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之美和易于灭亡|《金阁寺》线上共读会
快闪楼
已结束
-
Midori (小人物的细节) 2022-06-24 19:10:02
小说《金阁寺》以名为“沟口”的少年角度叙事。有口吃问题的沟口,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一直将“金阁寺”视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 三岛笔下的金阁寺,成为不断困扰沟口的源头,这座“美”的化身也成为小说的最大主题。
沟口脑中的暴行,正是对美的破坏。 他破坏海兵学生的短剑,“制帽帽檐漆黑的反光,还有那些扔在一边的皮带、短剑,一同脱离了他的肉体,反而更加放射着抒情的美丽。这些皆和回忆一样完美……就是说,看上去宛若这位青年英雄的遗物。……在那把美丽的短剑黑色剑鞘的背面,刻了两三道挺难看的刀痕。……” 他暗恋的少女有为子,因庇护逃兵而死;既然得不到有为子,便诅咒她死去。 有为子对于沟口,始终是“一种反叛的新鲜的美丽”。
沟口认为:只有破坏人世间这些美丽,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他终其一生都被金阁的美束缚着……
-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24 19:48:02
感谢老师的分享,【提问】金阁寺对于沟口来说,象征着什么?
-
Midori (小人物的细节) 2022-06-24 19:56:56
小说里有这么一段—— “我的人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美这个东西,这样说一点儿也不过分。父亲是乡间一位朴素的僧侣,缺乏词汇,只是教给我“这个世界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了”。在我未知的地方已经存在着美,这一思想不能不使我感到焦躁与不满。如果那里确实存在美,那么我就是疏离于美之外而存在的了。”
金阁对沟口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精神的美,不容置疑的美。 他自卑,但却没有丧失对美的渴望。也许这种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文学评论家矶田光一曾说: 金阁寺对沟口永远意味着“理想”,这理想控制了他的精神,使他成为实际生活的无能者。 对“美的生死”的渴求、将地上的一切付诸虚无的骇人恶意贯穿了三岛文学及其思想始终。
-
玖风 2022-06-25 12:10:02
【0625打卡.D4】 《金阁楼》Chapter7(余4章)
看前面几章节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文字和格调有点晦涩阴暗,读的比较艰难,昨晚,竟然会惦记起来,沟口后面会怎样,他和柏木后面会怎样,他对金阁寺的情感是怎样继续演变的。
看到鹤川走了,难过了好一阵。“一旦孤独起来,我也就很快习惯了”,万念俱灰,大约便是这样。
柏木对沟口,可谓极好的,惦记着他,把珍贵的礼物给他。礼物,是传递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意的纽带,用心选的礼物,这份深情,只有懂的人懂。
鹤川和柏木,都是沟口至好的朋友,但是意义却完全不一样。鹤川带沟口走向光明,而柏木带沟口接纳自己。哪一种好呢,都好,因为现实世界里,这两种都需要,一种是接纳自己的勇气,一种是向上往前的勇气。
关于“南泉斩猫”公案,之前的篇章里介绍过,初读觉得颇有智慧,再读,就不敢苟同,为何要斩猫,而不是放生,斩猫就更高级了?柏木的解读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眼下,俺是南泉一边,你是赵州一边。过一阵子,也许你是南泉,俺是赵州。这种公案就像猫眼一样,变幻不定啊。”或许,这个才更真实。
“我总有一天会将你征服,使你不再给我造成麻烦。”每当沟口想尝试一些美妙的事情时,金阁总是出现在他面前。走到这,金阁对沟口来说,已经不是金阁,而是一种幻象、一种执念了。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5 14:58:53
【6.25,第4天打卡】第六章 “自少年时代起,不为人所理解成为我唯一的骄傲。”沟口没有为了让人理解自己而有过冲动的表现。曾经也毫无斟酌地想使自己清醒起来,但怀疑这是否来自打算理解自己的冲动。别人不清楚这个,但对于沟口自身来说,只有清醒时才是他自己,也可以说,沟口没有一个清醒的自我。在一种混沌与清醒的矛盾之间,沟口竭力追求“美”。
万物有种恒常的美,况且连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都会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与不真切的感觉。人作为客体永远无法成为这自然中的一部分,也许人们的占有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玷污。
为什么沟口对美的追求如此深切?美之所以令人心驰神往,是因为对于人类而言,它值得征服占有,甚至遭到毁灭。美的存在对于人们而言,无疑弥足珍贵,但它又时刻警醒我们诘问自身。红尘梦断成空,一切皆是虚无,金阁寺时刻提醒着沟口万物的实质,他的欲望、思绪不过是幻梦、泡影。否则就无法融入其中,感受不到自己切实的存在。明白了万物意义意义所在,否则无意义的就是我们的人生。
-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25 20:57:06
小说里有这么一段—— “我的人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美这个东西,这样说一点儿也不过分。父亲 小说里有这么一段—— “我的人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美这个东西,这样说一点儿也不过分。父亲是乡间一位朴素的僧侣,缺乏词汇,只是教给我“这个世界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了”。在我未知的地方已经存在着美,这一思想不能不使我感到焦躁与不满。如果那里确实存在美,那么我就是疏离于美之外而存在的了。” 金阁对沟口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精神的美,不容置疑的美。 他自卑,但却没有丧失对美的渴望。也许这种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文学评论家矶田光一曾说: 金阁寺对沟口永远意味着“理想”,这理想控制了他的精神,使他成为实际生活的无能者。 对“美的生死”的渴求、将地上的一切付诸虚无的骇人恶意贯穿了三岛文学及其思想始终。 ... Midori好哒,感谢老师的回复
-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25 23:35:51
【6.25共读打卡】阅读到第四章,陈老师将沟口的新朋友柏木的独白翻译成“俺”,感觉特别贴切这个人物的人设,有些身体的残疾引起极度自卑的病态又变态的样子,作者将柏木行动和思想之间的联系,描写得如此细腻又真实可感,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阅读分享:人们也许会想,只有借助镜子才能看见自己,可是残疾这东西,就是永远挂在鼻子尖上的镜子。这面镜子昼夜映照着俺的全身。忘却是不可能的。因而,在俺眼里,世界上的不安之类形同儿戏,是没有办法的。不安是没有的。俺如此存在,就像太阳、地球、美丽的鸟和丑陋的鳄鱼一样,是确实的存在。世界像墓石一样兀立不动。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6 14:15:51
【6.26,第5天打卡】第七、八章 沟口不仅仅陷入了对“自我”的执念,还深陷于对自身所处“界线”的执念,这真的是一层层一步步给自己扣上了“枷锁”,勇敢无畏,同时也怯懦不堪。不明确的省察,也会给沟口一种不合乎常理的抒情式的激昂。
“生活的魅惑,或者说对于生活的嫉视,将再一次征服我,我也可以不烧毁金阁,逃出寺院,还俗,从而沉浸在这样的生活之中。”这次是不是给沟口一次余地呢?有时候也会有过平常人生活的愿望吧。
沟口想要破除一切通往深渊的障碍,对于柏木来说他不知道的是,追求某种意义上毁灭是美的最高状态是沟口追求美的极致。
我不断在变化,今日之我,昨日之我以及来日之我,这些不同的自我会在不遥远的将来重合,以清醒的智慧与桀骜的偏激审视着当下。当一切泡影在幻灭中终结,但结束之后又将开始往复的幻灭。了结了过去之我,迎来了全新的自我。
-
玖风 2022-06-26 23:25:39
【0626打卡.D5】 《金阁楼》Chapter8(余3章)
读第八章的时候,竟然,慢慢地发现这篇小说之美了,慢慢地舍不得把这本书读完,又想着继续读,一睹它的“美丽”。
这一章,很多情绪和描述,都击中了我,比如,如果在乎一个人,也无法忍受对方对自己一味不加理睬的态度;“每到关键时刻,就窥伺老师的脸色,这是我的一个极没有出息的习惯”,秒懂。
和沟口一样,音乐之于我,也是一种慰藉,是除了可以滋养艺术修养之外的安慰。
“回头想想,看似突然的出走,实际上经过一段长久的深思熟虑的过程。”这和我们平常偶尔情绪到来,生一个人气的时候也是一样,把所有的聊天记录都删掉,然后劝自己,如果对方不主动,就再也不理睬了。
初见柏木,柏木对沟口说的那段“我们突然变得残虐起来…”结尾这几段太虐心了,读到这里,我才知道沟口为何想烧掉金阁寺,不是因为他恨金阁寺,而是金阁寺是他想象的意义中的全部,他一直想的是和金阁寺永远在一起,而老师斩钉截铁的毁了这个希望,于是万念俱灰了。
这一章读得很难受,我很同情沟口,当然不是因为他自觉丑陋或口吃,而是因为如果他的人生有其他更好的机遇,譬如和有为子有美好的初恋,最好的朋友鹤川没有走,父母仍然在身边,他的老师仍亲近他,给予他爱和关注,沟口也不会那么孤单,也不会孤注一掷,内心冰冷而残虐起来。
当我这样描写的时候,也会想到自己很多遗憾的事情,如果…会怎样。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没有如果。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7 09:52:49
【6.27,第6天打卡】第九章
沟口给人可怜的感觉,有种一直说服自我欺骗的感觉。沟口仍然不愿意放任自己,或者说出于自己对做恶这个行为的恐惧,也许他是不敢面对极致美的毁灭。最后无比坚定,然后赋予一种解脱意义的行动,也许沟口在幻想着别人拉自己一把。但沟口一直在与之相悖的事情,在他长此以往的认知里,越是美的越应该被毁灭,只有真正毁灭了事物才能使其得以永恒。越是丑恶的东西越值得深刻审视,只有这样做才能看清丑恶的真面目。越希望得到的,偏偏对自己说不,越是不想要的,总是试图接触。
“六月二十五日,朝鲜爆发战争,世界真的要没落、灭亡了,我的预感实现了。我必须立即动手。” 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一种迎面而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27 13:05:34
【6.27共读打卡】
“死的每一天都是快活的。”
沟口与柏木之间的共鸣,除了身体上的,更主要的在于他们残缺心理与病态思想上的相通与共鸣,所以他们都各自持有极致审美的理论。沟口向金阁寺寻求的是灵魂上永恒的慰藉与躁动不安的欲念,柏木追求的是物哀之美……
阅读分享:金阁之美所给予我的陶醉,使我的一部分神经不那么透明了。这种陶醉从我这里夺走了其他一切陶醉,为了对抗,我必须另外根据我的意志确保清醒的部分。别人不清楚,但对于我来说,只有清醒时才是我自己,相反,也可以说,我这人没有一个清醒的自我。
-
玖风 2022-06-27 23:02:12
【0627打卡.D6】 《金阁楼》Chapter9(余2章) 这一章印证了一个猜想,惊呆了一件事情。 这个猜想是,沟口想烧掉金阁寺,确是因为孤独引起,他甚至还比较了为何不杀师父而要烧金阁寺。因为烧金阁寺更有教育意义。
而大为惊叹的是,鹤川竟然和柏木是朋友,并且一直保持书信往来。这让我想到两个很有意思的点,人以群分,朋友喜欢的朋友,一般自己也会喜欢,至少不排斥,爱屋及乌;鹤川之前有劝沟口不要同柏木做朋友,所以,鹤川,是吃醋了么。原来友情确实是会吃醋的。 “我一边哭,一边惊叹于鹤川这种凡庸的苦恼。”不知为何,我也联想到自己,时常平庸的苦恼。但这是真性情吧,要不,都修仙了。
有段时间,特别迷哲学、文学思想深刻的一些东西,后来觉得再那样学习沉浸下去,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不着地,而且因为懂的人太少,太孤单。我们可以去线上找同伴,但我更喜欢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又很排斥读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了,而是尽量认真地活着,认真地看山山水水,认真地和朋友们交往。
再读这个章节,让我又困惑起来,我确实享受阅读这种作品带来的愉悦感,但是我又确会被它影响,譬如,当我再看到一些事物,我甚至会用沟口的眼光,至少是想到,去看。 如此,一切,有些不美好起来。
-
莱巴银那 2022-06-27 23:05:33
【6.27,第6天打卡】第七章 美的物理形态与自我构想的虚无意识暗合。在虚与实的存在之间,我与真实世界之间隔着一个无法触摸的观念距离。金阁作为真实存在的物体,却成了沟口和现实之间的一种永恒存在的“观念”。 沟口痛恨老师的虚伪,老师的那句话触动了他的心,那一瞬间的真实,唤起了他的某种意识。所以他想尽办法想要再次勾动老师富有“人性”的一面。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三岛把这个人物的内心写得太透彻了!沟口想要的是(虚假的)“美”与“高尚”的崩塌。当老师作为圣人的外壳剥落掉,露出本来自我粗鄙的一面时,他兴奋至极。所以他才不顾赔上自己将来的命途去做这一切。
-
momo 2022-06-27 23:40:23
【6.27打卡】C2-C3 “我”在一个下雪天给一个醉醺醺的美国兵当导游,在他的要求下踩了与他一同前来的妓女几脚,但这并不让“我”觉得罪恶,反而让我兴奋,激起了我的欲望。(说实话我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我可以理解沟口为了自保而为此行为,但究竟是多畸形的自卑才会让一个人从虐待他人身上找到满足...) 尔后“我”用美国兵给我的烟去讨好住持,于是乎“我”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我”依然没有坦白,即使面对我的朋友鹤川亦然——“我”甚至对他撒谎说自己从没干过这事,他自然坚定相信。再后来,“我”和他都去上大学了。我遇见了一个和我同样有生理缺陷的人。
-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2-06-28 10:34:03
【06.28 打卡】 刚好在共读最后一天读完本书。
在父亲死后的日子里,在被鹤川拯救又被柏木打压之后,沟口陷入了癫狂,尤其是关于自己怎么看自己,别人怎么看自己,陷入了偏执,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七个疯子》中的埃尔多萨因,整个世界都只剩下都幻化成了自己意识中的世界。父亲临死前领沟口瞻仰过的金阁变成了一座大山,压住了他,只有毁灭这座大山,他才能新生。
“人们看到的我,和我自己认为的我,哪个更长久呢?” “哪个都转瞬即逝。即使强行让它长久,肯定不知什么时候又消亡了。火车开动的时候,乘客是静止的。火车静止,乘客就要走出来。不会一直开动,也不会一直休息。虽说死亡是最后的休息,但这种休息,其实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
玖风 2022-06-28 23:28:11
活动 【0628打卡.D7】 《金阁楼》Chapter10-11(读完) 最后两章,完全沉浸在作者的笔触里。
有为子是沟口美好精神力量的源泉或寄托,无人可比。那句“有为子不在,找谁都可以”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禅海和尚和沟口最后的对话,或许是沟口烧金阁寺前最后的安慰,我一直在想,为何沟口最终还是没有被禅海和尚救赎,以及最终发现烧毁金阁寺也改变不了什么,决定退缩时,最终还是放火烧了金阁寺,是不是在作者的心里,认为最终邪恶还是会战胜真善美。
沟口烧了金阁寺,看到最后一段,我对沟口的怜悯和同情,也随那烟火化为乌有,我甚至有点讨厌起沟口来,讨厌他不还柏木的钱(伤害自己最好的朋友),讨厌他把金阁寺烧了,而这种讨厌的情绪,久久没有散去。 一直看到最后作者后译的那段: “人总是向往美、呼唤美、创造美。然而,美总是脆弱的。 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 这是人生的悲剧。 故而,我译《金阁寺》,满心如秋风般悲凉。”
在这里,在译者的悲凉中,又寻得了一些安慰。
写在后面 读完《金阁寺》,认识了沟口的朋友、家人、老师…,走进了他最深层的心底,见到了他的善良和阴暗,也旁观了他一点点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的无感,到同情,到最后的厌恶,最终所抗拒的,可能是人性的恶,美不能永恒,最终会被恶所毁灭的深深的无力感。 谢谢这本书,谢谢组织者,谢谢这次活动。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是完全不能欺骗自己的,是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的,我们认识了沟口,其实,我们也再一次认识了自己,加深了对自己的理解。
-
尔思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 2022-06-28 23:31:06
【0628打卡.D7】 “必须烧掉金阁。”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设想过挺多犯罪动机,却没想到动机十分复杂,但契机却是这么简单:只是一个误会。住持误会沟口跟踪寻花问柳的他,而本身百无聊赖的沟口火上浇油般加深了住持对他的厌恶。于是,当沟口发现(或是得偿所愿?)自己继承金阁寺无望后,下定了纵火的决心。
如果把以上情节转述给从未读过《金阁寺》的人听,大概无论是谁都会直呼“不至于不至于”,但一切荒谬皆有缘由,沟口长期以来被迷茫、自我厌恶、对美畸形渴望紧紧纠结和束缚,现在终于到达了临界点。
与其说沟口嫉妒美,不如说是在理想型的极致的美面前自惭形秽、无所适从,最终信念崩塌。
这些天来感谢共读会,感谢一页和编辑的陪伴,《金阁寺》会继续读下去,关于美的探索也继续进行。
以及,好想再去一次金阁寺啊!
-
Casste 2022-06-28 23:58:59
【6.28】最后来打一次卡,已经看到第五章,发现“拒绝”在沟口眼里似乎是美之代表,有为子对背叛的两次拒绝,树桩断面的对见到这个世界的拒绝,金阁拒绝灼眼阳光,金阁免遭空袭后“拒绝所有含义”的美……是因为我因为口吃被交流拒绝,而相对应的也是我在拒绝交流、拒绝世界,因此我这样追求“拒绝”吗?另外一开始一直认为我要毁灭金阁是因为只有它残破得和我一样,它的实物才能和我心中的美之金阁相匹配,但是在得知金阁没有被炸毁后,我又认为金阁更美了…所以无论金阁存活与否,只要它经历过黑暗,在我心中就是美的吗?还没往后看,不知道后面是怎么样让我改变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