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本周的估值课题
来自:病毒快离我远点
——关于某IPO公司发行定价的过程
投行在估值发行工作中,主要负责股权融资品种的发行、定价和承销,包括IPO、定增、可转债等。工作重点是通过对市场、产品、行业和公司的分析和多方沟通,促进发行人和投资者达成交易。如果双方认知差别比较大,就需要非常多的沟通协调工作。
以本周节目中的公司为例,该公司在IPO前也引入了非常知名的投资机构,两年前也完成了议论60~70亿的融资发行,因此公司想要的估值非常高,闪光实习生们初步判断市场无法给到该公司想要的160亿价格。

在与公司发行人初次沟通的时候,实习生们没有特别正面地提到公司预期过高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初次见面就直接压价,公司会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
发行人想要高估值,一是对自身合理价值认知存在偏差,二是对IPO和港股的二级市场了解有限。所以初次见面主要跟公司介绍港股IPO市场投资者报价的逻辑、主要的参考因素以及后续路演安排,积极调动发行人向市场情绪靠拢。


随着几轮内部协商和与发行人的交流,公司对发行市值已经有了一个进一步认知,自身预期也在不断修正。同时,实习生们协助发行人不断调整沟通逻辑,展示市场看好的公司亮点,帮助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产生合理认知,在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取得平衡。




虽然最终实习生们没有和发行人取得完全一致的估值区间,但两位课题导师还是暂时认可,将估值发行工作推进至下一个流程。
————————————
此外,再分享一个关于A项目估值探讨的故事,和本期节目的课题案例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A项目老板对估值有着极致的追求,明确表示如果估值不达预期就放弃发行;项目尚未申报阶段,就跟投行探讨如何提升发行估值,一级市场融资估值达100亿(远超二级市场估值),并提出IPO发行估值不能低于一级市场估值。历经两年项目过会,随着公司业务发展,老板心理预期提升至300亿;而按照资本市场定价逻辑预计上市后市值180亿。
为了让老板了解资本市场定价逻辑,我们安排其与市场投资机构大佬私下一对一喝茶聊天。大佬结合行业内龙头公司、刚上市的资本市场新秀等案例,详细介绍了近两年二级市场高估值主要关注确定性、业绩增速及稀缺性等因素。针对老板看好的新业务,因存在不确定性很难给估值,资本市场也见证过很多新业务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达预期的类似案例。另外,二级市场高估值未必合理,比如很多体量较小、刚登陆资本市场的次新股高估值也很难完全从基本面角度解释。希望公司基于长期考虑,初登陆资本市场给市场一些让利,建议160亿以内定价。
与大佬深入探讨后,老板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让我们在稀缺性、新业务拆分给估值等方面进行论证。当然,老板也表示会全额认购10%高管员工持股战略配售,身体力行地认可公司价值。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苏俊鑫好像年初就已经离职了 (呵呵)
- 黄鹄举耐人寻味的表情 (一颗小豆豆)
- 朱光晔和导师三人吵架真的太好看了 (做个好人)
- 第二季的大家现在在做什么呀! (老虎不发威)
- 小黄话里话外都是拒offer (圆脸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