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绍廷:不完美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来自:枕草子(想去远行)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看着乔绍廷,我时常想起鲁迅的这句话,应该来说,乔绍廷是最让我经常想起鲁迅的人物,不止这样一句。
乔绍廷是特别的,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别的男主,尤其还是律师这个职业的,都大约是意气风发,衣冠楚楚的,事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的(包括罗晋饰演的另一个律师形象,关涛,也是个创业爽剧路线)。
而乔绍廷不同,《落水者》里,乔绍廷是一个从神坛跌落的人,人家说帅不过三秒,他爽不过一集,从西装革履大背头到秋衣秋裤没洗头,大概只有几十分钟的距离。
“不败金身”是第一集里通过洪图律师的嘴告诉我们,德志所需要乔绍廷成为的那个完美的人,而“入狱”之前的他也真正做到了。
大学时期骑行20公里给章政薛冬拿火锅调料的故事,其实是一个隐喻,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乔绍廷是乐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成全别人的“完美”的人。
但乔绍廷同样有自己的追求,而且为了这个追求可能不惜去破坏这些“完美”,这个追求,叫“相对公平”。
乔绍廷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但这个理想主义并不是高高的空中楼阁,不接地气,这个表现是,第一,他知道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意思就是他懂得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去争取最理想的可能。
为贩毒案辩护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当然贩毒案是违法的,但是在一审判决对于一个初犯和一个再犯判罚的刑期都一样,只因为前者举报的另一个人卖的东西还差54天才被列为毒品。
从法律条文角度来说,这也不能说是不公平,但从对待个人的角度,公平吗?乔绍廷是打了问号的,所以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指导萧臻去为这个年轻的初犯辩护,争取减刑,为一个人的人生争取到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为这个人的亲人和家庭争取到了最宝贵的东西——希望。
虽不在古时的江湖,但乔绍廷确有侠义心肠。
这份侠义心肠的来源,除了所谓理想信念之外,我觉得最为真实的地方就是来自于乔绍廷作为一个曾经的“嫌疑人”对所有的被告有着别的律师不具有的深深的共情。
可以说,在这之前乔绍廷虽然也在追求相对公平,但那个感觉,多少有点理性层面的意思,也就是说,出于工作,处于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我觉得应该这么操作。
就像开始的时候,他也执着于朱宏的尸体没有找到这件事,但这个时候去问问他,是否愿意用自己的所有前途去换取真相的浮出水面,我觉得他大概多少是会犹豫的。
而当自己被陷害,被栽赃而被关在看守所37天之后,他被剥夺了执业的权利和自由之后,“曾经跪下过”,成为他最真实而不为人知的体验,惨痛又沉重。
那段台词,就是告诉所有人,事儿他还是那么做,但人,已经不同。
很多人理解不了乔绍廷后期的行为,自己贴钱,挨打,也要拿来辩护代理权,自己不惜赔上最后一点前途去保护战友萧臻能继续向前冲锋……
说他太“圣父”是真不了解他,也不理解他。
“圣父”追求的是完美,品格无瑕疵,而他,只是一个战士,一个有缺点,不完美的战士。
章政对他的定位是“打手”,实际上很准确,他也知道章政把他当打手,但他甘愿上阵杀敌。
他甚至也把自己当作匕首,当作投枪,不顾一切地扔向“敌人”。
如果说,入狱前他还真的在力求做到尽可能的“完美”的话,出狱后,他的掌控感和完美的希望已经完全被碾碎,他剩下的,只有去孤注一掷完成他觉得最重要的目标,这个目标背后实质关联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平等的生命权利,也就是鲁南那句:
被害人的命是命,被告人的命也是命。
生命,人,之间平等的权利,是他最为看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为了萧臻和章政大打出手的原因:
他不会为了功利的目的,亲疏远近的关系去把另一个有着同样追求和价值观的战友视为“炮灰”,视为随时可以丢弃的卒子,因为她也跟自己一样,是血肉之躯,是值得被郑重对待的人。
为此,他宁愿牺牲自己。
他或许有些偏执,他或许不够圆滑,但,他这样的战士,其实是在为很多有着同样期待却不得不更“圆滑”,更“现实”的“章政们”,“薛冬们”冲锋陷阵。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更像章政,更像薛冬,我们心怀正义和公平,我们看见黑暗也会不满,会愤懑,但真让我们上阵杀敌,却又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更希望自己隐于幕后。
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成为乔绍廷,但至少,当这样一个战士在前方浴血奋战的时候,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人能对他的义勇怀有敬意,能对他的牺牲感到悲伤,能像萧臻,章政和薛冬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支持他,而不是嘲弄着,批判着:
看,他好傻啊,他好装啊,他好圣父啊!你看他好像一条狗啊!(罗晋和薛冬说的不算)
导演黄伟说罗晋给角色赋予了一种天真,这种天真是他之前未曾设想的。
这种天真,是热血,信念感,赤子之心。你有没有理想,你还会为理想付出多少,你会不会把整个生命投掷进去,变成火把,燃烧。
乔绍廷会,他会把自己扔进案子的漩涡中心;罗晋也会,他会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扔进乔绍廷人物的创作里。
这种全情地投入,剧里剧外,都是感染众人的存在,正如导演所说,罗晋给乔绍廷带来的天真,让围绕他的一群人物,都有了一种集体的“燃”。
作为主角,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者,而是融于环境,并且有感染众人的力量,我认为是导演对罗晋极大的褒奖,这种褒奖甚至已经超越了所谓“演技”的层面。
同时,罗晋塑造的乔绍廷,并不是一个单薄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内心不止有热血和天真。
他知世故而不世故,从他对待案子,对待孩子打架,你可以看到,他不是不会虚与委蛇,辗转腾挪,韬光养晦,只是,他非常明白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上的底线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些事,不是他不会,是他不愿。
他会发脾气,会骂人,会打人,会威胁,但他也会讨好,会服软,会俏皮,会纠缠……他也是凡人。
如何把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演得血肉丰满,这其实一直是罗晋的“舒适区”,但我很高兴地看到,即使在这样一个“舒适区”,罗晋依然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毫无保留地融进人物中,不断给出新的充满惊喜的细节。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说这是他的“舒适区”是不准确的,这应该是他的“享受区”吧。
在这样的享受中,他也让观众“享受”一个丰富而鲜活的人物。
今天,乔绍廷的故事要结束了,但《落水者》中的“战士”精神,永在。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乔律有点骚(Saul)律的味道 (灰色调)
- 没人夸夸焦俊艳的演技吗?她真的好自然 (紫藤花海)
- 二刷,还是觉得洪图变脸太快 (Ten)
- 为什么鲁南可以跨界做这么多事啊 (叹咖)
- 看的有点累,又不想二刷 (奶吾不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