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城VS梦碎之城|《彼得堡故事》线上共读
-
Elena 2022-06-22 23:20:49
【6.22打卡 Day4】 《外套》这一篇我觉得最意外的是最后对“某一位要人”这一角色的刻画。 “ 【6.22打卡 Day4】 《外套》这一篇我觉得最意外的是最后对“某一位要人”这一角色的刻画。 “某一位要人感到了一种类乎怜悯的东西。他不是绝对没有同情心的;他的心也会发生许多善良的冲动,虽然官级常常阻碍它们表露出来。来客刚走出他的办公室,他甚至思念起可怜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来了。” 要人曾经也是某个不重要的人,甚至让我们可以想象,要人骨子里跟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是一样的。最后“死官员从此完全绝迹了:显然,将军的外套披在他的肩上是完全合适的”。也完成了这个对位转换。令人拍案叫绝。 我觉得这里面存在的东西比普通的惩恶扬善要更复杂……在鼻子里是鼻子,在外套里是要人,主角总是存在着另外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另一种双重身份。不是说善良的人别邪恶的人欺压,而是到了这个制度下,有些位置上的人就是会欺压其他位置上的人。再回过头看开篇的句子“他是所谓一辈子的九等文官,大家知道,有着欺凌不会咬人的人的值得赞美的习惯的各式各样作家们,对这些人是不惜尽情嘲弄和奚落的。”这句话是对作家们的无尽嘲弄和奚落。 ... 岂能无怪哉是啊,真实地面对自己总是需要勇气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3 15:09:35
【6.23,第5天打卡】马车
地主皮法戈尔·皮法戈罗维奇·车尔托库茨基爱慕虚荣、不守信用、愚蠢浅薄的人,他为了满足虚荣心,给外人展示自己的财富,于是声称自己家里有一辆价值四千卢布的不但轻巧而且舒适的马车,并且盛情邀请将军和众多宾客到自己家做客,顺便欣赏一下豪华的马车。然而他喝醉了酒完全忘记了自己夸下的海口,等到自己的妻子来告诉他说客人们都来了的时候,他连忙躲在了马车里,将军跟军官们一块儿走到马车房里环绕半篷马车走着并且细心地察看车轮和弹簧的时候,一边讨论这辆马车根本没有那些价值,然后也发现了穿着睡衣、以一种不平常的姿势蜷缩在车厢里的车尔托库茨基。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3 15:09:46
【6.23,第5天打卡】马车 地主皮法戈尔·皮法戈罗维奇·车尔托库茨基爱慕虚荣、不守信用、愚蠢 【6.23,第5天打卡】马车 地主皮法戈尔·皮法戈罗维奇·车尔托库茨基爱慕虚荣、不守信用、愚蠢浅薄的人,他为了满足虚荣心,给外人展示自己的财富,于是声称自己家里有一辆价值四千卢布的不但轻巧而且舒适的马车,并且盛情邀请将军和众多宾客到自己家做客,顺便欣赏一下豪华的马车。然而他喝醉了酒完全忘记了自己夸下的海口,等到自己的妻子来告诉他说客人们都来了的时候,他连忙躲在了马车里,将军跟军官们一块儿走到马车房里环绕半篷马车走着并且细心地察看车轮和弹簧的时候,一边讨论这辆马车根本没有那些价值,然后也发现了穿着睡衣、以一种不平常的姿势蜷缩在车厢里的车尔托库茨基。 ... 哈姆雷特怕做梦摘抄: 这当口,正是南方夏日所能够夸耀的最最明媚美丽的时候。近午的太阳用全部强烈的光焰燃烧着,但在幽暗的树木茂密的林荫道上散散步却是挺凉快的,被阳光照耀着的花草加倍地发出芳香来。
-
林树树🎄 2022-06-23 23:19:11
(Day 5, 6.23打卡——《外套》)
“从此以后,连他的存在都仿佛变得充实起来,仿佛他结了婚,仿佛另外一个人跟他住在一起,仿佛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另外一个可爱的终身女伴愿意同他过上一辈子,——这女伴不是别人,正是那件填满厚棉花、衬着穿不破的结实的里子的外套。”
我有段时间肩颈痛,买了个按摩仪之后舒缓了很多。每次使用的时候我都很想和按摩仪结婚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4 18:26:38
【6.24,第6天打卡】狂人日记
波普里希钦是一个仅仅替上司削笔的底层小公务员,上司无视他,连仆人都看不起他,但他仍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升官发财甚至想要得到部长女儿的爱慕。 日记的内容刚开始是通顺的,和正常人写的日记叙述没什么两样,日期也按照正常时间发展顺序展开来,日记内容无非是他的一些日常工作和部长女儿的认识与接触。但是情节慢慢往下发展,他暗恋部长女儿的事情最后败露了,上司的责骂和现实的打击让他思绪凌乱,日记才开始杂乱无章的,内容上开始和狗对话,甚至开始觉得自己是西班牙的皇帝,日期上也出现了二千年四月四十三日,三十月八十六日 日期不记得。也没有月份。鬼知道是什么日子。三百四十九,月二,年月三十日四。…… 幻想是美好的,他所处的现实环境却是骨感的,在生活中他处处受到来自各个地方的压迫,最后沦落到这个结局。 心酸又无奈,“狂人”是面对他所处的社会的不公,但是他却看不到社会真正的出路,才耽溺于幻想,害怕和人打交道,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又感到恐怖。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4 18:27:01
【6.24,第6天打卡】狂人日记 波普里希钦是一个仅仅替上司削笔的底层小公务员,上司无视他,连 【6.24,第6天打卡】狂人日记 波普里希钦是一个仅仅替上司削笔的底层小公务员,上司无视他,连仆人都看不起他,但他仍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升官发财甚至想要得到部长女儿的爱慕。 日记的内容刚开始是通顺的,和正常人写的日记叙述没什么两样,日期也按照正常时间发展顺序展开来,日记内容无非是他的一些日常工作和部长女儿的认识与接触。但是情节慢慢往下发展,他暗恋部长女儿的事情最后败露了,上司的责骂和现实的打击让他思绪凌乱,日记才开始杂乱无章的,内容上开始和狗对话,甚至开始觉得自己是西班牙的皇帝,日期上也出现了二千年四月四十三日,三十月八十六日 日期不记得。也没有月份。鬼知道是什么日子。三百四十九,月二,年月三十日四。…… 幻想是美好的,他所处的现实环境却是骨感的,在生活中他处处受到来自各个地方的压迫,最后沦落到这个结局。 心酸又无奈,“狂人”是面对他所处的社会的不公,但是他却看不到社会真正的出路,才耽溺于幻想,害怕和人打交道,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又感到恐怖。 ... 哈姆雷特怕做梦摘抄: 可恶的长脚鹭鸶!他一定是忌妒我坐在部长的办公室里给大人削鹅毛笔。 原来说话的是条狗哪!我得承认,我听见狗说起人话来是不胜惊奇的。可是后来,把这一切好好儿想了一下,就不觉得奇怪了,说实在的,这样的事情世上早已不乏先例。据说,英国有一条鱼浮出水面,用古怪的语言说了两句话,害得学者们研究了三年工夫,至今还是无从索解。 我想更逼近地看看这些先生们的生活,一切这些双关语和繁文缛礼,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怎样生活,做些什么——这才正是我想知道的! 我早就猜想,狗比人要聪明得多;我甚至相信狗会说话,不过她有一种拧脾气罢了。她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她注意一切,注意人的一举一动。 女人爱的是鬼。是的,我不是开玩笑。物理学家写了许多愚蠢的话,说她这样长,那样短,——其实她喜欢的只有鬼。
-
aily 2022-06-24 20:44:02
day 6 打卡《狂人日记》波普里希钦是一个遭到社会排挤的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腐朽堕落,长久以来的农奴制度使人无法从痛苦中解脱。波普里希钦收入菲薄,甚至连仆人都看不起他,每天还受到上司的欺辱。他想挤入上流社会,对升官、爱情,都有着自己的幻想。最终,他被黑暗的现实逼疯了。
他虽然看到了造成自己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却不敢揭露,甚至一直屈服于命运。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更大的当权者——西班牙的国王,制裁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侮辱过他的人。虽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但他依旧渴望一个极权腐朽的官吏制度,而不是推翻它。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2022-06-24 22:20:12
【6.24打卡 Day6】
《狂人日记》“可恶的长脚鹭鸶!他一定是忌妒我坐在部长的办公室里给大人削鹅毛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活脱脱的写出了一副趋炎附势的小人样。一提到女人必定要写“……哎呀,下流……没什么,没什么,别说了!”时时刻刻要强调“我是一个官,我是名门出身哪。”“我还只有四十二岁——这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给部长削羽毛笔就是他最大的荣耀,大概是因为可以坐在部长办公室里吧,“今天坐在我们部长的办公室里,给他削了二十三支鹅毛笔,给她呢,哎哟!哎哟……给小姐削了四支。”
当然了,这里也少不了我们神奇的涅瓦大街,(在主人公看来)涅瓦大街上的狗都会说话呢,这可没什么稀奇的,毕竟在涅瓦大街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于是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主人公突然领悟了(疯了)“今天是值得大大庆祝的一天!西班牙有了皇帝了。他被找到了。这皇帝就是我。”
于是日记的日期逐渐变成了“昼与夜之间”和“不是某日的某日。没有日期的一天。”
谁能说狂人是不幸福的呢,他一喊道:“先生们,快快救月亮,因为地球想坐到它上面去。”他们立刻就来执行我的圣旨,许多人爬到墙上,要去摘月亮。
-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25 14:58:25
【6.25,第7天打卡】罗马:片段 《罗马》这部分节选的片段用了很多景色描写,把自然美景为背景衬托,又把她的美丽放置在到自然世界,给人一种想要接近的欲望,但是她有神秘感,不可随意揣摩。
摘抄: 阿尔邦诺群山的美妙的轮廓更加轻淡地隐没在远方,罗马天空的深处更加显得澄蓝,丝杉更加笔直地耸入云雾,南方树木中的美女——罗马的凤梨树更加美妙、更加清晰地在天空里显出它伞形的、几乎像要消融在大气中似的树梢。 在所有这些光华四射的东西之上,远远的,留多维希和梅岱齐斯别墅的石头般坚硬的橡树的梢顶发着青里带黑的乌光,一大堆细干向上直伸的罗马凤梨树的圆屋顶式的梢顶耸立在云霄里。然后,以这全幅图画为背景,像空气般缥缈的透明的山脉,被磷火样的光笼罩着,在远处迤逦,发出幽幽的蓝光。 太阳更低、更低地斜射到地面;投射在所有的建筑物上的光线越来越绯红,越来越热;城市越来越鲜明,越来越近;凤梨树越来越暗沉;群山越来越变得蔚蓝而带着磷光样的光;即将隐灭的天空越来越庄严而幽美……老天爷,什么样的景色啊!公爵被这样的景色包围着,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安农齐亚达的美,忘记了自己人民的神秘的命运,也忘记了世上所有的一切。
-
aily 2022-06-25 16:12:37
打卡 day7 读完 开心!
《彼得堡故事》是基于早年在彼得堡社会底层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部小说集。在这里,鼻子会变成人,画中会走出恶魔,狗会说人话。这里是审视社会生活的第二视野,揭露社会现象,对人性、社会乃至人的本质进行质询。
果戈理出生在宗教氛围浓厚的乌克兰,父母以及祖上都是虔诚的东正教徒,东正教的信仰也是果戈理创作的很大动机,带着一些神秘色彩,就像自己是富有使命的作家,是在上帝的启示之下进行创作,类似于基督教当中的先知。
他非常喜欢中世纪作家但丁,相信炼狱的存在,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帮助那些因为犯罪而与上帝隔绝的世人经过炼狱得到净化,重新得救进入天堂。
《圣经》当中有一部分作品被称为启示文学,“启示”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以神谕的方式揭开隐藏的真理。启示文学主要是指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来描绘离奇的异象,传达上帝对人类的启示。所以,启示文学的作者就是上帝的发言人,警醒人们远离罪恶,能够在末日到来的时候进入天堂。
果戈理认为,人类历史将要总结,末日审判将要来临,可俄罗斯大地上的灵魂还是一片僵死的状态,他以预言家的身份进行文学创作,试图救赎广大的俄罗斯的兄弟们。
第一篇是中篇小说《涅瓦大街》。写的是两位青年在夜色笼罩的彼得堡涅瓦大街上追逐两位年轻姑娘的故事。 涅瓦大街原来叫做远大前程大街,1783年改名,是为了纪念13世纪俄罗斯亲王亚历山大·涅瓦斯基。这条大街不但是整座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是贯穿这部作品中五篇小说的核心,每片的主人公都与它产生交集。
《涅瓦大街》中画家和中尉在这里邂逅了心仪的姑娘,《鼻子》中的科瓦辽夫有每天在这里散步的习惯,丢了鼻子之后又不得不紧裹着斗篷,用手帕遮住脸,装出像是出鼻血的样子在大街上形色仓皇。 《肖像》中的画家用从恶魔那里得来的金币租下了涅瓦大街上最先看到的一栋有着大大小小的镜子和大块的玻璃窗的华美住宅。
《外套》中的阿卡基伟了从日常开销中节省出一件外套的钱,滑稽的在涅瓦大街上踮着脚走。《狂人日记》中的九品文官波普里希钦在大街上冲着狗疯言疯语。 不同的人物在同一空间的活动,让他们在彼此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关联,他们或许擦肩而过,或许看到了其他人的行为,而《涅瓦大街》中写到的那位穿着漂亮礼服,同时也是他唯一财产的先生,也许就是可怜的阿卡基了。 而这条街,可以被称为一条漫无目的的街,到这条街的人似乎都只是为了游荡。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庇罗果夫中尉和画家庇斯卡辽夫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目标——黑发女郎和金发女郎。于是,两个人分了手,追随目标而去,故事也从此一分为二。
庇斯卡辽夫是一个热爱艺术的画家,害羞、胆怯,但心里藏着情感的火花。黑发女郎让他惊为天仙,只是把她当作单纯的艺术之美来欣赏,不敢奢望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是理想破灭了,她原来只是一个风尘女子,微笑中充满着可怜的无耻,说话显得愚蠢和俗不可耐。画家的心灵被折磨,回家睡下了。梦中的黑发女郎变了,不再是那样卑贱,他正转忧为喜,女郎却被人带走,没有再回来。为了继续这个美梦,他便靠吸食鸦片麻痹自己造成幻境。他梦到黑发女郎成了自己的妻子,他决心拯救她。他真的跑去找她,告诉她不要生活在这样可怕的环境中,黑发女郎一脸惊骇的表情。画家提议说愿意跟她结婚,婚后可以靠劳动生活,黑发女郎轻蔑的拒绝他说到:“我又不是洗衣服的活着女裁缝,干嘛要干活呢?“画家很失望,用剃刀割破了喉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画家庇斯卡辽夫不同,庇罗果夫中尉的追逐完全是为了情欲的满足。他是个勾引女人的老手,一开始就把金发女郎当成招揽顾客的妓女,结果金发女郎竟然是一位有夫之妇,是一位德国手艺工匠的妻子。他借口找工匠做马刺、镶短剑,寻找机会下手。有一天,趁她丈夫不在家,他搂住金发女郎就吻起来,喝醉酒的丈夫回家撞见,把他揍了一顿。中尉觉得深受侮辱,想要报复。他决定去将军府、参谋本部、乃至皇上那儿去控告工匠的暴行。不过,他在一家点心店吃了两个馅饼,看了一会无聊的杂志,再回到涅瓦大街上溜达一会之后便平静了下来,认为在星期天去麻烦将军是不太好的,把报仇的事情忘掉了。
中尉和画家这两位年轻人,除了追逐女人以外,毫无共同之处,画家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热爱艺术和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中尉是一个庸俗、浅薄、空虚的人。虽然受到侮辱时一时气愤不已,但内心十分胆怯,让自己假装遗忘来掩盖自己的懦弱。画家生活在理想之中,与现实不入,面对现实后就毁灭了,而中尉在现实中却是如鱼得水,因为它本身就是现实本身吧——粗俗而丑恶。
很戏剧性的是,画家追逐的女人看上去是名门姑娘,实际上是个红尘女子,中尉以为自己的目标是在招揽嫖客,实际上却是个有夫之妇,所以啊,远离假象,远离诱惑,避免那些悲剧的结局。
作为地理专名的涅瓦大街,是特定的文化和象征,是西欧话帝国文化的中心,在大街上,有艺术、有情欲也有实用。
这位年轻的彼得堡画家、幻想家,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也无力接受社会现实对他审美诉求和伦理诉求的抛弃,最终选择了死亡。
也可以说,画家为了拯救美,承受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当他看见美只能在幻想和梦境之中,人的灵魂并不能真正被拯救时,自己就走向了毁灭。美既然不能被拯救,那就让美和自己的灵魂一起走向灭亡,这和三岛由纪夫对《金阁寺》的美有着类似的意味。 “我们什么时候得到过我们所愿望的东西?我们什么时候达到过我们力量仿佛足以胜任的目的?“ 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分裂,果戈理称它为命运。
相对于《涅瓦大街》中,抽鼻烟的德国工匠席勒因为不愿意一年要花上14卢布、40戈比来养着自己的鼻子,一直说“我不要,我不需要这只鼻子。”
但《鼻子》里的八等文官科瓦辽夫,却因为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不见了而失魂落魄。
寻找鼻子的科瓦辽夫是一个一心向上爬的小官吏。19世纪的俄国官场不仅奉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还接受了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人与人之间完全是势力的较量和地位的比拼。 在彼得堡,像科瓦辽夫一样的小官吏太多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媚上欺下,要么阿谀奉承要么高高在上。
人在城市里已经失去了个性和特点,只是某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官僚。鼻子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五官之一,而是象征着体面、尊严、功名利禄,是那些科瓦辽夫们的人生目标。丢了鼻子就是丢了体面,丢了升官的机会和生存的希望,丢了鼻子的科瓦辽夫只能四处寻找鼻子——五等文官的下落,并受到它的牵制,显得十分卑微渺小。 果戈理写科瓦辽夫丢了鼻子,而鼻子竟然穿起了五等文官的衣服招摇过市,这种荒诞、超现实的情节和之后现代派的许多作品——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很接近。
果戈理在《鼻子》结尾处写道,最奇怪的、最难懂的是怎样世间的作家们,竟然会写着和这一样的对象。 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吧。
未完成…
-
aily 2022-06-25 16:13:45
接上文: 第三篇《肖像》写了一个青年画家恰尔特科夫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追求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最后浪费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他抛弃了艺术的理念,变得世俗,等到他幡然醒悟时,一切已经晚了,他笔下的画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是平庸之作,恰尔特科夫的内心变得更加扭曲,他买来艺术精品只为了撕毁,他的生命也在痛苦中结束。年轻画家的姓氏有 “恶魔,魔鬼之意”,暗示他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一步步走向堕落,自己也变成魔鬼了。
这是一篇对艺术的赞歌,让人相信艺术负有重大的使命感,从事真艺术的人无时无刻都会受到良心的检验。 为了艺术的需要,老画家怀着憎恶的情感画了一幅高利贷者的肖像,而高利贷者就像魔鬼一样,给无数生命带来苦难和死亡。老画家通过苦难救赎清算了自己的罪恶,在修道院苦修之后,最终画出了有着神圣崇高力量的耶稣降生画像。
《外套》写了一个复仇的灵魂。主人公阿卡基生前贫困但善良,安稳度日,是一个封建伦理意识很强,对统治者有自己幻想的小人物。作为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他以抄写公文为生,忠于职守,与世无争。但强盗欺负他软弱,抢走了他用尽积蓄新做的外套。之后,他幻想所认识的一个大人物能够主持公道,但是并没有得到公正,反而被训斥了一顿。巴施马奇金悲愤绝望,一病身亡,冤魂复仇。
鬼魂复仇并不等于真正的复仇,而是带着宗教的理想主义色彩。俄国曾经掀起过一股讨还公道的民主思潮,仅仅1826年到1854年间,平均每年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有24次。 果戈理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九品文官,使得时候几乎一贫如洗。1930年,经人推荐担任抄写员,但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还需要家里接济。
《外套》中表现阿卡基的内容里,既有令人伤感的内容,也有使人发笑的内容。果戈理没有把现实美化,而是按照他们实实在在的样子。阿卡基是个庸人,穷苦,不知所以的活在世界上。短身材,脸上满是皱褶,脸色是好像有痔疮一样的灰黄色。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说话总是结结巴巴,对同事们的玩笑也无动于衷,只有当耽误到他抄写的时候,他才会说:你们为什么要欺负我呢? 然后他继续陶醉在抄写的工作中。
他在抄写的时候,就像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让他赏心悦目,喜悦填满他的整个脸部。又是微微的笑,又是挤眉弄眼,还用嘴唇作出些怪模样,从他的脸上似乎可以独处笔下写出的任何一个字母来。 本来阿卡基在抄写时候的状态可能是让我们产生怜悯和同情的,但是这样夸张的状态却让人觉得是真正的陶醉和喜爱。它是一个又可怜又可笑的存在,在同情的时候,还让人多了一分怒其不争。他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动力,连走路和吃饭的感受也几乎没有了,就像只有一副空壳在世界上。他是一个抛弃生活,也被生活所抛弃的人。
他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拥有新外套的那一刻,就像一位加冕的国王,可当他的外套被抢劫走时,他又恢复了低贱小丑的身份。 生命在他的身上是灰色的,新外套让他的生活变得有了色彩,但外套的丢失使得他的灰色更深了。
阿卡基生前的生活被称为裹在“外套”中的生活,社会环境的挤压,使得阿卡基几乎失去了一切与人交往的能力。不仅使生理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他可能自闭,孤独离群,语言表达也很困难,他总喜欢用一些前置词、副词,还有一些不知所云的语气词。他可能是我们现在流行说的“社恐——社会恐惧症”。他的新外套做好以后,听到同事们要聚餐请客,他就张皇失措,到了聚会中也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他对社会的恐惧还表现在对爱情与情欲上,阿卡基一生没有感受过爱女人和被女人爱的滋味,在五十开外的年龄,才第一次正眼看到裸露的女人的脚。除了那件外套,别无其他。外套牵引着他的全部,想到外套的到来变浑身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在他的世界里,物体是主宰,而人成为了附属品。 阿卡基生前是一个饱尝生活艰辛的小人物,死后成为了一个抗争的斗士,一个活灵魂,变得扬眉吐气,勇敢的扒下了那个把他吓死的大人物的外套。成全了民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愿望。
学生时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而开启这个狂人日记的灵感之一就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所谓狂人日记,就是一个疯癫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衣食起居之类的事务的记录。那么,狂人为什么要写日记?为什么有能力写日记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终止了日记呢?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而这个不寻常发生在十月三日,因为狗说人话了。日记的主人是一个平常人,他被这个不寻常的事情硌得慌。他满意自己九品文官的地位,他说,要不是为了职务高贵,早就辞职不干了。在安于现状的同时,他还有一份合理的上进心,他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他觉得,科长对他阴沉着脸,是嫉妒他的好运——可以给部长削鹅毛笔。他还有点上等人的道德洁癖,憎恨那些伤风败俗的下等人和事。他幻想部长的女儿喜欢自己,但立马屏蔽掉了自己非分的思维,严苛的自我批评:哎呀,下流,这没什么没什么,别说了。
果戈理笔下的波普里希钦是一个遭到社会排挤的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腐朽堕落,长久以来的农奴制度使人无法从痛苦中解脱。波普里希钦收入菲薄,甚至连仆人都看不起他,每天还受到上司的欺辱。他想挤入上流社会,对升官、爱情,都有着自己的幻想。最终,他被黑暗的现实逼疯了。
他虽然看到了造成自己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却不敢揭露,甚至一直屈服于命运。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更大的当权者——西班牙的国王,制裁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侮辱过他的人。虽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但他依旧渴望一个极权腐朽的官吏制度,而不是推翻它。
果戈理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作品中尝试宗教信仰的作家,后来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受到他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果戈理被称作东正教文化的先知,但这个先知被人们误解了半个世纪。
(没有每一篇都写到)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共读!😄
-
卧听南窗雨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2022-06-25 22:02:03
【6月25号阅读打卡】刚阅读了《罗马》,也许这永恒的罗马就是果戈理心目中理想之城的模样吧!
【在这样庄严的一刻,他跟自己祖国的荒废完全融洽无间了,于是他在一切里面看到了永恒的生活的萌芽、永恒的创造者为世界准备的永恒美好的未来的萌芽。在这样的时刻,他甚至常常思索着罗马人民今天所负担的使命。他在人民身上看到了无穷尽的力量……在罗马,感觉不到有什么死亡的东西;即使在罗马的废墟和很有气派的贫困中,也绝没有那种在凭吊衰亡民族的遗迹时不自觉地会陷入的令人难堪的、痛苦的感觉。这儿有着一种相反的感觉:明朗的、庄严的平静。公爵每次想到这一切,就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开始在“永恒的罗马”这句话里琢磨出一种神秘的意义。】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2022-06-25 22:05:07
【6.25打卡 Day7】
今天最后一天啦,读《罗马:片断》:意大利的年轻人,想到真正的欧洲走一趟。那儿有新奇的东西,跟衰老的意大利对立的东西,那儿开始了十九世纪,开始了欧洲式的生活。
“于是他来到了巴黎,头绪纷乱地被它的怪异的外表包围着,看到街上的运动和光辉,不整齐的屋顶,林立的烟囱,一大堆毫无建筑美的、开设着光怪陆离的各种商店的房屋,丑陋不堪的、赤裸的、四面不挨边的侧墙,画在墙上、窗上、屋顶上、甚至烟囱上的数不尽的混杂的金字,用大块玻璃构成的辉煌透明的底层房子,他惊奇得呆住了。这便是巴黎——永远的骚动的喷火口!喷射出新奇事物、文明、时髦风气、高雅口味以及反对者也无法抗拒的浅薄但却强有力的法则的喷泉!”
可是过了四年,他就对于许多事情失望了。回到了意大利:“他想起他已经有许多年不上教堂了,教堂在他到过的那些欧洲智慧的国家里早已失掉了它的纯洁的、崇高的意义。他悄悄地走进去,默无声息地跪倒在壮丽的大理石圆柱旁边,祷告了好一会儿,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祷告说:意大利接待了他,他有一种要祷告的愿望,他心里非常快乐等等,而这显然是最好的祷告。”
“在这样庄严的一刻,他跟自己祖国的荒废完全融洽无间了,于是他在一切里面看到了永恒的生活的萌芽、永恒的创造者为世界准备的永恒美好的未来的萌芽。”
总之这篇感觉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果戈理,绝对是精神意大利人。
-
Elena 2022-06-25 22:29:49
大家有兴趣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作家。https://mp.weixin.qq.com/s/1h7O2QJZJYcKplLLPXYDQw
-
Elena 2022-06-26 17:48:39
活动结束,阅读继续。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段评论分享给大家:果戈理在庇罗果夫中尉这一令人惊叹的典型中,非常出色地展示了一名蠢货的这种既天真而又恬不知耻的心态,他自命不凡,自以为才华横溢。庇罗果夫甚至毫不怀疑自己是天才,甚至比天才还天才,他自信到这种程度,甚至一次也没有扪心自问过是否真是天才。话又说回来,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扪心自问的问题。伟大的作家为了满足读者被玷污的道 德感,最后不得不让他挨了一顿揍,但是我们这位大伟人在挨揍以后,只是拍了拍身上的土,而且为了提神醒脑起见,还吃了块千层饼,作者看到这情形后,惊讶得摊开两手,只得撇下读者,掉头不顾而去。我常常感到惋惜,果戈理笔下的大伟人庇罗果夫竟然是个下级军官,因为庇罗果夫十分志得意满,对他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想象更容易的事了,即随着岁月的递嬗,他身上的肩章也会“逐级”递升,逐渐加厚,扭成图案,成为一名非常人物,比如说,万军统帅吧,甚至还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毫无疑问、十拿九稳、非这样不可:一日晋升为将军,怎么不是万军统呢?这种人有多少后来在战场上遭到惨败啊?而在我们的文学家、学者、科学家和宣传家中,又有过多少像庇罗果夫这样的人啊。我说“过”,其实,不言而喻,现在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