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如何评判音乐欣赏中的“好听不好听“”听懂听不懂”
刘陆伟释魂乐队(I'll be back)
刘陆伟释魂乐队 2021-08-18 11:30:00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吉他手、录音混音师、释魂乐队主创)
这么多年来跟人聊音乐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现成的词汇能够让我简单直接地向其他人区分两种“好听”, 这两种“好听”其实截然不同。
第一种音乐被称为“好听”,是因为它足够简单、容易记忆、容易学会、容易理解,这种实际上我一直主张称其为“易听”;第二种音乐,它更复杂、包含更多的音乐技巧,更独特的音乐审美,更有个性的音乐态度、更深的音乐深度。对于那些耳朵的解析力还达不到、相关音乐知识水平还达不到的人来说,这类音乐乍一听肯定是不好听的,但是当你具备了相应的音乐听力、乐理和音乐制作等相关知识之后,也就是我所说的“能够听懂了”之后,就会觉得它非常“好听”,而且更好听,也就是说它所能带来的精神愉悦比起那些“易听”的音乐要强烈得多、深入得多、持久得多。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这第三类音乐,纯粹是为了搞怪而搞怪,故弄玄虚,不仅普通听众会觉得难听,即使是给音乐听力很强、乐理和音乐制作知识很丰富、听过很多不同风格音不同水平的音乐的人来听,它的音乐逻辑也是不自洽的,音乐审美也是缺乏说服力的,音乐思路也是混乱的或者不成熟的,没法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的。
但人类用来描述音乐的词汇太贫乏了,大众基本上只会用“好听”“不好听”两个词来形容音乐。而我上面说的后两种音乐,在普通大众概念里都属于“不好听”的,但通过我前面的讲解,您应该也知道了,它俩其实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我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是,我很难用快捷简明的词语向他人说清楚第二种音乐和第三种音乐之间的区别,这要比说清楚第一种音乐和第二种音乐的区别更加困难,因为这样的描述词汇在人类词汇体系里还不存在,或者还没有成为一个广泛被接受和理解的概念。
第三种音乐也有它的粉丝,也有一部分听众会被它搞怪的外表唬住,觉得很高深,并且也会鄙视其他人,说“你们听不懂”。他们认为越是让人“听不懂”的东西就越牛逼。其实不光音乐,其他艺术领域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说电影,很多电影都会被归为“看不懂”的行列,但你得知道,其中有些是经典,有些是垃圾。你得搞清楚它是因为包含了作者太多太深的思考或者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储备去欣赏而导致普通人看不懂(前者),还是说就是因为作者水平低下思维混乱制作粗糙缺乏逻辑而导致所有人看不懂(后者),这两种“看不懂”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一直有句话:电影这东西想要拍得让人看不懂其实最简单的,你只要剧本分镜剪辑上逻辑混乱、不合常理、不按行规做就行了,当然这里说的是后者。像前者那种“看不懂”,那得是大师和天才才能做到的事,一旦当你具备了欣赏它的能力,你不但能看懂,而且会看得很爽,得到很多更深层次的享受。
那么对于音乐欣赏,到底怎样来定义“听懂”还是“听不懂”呢?我认为,首先,要判断是因为音乐听力、乐理知识,音乐制作知识的不足所导致的”听不懂“,还是说因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文化审美等因素不匹配而导致的”听不懂“。
第一种“听不懂”的表现,举例来讲,比如听不出不同的和弦、调式、节奏之间的区别,感知不到它们彼此之间在色彩和感情表现上的特点,对于音乐中的发展变化没法做出相应的感知反应。
但这些指标通常情况下并不太容易判定,因为我们不能用探测器来探测大脑的活动去检测他听到音乐时的反应……那么日常生活里可以使用的一个简单的评判方法,就是给某人反复听一段音乐若干遍之后,看他能不能用哼唱的方式给复现出来,并不需要他分析出音名、唱名、节奏型的名称这些,只要能正确哼出音高和节奏即可。
当然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所有“五音不全”的人就都过不了测试了,所以我说了这只是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并不是很完善。
关于“五音不全”,我认为它主要是源自两个方面的障碍,一是音乐听力层面的,就是他听不出音高、节奏等方面的区别或者对这种区别的感知很模糊,二是对自己发声器官系统的控制能力不足,也就是有些人他或许能听出音的区别,但是一让他唱出刚才听到的音高,他就唱不准了,这往往是对自己发声器官系统的控制能力不够好,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把发声器官看做是个运动肌肉系统,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些运动机能失调。好在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我的教学方法下经过一定的练习,都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改善的,也就是说“五音不全”其实也是有药可救的。
接着前面的话题,如果说听过一段音乐之后我能把它哼出来,我能够听懂这音乐里的和弦、调式、节奏,甚至像我的话很大概率都可以听出来它里面用的什么乐器、这个乐器的什么演奏技法、用的什么录音方式、加了什么样的效果处理等等,那么你就不能说我“听不懂”这个音乐了。
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从音乐本身来真正听懂某个音乐,那么他所谓的“好听”或“不好听”就只能代表他自己的个人主观喜好,而不具备可以评判这段音乐真正好坏高低的价值。这种主观喜好,更多的是由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他人评论的影响而形成的、甚至是由于对该音乐人的外表、人设、八卦等好恶的影响形成的,往往和音乐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未完待续)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提问|请问大家海島小輪的专辑Telescope属于古典还是室内爵士... (贴贴战神)
- 资源分享|月之暗面[Pink Floyd] 冰箱贴 好看吗? (咫尺)
- 思考|如何评判音乐欣赏中的“好听不好听“”听懂听不懂” (刘陆伟释魂乐队)
- 安利|更一些小众前卫摇滚乐队 (名号已被移除)
- 安利|【新歌驾到】给情绪找一个《释放》的出口 (叨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