挚,骗不了人的。但是由于他是老外,没有我们对身份的追求,视角也许不太一样。
4. 未来的规划
在这么长的絮叨后,我也来想问问组里的学姐们在香港怎么好好做规划>_<。我人生最想做的事情(research)不可能做了,现在起码就是想好好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养活自己。
首先尽管我mini-pupil做得很开心,但是有rumour说内地人在香港几乎不可能当上barrister?请问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吗?如果想尝试这条路径的话应该怎么努力呢?
我觉得我喜欢team-work的性格本身也更适合solicitor?请问这条路径的话应该怎么努力呢?
还有就是撞了南墙后还是有点念念不忘的research。正如同上文提到的,MSc在读期间我弄了个RA来做。尽管是network analysis相关的(非常data analytics,一点都不law),对我来说算是全新领域了(当然在老师面前现学现卖,不敢表现得过于小白了),但是在读articles,写code和article write-up期间也是久违的快乐,最后老师几乎没有修改就submit了也真的很受鼓舞。真的intern/mini-pupil/RA过后,我知道我内心还是非常、非常想做research的,喜爱程度大概是research > law >>>>>> other industries。我知道因为家庭状况、世界慢慢下坡的局势以及欧洲的战争可能不能实现我的academia理想了。美国的SJD居然不能保证全奖,也算是一个对我来说比较大的shocking news了。但是我还是想着也许可以JD毕业后去欧陆读个带奖的LLM找岗位制PhD?这样读完会不会年纪实在是太大了,比起LLB + LLM + PhD的人走了太多弯路?以及是不是在欧洲找Law教职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呢?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分享,我在这个组里学到了很多。希望我的故事也能有点用,也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ᴗ⁍̴̛⁎)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音乐版权领域如何入行以及职业发展track (HopeHopesW)
- 职场相关|武汉国浩 (麻麻鱼)
- 职场相关|律所黑白名单找不到了 (vivian)
- 职场相关|求一些意见 (momo)
- 授薪律师(牛马)互助|想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过好老板? (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