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吃桌”风情
来自:绝决的挥手
闽南民间“吃桌”风情 闽南俗称设宴席为“办桌”,赴宴席为“吃桌”。大凡婚娶寿庆都“办桌”,有些股富家庭丧事也“办桌”,所以宴席名称繁多,有“娶新娘桌”、“生日桌”、“会亲桌”、“女婿桌”、“母舅桌”,生孩子有“满月桌”、“度卒(周岁)桌”,丧事有“功德桌”等等。 不管“办桌”请人或者“吃桌”给人请,内中都有些规矩,也就是风俗吧。 婚娶寿庆桌摆设大厅中正堂,丧事不上厅堂,随便摆在门外旷地或地板上席地而坐都没人会计较。 每桌坐八人、十人、十二人,忌坐九人,因方言“九”与“狗”同音。一般宴席有十二道菜,或十六道菜,“女婿桌”及“会亲桌”二十四道菜,称“二十四味”,(八封、八炒、八场),绝对不能上六道菜,俗传六道菜是为临死(刑)之人“辞生”的。 坐座也有讲究,入席时按长幼尊卑亲疏排座次。如何区别席位的大小呢?在厅堂向大门的左边靠厅后的第一桌为首席,左边北第一位为大位,是母舅坐的,“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吗。宴席开始,每道菜第一要先端给母舅桌,每桌都上了菜了,母舅先“动筷”端起酒杯请大家干杯,并讲几句礼貌言语,宴席即开始进行。 上菜的次序也有些规矩,“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晋江就有好几种规则。东石、安海一带第九道菜忌上心、肝、肚、肠,避嫌“狗心狗肝”或“狗肠狗肚”;“见鸡飞、见鳗越”,就是上“鸡”或“鳗”时,客人就起位离坐,准备回去,这时主人的堂亲们就要赶紧上前劝坐,经过一番礼请后才“安定”下来。 “吃桌”时也要懂得用筷的规矩,要做到八不:不用“过山筷”(夹对面人面前的菜);不“乱筷”(筷子在盘里挑肥拣精乱翻莱);不“盯筷”(手拿筷子目光盯菜盘);不用“半路筷”(用筷夹食物又放下);不“惰筷”(停筷时筷尾靠在茶盘边沿);不“泪筷”(夹有汤的食物时汤汁滴在桌上);不“捡筷”(筷子掉在地上不能捡起来再用,要向主人重来一双);不“指筷”(手拿筷夹菜时食指不能翘起指向人)。 宴席若不慎把汤匙或碗碟打落地撞破,要说“落地开花”、 “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的话。主人为客斟酒时瓶口要对着客人,要倒八成酒,“七分茶八分酒”。旧时最后一道菜应是“包夹肉”,那叫“孝子包”,是要让大家拿回家孝敬父母的。现在这风俗少了,改用整条整条蒸鱼,叫有头有尾。
最新讨论 ( 更多 )
- SPRINGKLE|送给独一无二的你-喜糖盒推荐 (Springkle婚品)
- 一名建筑师的婚品设计——没有所谓不落俗套,只有你还没理解... (angelltian)
- 『推荐』☞37款原创电子婚礼请柬,总有一款你喜欢。 (西瓜设计研究所)
- 婚礼筹备:如何挑选喜糖盒 (爱看书的猪)
- 中式浪漫红色系婚礼喜糖盒 (爱看书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