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城VS梦碎之城|《彼得堡故事》线上共读
来自: 人民文学出版社
组长
2022-06-13 14:20:13
已编辑
豆瓣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次的领读人柏英,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共读《彼得堡故事》。
为什么要共读《彼得堡故事》?
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新词汇,其中之一是“天选打工人”。其实无论是否有疫情,每一个打工人既是天选的,也是自选的。彼得堡是京漂果戈理打工的城市,每一个打工人都有自己的“彼得堡”,这里交织着你的梦想与失败,掺杂着你的汗水与泪水。读《彼得堡故事》,感受果戈理式混搭,一起纠结人生中的浪漫与现实、荣光与感伤、奋斗与无奈。
青年果戈理为了文学梦想离开家乡,来到京都彼得堡。想像中五彩斑斓的彼得堡,在现实中如同一袭华美的袍,惊艳的外表之下爬满了虱子。1836年,成名后的果戈理得以游历欧洲,旅居期间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回国后他改写了旧作,然后集结成册出版,这就是《彼得堡故事》,其中含七篇小说:《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马车》《狂人日记》《罗马:片断》。
果戈理曾说:“很早以前, 我就一心在努力,让人们在读完我的作品后,能随心所欲地把魔鬼嘲笑个够。这个魔鬼,就是现实和人性中的黑暗。”果戈理笔下的彼得堡,很容易令人联系想自己离开故土为之打拼的城市。
果戈理笔下的彼得堡是个充满谎言与假象的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和表面看到的样子不同!”你眼前看到的纯情少女,其实是个卖身为生的娼妓;那个衣冠楚楚的官僚,其实是个脱离了主人身体的鼻子;看似志得意满、功成名就的画家其实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才能;那幅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肖像画其实蕴含着魔鬼的力量,会把所有拥有它的人引入黑暗的深渊……
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想要诚实地、高尚地生活的人们注定没有幸福的结局。美德不被奖赏,恶行不被惩罚,果戈理颠覆了传统文学中的道德范式,以荒诞的情节设定表现了现实的反常。
著名翻译家满涛是中国俄语文学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翻译有《契诃夫与艺术剧院》《陀斯妥耶夫斯基论》《冬天记夏天印象》等。满涛在鲁迅的指引下着力翻译了果戈理的小说和文论,成为中国果戈理译本的标杆。深厚的汉语素养,使他译文忠实流畅,极好地表达了原作的神韵。著名翻译家傅惟慈说,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翻译家中,他最钦佩的是满涛先生。著名翻译家蓝英年曾以满涛译《肖像》为范本学习翻译技巧,称满涛是中国“最值得首肯的著名翻译家”,评价他翻译的果戈理作品 “无人可及”。著名作家徐迟说:“我向往的翻译家是满涛。”
如何参与本次共读会?
共读说明:
共读书目:《彼得堡故事》
共读时间:6月19日—6月25日
领读人:柏英(《彼得堡故事》责任编辑)
答疑时间:6月20日19:00-20:00;6月23日19:00-20:00
参与方式:
本次共读包含打卡&自由交流、两次答疑
打卡&自由交流、两次答疑:
共读开始后,大家可以每天来评论区进行打卡,同步自己的打卡时间、阅读进度等等;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或者和其他读者一起交流讨论。
答疑:
共读期间除了自由交流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在提问时加上【提问】的前缀,方便我们更快看到问题。
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从打卡留言并坚持到最后的读者以及分享精彩读后感的读者中,评选2位朋友,送出一代翻译大师满涛先生翻译的果戈理诞辰170周年纪念版“果戈理三大小说集”中的一本。
最赞回应
-
aily 2022-06-19 15:59:07
打卡 day1 《涅瓦大街》 / 对女性衣着和装束的描写真有意思 “您在这里一定会遇到您做梦也从来不曾梦见过的腰身,一遇到这样的腰身,您一定会恭而敬之地闪到一边,生怕一不小心用您那屋里的胳膊肘碰着了它,您心中会感到一种胆怯和恐惧,可别因为您一不留神的呼吸着断了这件造化和艺术的美妙杰作。”
…”啊,简直太美啦,他们有点像两只在空中飘荡的气球,若不是男人挽着这位女士的胳膊,这位女士恐怕就会突然飞上天空,因为把一位女士举到空中就像把斟满香槟酒的酒杯举到嘴边一样容易而愉快。” 这种拟物化的手法把女性作为消费对象的存在,带着一种可以“享用”的轻便和愉悦。
故事里黑发姑娘和金发姑娘都是无名的,被动的。作为个体的黑发姑娘时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很多作家都爱这样写,不写看到的实际或者单纯的想象,而是写到极端。金发姑娘的和丈夫一起侨居国外,不仅仅实际上有一些语言障碍,本质上在某种程度也失去了语言的表达。如果说黑发姑娘表现了情欲、金钱、好逸恶劳、堕落,那么金发姑娘就是就是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三个男性形象,画家皮斯卡列夫,皮罗戈夫中尉和德国工匠席勒。 作为地理专名的涅瓦大街,是特定的文化和象征,是西欧话帝国文化的中心,在大街上,有艺术、有情欲也有实用。
画家皮斯卡列夫审美化的爱情追求,试图实现艺术的价值和生存方式,偏离了现实生活的追求,也决定了追求行动的悲剧性。让我想起了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作品里的“审美化”爱情追求,姑娘失去了戏剧中的表演审美,道林格雷对她的爱情审美也消失了。
这位年轻的彼得堡画家、幻想家,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也无力接受社会现实对他审美诉求和伦理诉求的抛弃,最终选择了死亡。
与画家不同,中尉追逐的完全是情欲。他是情场老手,深信没有美女能逃过他的手掌。 中尉和画家除了追逐女人意外事件几乎毫无共性。画家善良纯洁、富于同情心,热爱艺术和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中尉是一个庸俗、浅薄、空虚的人。虽然收到侮辱时一时气愤不已,但内心十分胆怯,让自己假装遗忘来掩盖自己的懦弱。但画家深化在理想之中,与现实不入,面对现实后就毁灭了,而中尉在现实中却是如鱼得水,因为它本身就是现实本身吧——粗俗而丑恶。
这两个人的故事到底要揭示什么?
读了结尾两大段就明白很多,不是我们马上就要想到的贵族官僚社会的丑恶,他写道了命运,命运的不可预测、命运对人的捉弄。
无论高尚还是卑贱的人,画家没有得到自己爱的善与美,中尉也没有得到情欲的满足,他们都去追求过,但都失败了,画家遭到了妓女的嘲笑,中尉遭到了一顿打,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受到了命运的耍弄。
很戏剧性的是,画家追逐的女人看上去是名门姑娘,实际上是个红尘女子,中尉以为自己的目标是在招揽嫖客,实际上却是个有夫之妇,所以啊,远离假象,远离诱惑,避免那些悲剧的结局。
“我们什么时候得到过我们所愿望的东西?我们什么时候达到过我们力量仿佛足以胜任的目的?“
理想的破灭和努力的失败… 明天继续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19 17:17:38
【6.19,第1天打卡】涅瓦大街
“至少在彼得堡,没有东西比涅瓦大街更好的了;对于它说来,涅瓦大街包括尽了一切。”对于涅瓦大街,无论是青春靓丽的淑女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它,散步的绝佳之地,整洁的街道,家庭教师、老师和孩子、外交官、绅士、淑女……
涅瓦大街体现了俄国在资本化的进程之中,各个阶层不同的特征。画家庇斯卡辽夫锲而不舍地追求爱情,在想要把生活、爱情变得和自己追求的艺术一样平等时,无疑我们会料到这大概率是个悲剧事件,被撕裂心灵的悲悯侵袭着,现实往往不遂人愿。庇罗果夫中尉调戏金发女郎,想亲亲热热地用手指撩一下金发女郎的下巴,直接遭到了拒绝,这种轻浮的动作是在令人心生厌恶。他还调戏德国工匠席勒老婆,纵使席勒的老婆不管多么愚蠢,却还是忠实于自己的本分,席勒甚至还原谅了庇罗果夫中尉,还觉得俄国军官倒是个明白人。
小说中,好像无论是出现的女性个体还是群体,都是作为一种附庸或者说是衬托来反衬这些男性角色的性格或是想法,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为繁华的存在,女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追求流浪满目的商品,小说里女人过分追求关于帽子、服饰、珠宝等过分追求外表的这个特征,称其为一片花蝴蝶围绕在雄性甲虫上方,果戈里通过女性的行为和性格突出男性的价值观,那么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是否也是货架里的一件商品?
一切美好的外在终究会幻灭!千万可别去相信这条涅瓦大街啊!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19 17:18:28
摘抄: 在十二点钟以前,涅瓦大街对于任何人都不是目的,却只是手段罢了。
“命运多么奇怪而令人不可捉摸地耍弄着我们啊!我们什么时候得到过我们所愿望的东西?我们什么时候达到过我们的力量仿佛足以胜任的目的?事情总是不如人意的。命运赐给一个人几匹骏马,却偏叫他冷淡地驾着它们奔驰,丝毫不去注意它们那份神美;另外一个人一心一意渴慕着马,却偏叫他只能够步行,千里驹在他身旁走过的时候,只有咂咂舌头的份儿。
千万可别去相信这条涅瓦大街啊!当我走过这条街的时候,我总把斗篷裹得更紧些,尽量不去看见迎面遇到的东西。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和表面看到的样子不同!你以为这位穿着漂亮的大礼服徜徉漫步的先生很有钱么?——才没有这回事:这件大礼服就是他全部的财产。你想象站在正在建筑中的教堂前面的这两个胖子是谈论它的建筑么?——完全不对:他们是在讲两只乌鸦古怪地面对面蹲着。你以为这个心直口快的人,挥舞着双手,在讲妻子从窗口把一个纸团掷在他完全不认得的军官身上么?——完全不对,他是在谈论拉斐德。你以为这些淑女们……可是淑女是最不可相信的。你顶好不要去眺望商店的橱窗:橱窗里摆着的小玩意儿瞧着挺美,可就是铜臭熏天。可是天保佑你别去窥望帽檐下淑女们的脸!不管美人儿的斗篷怎样地在远处飘扬,我也决不盯上去欣赏。看老天爷的面上,离开街灯,离开街灯远些!快一些,尽可能快一些走过去,要是你的风度翩翩的大礼服上光滴了一滴臭灯油,那还算是你的造化。可是不但街灯,别的一切也都充满着欺骗。涅瓦大街老是在撒谎,可是顶厉害的是当浓重的夜色投射在街上,把家家户户白色的和浅黄色的墙壁衬托得格外分明的时候,当全市发出轰响和闪光,无数马车从桥上涌来,骑手吆喝着,在马背上跳着的时候,当恶魔点亮灯火,要使一切东西显出不真实的面貌来的时候。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2022-06-19 21:14:48
【6.19打卡 Day1】在哈罗德·布鲁姆主编的《圣彼得堡文学地图》中,他是这么描述这个城市的,“圣彼得堡哺育了众多的文学巨匠:这里不但有‘疯癫’的讲故事能手果戈里和‘睿智’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不朽的‘艺术丰碑——诗人普希金。’”,他说由于自己父亲生于彼得堡,所以这座城市对他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未能亲眼目睹俄罗斯经久不衰的文学中心的迷人风采,让他觉得十分遗憾。
今天读了第一篇《涅瓦大街》,我真的很喜欢“在他面前坐着的是席勒,不是写《威廉·退尔》和《三十年战争史》的那位席勒,而是遐迩驰名的席勒,小市民街上一个焊洋铁壶的老师傅。站在他旁边的是霍夫曼,不是作家霍夫曼,而是一个从军官街来的手艺高超的鞋匠,席勒的好朋友。”这一段。
涅瓦大街老是在撒谎
-
温水煮阿猫 2022-06-19 23:34:26
【6.19打卡 Day1】 两个男人的“一见钟情”——一个昼夜不分为爱痴狂最后献出生命;另一个当场被撞破自己耍流氓,遭受了天大的屈辱却在吃了几个肉陷饼后就轻轻的将心事放下了……
摘录两段喜欢的文字
「至少,我知道有许多丈夫喜欢他们的妻子愚蠢,认为这是孩子气的天真烂漫的标记。美貌会产生奇迹。一切精神的缺陷,在一个美人儿的身上,不但引不起厌恶,反而会特别地动人;恶习在她们身上也会显得是高雅;可是一旦人老珠黄不值钱,女人就得比男人聪明二十倍,才能够引起别人的尊敬,如果不能引起爱慕的话」
「他只希望这些吩咐越困难,越难于实现就越好,他就可以迸出全副力量去克服最大的困难。他相信,一定有什么秘密而重大的事情使这陌生女人非信赖他不可;她一定是要请他帮一个大忙,并且他已经觉得自己有力量和决心去完成任何事情。」
摘自:《彼得堡故事》 — [俄] 果戈理 在豆瓣阅读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391405051/
本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林树树🎄 2022-06-19 23:39:28
果戈里《彼得堡故事》
(Day 1, 6.19打卡——《涅瓦大街》) 好喜欢正午2点到3点之间的涅瓦大街——人间一切优美的作品在这儿举行着盛大的展览会:有迷人的淑女、风度翩翩的绅士、举世无双的微笑、不可思议的人和事。看得我恨不能钻进书里,站在涅瓦大街上流连忘返。
画家为了见到理想中的美人,吸食鸦片,沉迷梦中“他所爱慕的形象几乎每天都以和现实相反的姿态出现在他的梦里,因为他的想法是像孩子一样的天真纯洁的。在梦里,那个人儿变得更加纯洁,简直完全变了样”,以至于最后以为自己和她结婚,就是将她拯救于水火,是“把最美丽的装饰品交还给世上”。 这样一个被美丽的诱惑冲昏了头,羞敏如孩子般的人,当纯真而狂妄的求婚遭到了嘲笑和拒绝,他选择了自我毁灭,连同他对世界的美丽想象,一起承受极深的痛苦,一起结束了。
他这个形象让我想到了《恋爱的犀牛》里的马路
-
aily 2022-06-20 11:35:55
打卡 day2 《鼻子》 相对于《涅瓦大街》中,抽鼻烟的德国工匠席勒因为不愿意一年要花上14卢布、40戈比来养着自己的鼻子,一直说“我不要,我不需要这只鼻子。” 但《鼻子》里的八等文官科瓦廖夫,却因为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不见了而失魂落魄。
寻找鼻子的科瓦廖夫是一个一心向上爬的小官吏。19世纪的俄国官场不仅奉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还接受了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人与人之间完全是势力的较量和地位的比拼。
在彼得堡,像科瓦廖夫一样的小官吏太多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媚上欺下,要么阿谀奉承要么高高在上。
人在城市里已经失去了个性和特点,只是某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官僚。鼻子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五官之一,而是象征着体面、尊严、功名利禄,是那些科瓦廖夫们的人生目标。丢了鼻子就是丢了体面,丢了升官的机会和生存的希望,丢了鼻子的科瓦廖夫只能四处寻找鼻子——五等文官的下落,并受到它的牵制,显得十分卑微渺小。
明天继续
-
林树树🎄 2022-06-20 14:14:44
果戈里《彼得堡故事》 (Day 1, 6.19打卡——《涅瓦大街》) 好喜欢正午2点到3点之间的涅瓦大街 果戈里《彼得堡故事》 (Day 1, 6.19打卡——《涅瓦大街》) 好喜欢正午2点到3点之间的涅瓦大街——人间一切优美的作品在这儿举行着盛大的展览会:有迷人的淑女、风度翩翩的绅士、举世无双的微笑、不可思议的人和事。看得我恨不能钻进书里,站在涅瓦大街上流连忘返。 画家为了见到理想中的美人,吸食鸦片,沉迷梦中“他所爱慕的形象几乎每天都以和现实相反的姿态出现在他的梦里,因为他的想法是像孩子一样的天真纯洁的。在梦里,那个人儿变得更加纯洁,简直完全变了样”,以至于最后以为自己和她结婚,就是将她拯救于水火,是“把最美丽的装饰品交还给世上”。 这样一个被美丽的诱惑冲昏了头,羞敏如孩子般的人,当纯真而狂妄的求婚遭到了嘲笑和拒绝,他选择了自我毁灭,连同他对世界的美丽想象,一起承受极深的痛苦,一起结束了。 他这个形象让我想到了《恋爱的犀牛》里的马路 ... 林树树🎄(Day 2, 6.20打卡——《鼻子》)
又名《一个有自己成熟想法的鼻子离脸出走记》 很荒诞很有趣,当这一切发生在涅瓦大街,又觉得理所当然。
-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20 17:15:39
【6.19共读打卡】下午读完《鼻子》,果戈里以黑色幽默的讽刺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柯瓦辽夫像没有鼻子的小丑,努力地想找回鼻子,做回真正的“小丑”!果戈里借这个故事辛辣讽刺当时的统治阶级与柯瓦辽夫这类投机钻营群体的无耻。
阅读分享:世间真有荒唐之极的事情。有时,简直完全违反真实:以五等文官的身份满处乱闯、惹起了满城风雨的鼻子,仿佛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的,忽然又在老地方,就是在柯瓦辽夫少校的两颊之间出现了。其时已经是四月七日。他一早醒来,偶然往镜子里一瞧,他看见了鼻子!用手抓一把——的确是鼻子!“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0 18:48:55
【6.20,第2天打卡】鼻子
之前读过芥川龙之介的《鼻子》,芥川运用风幽默的语言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人性的复杂所做的剖析。一方面写出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脆弱的自尊心以及在面对关于自己鼻子的问题时的心理变化。然而又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衬托出他们事不关己时的幸灾乐祸以及漠不关心的利己主义,无论主人公的鼻子时长时短,都无法左右别人的判断。
果戈里的《鼻子》完全是一篇荒诞小说。既写实又讽刺,还掺杂了幽默。果戈里批判了某些人的虚荣心,“世间真有荒唐之极的事情。有时,简直完全违反真实:以五等文官的身份满处乱闯、惹起了满城风雨的鼻子,仿佛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的,忽然又在老地方,就是在柯瓦辽夫少校的两颊之间出现了。”
柯瓦辽夫是个一心向上爬的小官儿,失而复得的鼻子,看起来荒唐可笑,却把官场逐利之风描写的淋漓尽致。
-
Elena 2022-06-20 20:14:53
【6.19打卡 Day1】 两个男人的“一见钟情”——一个昼夜不分为爱痴狂最后献出生命;另一个当场被 【6.19打卡 Day1】 两个男人的“一见钟情”——一个昼夜不分为爱痴狂最后献出生命;另一个当场被撞破自己耍流氓,遭受了天大的屈辱却在吃了几个肉陷饼后就轻轻的将心事放下了…… 摘录两段喜欢的文字 「至少,我知道有许多丈夫喜欢他们的妻子愚蠢,认为这是孩子气的天真烂漫的标记。美貌会产生奇迹。一切精神的缺陷,在一个美人儿的身上,不但引不起厌恶,反而会特别地动人;恶习在她们身上也会显得是高雅;可是一旦人老珠黄不值钱,女人就得比男人聪明二十倍,才能够引起别人的尊敬,如果不能引起爱慕的话」 「他只希望这些吩咐越困难,越难于实现就越好,他就可以迸出全副力量去克服最大的困难。他相信,一定有什么秘密而重大的事情使这陌生女人非信赖他不可;她一定是要请他帮一个大忙,并且他已经觉得自己有力量和决心去完成任何事情。」 摘自:《彼得堡故事》 — [俄] 果戈理 在豆瓣阅读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391405051/ 本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温水煮阿猫有机会可以带着阅读《涅瓦大街》的印象去彼得堡走走涅瓦大街,很干净的大街。
-
Elena 2022-06-20 20:18:53
打卡 day1 《涅瓦大街》 / 对女性衣着和装束的描写真有意思 “您在这里一定会遇到您做梦也从来不 打卡 day1 《涅瓦大街》 / 对女性衣着和装束的描写真有意思 “您在这里一定会遇到您做梦也从来不曾梦见过的腰身,一遇到这样的腰身,您一定会恭而敬之地闪到一边,生怕一不小心用您那屋里的胳膊肘碰着了它,您心中会感到一种胆怯和恐惧,可别因为您一不留神的呼吸着断了这件造化和艺术的美妙杰作。” …”啊,简直太美啦,他们有点像两只在空中飘荡的气球,若不是男人挽着这位女士的胳膊,这位女士恐怕就会突然飞上天空,因为把一位女士举到空中就像把斟满香槟酒的酒杯举到嘴边一样容易而愉快。” 这种拟物化的手法把女性作为消费对象的存在,带着一种可以“享用”的轻便和愉悦。 故事里黑发姑娘和金发姑娘都是无名的,被动的。作为个体的黑发姑娘时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很多作家都爱这样写,不写看到的实际或者单纯的想象,而是写到极端。金发姑娘的和丈夫一起侨居国外,不仅仅实际上有一些语言障碍,本质上在某种程度也失去了语言的表达。如果说黑发姑娘表现了情欲、金钱、好逸恶劳、堕落,那么金发姑娘就是就是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三个男性形象,画家皮斯卡列夫,皮罗戈夫中尉和德国工匠席勒。 作为地理专名的涅瓦大街,是特定的文化和象征,是西欧话帝国文化的中心,在大街上,有艺术、有情欲也有实用。 画家皮斯卡列夫审美化的爱情追求,试图实现艺术的价值和生存方式,偏离了现实生活的追求,也决定了追求行动的悲剧性。让我想起了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作品里的“审美化”爱情追求,姑娘失去了戏剧中的表演审美,道林格雷对她的爱情审美也消失了。 这位年轻的彼得堡画家、幻想家,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也无力接受社会现实对他审美诉求和伦理诉求的抛弃,最终选择了死亡。 与画家不同,中尉追逐的完全是情欲。他是情场老手,深信没有美女能逃过他的手掌。 中尉和画家除了追逐女人意外事件几乎毫无共性。画家善良纯洁、富于同情心,热爱艺术和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中尉是一个庸俗、浅薄、空虚的人。虽然收到侮辱时一时气愤不已,但内心十分胆怯,让自己假装遗忘来掩盖自己的懦弱。但画家深化在理想之中,与现实不入,面对现实后就毁灭了,而中尉在现实中却是如鱼得水,因为它本身就是现实本身吧——粗俗而丑恶。 这两个人的故事到底要揭示什么? 读了结尾两大段就明白很多,不是我们马上就要想到的贵族官僚社会的丑恶,他写道了命运,命运的不可预测、命运对人的捉弄。 无论高尚还是卑贱的人,画家没有得到自己爱的善与美,中尉也没有得到情欲的满足,他们都去追求过,但都失败了,画家遭到了妓女的嘲笑,中尉遭到了一顿打,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受到了命运的耍弄。 很戏剧性的是,画家追逐的女人看上去是名门姑娘,实际上是个红尘女子,中尉以为自己的目标是在招揽嫖客,实际上却是个有夫之妇,所以啊,远离假象,远离诱惑,避免那些悲剧的结局。 “我们什么时候得到过我们所愿望的东西?我们什么时候达到过我们力量仿佛足以胜任的目的?“ 理想的破灭和努力的失败… 明天继续 ... aily解读好棒👍
-
Elena 2022-06-20 20:32:45
【6.20,第2天打卡】鼻子 之前读过芥川龙之介的《鼻子》,芥川运用风幽默的语言以及细腻的心理 【6.20,第2天打卡】鼻子 之前读过芥川龙之介的《鼻子》,芥川运用风幽默的语言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人性的复杂所做的剖析。一方面写出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脆弱的自尊心以及在面对关于自己鼻子的问题时的心理变化。然而又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衬托出他们事不关己时的幸灾乐祸以及漠不关心的利己主义,无论主人公的鼻子时长时短,都无法左右别人的判断。 果戈里的《鼻子》完全是一篇荒诞小说。既写实又讽刺,还掺杂了幽默。果戈里批判了某些人的虚荣心,“世间真有荒唐之极的事情。有时,简直完全违反真实:以五等文官的身份满处乱闯、惹起了满城风雨的鼻子,仿佛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的,忽然又在老地方,就是在柯瓦辽夫少校的两颊之间出现了。” 柯瓦辽夫是个一心向上爬的小官儿,失而复得的鼻子,看起来荒唐可笑,却把官场逐利之风描写的淋漓尽致。 ... 哈姆雷特怕做梦建议你读完《鼻子》再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之《双重人格》,你或许会深切感受到果戈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
Elena 2022-06-20 20:46:03
【6.19打卡 Day1】在哈罗德·布鲁姆主编的《圣彼得堡文学地图》中,他是这么描述这个城市的,“ 【6.19打卡 Day1】在哈罗德·布鲁姆主编的《圣彼得堡文学地图》中,他是这么描述这个城市的,“圣彼得堡哺育了众多的文学巨匠:这里不但有‘疯癫’的讲故事能手果戈里和‘睿智’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不朽的‘艺术丰碑——诗人普希金。’”,他说由于自己父亲生于彼得堡,所以这座城市对他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未能亲眼目睹俄罗斯经久不衰的文学中心的迷人风采,让他觉得十分遗憾。 今天读了第一篇《涅瓦大街》,我真的很喜欢“在他面前坐着的是席勒,不是写《威廉·退尔》和《三十年战争史》的那位席勒,而是遐迩驰名的席勒,小市民街上一个焊洋铁壶的老师傅。站在他旁边的是霍夫曼,不是作家霍夫曼,而是一个从军官街来的手艺高超的鞋匠,席勒的好朋友。”这一段。 涅瓦大街老是在撒谎 ... 岂能无怪哉现实世界总有一层迷人的纱幕,成长大概就是看清并接纳吧。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2022-06-20 21:17:32
【6.20打卡 Day2】 今天读了《鼻子》这一篇。在涅瓦大街上,你不仅能遇见古“遇见千奇百怪、不可思议的人和事。”你还能遇见自己的鼻子,而且它还当上了五等文官。
这篇真的好好笑,而且我觉得不用太细想啦,读着开心就行了。特别是他自己还在最后写“顶顶奇怪,顶顶不可理解的,是作者们怎么能选取这样的题材。老实说,这是完全不可理解的,这简直……不,不,我一点也弄不明白。第一,这对于祖国毫无裨益;第二……但第二点也还是:毫无裨益。我简直不懂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就好像一个人给你讲了一个很好笑的笑话,然后还故作正经的说,诶呀呀这有什么好笑的,总之就是更搞笑了……
发一个在网上看到的鼻子先生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1 21:45:55
【6.21,第3天打卡】肖像 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肖像》讲述了一位青年画家恰尔特柯夫十分有艺术才华,他的教授不止一次对他说过,“你是有才能的;你要是糟蹋了这才能,那才罪过哩。可是你没有耐性。要是有一种东西吸引了你,你被它迷上了,——你就会全神贯注在上面,其他一切你都觉得是废物,在你看来,都不值一文钱,你连看都不屑去看一眼。你得小心,可千万别变成一个时髦画家。就说现在吧,你就已经有点喜欢乱用鲜艳夺目的颜色。你着笔不严谨,有时甚至流于纤巧,线条没有力量;你已经在随波逐流,只知道怎样设法去吸引人的注意——一不留神,你会画出英国式的画来的。你真得小心啊;时髦风气已经开始在把你拉过去;我有时看见你脖子上围着华丽的围巾,头上戴着发亮的帽子……这是很诱人的,人很容易为了金钱去画那些时髦的画和肖像。可是这么一来,才能就会给毁掉,不会得到发展。忍耐着点吧。随便什么工作都得往深里琢磨,得把浮华的念头抛开——让别人去赚钱好了。属于你的东西你总不会丢失。” 虽然教授的话都是正确的,但是恰尔特柯夫终究还是没有经受住金钱和名利的考验和诱惑。恰尔特柯夫开始不断迎合上流社会贵族名流们的需求,违背了生活和艺术的真实,把肖像画成对方自己希望和要求的样子。他靠这个手段开始名声大噪,求画者络绎不绝,都夸赞恰尔特柯夫是稀旷世逸才。 画家有了钱,变得富有,但他的画笔却变得迟钝。美术学院请他去评判一件新作。这是一幅他熟悉的朋友的杰作。回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般才能,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嫉妒。他决心用自己全部家财去高价收买这幅艺术品,没想到有一个人趁观众们听得出神的时候把它偷走了。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1 21:46:12
【6.21,第3天打卡】肖像 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肖像》讲述 【6.21,第3天打卡】肖像 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肖像》讲述了一位青年画家恰尔特柯夫十分有艺术才华,他的教授不止一次对他说过,“你是有才能的;你要是糟蹋了这才能,那才罪过哩。可是你没有耐性。要是有一种东西吸引了你,你被它迷上了,——你就会全神贯注在上面,其他一切你都觉得是废物,在你看来,都不值一文钱,你连看都不屑去看一眼。你得小心,可千万别变成一个时髦画家。就说现在吧,你就已经有点喜欢乱用鲜艳夺目的颜色。你着笔不严谨,有时甚至流于纤巧,线条没有力量;你已经在随波逐流,只知道怎样设法去吸引人的注意——一不留神,你会画出英国式的画来的。你真得小心啊;时髦风气已经开始在把你拉过去;我有时看见你脖子上围着华丽的围巾,头上戴着发亮的帽子……这是很诱人的,人很容易为了金钱去画那些时髦的画和肖像。可是这么一来,才能就会给毁掉,不会得到发展。忍耐着点吧。随便什么工作都得往深里琢磨,得把浮华的念头抛开——让别人去赚钱好了。属于你的东西你总不会丢失。” 虽然教授的话都是正确的,但是恰尔特柯夫终究还是没有经受住金钱和名利的考验和诱惑。恰尔特柯夫开始不断迎合上流社会贵族名流们的需求,违背了生活和艺术的真实,把肖像画成对方自己希望和要求的样子。他靠这个手段开始名声大噪,求画者络绎不绝,都夸赞恰尔特柯夫是稀旷世逸才。 画家有了钱,变得富有,但他的画笔却变得迟钝。美术学院请他去评判一件新作。这是一幅他熟悉的朋友的杰作。回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般才能,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嫉妒。他决心用自己全部家财去高价收买这幅艺术品,没想到有一个人趁观众们听得出神的时候把它偷走了。 ... 哈姆雷特怕做梦摘抄: 可是我只想说一句:我是怀着憎恶画他的,就是在当时,我对于我的工作也一点感觉不到什么爱。我想强迫我自己,扑灭一切感情,冷酷地忠于自然。这算不得是艺术作品,因为人们看到它时所产生的感情,是一种骚乱的情绪,惊扰的情绪,却不是艺术家的情绪,因为艺术家即使在惊扰时也会非常宁静的。人家告诉我,这幅肖像在人们手里传来传去,散布着苦恼的印象,在画家心里引起嫉妒的情绪,对同行的阴暗的仇恨,折磨并虐待别人的凶恶的渴望。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2022-06-21 22:42:21
【6.21打卡 Day3】今天读《肖像》,这一篇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漫画《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包含在画家本人灵魂里的创造力。任何细微的一点都被他的灵魂渗透着;一切都表现出法则和内在的力。他到处抓住了包含在自然中的融解一般的圆浑的线条,那是只有创造的艺术家的眼睛才能够看见,模仿者就会画成棱角的。显然,画家是先把从外部世界吸取到的一切蕴藏在自己的灵魂里,然后再从灵魂深处,把这些东西谱成一支和谐的庄严的歌。于是连外行的人都可以明白,在创造和对自然的单纯模仿之间横隔着怎样不可估量的距离。
这一段我觉得是我看过的关于创造力的最完美的表述。
-
Elena 2022-06-22 06:18:04
果戈里《彼得堡故事》 (Day 1, 6.19打卡——《涅瓦大街》) 好喜欢正午2点到3点之间的涅瓦大街 果戈里《彼得堡故事》 (Day 1, 6.19打卡——《涅瓦大街》) 好喜欢正午2点到3点之间的涅瓦大街——人间一切优美的作品在这儿举行着盛大的展览会:有迷人的淑女、风度翩翩的绅士、举世无双的微笑、不可思议的人和事。看得我恨不能钻进书里,站在涅瓦大街上流连忘返。 画家为了见到理想中的美人,吸食鸦片,沉迷梦中“他所爱慕的形象几乎每天都以和现实相反的姿态出现在他的梦里,因为他的想法是像孩子一样的天真纯洁的。在梦里,那个人儿变得更加纯洁,简直完全变了样”,以至于最后以为自己和她结婚,就是将她拯救于水火,是“把最美丽的装饰品交还给世上”。 这样一个被美丽的诱惑冲昏了头,羞敏如孩子般的人,当纯真而狂妄的求婚遭到了嘲笑和拒绝,他选择了自我毁灭,连同他对世界的美丽想象,一起承受极深的痛苦,一起结束了。 他这个形象让我想到了《恋爱的犀牛》里的马路 ... 林树树🎄是啊,理想之路
-
aily 2022-06-22 18:25:52
day4 打卡 《外套》
阿卡基生前的生活被称为裹在“外套”中的生活,社会环境的挤压,使得阿卡基几乎失去了一切与人交往的能力。不仅使生理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他可能自闭,孤独离群,语言表达也很困难,他总喜欢用一些前置词、副词,还有一些不知所云的语气词。他可能是我们现在流行说的“社恐——社会恐惧症”。他的新外套做好以后,听到同事们要聚餐请客,他就张皇失措,到了聚会中也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
他对社会的恐惧还表现在对爱情与情欲上,阿卡基一生没有感受过爱女人和被女人爱的滋味,在五十开外的年龄,才第一次正眼看到裸露的女人的脚。除了那件外套,别无其他。外套牵引着他的全部,想到外套的到来变浑身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在他的世界里,物体是主宰,而人成为了附属品。
阿卡基生前是一个饱尝生活艰辛的小人物,死后成为了一个抗争的斗士,一个活灵魂,变得扬眉吐气,勇敢的扒下了那个把他吓死的大人物的外套。成全了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愿望。
-
林树树🎄 2022-06-22 18:55:29
(Day 4, 6. 22打卡——《肖像》)
今天才把《肖像》完整地看完。故事里追赶时髦肖像画的贵族们,不就是用美颜相机,在整容中追求统一审美的当代人吗?不允许肖像/照片里有雀斑、皱纹这样的瑕疵,把照片P得磨皮、美白、祛皱、大眼尖下巴,腿长2米。一眼看上去根本认不出是本人。“确实是我呀,你看那个眼睛,我没P,我本来眼睛就这么大。”照片越美越不像本人就越成功,美滋滋地发到社交平台坐等赞美。 那时候的画家,就是现在的人肉美颜相机。看到那一段,真是乐不可支。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2 18:58:50
【6.22,第4天打卡】外套 《外套》的故事情节特别荒诞离奇,读完了可能会想问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毫无存在感且原本老实巴交的九等文官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结局却变成了一个在夜间游荡专门抢夺别人外套的鬼魂? 可怜的九等文官们有时简直是毫无防御的。惟一解救的办法就是穿着单薄的外套尽快地越过五六条街,然后在门房里使劲地跺脚,直跺到把所有的在路上冻僵了的执行职务的能力和才干融解开来为止。 在得到新外套之前,阿卡基耶维奇的工作很是无聊,每天按部就班,他最终忍无可忍决定反抗,但在周围的恶和官僚的权威的双重压力之下,最后毫无以外的选择走向了死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心念念的却还是那一件让他付出无比巨大代价的外套。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2 18:59:05
【6.22,第4天打卡】外套 《外套》的故事情节特别荒诞离奇,读完了可能会想问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毫 【6.22,第4天打卡】外套 《外套》的故事情节特别荒诞离奇,读完了可能会想问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毫无存在感且原本老实巴交的九等文官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结局却变成了一个在夜间游荡专门抢夺别人外套的鬼魂? 可怜的九等文官们有时简直是毫无防御的。惟一解救的办法就是穿着单薄的外套尽快地越过五六条街,然后在门房里使劲地跺脚,直跺到把所有的在路上冻僵了的执行职务的能力和才干融解开来为止。 在得到新外套之前,阿卡基耶维奇的工作很是无聊,每天按部就班,他最终忍无可忍决定反抗,但在周围的恶和官僚的权威的双重压力之下,最后毫无以外的选择走向了死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心念念的却还是那一件让他付出无比巨大代价的外套。 ... 哈姆雷特怕做梦摘抄: 现在每一个个别的人,都认为侮辱他就是侮辱整个社会。 而他自己,雍容华贵地裹着一件暖和的外套,落进了一种被俄国人认为无可再好的愉快的心境,就是说,自己一点事也不想,可是思想却自会钻到脑子里,一个更比一个愉快,甚至不用你费劲地去追逐,搜寻。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2022-06-22 22:23:38
【6.22打卡 Day4】
《外套》这一篇我觉得最意外的是最后对“某一位要人”这一角色的刻画。
“某一位要人感到了一种类乎怜悯的东西。他不是绝对没有同情心的;他的心也会发生许多善良的冲动,虽然官级常常阻碍它们表露出来。来客刚走出他的办公室,他甚至思念起可怜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来了。”
要人曾经也是某个不重要的人,甚至让我们可以想象,要人骨子里跟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是一样的。最后“死官员从此完全绝迹了:显然,将军的外套披在他的肩上是完全合适的”。也完成了这个对位转换。令人拍案叫绝。
我觉得这里面存在的东西比普通的惩恶扬善要更复杂……在鼻子里是鼻子,在外套里是要人,主角总是存在着另外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另一种双重身份。不是说善良的人别邪恶的人欺压,而是到了这个制度下,有些位置上的人就是会欺压其他位置上的人。再回过头看开篇的句子“他是所谓一辈子的九等文官,大家知道,有着欺凌不会咬人的人的值得赞美的习惯的各式各样作家们,对这些人是不惜尽情嘲弄和奚落的。”这句话是对作家们的无尽嘲弄和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