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文】辽代建筑
楚律(鸡同鸭讲:“我曾与兔同笼。”)
一、 辽代建筑的分布辽代建筑分布在今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山西北部等地。这是由辽(契丹)的历史决定的。契丹原为居于东北辽河上游一带的游牧民族。耶律阿保机统一本族八部,于公元907年建契丹国,公元916年始建年号“神册”。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太祖耶律阿保机治城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名曰皇都。初,数侵燕蓟等地,俘虏汉人北迁建立“头下州县”,行封建生产方式;用幽州人韩延徽等汉人为官,备中原之制,“营都邑,建宫殿,法度井井” 。公元938年,太宗耶律德光得后晋石敬瑭所献燕云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带),改元会同;诏以皇都临潢府为上京,升幽州(今北京西南)为南京,定辽阳(今辽宁辽阳)为东京。辽世宗天禄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复称契丹。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经多年争战,契丹与宋结澶渊之盟,订以白沟为界。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立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辽圣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立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至此五京之制成。辽道宗咸雍二年(公元1066年)契丹再次改称辽 。公元1125年天祚帝被金所俘,辽亡。故,今东北、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山西北部均在辽版图之内。现有辽代建筑遗存主要分布在吉林西部、辽宁、内蒙南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其中木结构建筑与建筑群遗存数量较少,全为佛寺建筑,包括山门、殿、阁、木塔,以及相关小木作;木结构建筑群仅存遗址。塔、陵墓遗存较多,包括砖石砌筑的楼阁式塔或密檐式塔、帝陵及奉陵邑遗址、砖砌或石砌墓葬。另有若干城市遗址及其相关建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