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弗洛姆
HazelCurie(目不识丁 克己复礼)
@@“自由”:本能。 @@一方面人日渐地脱离外在权威而独立,而在另一方面,个人则日益感到孤立,结果,感到个人无足轻重与无权力。 @@基于人的无权力,他与上帝的关系是一种服从。 @@(中世纪持续了约一千年;职业世袭,木匠一生都只能是木匠;出钱向教皇购买免罪令以免受炼狱之苦) @@中世纪教会强调人的尊严,意志自由,以及,人的努力是有助于他的获救,中世纪教会也强调,上帝与人的相似,以及人有权利相信能得到上帝的爱,由于人与上帝相似,人觉得是平等的,是如同手足的。 @@自由带来孤独与无权力。 @@这种“谦虚”是一种强有力的仇恨产生出来的,这种恨意不能对外界发泄出来,便转向自己了。 @@至于人如何才能在这种社会现象之下感到有安全感呢?第一,他必须要有财产……其次是权位及声望……至于一般财产不多,声望不高的人,则以家庭为施展之所,在家庭中受到妻子儿女的尊敬与服从,从事领导统御,发泄了内心的领导欲。他在外也许不太有地位,但在家中却是“王”。另有一些人,曾经获得国家授予之荣衔,也自认为了不起,像欧洲国家的阶衔制度,得到爵位的人则往往自妄自大,目中无人。……以上因素,是促成个人在社会中自觉稳固的一种病态现象……上述各因素只能造成不安全感和焦急怨愤。虽然一时或因夜郎自大而掩盖了“自我”的孤寂与彷徨,但不是寻求安全感的根本办法。 @@当个人一旦失去了原始的关联,并因而感到不安全时,立刻即会产生无能为力与孤独之感之双重现象,必须克服这种感觉的方法有二:一个自然就是靠自己与世间世间的爱去工作,很真诚的去表现情绪、感觉与智能,他可以无须放弃其个体的独立与完整而再度恢复其本来面目。另外,就只有后退,放弃其自由,并努力去克服其与外界隔离而造成的孤独现象。 @@虐待狂与被虐待狂是共生关系。 @@“权力”这个字包含两重意义,一个是主宰别人的能力,另一个是具有做某一事情的力量,后者的意思没有主宰的意味,它只不过是感觉能力上的主宰而已。“爱”的基础是平等与自由。 @@“权力”的双重意义是统治与潜力。 @@判断自由之实现的唯一标准是,个人是否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决定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事物。 @@加强对自我的独有特性的尊敬与培养,或许可以消除自卑感。 @@不能自发地作为,不能表达一个人真正的感觉与想法,以及因此而必须做作虚伪,这些都是感到自卑和懦弱的根本致因。 @@逃避自由并不能让人复得已失去的安全感,而仅能帮助他忘记他是个独立的个体。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好的决定》节选*N (HazelCurie)
- 情绪词典 (HazelCurie)
- 生命所渴求(作者:Max Ehrmann) (HazelCurie)
- 《增广贤文》全文 (HazelCurie)
- 《社会心理学(第八版)》戴维·迈尔斯 (HazelC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