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梧感情迟钝也是被迫成长的后遗症
来自:三分钟热度
我看有组里讨论说唐凤梧是一个完整的情感的人,所以能治愈钟玉的童年。我觉得这一点有可以讨论的地方。他这么敏锐、聪明情商高的人在感情方面异乎寻常的笨拙是他父母造成的失误而非他真的是个不懂感情的榆木脑袋。我个人偏向于他可能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缺少亲密家庭关系的指引而造成的。
唐凤梧也是从很小就被送出国的孩子(尽管是父亲为了保护他不得已而作出的选择)。他离开父母离开家的时间不比钟玉少,甚至钟玉有外祖母外祖父关爱的时间,唐凤梧只有书籍和学习。等于他几乎是在国外学校长大的。唯一庆幸的是他父母感情良好,送出去之前家庭教育相当严格,性格当中阳光正面的底色非常浓重,所以在成长过程中没学坏,变得十分优秀。(细想想当时那些父母真的是很大胆,青春期的整个成长过程完全放养…放现在我都不敢想。)这样从小离家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被迫快速长大的。他的外表绅士、古板老成,喜怒不形于色,内心深处也住着一个脆弱敏感没长大的男孩子吧。
常年在国外生活,他对自己的家其实也已经没有那么熟悉了,因为国外的食物不好吃,长年需要重口调味帮助才能吃得下去东西,他早就适应不了广州清淡的口味了。因为身边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及时的规劝,养成了不按时吃饭一吃就偏好重口味的坏习惯,导致他肠胃娇贵,口味还挑剔。父母亲嘴上调侃大哥花心,看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亲疏远近,他是父母亲向周围人炫耀的资本,就像沪上姑娘们向其他小姐妹炫耀身上穿的最时兴的衣裳、喷的最新进口的法国香水一样。他面临的是跟大姐在易家一样的尴尬场景,不会哭闹的乖孩子被忽视。自己在母亲那里表现出的守礼懂事听话,没有让他得到更多支持,反而让母亲更加反感钟玉,严厉禁止自己同她来往,因为以前他都只听父母的话。以前是多久以前呢,十几岁他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吗?可现在他已经不是那个只听父母话的孩子了,他跟钟玉在法国的那两年里知道了真正的家是什么感觉,是钟玉给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毫无保留的陪伴。他想要一个家那个家的组成人员只能是钟玉不可能是别的女人,他此生也不会爱上别的女人了。如果母亲真的爱他是不是能像陆培的妈妈一样尽管不喜欢,还是准备好了聘礼等着有一日向儿子最喜欢的姑娘求亲。恐怕他母亲现在还没有钟玉了解他的口味和生活喜好的多。
后来之所以他能跟唐家闹翻也要坚持跟钟玉在一起,再后来根本没问唐家的意见就毅然的跟钟玉定居新加坡恐怕也跟这个时期家庭缺失有很大关系,他对唐家其实没什么归属感。
易钟玉唐凤梧本质上就是两个情感并不完整的孩子互相治愈对方,驯服对方的过程。易钟玉失去的是童年,唐凤梧失去的是青少年到成年的成长时期。
其他人能看到的只有温柔的风度翩翩运筹帷幄的外交官,只有敲开他心门的易钟玉经常看到有个小男孩从他身体里冒出头来。那个男孩子有着大少爷脾气,他骄傲的、腹黑的、撒娇的、耍无赖、目中无人的样子她都看过,那个男孩会在自己计谋得逞洋洋得意的时候没有风度的欺负欺负自己,让她不那么得瑟。可是当她把扎手的刺猬皮毛褪去,露出一个扎着双马尾的爱哭的脆弱小姑娘时,那个男孩又会不知所措的凑过来。小心翼翼的蹲在她身边,真诚又笨拙的求她原谅,要她不要哭自己有糖要不要吃。
大姐夫是一个很好的感情导师,但是他就是再牛逼也不至于让一个榆木脑袋打通任督二脉,变成了瞬间能哄好夫人的24孝好老公。我倾向于其实唐凤梧因为青少年时期缺乏家庭温暖导致他下意识回避情感这件事。因为那会让他变得脆弱想家,但是想家又回不去,回去了家又变味了,不如干脆不想。就算结婚也可以不爱就随便找个合适的世家小姐就结婚。因为他对家庭根本没概念也不在乎另一半的感情需求。但是实际他浪漫的手段并不缺少。只是没碰到让他输出感情的对象而已。
所以真的很认真的说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任何时期陪伴都很重要,家里在富足孩子终究需要的是活生生的陪伴。易钟玉跟唐凤梧纯是自己运气好长的正没走弯路。不然两个人都得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司令把老大当原则,唐凤梧却不能的真正原因,不是不爱也不是... (若雨听涵)
- 传家资源 (🍋Vitamin 琦)
- 沈彬的恶毒贯穿始终 (芥末)
- 唐玉二人从头到尾都是非常坚定的 (豆友49039039)
- 为什么吕布走后 ,关羽打架,你为什么没有把谁放在眼里 (小七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