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wl|朱生豪•宋清如 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
来自:菜菜不想暴富了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他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在朱生豪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因为童年寄人篱下,他的性格变得寡言少语,作为家中的老大,又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使他更加内敛,不愿与人交流。

宋清如出生在地主之家,家境殷实,成长在山清水秀的海虞河阳,因为家境富裕,宋清如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在自己的抗争之下,考入了朱生豪所在的杭州之江大学。相比起朱生豪的自卑寡言,宋清如却是个独立不羁的女性,上大学是她以“不要嫁妆”为条件换过来的。

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相遇便“一见钟情” 1929年,朱生豪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大四时在“之江诗社”遇到宋清如,因诗结缘。自此朱生豪开始了他那长达十年的追妻之旅。他开始从木讷、寡言变成了“话唠”,恨不得把自己心里的爱意全都捧出来,但爱没有实体,所以他一字一句地写给宋清如。 初遇三天后,朱生豪便写信给宋清如,请她帮忙指正自己的新诗;宋清如亦积极回应。书信往来愈来愈多,爱意也愈来愈深。 1933年,毕业的日子到来。朱生豪在上海世界书局找到英汉编译的工作。临行前,朱生豪终于正式表白,为宋清如写了《鹧鸪天》。 ‘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气亦纵横。同游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洵不群。 招落月,唤停云。秋山朗似女儿身。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之后,宋清如去了杭州,两人相隔两地,备尝相思之苦。
1933年到1942年,朱生豪一共给宋清如写下三百多封书信。 在痴痴盼望宋清如的来信,等待总是如此漫长,“渴望着信来的时候,每一分钟是一个世纪,每一点钟是一个无穷。” 宋清如不在身边的日子,现实的缺憾只能通过做梦弥补“如果你要为我祝福,祝我每夜做一个好梦吧,让每一个梦里有一个你” 在一天天的相处中,一次次地爱上她“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的爱你” 当爱情之火热烈燃烧时,眼中只有宋清如:“我讨厌和别人在一起,因为如果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宁愿和自己在一起。” 每一天太阳升起,睁开眼睛,对宋清如的爱都多一分“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在这么多封信里,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称呼多达几十种,比如“小姐姐,小鬼头,宋神经,宋姐姐,女皇陛下,宋宋,挚爱的朋友,你这个人,天使,宋先生,爱人”。 他在书信里的署名也是百变多样,比如:“猪猪,你脚下的蚂蚁,黄天霸,吃笔者,综合牛津字典,小三麻子,弟弟,饿鬼,豆腐,伤心的保罗,快乐的亨利,丑小鸭,绝望者,无赖”。 木讷的朱生豪对宋清如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
“他译莎,我烧饭。”结婚后的宋清如这样说到。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冲进报社,并在报馆中放了一把大火。朱生豪侥幸逃出,但翻译许久《莎士比亚全集》却付之一炬。 1942年,这一年宋清如31岁,朱生豪也有30岁。在他们苦恋9年之后,宋清如从遥远的重庆回到他身边,他们举行了简无可简的婚礼。 婚后,朱生豪一心沉浸在译莎事业中,常常邀请宋清如和他一起翻译。宋清如只好推辞说自己才华不及他,难以胜任。 于是,朱生豪进行文学创作,宋清如就坐在他旁边,帮他校准,给他鼓励,充当着他的欣赏者。帮工做衣,补贴家用,为一日三餐奔走。 朱生豪心疼宋清如为家里做出的奉献,内心总是十分感激和依赖宋清如。宋清如尊重朱生豪的工作和理想。两人伉俪情深,育有一子。
可好景不长,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病危。在临终前呢喃道,“清如,我要去了。”因为肺病撒手人寰,留下33岁的宋清如和仅一岁多的儿子离开人世。 他们的夫妻生活仅有两年。 宋清如悲痛欲绝,险些随朱生豪一同去了,她说“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但她最终选择勇敢地生活下去。 在抚育孩子之余,宋清如拿起笔,与朱生豪的弟弟一起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55年到1958年,宋清如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终于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士比亚戏剧。
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在生前,曾嘱咐将自己和丈夫朱生豪葬在一起,并将伴随自己40多年的朱生豪手稿全部捐献给国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i追星|时至今日没想到本组er把组名都熬走了。。 (momo)
- i追星|请各位nepo baby来搬张椅子介绍下你自己…… (圣彼得堡的芙蓉)
- 隔壁组发生什么事了?🤨 我组能趁此良机活起来吗 (🚬)
- 组你赶紧活起来吧 (七侠镇一爸)
- 我记得我组热闹过一段时间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