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来源|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参与感
来自:庭前柏树子
有点长,感谢读完的朋友🙏🏻
我无法确认“参与感”就其本身而言是否仅仅是一个伪概念,但具体到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我感到自己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面对世界,至少是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这种游离感时常让我深感不安,尤其是还在念书的时候,我会感到同龄人都长大了,只有我停滞不前——她们都在谈论切实的未来,在考虑哪套西装更适合面试,哪个城市更宜久居,我却深陷于形而上的思索之中,从小到大的升学、社团、工作、学区房、人情世故、社会保险,凡此种种我都无法自然地同自己产生联系,我会觉得那不是我的生活,不如说更象是一种吊诡的人类观察而已。
也许我足够“一帆风顺”,无需为切实可见的痛苦而困扰,然而在国内大环境愈发糟糕的当下,我深知种种无形的压力无异于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象我浏览本组的帖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甘与困扰,就各种话题发表各异的观点,但我始终无法“入戏”。冥冥之中似乎存在着惟一的限定,生活总是同我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这样说并非意味着我轻视现实,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鄙夷琐碎的日常云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欣赏同龄人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有时我会想,也许是我框定了生活,也许沉浸内部世界不失为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可是当大多数同龄人都在遵循着某种正常的、循规蹈矩的人生道路时,我倍感压力,事实上我始终无法摆脱这种焦虑,所以我甚至会刻意模仿同龄人的言行举止,渴望成为别人,试图占有他人的欲望——然而当我面对严苛领导的批评,热心同事的劝解时,强烈的不在场感让我完全无法产生相应的情绪,我是螺丝钉、是传声筒、是假面晚宴上拙劣的与会者。我无法想象自己会在酒席上其乐融融,会关心明天的青菜多少钱一斤,会为相亲而烦扰,会绞尽脑汁过一种更好/更坏的生活,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好与坏在我看来与我无关,我只是在角色扮演,我和我的生活仅仅停留在内心深处,精神层面。
其实说到这里,如果我坚信自己的内心,形而上的思考、甚至角色扮演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恶趣味,然而我做不到,压力正是从此处产生——似乎在社会的规训下,具体的、正确的、体面的人生只有一种模式可言,它充斥着物质、家庭、常春藤、冲浪……可是我对其缺乏欲望,我什么都不信,什么也不爱,无法为任何东西奉献自我;而为了摆脱这种压力,试图去做这样的人,也依然停留在拙劣地扮演,我还是我,或者我是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相同的困扰,为什么我始终无法进入生活?为什么永远停留在了原地?为什么很难感受到参与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心事浮云|没有毕业旅行的毕业——被困在出租屋里的22岁 (enjoy)
- 提问互助|文科这个东西学多了是不是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momo)
- 文科生自救指南-普通人版1 (山泽树懒)
- 压力来源|两个室友都去做家教了 (噜噜咕)
- 压力来源|在职备考总是没法完成计划 (树影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