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销的研究浅谈:刚需电影
来自:徐潜巽
今年是20年以来疫情反扑最严重的一年,电影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是在萎靡的市场中仍有许多电影在坚持和发力,其中就有闷声发财的中低成本电影类型片代表,堪比刚需的:爱情片。 什么是刚需?如吃饭,喝水是人活着的硬性刚需,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是大部分都会遵循的软性刚需,看电影起初包括现在也是恋爱中的男女的一种软性刚需,而爱情片遇上“情人节”又大大加深了这一软性刚需。现在的情人节不局限于七夕或西方情人节,如520,跨年都是情人节,而传统七夕在没有现代文化的诠释以及仪式感的缺乏已经不如其他情人节了。说了这么多数据才是证明这一软性刚需的最有力证据。 2022年春节档后疫情还不那么严重的时候,迎来了第一个情人节,西方的情人节2月14号,当天上映了三部爱情片分别是:光线传媒出品的《十年一品温如言》豆瓣2.8,恐龙影业出品《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豆瓣4.5,以及广州英明文化出品《不要忘记我爱你》豆瓣3.1。



在评分豆瓣不过5分的情况下都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个人认为爱情片豆瓣4.5~5分是一个分水岭,过来是及格的没过就是不及格。对比起爱情片成本(主要都花演员上了)这几部电影都赚了不少,其中光线传媒出品的《十年一品温如言》成绩最好,因为这套玩法是光线传媒最熟悉的,他的营销能力以及渠道优势都高余其他公司,票房能最直观的体系,首映当天就取得了1.4亿票房,最终票房却是1.67亿,足可见这是一部纯纯的营销电影,几乎是除了营销一无是处的电影。这三部电影的票房曲线都是成断崖式下跌,都是首映也就是情人节当天的票房共献了总票房的50%~80%,这说明了电影内容没有足够的好,也证明了情人节的软性刚需,情人节看电影看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一个档期也许不具备参考性,我们接着看。西方情人节过来后就是520情人节,去年有一部由工夫影业出品的《我要我们在一起》豆瓣6.0分,电影整体还不错就是戏剧冲突刻意,商业性上也不足,但少了许多爱情片的无痛呻吟和狗血煽情,今年520它进行了重映,仅时隔一年的重映又非经典之作,你们能猜到它重映的表现吗?

5548万的重映票房,加上去年的累计票房是3.8亿。很意外的重映成绩,如非经典电影重映,成绩往往是不好的,今年有不少电影重映但是成绩这么好的独此一家,而且这次重映并没有太多营销宣发,520当天是周五,整个休息日三天撑起重映票房的90%。这就很说明情况了,观众对于情人节看爱情片的需求真的很大,连上映了一个月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在520当天取得了票房的较大幅度反弹。提一嘴《我要我们在一起》得营销,阿里影业也是出品公司之一,官方公告也明确指出了音乐营销的重要性,由莫文蔚演唱的《这世界那么多人》流传度非常高,非常贴合电影内容,起到了助推电影热度的作用性。 再接着往上捯,2021年各大情人节没有什么爱情片布局,尤其是第一个情人节与春节是在一起的,520就是《我要我们在一起》,七夕倒是有一部《深爱》后面单独说一下,接着是年底跨年情人节,有由光线传媒出品《以年为单位的恋爱》。


2021年8月14号星期六是七夕情人节,所以电影《深爱》在前一天上映了,豆瓣因为看的了太少没有总分,基本上都是打一星两星,有一条点赞较多的评论是“2021七夕诈骗电影之一”,足可见是一部大烂片。这也是一部典型证明了软性刚需终究不是硬性刚需,软性刚需是吹出来的,如果你不吹它就不是刚需。《深爱》在演员阵容上并不算太差,比起《好像去你的世界爱你》来说起码都是有点面熟的演员,内容很烂但是烂到什么程度,哪里出了问题我没看无法给出评价,营销貌似营销过电影名字,讲深圳的爱情想深爱不容易,同名主题曲是有郁可唯演唱的《深爱》,抖音宣传几乎没有,微博热搜似乎也没有,营销做的是非常有限的。《深爱》的失败是值得学习的,即便是情人节上映的爱情片,即便是超低的成本(有可能在500万~800万),即便做了一点点营销,在电影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仍然会赔本。 文章主题是电影营销,刚需电影也是电影营销,营销本身没有错但是要看带有怎么样的目的使用,如果说《深爱》是诈骗,那些爱情片就不是诈骗了吗?如果不是为什么票房是断崖式下跌的?《深爱》更像是刚入门的诈骗犯,而那些是老油条了。这个世界很残忍,去年有《爱情神话》豆瓣8分多,票房2亿多,这还是拥有国内一线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徐峥的加持,如果没有徐峥着电影的商业成绩可见一般,还有王朔编剧的《不老奇事》由王传君王珞丹主演,虽然影片评分不高但也有6.1分,好过一众爱情片,但是票房只有3千万,诈骗反而能取的更好的商业成绩,虽然不见得是刻意诈骗但是他们营销是大于内容的。有时候我会陷入沉思,我分析了这么多也照着这么做,我写了爱情喜剧片剧本,我醉心余营销我很羡慕这些诈骗,我时常怀疑沉思自己是否本末倒置了,虽然不见得我把所以时间精力放在剧本上就能把剧本提升多少个档次,但是醉心余营销似乎是邪恶的,是投机取巧,是本末倒置,我总安慰自己写好剧本是需要足够天赋的,而我稀松平常不应该强求自己,发挥自己善于观察,了解市场得能力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市场这么大好坏都有存在空间。我总是在这样自相矛盾中浑噩度日。 传统保留节目推销自己。现有完稿剧本暂定名《爱情保卫战》,定位都市爱情轻喜剧,其实跟《深爱》倒是真正的同类型。刚刚也看了一些《深爱》的讲解视频,突出一个莫名其妙,一个人爱上一个人需要足够的铺垫,现在主流爱情片都是花三分之一到一半篇幅讲怎么相爱,然后剩下就是怎么作,怎么从相爱分离到相爱的煽情过程,整的跟MV一样。《深爱》似乎强行跟深圳扯上关系,强调大城市的浮华,但是感情来的,去的太莫名其妙就失去了戏剧冲突,观众也不会有共情,虽然最终表达都是爱的不容易,爱而不得,但是过程无论是狗血也好,煽情也好都要有足够的表现,又臭又长也好过莫名其妙。《爱情保卫战》是写出轨问题,故事结构更接近《前任3》(这部影片我也分析过,从营销的角度上),两对情侣两个故事两个走向,但是《爱情保卫战》两个故事是相交的,《前任3》单身派对有大段戏纯纯的水时常,《爱情保卫战》则添加了更多内容,支线剧情等等丰富了剧情,而且有不少喜剧戏份来增加商业性和可观性,但是煽情戏码也一点没少。由于一开始就是恋人就不用侧重刻画相爱的戏码,而分离煽情戏码还是用了回忆片段来凸现相爱的细节。逻辑自洽,内容饱满,商业性足,缺点是毕竟草根出身,格式,台词,细节都是不够好的。营销是我的擅长,包括话题制造,音乐营销,短视频营销都是有方案的,最得意的应该是彩蛋设计,电影是开放性结局但在开放性结局上,以彩蛋形式设计了三个不同结局,由观众票选结局作为上映视频网站的结局,大大增加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争论性。 我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思维的电影人,职业编剧离我还很远。用严格的成本控制,制作不低于平均水平的爱情片在情人节上映,搭配恰如其分的营销,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如果有广阔的渠道,人脉,那就能做到像光线传媒出品的爱情片一样优秀的商业成绩。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独立电影交流群,想加的留V (天照荣光)
- 个人拍了一部纪录片。各大平台传不出去,欢迎各位观看提意见。 (彼岸)
- TVC广告/平面合作群 (鱼仔)
- 我花三年拍了一部88分钟剧情长片,后期制作需要的钱,超乎想象 (天照荣光)
- 手上有本新作电影剧本《狙击者》,特工动作类型,感兴趣的导... (掉坑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