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atstone六角手风琴拆解
LazyNetter(爱好广泛,缺乏毅力。)
前一阵子从英国购入了一台古董六角手风琴,这两天终于到货了。虽然这个琴是经过英国著名的二手六角琴经销商“Barleycorn Concertinas”的保养和维护,但他们毕竟不是实际演奏它的人,所以,作为演奏者,拿到琴还是要基于实际需求对其内部调校一下。

右手侧。

左手侧。
这是一部Wheatstone公司生产的40键CG调盎格鲁式六角手风琴,序列号30912,根据Wheatstone公司的账本(扫描版本见www.horniman.info)其完工于1925年12月21日。这部琴并没有同时期其他Wheatstone六角琴的烫金皮饰,选用的木材和金属也并不奢华,所以应该是一批普及型乐器。

这部琴的状况其实比较恶劣。其外部木质框架有一些比较精细的地方都已经被常年多次松动又拧紧的螺丝压断了,只是被某人用胶水固定住又补刷了油漆;金属外面板的氧化、磨损和变形也非常严重,右手侧的商标也不知为何被磨掉了;最后,它实在是很脏,表面的缝隙里堆满了百年来每任主人手上留下的油泥……(不过这也是以我的财力能购得这样一部古董琴的原因)。

外壳上断裂比较严重的一处,能看出是被中间的螺丝压断的。其实这段木条就算没有也不影响整个乐器的功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比较难看而已。如果它缺失的话可能还会因为外面板旁缺了一边的阻挡而比较容易进异物吧。
好在,这部琴在演奏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几个簧片因为和簧片框之间的缝隙比较大而反应稍慢一点,只要轻轻掰动簧片缩短这个缝隙即可。这不算是什么问题,自由簧乐器经常出现这一情况。这次拆解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点。

安装在风箱上的簧片盘(左),安装在一起的外面板与机械面板(右)。

上图为右手侧(自左至右)按键机械面板、外面板和簧片盘。图片居中的小木柱其实应该是粘连在机械面板上的,用以支撑和固定机械面板和外面板,由木柱旁的长螺丝连接,但是我这个却掉了下来。能看出来这个木柱已经被粘了很多次了,不同的几种胶水在机械面板上都凝固成一坨了……其实这个木柱不固定在面板上也无所谓,直接用螺丝对准拧紧就好。等工具买齐,应该用砂轮打磨掉残余的那一坨胶水,再用树脂胶粘连。(这个琴之的前某任主人是先用了乳白胶,发现没用以后,毫不处理就又挤了一堆强力胶……这种做法可谓是木工的负面典范……)

外面板的背面,可见氧化非常严重。中间的木板用于固定给每个按键减噪的一圈毛毡。
左手的问题前两天已经解决了,这次就不拆了。其实左右结构上没什么区别。

风箱内侧。这个琴的风箱肯定是换过的,1925年的风箱到今天不可能崭新如此。不过和风箱两端相连,用以承载簧片盘的木框架应该是原琴上的。

穿过风箱能看见左手侧簧片盘的背面。上面写着:“Prepared by J.H. Wood, 27 Wilcock Street, Wigan, Oct 1933(1933年10月,英国威根市威尔库克街27号,由J·H·伍德维护)”。本来以为J·H·伍德应该是一个当时的乐器维修或者经销商,不过检索了一下发现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锻造厂主,应该没有做过乐器生意。所以他可能也是这部琴的一任主人吧。

机械面板细部。这种每一个按键的连杆均独立钉在面板上是六角手风琴的传统结构,好像我国电商平台上有一款使用手风琴簧片的40键廉价琴也采用了这个结构。图片右侧就是前文提到的小木柱应该在的位置,图里只是摆上去了,并没有固定。

机械面板的背面(这是前两天拍的左手侧)。上方铅笔字样是前文提到的J·H·伍德的信息,下方则是卖给我琴的店家“Barleycorn”所留下的印章,印章中的名字Chris Algar是这家店的店长。

簧片盘细部。我们在国内电商平台上能买到的六角手风琴都使用与大的手风琴一样的蜡封方形簧片,但传统六角琴的簧片是这样仅靠摩擦力固定在相应大小凹槽上的葵花籽形。每个簧片的气密由粘在簧片盘上的小木条隔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再由按键机械面板的背面从上方压紧来实现。贴在木条顶端用以确保气密的是一层翻毛皮。
这台琴因为是40键,簧片较多,所以使用的是常见于英式六角手风琴上,空间更紧凑的放射状布局。实际上对于盎格鲁式来说更常见的是30键型的平行布局如下。

(来源https://www.concertina.net/kc_hooft.html)

簧片盘的背面。簧片盘中间的孔洞应该是方便维修时伸入大拇指来拆卸的。这个琴的每一个部件上都标记了厂家名“Wheatstone”和序列号30912。
盎格鲁式六角手风琴一般来说是工人阶级的乐器,比较便宜;而英式则是上层阶级把玩较多,相对昂贵。(详见微信公众号ConcertinaCN发布的文章六角手风琴推拉同音和异音哪个好?)这也导致了今天的一个现象——因为英式六角琴大都有较好的储存和演奏环境,所以至今存世量很多;而盎格鲁式很多都因为历史上英国工人阶级恶劣的居住环境而灭失、损毁了,所以在今天,古董盎格鲁式反而普遍要比英式还贵。
目前在我国内能见到的这种传统六角手风琴仍极少,有关的中文资料也相应地非常匮乏,还需要各位爱好者共同努力来充实这些内容。如有相关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或加微信Anglo_Concertina讨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Wheatstone六角手风琴拆解 (LazyNetter)
- 初学应该买什么型号 (问思 Vince)
- 有关六角手风琴的Q&A (LazyNetter)
- 大家都是多少键的六角风琴 (酒米米)
- 在卧室里修修补补一台concertina六角手风琴(多图预警) (胖胖胖胖胖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