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今说之十六:以貌取人
凤舞云亭
以貌取人
原义:以貌取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原义是根据外在表现判别一个人的品质才能。比喻仅凭外表考量事情,不深入本质。
唐朝以貌取人。选拔人才标准主要有四条,长得帅、会说话、书法美、文章好。
长得帅排第一,很多人不过关,很多人才被埋没。诗人杜甫、罗隐屡举进士不第原因之一是体貌不伟。捉鬼之神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文武全修、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为终南山进士,赴京应试,因相貌丑陋而殿试不中,愤而撞殿阶死当场。
名臣、忠臣、诤臣联袂上书,历数前代选人之得失,辩说以貌取人于理不通。
皇上坚持相由心生。
朝臣们拿春秋名相晏婴做例。晏子五短身材,近乎侏儒,其貌不扬但聪颖机智,能言善辩,远见卓识,辅政齐灵公、庄公、景公长达五十余年,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为齐国八百年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皇上说,此等人物,我朝要用,只可幕后参谋,不许出头露面,影响大唐形象。我大唐难道找不到长得帅又有才华的人吗。
没有办法,朝臣们抬出圣人孔子。宰予、子羽为孔子弟子,宰予能言善辩,孔子喜欢,终于发现宰予言行不一;子羽相貌丑陋,孔子不喜欢,子羽离开孔子自修成名。以言取人、以貌取人,圣人都后悔了。
皇上说,此事孔子有问题,他只取一条。我大唐首取外貌,还有其它呀。为官为吏者首先要让黎民百姓看着顺眼,喜欢你,才有可能顺从你,你才会更好地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吗。无论怎样,首先要帅,如此方能体现我大唐气象,其它能力也需要,往后排。
......
唐德宗李适,重用卢杞为宰相。
卢杞祖父卢怀慎曾与姚崇同为唐玄宗宰相,不务正业,乖巧投机,日常事务全推给姚崇,时人称其为伴食宰相。
卢杞才华出众天下公认,貌似鬼魅天下公认。可李适说他体貌丰伟,极其欣赏,一路火速提拔为宰相。
卢杞一朝得势,奸人本相显露,玩弄权术,假公济私,诋毁朝臣,害死很多忠臣良将,其中就有大书法家、大忠臣颜真卿。
惹起众怒。朝臣一致上疏德宗,说卢杞是小人。
李适说,你们都说卢杞奸邪,我怎么不知道。
朝臣回答,天下皆知,而唯有陛下不知,这就证明卢杞确实是奸邪小人。
李适不悦,这不说我是个傻子吗。
朝臣们死谏德宗,我大唐以貌取才,选人第一看重相貌,卢杞相貌丑陋不可大用。相由心生。
李适龙颜大怒,我就看他帅,越看越舒服。
原来帅没有标准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那就谁官大谁帅吧。
......
司马光觉得相貌丑陋乃父母之过,不可怨天尤人。丑陋不是错,关键不能歪,歪是不正。相由心生,相不正则心不正。晏婴是丑不是歪。
司马光吸取唐朝选人教训,总结前朝选人经验,说德为先。丑也罢帅也罢第一要品行正,不能歪。德才兼备,方为人才。帅的标准可因人而异,才的标准也可因势而动,德的标准必须固守根本。何为德,前圣先贤已立论,社会人生已验证,皇上百姓都认同。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先成人再成事。根本不能变,否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人将不人。智瑶被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晋国衰弱,大权旁落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四家手中,智氏权力最大,智瑶能力最强。天下公认相貌堂堂、技能出众、能言善辩、文辞流畅、坚强果断、恒毅勇敢,是取代晋国最佳人选。因无仁德之心,被三家联合杀死且尽灭智氏之族,晋分韩、赵、魏三国。
智瑶死不瞑目。我被杀、族被灭哪里是德的问题,是小人暗算。他们三家怕我,群起攻我,联合害我,致使晋国分崩离析。结果反而倒打一耙,说我是没仁心、非仁德之人,我竟成小人了。司马光你是怎么想的。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岂有此理。
谁不以为自已是君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从崔玄籍的婚姻看唐朝真实的庶女攻略 (白玉茶)
- 唐高祖为什么将李宽过继给楚王李智云而不是李恪? (白玉茶)
- 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卒年考证 (白玉茶)
- 长孙皇后为什么选择韦珪当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 (白玉茶)
- 唐太宗贵妃韦珪的母女关系考 (白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