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又重读了一遍《麦田里的守望者》(严重剧透)
来自:急需雷切(100磅的鳟鱼。)
之前组里有uu问这本书到底哪里好看的,我刚刚好在重温,想要聊一些这本书貌似在国内很少被提到的细节
首先就是麦田无论国内外都是一本评论有些两极化的书,大部分人就是会觉得主角霍尔顿是个啰嗦、满嘴脏话、愤世嫉俗的青春期男生,他也确实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也还是在青春期,所以里面很多金句比如“所有送给我的礼物,最后都会让我很难过”让十几岁emo的我很喜欢。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读这本书我发现麦田还是写得很好(以书内所讲述的故事和人物来看)
1.主角霍尔顿是纽约中产阶级出身的教养良好的男孩,书中开头提到自己已经进了疗养院(精神病院)年纪17岁,自述的故事也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是他16岁时(也就是去年)被高中开除之后在纽约游荡不敢回家的故事。
主角家庭背景是主角家四个兄弟姐妹,大哥DB是好莱坞作家,霍尔顿读高中,三弟阿里因病夭折,小妹妹菲比。一个赚很多钱的企业律师爸爸,已经带霍尔顿转了很多所中学,但每一所都被开除,所以爸爸对他很失望很头痛,书中是以侧面描写转达的,比如主角妹妹菲比说“你又被开除了,爸爸非杀了你不可”,霍尔顿自述里几乎没有提及和爸爸的任何互动,所以可以假设是传统父子关系,几乎不交流感情。但霍尔顿又从爸爸的朋友,自己老师那里得知他父亲实际上很关心他,也很忧虑他。
主角妈妈书中频繁提及,而且按主角对年长女性的偏爱来看,霍尔顿多少有点恋母/从年长女性身上寻求庇护安慰。妈妈因为弟弟的死非常神经质,敏感,忽视霍尔顿的感受,基本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女性描写。
霍尔顿经常写自己很仰慕哥哥,爱护阿里和菲比,说自己是兄弟姐妹里唯一一个笨人。这里是说,霍尔顿实际上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他出身很好,却不想从这样子的出身中做利己的人。
2.不可靠叙述者手法的大量运用。大概来说,这本书是一个男孩对你讲自己退学之后的经历,他的家人师长都对他很失望,所以他因为羞耻/痛苦/恐惧等等正常的情绪,讲了一个可能偏离事实很多的故事。这一点主要是回答霍尔顿为什么很啰嗦,经常骂脏话,因为他可以通过这些吊儿郎当的内容,掩盖他内心害怕面对的真相,也可以说他连怎么表达自己的痛苦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看霍尔顿怎么和人对话交际(全书有大量对话,写得非常生动流畅)会发现他非常有礼貌,性格脆弱敏感,同理心很强。所以他接受不了自己享有的特权,接受不了自己在很贵的私立学校读书,讨厌同阶级的人(管中产阶级的装腔作势叫phony),接受不了真实的阶级差距展示在自己面前,接受不了身边男性咄咄逼人和歧视女性,所以他对于弱势群体/穷人/女性/工薪阶层态度非常软和友好,甚至以他的方式补偿和赎罪一样(比如他讨厌钱,经常乱花钱,随便借东西给别人用),最后被拉皮条的人抢了钱还被打了一顿。
3.这本书里无处不在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创伤。可以说是成年之后我才对心理疾病有了比较系统的认知,而麦田一开端就表明了主角精神状态已经到了进疗养院休养的地步。我读过很多读后感是不理解为什么霍尔顿看什么都不顺眼,心态幼稚,对什么都很讨厌,我倒是觉得如果经历过抑郁情绪的人其实对霍尔顿这种带上灰色滤镜看世界的感觉会有很大的共鸣。
霍尔顿的心理疾病是教科书式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首先他厌学,因为他厌恶一整套中产阶级的教育和晋升理念,也就是那些他称之为虚伪的中产式的文化(看戏剧演出,看电影,讨论文学等等)区分,因为霍尔顿的聪明敏感,他能看清楚这套伪装下面本质是人对人的区分和剥削,而他恐惧自己身处这套体系中,会变成这样的人。厌学导致他前程堪忧,高中都读不完,因而家庭关系紧张。书里结尾霍尔顿幻想自己想要到美国西部农场做农民,实际上和现在年轻人喊回农村躺平性质差不多:幻想,逃避,和反抗。
另一方面的心理创伤来自于霍尔顿夭折的弟弟,弟弟的去世其实是对整个家庭的创伤,因为弟弟的死,妈妈变得更神经质和感情疏离,而男主从头到尾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痛苦。书里写他在弟弟去世的晚上打碎了车库所有的玻璃,写他无法接受大家假惺惺地给弟弟的墓献花,下雨时扫墓的人全部跑回自己的车上这种细节。青春小说里其实经常提及夭折和还没有长大就死去的年轻人,麦田对这一情节的处理好在弟弟并不是为了推动某种剧情某种情绪被作者写死了,弟弟一开始就“死”了,只是霍尔顿要慢慢告诉你他的弟弟死了,因为他总是在不停地反刍这种精神痛苦。
本书前面还有自述感的话,读到后部分几乎就是霍尔顿的求救了,他经常重复说I'm depressed as hell 我难过得要死 I wish I was dead 我好想死
还有一点我也发现很少有中国读者提起,比如说他偶尔透露的自己以前读书的学校,有男孩被霸凌至自杀(校园霸凌现在也是青春小说离不开的套路)比如说霍尔顿和书中人物的身体接触。他在潘西宿舍里和舍友打架,被舍友压在地板上揍,在旅馆被拉皮条客也压倒在地上被打。而在书快结尾的地方,他从家里溜出来之后要流落街头,他以前的老师/一个中产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人物收留了他,这个老师却在他睡着的时候在黑暗里抚摸他的头发。霍尔顿意识到老师可能想猥亵他,逃出来之后只能到车站过夜,他才后怕地告诉读者,他记事以来,这样子的事起码发生过二十来次。而霍尔顿前面透露过他结识过一些很懂同性恋的聪明人,也知道同性恋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这些都是很精巧地暗示霍尔顿年纪很小时就被骚扰或是知道这样的事是怎么发生的。
可以说麦田里几乎集齐了青春小说的元素,但是有青春小说没有的微妙和隐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这本书年份和背景原因。至于大家聊过很多的比如说霍尔顿想要留住天真,想要一种永远不变的东西,我对这些也讲不出新意。
书里有一些描写真的很触动人心,比如那段著名的写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写博物馆总是静止的,而观看的人却在变化。又比如书的开篇写霍尔顿退学,写他如果要告别一个地方,他希望自己有一种告别的感觉。这本书写同性微妙的感情,霍尔顿喜欢那些知识分子intellectual式的人,但他说这些人只在开心的时候才肯和他聊有价值的内容。写同学之中那些尴尬的邋遢的男生,他们性格懦弱,心肠却不坏。写那些出身贫穷,天资聪慧的男孩,但再聪慧的智力却一样有脆弱高傲的自尊。还有写妈妈给自己买滑雪雪橇买错了样式,想象妈妈找邮递员给自己寄雪橇的样子,让霍尔顿内疚又难过得要死…我觉得麦田这种对人情的捕捉和幽微,远远超过很多后来的专门写这一类微妙人情的作家。尤其是主角设定在了中产阶级出身,读起来却没有很重的矫饰的中产趣味(这种趣味就是霍尔顿最讨厌的东西)而书里经霍尔顿眼里所见的纽约,上世纪的那个纽约也是写城市的/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里非常值得一读的。
总而言之就是真的还是很推荐大家读这本美国文学,我觉得麦田绝对是好的那一类美国文学🙂🙂🙂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座谈|世界读书日,来提名你喜欢的女作家吧 (yuyanghee)
- 求解|请大家提名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精彩纷呈、一看就让人停... (燕飏)
- 拔草|对《卿本著者》翻译质量及译者提出公开批评和质疑 (王哪逃)
- 座谈|标记书籍被替换,正常吗?(后续已更) (momo)
- 赠书|暂停⏸️wx 读书(50书币以内) (讨厌火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