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我反思引发的因果关系论证的问题。
来自:yeww
有点长有点无聊,如果有人愿意看和提供一点思路我非常感激呜呜ε-(´∀`; )
我在思考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时,时常会根据结果追溯原因。
举个例子,比如我想论证的问题是:痛苦是否会因大众普遍认知中“好”的因素形成?于是我的思路会演变成,假设是,会。参考的例子是:
先天财富自由的人存在背负他人更高的期待,获得与不具备同类优势的人的相似成就时,却不能获得同样的认可。扩展一下即为:具备某种优势的人(简称“好”)被默认了需要承担更多的对等关系。那么他们在做到“普通”水平时,则无法达到对方要求以此无法获得认可以此痛苦。这个例子中存在一个很明显问题就是“被默认”,“普通”和“对方”的判定。那么隐含的因素是,评价体系的纳入,即为“好”是被评价的客体,而做出评价的人是间接导致痛苦和“好”之间的因素。
因此结论是,因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引入,“好”与痛苦相关但决定因素是第三方评价体系。
换成另外一个参考例子是:
痛苦是某一悲惨事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痛苦(e.g.大概率来说父母双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还是由于某人的个性感知的(e.g.地铁上有个人一直在盯着X,引发了X的焦虑,这个例子预设了X较为敏感,容易感知他人的目光,并且默认了X对他人目光的判断为负面的)。这种判定也值得商榷。那么由此延伸出的问题则是,我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痛苦,然后根据定义的差别列举分类,再然后根据每个分类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调查。
姑且不论我上述的问题和例证是否可信,单纯从思路来说:我的思维方式通常陷入一种以符合结果的例子为参考回推可能存在的原因的模式。不仅忽略了因果关系的先后顺序,也出现了单方论证的问题。这会让我整个结论都出现bias。
但是我在反思自己时,我又有一点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学术研究,单纯以社会现象为出发点,常见情况不都是因为某一个现象开始质疑真伪或者成因,然后在付诸论证吗?其实从结果回溯成因是一件不太能避免的事情?还是说我认为回溯是错的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的?
总之我这篇问题写到最后其实自己也有点晕掉了qwq。
当然,上述那个我想论证的问题需要后期寻求大量案例进行统计和卡方检验(或许?)以得到最终的定量研究结果再下定论,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也可以一并讨论w~
感恩qwq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典的INTP剧集回归了 (Xavium)
- 老了找个定居的地方,大家会选哪里 (爱飞翔)
- 各位intp如何看待胖猫事件? (啊咧咧)
- 脑洞瞎谈|努力提高fe后发现路走窄了 (BengBeng)
- “我心情不好,所以买了杯饮料”,你怎么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