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事实上如果明朝不赐服,他们只能用大首来代替王后翟冠。(也不是每任王后明朝都赐翟冠的,明史里的记载也只有永乐元年这一次,如果这次赐的翟冠给以后的李朝王后代代相传的话….显得更寒酸了)清朝以后李朝彻底失去中原赐服,李朝命妇头冠使用木头制作的举头美。 大首就很像一个魔改版的䯼髻。
川南宋墓的石刻,横插簪钗的女子 本身䯼髻是从宋代的特髻、冠子发展而来。 大首中间横插的簪子从另一边贯穿而出,就很有宋代插簪的特色。
而大首顶端由上至下的一根顶簪又是䯼髻的典型方法。
再来说一些明代少数民族的女式冠 还记得这个播州土司吗?播州土司杨氏家族墓又出土了两顶明代的命妇冠,都是五翟金冠,年代大概是嘉靖年间。一顶是土司杨氏为正室夫人打造的,另一顶是为妾室打造的。 就挺有意思的,宅斗文为了丰富内容发明各种规矩,什么小妾这个不能穿那个不能做,古人真的不在乎,小妾也给五翟金冠(其实按照礼制当然是僭越了的,但是天高皇帝远,土司杨氏爱给就给了)。
另外一顶 无法分辨哪顶是属于正妻,哪顶是属于小妾的,所以我也不能断言
宋代的基础冠子是团冠 那么明代就用梁冠作为包住发髻的基础,冠子上还有很多孔,方便配饰插入
部件分解图 可以看到这个金冠有三対博鬓,蔽髻(一字型部件),围髻(圆形和半圆形部件),凤钗,以及花朵、蝴蝶等饰品
后面那几张日本的图太阴间了,好吓人。
部件分解图 她们家真的好喜欢黄金,不用点翠诶 西南地区应该是有翠鸟的,可能少数民族还没有掌握点翠工艺?又或者猎捕翠鸟太残忍了他们不喜欢(一只翠鸟的羽毛只能做一点点,要得到翠鸟羽毛就必须杀亖它们来取羽毛,没有既保证不伤害翠鸟生命又顺利搜集羽毛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一个铺满点翠饰品的头冠需要用到大量大量的羽毛,意味着背后无数条小生命) 又或者这就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审美,唯爱黄金,就像苗族唯爱银制饰品一样hhhh
注意到,这些部件当中有一个像耳朵或者像蝴蝶翅膀的东西,其实是模拟的双鬟髻。 双鬟是自汉代就有的女子发型(当然不同时代鬟髻的外形有差异),在汉代应该是用头发绾出来的两个环,有时候盛装打扮,在环上插满珠宝簪钗,如此便非常华贵。
汉乐府《羽林郎》里有“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馀。” 一鬟插满的珠翠首饰就价值500万,所以双鬟就价值千万,有用“双鬟”指代千金的典故。
杜牧《张好好》诗序:“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就是说沈述师为乐籍女子张好好脱籍,之后纳为小妾,这里的“双鬟”如果指虚词就是沈花了高价,如果指实词就是沈花了一千万钱。
双鬟这个发型在后代一直在延续,有时候是歌姬舞姬表演时的打扮,后来在塑像壁画传世画中又成为仙女、菩萨的发型,变成神仙专属。所以鬟髻既是一种古制的遗存,在翟冠这种正式装束中出现(虽然明代主流的翟冠中并没有鬟髻,少数民族播州土司杨氏墓出土的这个鬟髻应该是从宋代流传至明代的,宋代那个金冠也有鬟髻),戴上鬟髻又是小仙女cosplay,可见鬟髻有多受欢迎。
宋代和明代博鬓的对比。 从形状来看没有多大变化,明代播州杨氏还是受到中原审美影响,也镶嵌宝石了。
宋代的“一鸟二步摇”形制金冠,理应是步摇钗的位置上却没有垂珠。 而明代的金冠,一只凤鸟扩充到了五只。步摇钗则是明代命妇冠典型的凤鸟口衔珠结。不同的是,中原的珠结是用珍珠的,播州这边用金流苏代替了。(另外一边应该也有一只凤鸟口衔珠结的,只不过出土时遭到哄抢,有很多部件遗失了,所以不全)用金子做就是人家少数民族的风格。
这几张命妇图是明代的吗 这种凤冠霞帔的搭配是礼服?
看过。叫天冠
是的,命妇礼服,皇后常服
再细看这件翟冠的流苏,有镂空小球,有小金铃,有小鸭子(唐代香囊就有镂空球型,小金铃也是唐代步摇组件,小鸭子更是在晚唐五代敦煌供养人的花钿上出现过,都好“唐风”),怎么没人说贵州遵义是唐代冰箱?
流苏上还有方胜、莲花、如意云头
元代的凤簪:凤衔花结银步摇簪,湖南石门雁池乡元代窑藏 这个流苏也是小巧精致的,流苏底部也是熟悉的金铃形状
刚才说了流苏步摇 再来说说弹簧步摇,隋唐这种弹簧结构的“花树”,其实并没有失传,弹簧结构的花树步摇在后世简化成了“须须”,往往是蝴蝶、昆虫一类拟物饰品的触角,也有不代表触角的,像这顶金冠,“须须”就是在凤头上,周围有一点动态都会抖动,增加灵动感
好像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有这种类型的冠。
好像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有这种类型的冠以前的古墓发掘中出现过,型制差不多,不过没有现在这么繁锁。
元代银步摇局部,湖南益阳八字哨元代窑藏
元代金步摇,株洲市攸县丫江桥元代窑藏
明代“一品诰命”镶宝石银翟冠,武汉洪山区九峰山出土,武汉博物馆藏· 明代礼制改制过很多次,早期一品命妇戴九翟冠,后期又缩减至五翟,所以这顶一品诰命的银翟冠的冠底部排了五只鸟。 本来翟鸟排列在翟冠中部,下面还应该有牡丹珠宝钿花,但是晚明翟冠的翟鸟移动至冠子的底部(清朝也延续了这种排列),所以根据风格判断这顶银冠年代应该是晚明的。
还有冠上面有四个圆型部件,分别写着“奉天诰命”,带着这四个字的冠只有一品夫人可以戴,因为频繁改制翟鸟的数量多有变动,所以增加这个配饰以表明品级。
明代礼冠差不多讲到这里了 下面讲明代搭配便服的冠 莲花冠 云南沐氏家族墓之沐崧夫妇合葬墓出土
明代金镶宝莲花冠,南京江宁区将军山出土
背面是这样的,封顶,有镂空花纹
明弘治六年绘《张皇后箓谍图卷》,张皇后头顶道教芙蓉冠,美国加州圣迭戈艺术博物馆藏 这个张皇后应该就是跟明孝宗一夫一妻的那个张皇后 芙蓉冠莲花冠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名字而已
对,惠陵壁画是侧身的,《长安》仿惠陵壁画有点刻舟求剑了。谢谢提醒
道教莲花冠,多出来的一片细长花瓣应该在冠的正中间 四川剑阁县鹤鸣山的“长生保命天尊”唐代造像
郑云龙跟自得琴社合作cos的李白,这个莲花冠就是对的 没有找到女道士莲花冠形象,用男的凑合
再回到明代女式冠 还有一种扁扁的圆形金冠,上面有竖纹,像压扁的梁冠,不知道学名应该叫什么 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妻陈氏墓出土
明代嵌宝石金冠,江西南城益庄王万妃棺出土 扁圆形
到现在苗族还传承着这种扁圆的冠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