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阿瑟·克拉克阅读专题

E3F058

来自:E3F058(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2022-07-16 20:50:46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7-16 21:06:19

    220708-220716 《2001:太空漫游》第一部另有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作品一部,克拉克在本书前言中详细说明了这部小说和库布里克电影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扉页将本书献给了库布里克,足见科幻写作和电影领域两位天才间的惺惺相惜。说阿瑟克拉克是天才或这本小说是杰作都不为过,严谨、科学的创作态度,平实简洁又韵味无穷的文笔,天马行空又极富前瞻性的主题思考,每一项都令人高山仰止,佩服得五体投地。读客郝明义的译本应该也是足够优秀的,大段大段瑰丽壮阔的太空景观读来引人入胜,令人大开眼界,真真称得上是写太空漫游的一本书!读到最后还是有些困惑,有待读完后续几部再回头理解。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7-17 23:33:01

    220716-220717 《2010:太空漫游》第二部用了差不多周日一天就读完了,此外,除了地铁还开拓了一个新的读书去处——星巴克,顺带又去资料馆看了一部电影,多么充实的周日啊!话说回来,比起第一部的神秘和危险,第二部显得人多而且热闹,虽说作者在前言里强调自己努力体现第二部的独立性,但故事看起来并没能脱离第一部的影响,或许是第一部的故事实在是过于精彩和难以超越了吧。第二部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为了和电影的情节保持一致,作者修改了第一部故事中的一些关键情节,将土星之星完全删去了,转而挪到了木星,读来有些别扭,实在可惜。第二点是专门划出一部分章节叙述了钱学森号的支线情节,虽然并不满意作者为钱学森号安排的结局和遭遇,但还是看得十分激动和骄傲!接下来2061就是50年后的故事了,总该是新的故事了吧?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7-21 00:10:32

    220718-220720 《2061:太空漫游》第三部对整体故事的时间线和技术探索又做了些细节调整,作者也在序言中一再坦诚和强调这一点,所以跳过序言去读可能会有些困惑。太空漫游的故事仍在继续,但半个世纪过去显然已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弗洛伊德彻底沦为了打酱油的观光客,整个故事步调不急不缓,游刃有余地吃老本,额不,应该是在前两部的基础上迈入了全面开发环地球-木星一带的太空开拓时代,和作者所处的现实已经愈行愈远,但和完全幻想出来的世界又有明显区别,处于一种不伦不类的状态。期待一千年后的3001能够力挽狂澜,为这个系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7-24 22:09:46

    20220721-20220724 《3001太空漫游》第四部没有意外,故事比第三部还要乏味。克拉克实际上是在借小说的壳来展望人类太空技术的发展,他毫不掩饰这一点,而且在本书后记中将每一章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和原理都进行了罗列和说明。既然作者压根没抱着讲好一个故事的目的来写这本小说,3001的故事显得乏味也就不足为怪了。克拉克的技术展望也是追求大而全,各方面都有涉及一些,其中每一项单拿出来都够发展成一篇完整的故事,但克拉克看起来并不打算深究下去……最后,克拉克确实有能力,但他自我吹嘘的毛病也真让人不适应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9-04 09:12:07 北京

    220831-220901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克拉克的精选短篇集,将近两天读完,1号晚上回去太累了,没读完,第二天早上一早爬起来读完。读了《太空漫游》后,其实你还摸不清克拉克的写作风格和主题,但读完这部短篇集便清晰许多了。幽默小品+硬科幻,和PKD的作品越读区别越明显,比如说末世吧,要PKD写来就比较天马行空和神秘主义,比如《血钱博士》和《倒数第二个真相》,克拉克则严谨的多,不像是凭空编造,更中肯的说法是,他只不过把那些未来肯定要发生但由于时间不够技术目前尚未发展起来的事情,提前写了出来,是对未来清晰明确的描述而不是幻想。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9-04 09:21:16 北京

    220902-220903 《与罗摩相会》虽不如《2001太空漫游》那般具有太空史诗的恢弘气质和视野,但对罗摩的想象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故事只在在罗摩的探险队和月球的联合会议间一板一眼地切换,焦点始终不离罗摩本身的构造和性质,故事性则没那么重要,可以看做简单的太空探险纪录片了……罗摩人始终没有现身,地球人也仅仅探索到一点皮毛,一切都有待后世研究,克拉克特别爱写的一个主题就是“接触”,地球文明和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接触,不必有多么深入的交流,不必解决所有的迷题,只要让人大开眼界或者大跌眼镜就行了,我想如果根据外星文明来访意图进行分类的话,克拉克肯定站在友好派这一边。

  • E3F058

    E3F058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组长 楼主 2022-09-05 23:22:30 北京

    220904-220905 《童年的终结》与其说克拉克是个优秀的科幻作家,不如说他是个优秀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很“硬”,他不在意故事本身,不在意叙事技巧,他只是把故事当作一个顺手的工具,一个恰当的机会,用来表达他对未来的推理和预测,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他笔下的世界容不下人类的脉脉温情,有的只是面对浩瀚宇宙的冷峻无情的理性和智慧。《童年的终结》延续一贯的主题,以受到某种限制的全知视角,讲述人类和外星智慧的接触,你从开头看会以为这是个有关外星阴谋的故事,看到故事的中间又会以为这是个反乌托邦的故事,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个讲述人类进化过程的故事。整个故事用一句话说就是,超主强行将人类的进化树扭向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终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125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