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随记
光(花儿静静地开呀。)
很长的一本,算得上鸿篇巨制了,怕读完就不记得那些触动人心的时刻了,于是想到一点记下一点,现在看了三分之一。忽然想到《人生的枷锁》一书,也是写一个人的一生。 直到目前,我都不能说我很喜欢克里斯朵夫这个人物,他有很多方面的性格是我不喜欢的,暴戾,易怒,自负,但是我也欣赏他的天赋,敏感,细腻和对音乐的热爱,羡慕他那种不顾一切的精神,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憎恨的那么强烈。 他在少年时期,在一次船上遇到一个孩子,两个人从彼此害羞到成了互相欣赏吸引无话不谈的亲爱的朋友,那一段看起来让人很开心,两个小男孩像是谈恋爱一样的陷入了这段友情里。他们发着小脾气,吃对方的醋,一方对一方要完全的占有。当然最后,这种纯洁的青春期的友谊在有可能发展成为同性恋的流言下,决裂了。 看到三分之一的这时候,克里斯朵夫处在一个人生的低谷,皇家的工作丢了,到处不受人待见,因为他之前批评了太多的人,他出了书却无人问津,不被理解。他满怀希望去找他幼年时一心以为的偶像哈斯莱,可哈斯莱也已经被世俗打败,堕落了,尽管他听到克里斯朵夫的曲子时,身体本能的会有反应,会对好音乐有感受,可是他却有着世俗的心,不愿意承认嗯和接受,当面拒绝了克里斯朵夫。当哈斯莱回心转意要找克里斯朵夫时,克里斯朵夫已经离满怀愤恨和绝望离开了。他想起了唯一一个给他写过信欣赏他作品的苏兹,决定去拜访。 苏兹已经是个75岁的老人了,大学退休教授,他热爱克里斯朵夫的音乐,而且因为他要到来,而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忙活起来,详细妥帖准备了一遭。却在接站时错过了克里斯朵夫,克里斯朵夫到他家发现没人时,也生气的掉头就走了,只因为那乡间的美色而逗留了一下。苏兹老人遍寻不着他。就在我以为克里斯朵夫将感受不到任何人间的温情和希望时,就像错过了哈斯莱后来的回信,作者突然让苏兹老人和克里斯朵夫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相遇了。 终于,克里斯多夫找到了懂他的人,苏兹老人也找到了自己一直希求看到的年轻的热情。两个人的交流和碰撞太美妙了。 世界上,要有一个能懂你的人,多么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