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体诸因》——惊艳的处女作
点点点
西泽保彦,一个神奇的作家。 从他早期的经历看来,跟折原一颇有类似之处。折原一以《五口棺材》出道,以五篇向不同作家致敬的幽默作品,尽显他在处理不可能犯罪方面的功力;但是随后,他马上转入“倒错”系列等以叙述性诡计为主之作品的创作中去,黑星警部系列的幽默古典推理仅仅偶尔才冒个泡。而西泽保彦呢,处女出版的《解体诸因》是一部完全建立在我们生活的物理世界中的解谜作品,而随后从《完美无缺的名侦探》开始则以SF舞台上的事件为主。然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从《解体诸因》身上,读者可以看到后期其SF推理作品的构架建设所必备的惊人想象力。 说起来,其实在看本作之前,我只看过《死了七次的男人》,尽管佩服于他的想象力,阅读的过程也很愉悦,但解答让我感到有点不完善,而且书中的推理气氛并不浓厚;因此这次面对这本匠千晓系列的原点之作,我并未十分期待,结果降低了期望度带来的是无上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部连作集,由8个短篇+1个中篇构成,围绕“凶手为什么要分尸”的主题,挑战9个奇妙的分尸案件。说起分尸,恐怕读者马上就会想起《占星术杀人魔法》中的惊人诡计,但《解体诸因》的舞台是我们生活的当代世界,作者也很快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出“与其花时间肢解尸体,还不如快点逃跑”这种合乎常理的疑惑,那么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分尸?从作者给出的不同解释中,惊人的想象力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说是古典本格和新本格的完美联袂演出。 无论是古典本格还是新本格,作者对诡计的呈现都分为明现和暗现两种。打个比方,作者给出了一个密室,最后解答的时候也只围绕这个诡计本身进行推理,那么就是前者;如果破解密室之后,导出使用此手法的凶手还有个不在场证明的新谜题,而这个谜题在解决篇之前没有被作者明显的提出,除非读者也抱着同样的思路才会发现这个诡计,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称为暗现。只要给出足够的线索,无论哪种谜题都是作者和读者的公平对决,但暗现的谜题由于来得比较隐蔽,读者不易察觉,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迷惑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缺乏思考的时间而浪费了作者的心血,所以说将一个诡计(尤其是不可能犯罪的诡计)暗现化有可能是比较浪费的。在《解体诸因》中呢,作者除了明刀明枪地对读者刺出“喂,你懂我干嘛要那个人被砍成十八段么”的招式之外,偶尔也会偷偷在读者身上按个掌印,教读者半小时后才发现自己怎么内息有停窒之像,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了。 最初的惊艳是将尸体分解成34块的案件,可以说诡计也不是什么独具原创性的手法了,但偏偏被作者组合得那么巧妙那么无痕;加上侦探对真相步步进逼,用逻辑将层层包裹的真相慢慢剥出来,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诡计的明现和暗现,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直让我惊叹作者功底之厚实。接下来的几篇,既有充分利用暗现改变整个诡计构架的“狡猾”作,也有宛如岛田庄司《天衣无缝》那般让人几乎找不着北,更有洋溢着温馨的“完完全全”的日常之谜(肢解玩具)……眼花缭乱之余,也让我开始感觉到非凡的想象力跟严密的逻辑之间,并不见得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关键还是在于作家自身对情节的驾驭能力,而西泽保彦无疑给出了一份令人惊异的样板。 自然,因为每一篇都要构思出一个不同的分尸动机,所以有一两篇会显得比较勉强,可能会令读者大骂“鬼扯”。但,即使你不满意他的解释,也无法不战栗于他那种奇想天外的想象力;但有时又让人如面镜花水月,无法捕捉这个痕迹。这本想象力大爆发的作品,加上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局,毫无疑问的五星作品。 如果你喜欢欧美的古典本格,你可以在这部作品中回味线索的细致;如果你喜欢多样化的新本格,你可以在这部作品中感受到惊人的想象力、作者惊鸿一撇的“狡猾”、还有某些算得上宏大的构思……不论如何,《解体诸因》都值得一品再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家书店还在吗? (衛公子)
- 现在真的买不到《永远是孩子》了吗? (暗夜大佬)
- 求一套小知堂二阶堂黎人 (一天一天)
- 相册卖书 (巴豆)
- 浣熊看到消息请联系我 购买1万本推理图书 (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