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作背后的故事07|文人雅士都知道的10幅书法传世名帖(下)
来自:西泠印社倚石苑(西泠印社旗下的中式美学品牌)
你或许已经发现
世界各国中,只有中国汉字的书写
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无数中华书法名作流传于世
并成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艺术瑰宝
西泠雅集从中选出10幅传世名帖
揭开它们背后神秘的面纱
06中华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怀素草书《自叙帖》 蜀中石氏所藏版本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
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07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局部)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鸟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法家不敢挥毫于上。
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年)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卷末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并钤有“米姓之印”,时年三十八。
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一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二首与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
08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
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作于1112年(宣和壬寅年)。它也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
09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局部)
作品是赵孟頫于1301年创作的。《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黄州时期创作的名篇。
赵孟頫所书之《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
10祝允明《草书诗帖》

△祝允明 《草书诗帖》 纸本 纵36.1cm*横1147.5cm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祝允明的草书绝品,书曹植《乐府》四首。
古代民间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也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
很多书法传世名作背后都有
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背景
今后,西泠雅集还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敬请期待~
资料综合来源:美术报、人民网
往期回顾
传世名作背后的故事01|唐玄宗唯一的传世墨迹竟是写给一只鸟?
传世名作背后的故事02|这幅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让历代帝王爱不释手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美不是用来感受的吗?为什么还有关于美的理论? (薄月淡蛾)
- 读书|看《北魏冯太后》对大女主人设和历史背景的缝合( 下 ) (亢龙无悔)
- 学术|扶植敌人的敌人 (吃吃喝喝睡睡觉)
- 读书|看《北魏冯太后》对大女主人设和历史背景的缝合( 上 ) (亢龙无悔)
- 艺术|新入手的三清纸版画 (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