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游戏的多种玩法
℘
组长
2022-08-23 20:02:54
已编辑
辽宁
今天的日子比较特殊——我现在把笔交给汤姆,看他能说出什么?——我为了躲避,其实也不是躲避,而是要转换一下心情,让自己以一种别样的心情,去面对一场旅程。
我从我那十五个人类史上经典的故事里找到了这个故事。当初的命名是《三人游戏的多种可能》,后来,又想到《引力》的名字,现在我不太能确定这名字到底是什么,不过无所谓,写就是了。
我想写的内容,在日记里暂时不絮叨了。话说,我其实还挺怀念写写作日记的时光的。有时候回看自己整个过程,知道那时候每天的心情如何,想着什么,是件挺值得回味的事情。目前这个——我要进入正题了——我觉得,我想享用这个过程。比如,我初步想法是先不写,先“涵养”着,等到不写就难受的程度,我再开动。
可是,你要说这不写,真的就完全好吗?我也不知道。其实我现在就可以动手了,只是我觉得我还是没想好,那些自己涌动出来的词儿,万一是我不成熟时候的想法,而我等到要成熟了,这个未熟的东西已经有了自己的形态,事情就有点麻烦了。所以,我先忍一天,一天后再说。
然后,说说故事中的角色。
这个故事的灵感其实来自嫂子,但是我现在有点不想把人物设定框在嫂子身上。因为嫂子跟“我”的对话,感受上其实不是平等的,而我的情节中,三个人物——男人、女人、丈夫,是平等的,这事情才好说,我如果内心预设是嫂子,让她站出来说话,我估计很快就会露馅。
我觉得,李芳跟石头挺合适,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去想人物对话时,嫂子就总是很鲜活地蹦出来,而李芳则显得木讷,石头倒是一直挺好。
这事情该怎么弄呢?要解决。
再有就是情节。已经有大致的方向了,这个懒得多说。我现在较为认同“引力说”,也就是平行宇宙中一切事物会相互影响,过去影响未来,天堂影响地狱,好人影响坏人,总之是引力会把事情给扭曲了,让一些事情变得走了样儿,这是引力的来由,也是游戏出现多种玩儿法的根由。
但这事情到底该是怎么个格局结构呢?目前,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看,我还不清晰。
就先“涵养”着吧,上面的意识流,就是在种下种子,我都快忘了依靠我过去的手艺干活儿的情景了。订单下达,改天收货。
-
℘ 组长 楼主 2022-08-24 09:58:04 辽宁
早上醒来的时候,我一时之间感到郁闷。因为回想起来,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我不兴奋呢?不想我当初把它列入十五部伟大电影的气势呢?我没有向前写它的动力。但问题是,当我回想起来我写过的其他跟此类似的几部话剧,我觉得,那几部话剧我也不太兴奋,可见啊,是我的状态的问题,不是东西本身的问题。 慢慢地,一个新的想法冒出来,就是故事如何开头。 如果以顺序的方式开头,我也不兴奋,但是如果是:大幕拉开,一间客厅,两人雕塑一般坐着,灯光渐渐亮起,观众等了一会儿,看清了男人微微仰头,看着前方,而女人在看着男人。这样再等了一会儿,雕塑中的男人开始说话了:“这事儿,怎么,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这是一个倒叙的开始,说明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两人在复盘,我觉得,不管这么写对不对好不好,但是我有点兴奋了,我想了解,想探索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两人一边说,一边演,然后倒叙和真演开始混合…… 不用说,我在写的过程中,开始兴奋了。我又来到了我过去写作时,不知道未来,却急于想走到未来的那种心情。 好,这个故事可以写。 再说些挡着自己的话。我说挡着自己,是因为也许我要说的“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话,可能都是应该的,但我现在觉得不应该。 首先,我有点不想从量子物理平行宇宙的视角去说了。因为我以前写的东西有太多涉猎到这个领地,我老说,我自己有点烦了。 其次,我觉得我现在又“丢失”了这个故事的伟大性,但是,为什么我一定要追求个伟大呢?不追求了先,我要追求那种,我在追求的感觉,就像泡妞,你泡不到,你追的过程,才是最诱人,最刺激的啊。 最后,我还是想先放着,喂养着,三天嘛不是,今天第二天,我觉得,明天或者后天,我可以写了。
-
℘ 组长 楼主 2022-08-24 17:10:21 辽宁
首先想说的是我现在基本上确定了故事人物。男人是我,女人是嫂子,而丈夫是老沈。 男人是我,这个没什么说的了,我似乎也懒得多想到底谁可以替代。关键是第二个人物是嫂子,而在生活中,一直就是我跟嫂子对话,因此男人只能是我了。 第二个确定为嫂子,因为我一直感到李芳比较木讷,我是说,在想象的情节中比较木讷,嫂子像是你不用我就跟你急的架势。但我当初的障碍是嫂子年纪大,我们的对话,不像同龄人在说话啊,这个让观众怎么办?但是我最终想明白的是这其实倒是个有趣的设定。如果去演出,演员可以是同龄人,但女演员的台词,却有年长人的姿态,这岂不是更加突破常规吗?况且它其实没什么是不可逾越的,不可逾越的只是我的内心。如果去演出,女人的年纪也许比男人还小,但女人的谈话却有一种比男人还大的效果,这你观众自己个想去,你无法知道我当初写作的支点是什么,但你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同,这岂不是让故事的维度更大了吗?因此是好事儿,不要回避。 丈夫是老沈,这个问题,我纠结了五分钟,但是也豁然开朗了。 老沈,我内心是有隔阂的,这是我当初不想用他的缘故。但是,如果在戏中,男人跟老沈有隔阂,就不是问题。这让关系的效果更丰富了嘛。观众依然无法想象为什么是这种效果,他只会感到真实。我不拒绝隔阂,我面对隔阂,我还表达隔阂,因此上,我觉得这种效果也让戏剧充满张力。 好,人物确定了。我现在也确定了写作时间是明天。大约我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凌晨,三、四点?开始写。 又有了那种面对未知的忐忑,哈哈,我又开始回到两年前的创作状态了,有点兴奋啊。
-
℘ 组长 楼主 2022-08-26 00:26:24 辽宁
借着写作思考吧。 现在已经是过了半夜十二点,按说我早该休息,然后等到下半夜三四点起来干活儿。但是,我估计是做不到了,又睡不着,就借着写作,思考,再发散点,随便想到的东西。 我回头查阅了一下《青稞别院》的写作,真的才八天的时间就写完了,那么大的体量,那么快的进度,让我吃惊。我记得《人鬼兽》更快,好像六天就完成了,两个话剧的写作都是中间没间断,每天都写。 可是,我不要这些给我压力。就是十天半个月才写完,又有什么关系,已经是很快很快了。但是,现在,我问题,是不甘心平庸。 其实,他妈的一点不平庸了。第一天写的八千多字,已经很惊艳。问题是我的完美主义,不能忍受它变成“不惊艳”,所以,就又有了压力。 刚才在楼下溜达了好几大圈,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解决得挺好。一个,是芳菲的角色,我在内心里已经由嫂子,真正换成我认识的那个主持人芳菲了。我觉得这个内心写作支点的转换,是个挺不错的做法,是个解题的做法。如果一直是嫂子的感受,我觉得芳菲独白就,没有力气了。嫂子给我的感受,不太适合那种理性、知性的效果,芳菲够,她的职业传递给人的感受,已经很好了。我不管观众是否感到角色的变化,我关心的是文思一直在变,变,是永远的主题。 但是,我是否说破这种内在角色的变,我不知道。 现在的问题是我变的东西太多了,刚才在楼下遛弯,想到的许多变,都挺不错。但是,这样做,是否冒犯观众?我不知道。 要有一个稳健的推进的感觉,要有变,但要在一个额度内变。不能天上一脚地上一脚,所以我有点乱,有点不清晰。 另外,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哪怕观众不知道,但是你自己要知道,这个很重要,我有了主题,一切谈话再散漫,其实也是有做指向的,目前还没明晰。 先说这么些吧,一时也清晰不过来,哪怕今天不写,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我要做一个接收者,让汤姆带着我走,这事情不能变。
-
℘ 组长 楼主 2022-08-26 10:01:17 辽宁
昨天夜里在楼下转了好几大圈,回来后躺下,辗转反侧,也没想出个靠谱的办法,睡前倒是下订单了,但心里还是没底。 三点多醒来,看来还是心里有事儿睡不踏实,继续想,还没想明白,继续睡。 早上八点多睡醒,醒来就想找找有没有答案,结果没找到,心理觉得悬了。 可躺了十多分钟后,那答案就自己施施然向我走来。我看到了一个确定无疑的结果。 也就是说,芳菲在这一刻,已经对我成功附体了。我满脑子都是她在说话。而且我知道了重要的一点: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应该袒露芳菲最深刻,深刻到她自己都无法完全说清楚的内容。这内容,我知道,堪比《穆赫兰道》女主人公对现实情节的篡改。而在这里,是芳菲对想象的不断修订。当观众深深地沉入芳菲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复杂纠结的内心世界时,就是我成功的地方。 于是写,一个多小时,写了三千多字,今天其实已经任务完成,但我感觉还能写,不过先不管,这里已经告一段落。 我已经深深地把芳菲复杂的心态表露清楚,成功啊。
-
℘ 组长 楼主 2022-08-28 03:57:16 辽宁
下半夜不甘心,想起来写,或修改,但看了几眼文字,就知道自己脑子仍旧是麻痹的,只好作罢。 然后去看《青稞别院》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有脑力判断,结果还是不行,知道今天下半夜肯定没戏了。 然后去看当年写《青稞别院》时候的日记。我发现我也经历了挺多的周折,写到第五天,连主题是什么还没确定。跟《青稞别院》相比,这个故事已经是挺顺利挺顺利了,我不能对自己太苛责。 还是放松心情吧,给自己放假,让头脑自己清晰,让故事自己生长。 另外,看到2015年的日记,当时的情景一一浮现。那时候还是在北京,在我熟悉的那些地方走动。时光真快了,转眼七年了,我还在写,本质上,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我不是已经有了那么多成绩了吗?知足吧。
-
℘ 组长 楼主 2022-08-28 21:42:33 辽宁
头脑 有点僵化,估计不会说出什么有质量的东西。不过是把今天的战况汇报了。 下午听马勒第二,突然就想到文法上我可以荡漾开去。因为,之前写到三个人已经分不出到底谁在想象谁了,然后,那好吧,我把这逻辑就放下了。放下,就是不纠结于情节了,于是我发现,我的文字走了两万字,走到了一个山峰。一片高地,我感觉,这里其实是让这个剧本伟大的起点了。 但再往前是什么,我完全不知道,只感到眼前一片迷雾。 下午听马勒,一个灵感到来。让音乐起吧。直接就是马勒第二的第二乐章,整个铺垫。然后让三个人去说世界的精彩,让观众打开眼界的那种。我觉得这种做法很牛逼,像是给汽车加满了油,然后,你往哪儿跑,前面都开阔,都有底气。 本来以为这是明天的活儿,结果今天晚上时,忍不住就开始干了。现在脑子昏沉,其实也没完全达到目的呢。我看看现在是快十点,十二点前,会搞定?不知道。如果搞定了,那么我就省心了,直接去想下一步了。 感觉这一段起飞前的准备,大约也三千字吧。加上白天写的,今天整体四千多字。也是不错。
-
℘ 组长 楼主 2022-08-29 05:32:54 辽宁
今天第五天。 汤姆真是牛啊。我昨天半夜十二点把最后一点修改完毕,然后就躺下睡了,结果早上五点左右起来,大脑还一片空白。慢慢地,我其实也不是特别在意地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汤姆就把答案拽给我了。 只是五个小时,从一片迷雾中就带给我所有的答案。我深度怀疑,包括我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情,都是汤姆安排的。包括昨天听马二,包括昨天写到最后一个男人独白时,汤姆让我去找《大梦》中对神的猜想的那一段。 那段内容,谈到了因,因此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寻找女人反锁门,男人跳楼,老沈去而复返的因,就成了接下来的一条线。但是因为之前极为开阔的一番表达,因此这个寻找因,就视野开阔,不仅仅是在形而下徘徊了。这岂不是把一切都勾连起来了? 还有,刚才吃面的时候,我没主动想,汤姆又拽给我另一个飞起来的形式:让舞台转起来。 这时候观众才看到,原来舞台转到后面时,并不是门外或者卧室,而是别的。比如办公室,或……我就是一时没想好的场景。这样的话,人在场景中一边说话,一边走动,对了,那第三个场景是户外,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场所,比如有路灯的街角。我喜欢这个地方。 这是作为一个城市人,最熟悉的地方了。因此这个思索,就变成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索。而谈话内容则不断回到飞出去的三个人的内心独白的内容,比如长颈鹿,外交官查斯特菲尔德等。 它的确是飞起来了,这个飞,也许是三个人的因的飞。这个飞,是上帝在思索他自己。自己多么丰富,自己多么专注,自己多么广大,自己多么幽微。 这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作品了!
-
℘ 组长 楼主 2022-08-31 22:26:27 辽宁
说好了要给自己放两天假,可是今天下午就开始琢磨了。我用了一下午兼一晚上的时间,把已经写好的给修改得差不多了。修改的过程中,刚开始还不错,头脑清晰敏捷,修改到中间,我就有点麻痹了。不太兴奋,但是脑子还能用。有判断力,刚才,最后一点也完成了。 我打算待会儿早点休息,然后,最好下半夜的时候起来写作,我要进入女人的思维了,我希望是在万籁俱寂的时候,感受她最敏感的神经。 再多说两句:停顿的这两天,其实挺辛苦。总是在充满悬而未决的状态中,这其实也是一种消耗,挺难受的。好像不写的时候,比写的时候还辛苦。漫长的这两天,难熬,终于要过去了。 写作真不容易,真孤独。
-
℘ 组长 楼主 2022-09-01 15:19:50 辽宁
到了这个点儿,我今天写了两千多字,然而我的体力早已告罄。大约早上四点多写了一千多,然后上午写了几百字,然后彻底体力不支。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我知道我打算十天之内写完的计划泡汤了。 唯一我能想到的解释是这次写的内容复杂,后台运作要比《人鬼兽》和《青稞别院》要复杂很多。所以,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运算复杂。 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 不过,已经写完东西我满意。两天来悬着的心思放下了。其实,完全可以说,今天写的这两千字,基本上都是汤姆在做,而我只是记录,因为写作的时候我就看到,许多内容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如果不是跟随去写,我不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样满意的结果。 所以,再次证实这种写法的有效。我负责下订单,而汤姆负责出货。 今天是第八天。
-
℘ 组长 楼主 2022-09-04 05:33:47 辽宁
第十一天。 借着写作来思考。 我其实不用担心这个本子会出问题,我从未出过问题,所以这次也不会。只要跟定汤姆,我就是在跟着比我聪明几百倍的思想向前进,我怎么会出问题。 我最大的问题是老觉得进度慢。我要这样想:只要我不溜号,进度这事情不归我管。近今天来的进度的确是慢到超过我的想象,可是,这么一个话剧的体量的东西,它又不是长篇小说,慢能慢到哪去?我觉得慢,是因为干活干得不爽利,心情不好,所以时间变得难熬了,因此显得慢。 所以呢,我要想着克里佛的话,好日子跟坏日子一样重要。还有就是要任由各种情况的发生。 现在的状况是:我已经捅破了第一层的天花板,也许还有一层,也许没有,但是一个话剧的体量,捅破一层就够了,如果再有一层,那就快上升到伟大了。我现在比较顾及讲道理的东西变多,或者已经稍微露出你的要教训人的心意,这一点是让我非常不爽了。让人看到你的心思,这事情透着不高明,应当像曹公那样,看了几百年,还是看不出他的心思,这才牛。所以我现在写的,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向,这事情,也许我应该在下一个环节,把这个指向,给灭掉。让人本来以为你即将要说什么,但是他再往前的时候,发现你已经不再说这件事,而是说别的。于是他回头看,他发现他接受的那些,你已经说完了,就这些,你仔细琢磨吧。这样就显得高明了。但问题是,我未来要说的,又不能跟过去讲过的脱节,这事情怎办呢? 交给汤姆。我写完了,就交代完了。让这个超级难的难题,请汤姆解决。 嗯,写完,回想,我的确觉得这个是我最大的心病。我特怕教训人,可我已经在铺垫很久地教训人了。 本来要写别的,不过这个挺重要,差不多是最重要,因此先不谈别的了,把这个想好了再说。 如果能把这个想清楚,那也许情节会再捅破一层天花板,这就让故事走向伟大了。
-
℘ 组长 楼主 2022-09-04 18:18:05 辽宁
现在的问题是我要认清现实,它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我当初把它的难度想得足够大,我也就没有现在这么痛苦了。我当初写的那两个话剧,写得太顺畅,以至于我以为话剧写作就是这样的。这个故事给我上了一课。 也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它的结构变得复杂了。玩儿法变得非常多样,我要面对这样的多样,因此我变慢了。这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个我很重要的问题是我怕说教,但是主题却开始指向说教,这种畏惧心理要解决。 意识到足够的难度,然后,我仍旧有百分百信心会把它写得很精彩很圆满,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失败的教训。即便现在回头看有些东西不那么让自己满意了,也是因为我现在的认识提高了,而我在当时的认识之下,写出那样的效果,就是我非常满意的。因此结果总不是问题。 还有,要把困难分割开来,不要让它们在我的心里拥堵。这样我不用面对大的困难,我一个个解决眼前问题,我就没那么难受了。 写作最大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忍受写作过程的孤苦的问题。这一点,我要有准备。
-
℘ 组长 楼主 2022-09-09 16:32:31 辽宁
由于疫情的缘故,小区封闭,巧的是,网费也停了。因此日记中断了。 昨天把它写完了,一共十五天,我对这个天数感到满意,虽然比青稞,比人鬼兽都长,但是它需要构思的体量比之前的都大,十五天,针对于它的体量来说,已经是很快了。 而且对内容满意。在写作的最后几天,我一直跟自己所要让小我闭嘴,因此整个结构,包括大部分内容,都是汤姆的事儿。它凸显出了一个我从未构想出来的结构,应该说,它是一流的。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青稞和人鬼兽。 感到放松,但期间的苦役,不多说了。一切都值得。 昨天下午四点写完,然后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状态,果然过了五个小时,我开始有新的压力了,半夜很久都没睡,想着的是下一个,也就是第二部。 我对这第二部,更看好。它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第一部结构好,内容好,但是它有自己的品质,无法达成伟大,但这第二部,我觉得会伟大。 我要喂养它一段时间,我估计,算今天,三天后我应该可以进入写作了。 充满期待。
-
℘ 组长 楼主 2022-09-12 20:13:34 辽宁
今天经历了一个否定再晋升的过程。早上醒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想到昨天感到矛盾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超越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模式吗? 因为,我想到的,如果以一个动物研究者的视角去看,人类无非是动物一种,那么人类的行为,其实是违反了动物千万年来的遗传本性的。可是,我其实不想谈形而上,因为第一部已经谈了,而人其实是厌恶被教训的,因此,我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写一个爱情故事呢?而且我的构思里,它的确是我多年来就憧憬的那种伟大的爱情故事。 可是早上起来后,超越爱情的想法越来越浓,直到最后觉得,如果把这个故事的格局,从伟大,降为一流,虽然是降了,但是故事一定是更开阔的。 也就是说,我自己开始不满足与只写爱情了。如果超越,倒跟三部曲的格局有一个共同的呼应,就是都最后上升到形而上。我倒是可以给自己一个解释,就是在三部曲的基础上,它们是有着共同的维度高度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想法的诞生,它是我的吗?还是汤姆的?如果是汤姆的,我的确是应该让小我安静。 而且,我上升认识之后,我发现之前的那个只写爱情故事的想法,已经让我不满足了。因此,我现在大方向上,已经开始扭转,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可是,如是啊,真他妈辛苦啊。脑子总是在转,我吃羊肉片都解决不了,现在脑子都是紧绷绷的,我知道虽然还没写,可是我的苦役已经开始了。 可这也只是生理上的问题,我除了接受,还能做什么呢? 因此我此刻的决定,是继续拖延,直到被逼迫得不得不写了,我才开始干活儿。总是这样,生活几乎毫无乐趣可言了。
-
℘ 组长 楼主 2022-09-15 13:39:05 辽宁
第二天。 差不多是早上才睡觉,中午十一点起来,本来是打算要出去吃点东西,汤姆把我按住,写到了九千多字,第二天写了这么些,而且这一天还没过去,我挺满意了。 可是,九千字,该进入一个新阶段,创造一个新感受了。如果还沉迷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观众的潜意识会厌倦,可是,一想到新的内容要突破,脑子就开始告急。其实,在中午写完那两千字的时候,就已经让我心血耗尽了。现在的体力,到底是不如从前了,还是从前也这样,记不得了。 本来,其实还可以继续写下去的,但我让自己停住。九千字的地方,必须起飞了。我不要追求速度,而让故事沉入一个我不是很兴奋的境地。 现在看来,我发明的这种写作方式:让小我安静,让高我出手的方式,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但追求效率的这件事,还是小我在鼓噪,因此,别求快,最起码在这个节点上。之前的九千字,我其实很满意,有些地方有存疑,比如是不是关于传递科学知识的内容偏多了点?但这个存疑让小我自己打消:这还是我小格局小认识的计较,既然汤姆已经把这东西好好地撂在那儿,那就是有道理的。我不要用自己的小格局去框定什么,否定什么。 所以,好吧,小我继续安静,眼下的任务就是不要急。直到那个让我十分认同的东西出现。 去听会儿马二。
-
℘ 组长 楼主 2022-09-16 10:05:00 辽宁
第三天。 其实昨天写完上面的日记,我去听马二,差不多是过了三十分钟,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或者说,起飞的方法。但是……我发散地写吧。 过去,我总觉得时间不多了,要抓紧,要抓紧,因此不愿意把经历浪费在其他事情上。可是呢,现在我似乎有了变化,觉得,如果一味的这么苦役着,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因此,我倒是不愿意那么太紧逼自己了。 昨天想到的那个点,我说得详细点吧——从故事一开始,就是从事物的中段切入,一个女人要写故事,然后跟老公聊。可啥也没聊出来,因为要出去吃饭,但是这个段落,把背景给交代了,这个女人认识了一个叫老范的。 然后,女人进入自己的想象世界,在这个想象世界里,舞台旋转,倒回到从前,把第一段中交代的女人认识老范的过程,给写了出来。但是在这里,我要给自己留一个“不怕繁中繁,只要繁中虚”的空间,到底女人跟老范的认识,是在想象里,还是现实里? 可是呢,我写到这儿,又觉得,女人跟老范的认识,应该还是现实里。我应该让观众信任一个最基本的东西。等信任建立,我再起飞,就会有一个坚实的支点,我不是在真空里飞。是的。应该这样。 第三段,女人从回顾中回来,又跟老公有了谈话,其实内容不多,只是交代出女人现在想写故事了,可在老公眼里,这故事不就是婚外情么?可女人坚决地予以否认。 这否认,其实是对观众觉得自己认为这是婚外情的否认。我不让你抓住,作文要狡猾嘛。等到老公走了,我们可以要知道,文字已经写到九千字了。 之前的内容,足够好。它不是那么信息量密集,说话把最基本的内容都融入,观众松弛、怡然地看完以上内容。但是九千字,大约已经是近三十分钟了,如果我还没一个陡然的变化,观众可能没感觉,但我对自己就不满意了。我必须得有一个新高度新内容出来了。 于是昨天就有了我在听马二时候的灵感,我不想细说了,因为要耗费脑筋。 再回到最初的对于生活的思考。 我这么死去活来地写,我太累了。昨天中午出去,身子就有些软,大街上想起写作的内容,要往下想,脑子就告急,感到又要开始苦役。我至于这么让自己永无出头之日的干下去么? 另外,是否故事本身的精彩,也让我可以休息、修整呢?停一停,感受感受,让地面坚实,这事情对写作是有好处的。因此虽然我写了两天,我觉得,其实我还是可以让自己休息的。不要总追求一鼓作气 还有就是,让小我安静。我不想去想的时候,汤姆拽着我使劲想,停都停不下来。我不去想的时候,我为什么要逼自己去想?难道我不去想的时候,不会也是汤姆的安排? 因此,我现在愿意——自然而然。我已经够努力了,我放松自己,我也不会懈怠到哪里去。何况,事情停下来了,我当然可以认为,是汤姆让停下来的,而不是我想停下来的。 因此上,今天写了这日记,我是给自己清理一遍,然后,顺其自然吧。
-
℘ 组长 楼主 2022-09-17 00:57:50 辽宁
反正让我睡,也实在是睡不着。躺着也是在想,而且我现在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可是写,那未来的东西,又没长出来,所以索性我就通过写,继续思考。即便是累我个好歹的,睡了更踏实。 之前结束的地方,是女人停留在大街的场景,现在我觉得,也许要让她回到档案室了,为什么? 之前的一万多字,女人的戏份太多,如果以此方式发展下去,情节就太单线了,因此我觉得,必须得让另外两个男人进了。如果还是让女人,跟其中一个男人有戏份,那就还是会拖延很久,才能三个人碰面,这会让情节太冷清了,我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想讨好观众的,你情节写得再好,你的场景不热闹,它也是在给情节减分。 而且,三个人的戏份,冲突就变得多了,戏剧的张力也大了,因此现在看,最大的前提:三人同台,就变得重要了。 好,这个认识扎实了,继续向前。 三人同台,那就是另外两个男人,从合理性上,必须从自己的世界里进入女人的世界,或问:为什么不是从其他两个男人的线索牵出来,而一定从女人的线索? 因为女人的戏份大,而女人的情节上,她的渴望如此强烈,她的障碍如此强烈,观众最移情的是她,观众的心理,是想看到女人的问题如何解决,因此必然要从女人的线索,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让两个男人,快速进入。 这又是一个坚实的踏板,继续前进。 既然目前仍旧以女人为中心,那么两个男人从各自的世界进入,逻辑上,就必然是男人从野外进档案室,老沈从大街进入档案室,别无其他办法。 这也是没有第二选择的踏板,继续前进。 好,两个男人从各自的世界进入档案室了,他们为了解决女人的问题来。我要交代他们是如何进入档案室的理由吗? 我以为不必。给观众留出一个格式塔,单单从合理性上让观众有了认同,就够了。至于为什么会进入女人的世界,是以什么样的情况下进入了,不要解释,让观众自己给出解释,就够了。 这也是一个……不说是坚实的,但也是可靠的一个认识。 但是,从前进的阶梯上来看,我其实写到这儿就够了。认识只是停留在两个男人从各自的世界进入档案室,就够了。至于他们三个同台,各自说什么话,我完全不要考虑,我只要守住一个前提: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为解决女人的问题来的,就够了。 本来,我写这日记时,是想着长篇大论呢。而且,之前有诸般考虑,比如女人单独跟男人的戏,女人跟老沈的戏,或两个男人的戏。但在以上一个个踏板带入进入一个确凿的境地后,我也懒得写了。 剩下的时间,我该干点啥呢?实在是,现在精力正充沛的时候。
-
℘ 组长 楼主 2022-09-17 10:32:49 辽宁
我有点急了。 其实回看一下日记,前两天写了九千字,然后第三天到下半夜,也已经写到了一万两千字,也就是说,我第三天是写了三千字,是正常的速度,而第四天才开始,我其实每天都没停止,甚至没效率低下。我的问题是,因为整天在琢磨,所以时间变长了,让我误以为我的进度缓慢,不是进度缓慢,是我盯紧一件事,时间变慢了,变漫长了。 因此这日记的第一件,是告诉自己:如是,即便你觉得是苦役,你其实也在正常的速度上,别苛责自己。 第二点。 这两天之所以没前两天那么快,是因为要思考的东西多,要后台解决的问题多。因此,这是必然的,是正常的。现在,我走到的这个地方,又开始了第一部的那种三人出来说些理论的话,我在这点上,尤其感到……压力大。因为什么呢? 我怕去教训人。虽然你的那些观点理论,都非常棒,但你总拿出教训人的姿态,给人讲课的姿态,我不喜欢。我内容都有了,就是觉得在卖弄学问。可我本心不想卖弄,只是我觉得这些观点认识包括观察,都非常棒,我想跟人分享啊。 一直纠结这事儿,加上头脑不清醒,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即便是汤姆安排,但小我不兴有自己的意见么? 但是,刚才给我我妈喂早餐的时候,我觉得,我心里有一些底了。 首先,如果这是第一部,也就是说之前没有学问的介入,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只是因为第一部里有了这样的内容,我再炫耀学问,我自己觉得有点多了。但是观众其实没有这种感觉。我第一部炫耀那么多,我自己都不嫌多,第二部没那么多,我倒跟自己较劲,这其实就是想多了。 第二,这第二部的学问内容,我刚才给我妈喂饭时,想到文法的特犯不犯。是啊,高手就是要故意重复,但是每次重复,又总有新花样,这不就可以了么? 而且,我想,为了消除——我自己的——炫耀学问的嫌疑,我想让讲述者,也就是老沈跟男人,再谦卑点,让他们自己说,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有底,而且,女人不参与讲述,而只是一个被开导者。你能不能开导成,还两说。有这三点的特犯不犯护航,我觉得,其实可以写,没问题。 这是目前的想法,重要的是让你的人物成为弱者,观众总是同情弱者的,同情之下,不会觉得你在炫耀。 嗯。差不多可以这样。格局如此,不变到这里,说不过去了。
-
℘ 组长 楼主 2022-09-18 15:00:08 辽宁
第五天。 中午起来的,本来想着如果今天不写,我也不负疚,因为过去的四天,都有合格的成绩。可是伺候我妈吃完饭后,故事里的女人就在逼我了。我只能起来记录,写了一段,觉得告一段落了,可以休息了。想出去换换脑,可过了一会儿,又有新内容到货。我赶紧接货,结果刚才停下来一看,今天已经写了三千多,现在已经马上两万字了。 挺满意,而且我知道下面的内容不难,今天应该会收获挺多。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我要说我的满意,而是我要再次提示自己。 就是,写完的这些内容,又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我的预想。我没想到情节会向那个方向发展,我预想中的大段想象,竟然没发生,或者说,它再推迟发生。这让我,其实心理有点不得劲儿,因为毕竟,我想象的那个方向,应该也挺不错的,可河流改道了,我对彼时彼地的风景,就只能感到遗憾了。可是,这跟随写作的过程,难道不就是随波逐流的过程么?因此我也要认,因为这事情的本质就是:到底你要听汤姆的,还是听自己的。 汤姆总是在把我带向——首先是意外的地方,然后是惊喜的地方,最后是,最好的地方。
-
℘ 组长 楼主 2022-09-19 19:03:51 辽宁
第六天。 中午嫦娥来了,陪她说话到下午一点多,差不多,这一天,我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昨天晚上睡觉前,我刻意让自己别想创作的事儿,然后真没想,结果醒来以后,脑子里也没太多内容。所以我这一天真正开始的时候,就是送走嫦娥以后。 她走了,我开始想,渐渐有点意思,然后觉得脑子需要休息,睡觉。睡醒了,大约是下午四点多,然后按照脑子里有的东西,我不求结果,跟着汤姆开始闯荡天涯了。结果写的过程中,我也是挺意外,一些细节的点,居然是那么安排的。但是,我有两个遗憾。 一个,是男女彼此之间情意的表达,太点到为止了,小我原本的述求,其实想痛快点。但是人物行动起来后,根本不听我的,我只能记录他们的言行。内心不甘。 再一个,是在档案室的戏份里,我预想的动作场景,应该不少,但是我写了一千多字,就离开档案室,到了大街上,这一点上,我除了感到遗憾,但心里也感到服气。汤姆这么安排,的确是我追求的格式塔,不充分表达,你感受到就走。结果,文字到这里,也就两万五千字。 但是,这个字数,我感到,主题浮现了。故事进行到这里,才浮现主题,我感到是牛逼的。之前两万多字的铺垫,让真相浮出水面,这是牛逼的。 可是呢,写了这一千多一点的字数,我非常累。比昨天写四千多的还累。我理解是男女对话的情节,两个人的状态其实都挺累的,所以我跟着累。但是呢,今天我还不甘心,五点写完吧,再过六个小时,十一点,我能不能有体力继续呢?如果这一个小时里我能开始写,今天就会最少达到三千字,我才算甘心。 不过,如是,再次提醒你,别太逼自己了。你写了六天,都一直处在不错的进度上,内容也无可挑剔,你这么弄,挺不错挺不错了。所以写到这儿,是的,如果今天我一直娱乐下去,完全不写,我觉得,那才是你懂得生活的表现。
-
℘ 组长 楼主 2022-09-20 02:31:38 辽宁
我决定,还是把昨天晚上写的东西,给删除了。虽然是跟随汤姆,但是我觉得这段内容太自我了,我不舒服。 这种自我,显得讨厌,它是我自己的一个面向,让我照镜子看到不咋地的自己。 又有点觉得可惜,就保留在这里————
“……桃花源里,多么温馨美好,可是,我想你也应该承认,温馨美好的,是人心,而非风景。美好的风景你能很容易找到,但你的内心是否有相通的感受,就再说了。我想在桃花源里表达我对活着的认识:活得好活不好,一切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你的内心,而不是世界。 但是,内心,我们的内心如何活得好,活得,时时刻刻,如同在天堂?这是个问题。于是我们再往前追溯,就到了我跟老沈的对话。” 女人插话:“那段对话,太学术了,很是讨厌。” 男人:“你表达的只是你对事情的态度,而不是事情身。万事万物不都是这样么?对于一朵花,美丽的花,其他的花不会有感受,而你有感受。那怕一坨屎,人类都讨厌,但是狗不讨厌,寄生虫不讨厌。” 女人:“真恶心。” 男人:“你看。” 女人:“那么说,你对世界的观感,你就都很确定了?” 男人:“因为不确定,所以才有了讨论。你以为老沈的话,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吗?” 女人:“那是谁的?” 男人:“我的。” 女人:“你的?” 男人:“我是想说,因为我不确定,所以我创造了老沈,和他的思想。我想让人批驳我,而不是赞同我,反对我,而不是符合我。” 女人:“为什么?” 男人:“因为,我没有答案。” 男人说完,深吸一口气,看向环境。点头:“嗯,因为,我没有答案。我不知道理性到底值得我们骄傲,还是值得我们唾弃。” 女人:“唾弃就不必了。” 男人:“谁知道呢?你知道吗?” 女人:“我只知道……”看向档案室:“刚才的那一幕,挺可惜的。” 男人:“可惜?” 女人:“怎么不可惜?我有长长的话要说,长长的,积攒多年的缠绵、涟漪,要说。”看向男人:“我也知道,你也有那么……诗意的,打动人的话,要说。” 男人:“可我们,什么话也没说。” 女人张望着档案室:“可是,我们能回去么?” 男人看向女人,不说话。 女人自言自语:“可以回去,可以回去。舞台是旋转的,可以逆向,也可以正向。” 男人:“可是,如果我把一些朦胧、暧昧的感受,撕裂开。你也许就不可惜了。” 女人:“撕裂开?你要撕裂什么?” 男人咬牙,然后:“我还是,留给你一些幻想吧。” 女人:“不,你说。你以为我是一个柔弱的,只知道做梦的女人么?” 男人思虑片刻,决定了:“那么好。如果你的那些话,换了个人。换了个……你曾经幻想过,而幻想也一直没破灭的人,一个男人,你还能不能说出来?” 女人愣愣地看着男人。 男人:“你只是幻想罢了。你只是把自己的幻想,放在一个,差不多合格的人身上,罢了。” 女人:“你……”快速走动到一个地方,“太没有情趣了。” 男人站定一会儿,低头,自语:“我也不想这样。我也不想,让这个故事,这个游戏,就这么终止。”忽然抬头:“要不,我们重新来过吧?倒回曾经的,某一个场景。对,我们重新来过。也许,不,肯定会不一样。”
-
℘ 组长 楼主 2022-09-20 22:12:57 辽宁
今天比较特殊,我中午起来后,就一堆事儿,到现在房间还没收拾呢。可是,我的战绩也辉煌,凌晨两万六的基础上,我又写到三万三,今天我能写八千多吧? 但是,后来的,也就是今天下午的,是我从过去关于贝聿铭关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读书笔记上挪移来的,当年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怎么想到会用上呢?我真是为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感到自豪。一切都不是白费的,我多年来的积累,并不是为了用在这里,也根本没打算用在这里,但是用上了,是对我辛劳的报偿。 这样看来,写作以来,每天都在进境,都有不错的成绩,而到了现在的字数上,我大约已经能看到即将结束的风景了。 今天感到幸福。
-
℘ 组长 楼主 2022-09-26 00:45:32 辽宁
现在刚到二十六号,也就是我休息思考的三天后,今天应该写作了。但是写不写呢?我不知道。 我会提醒自己:时间拖延得越久,其实就意味着要写出来的东西越好。时间久,是因为后台没准备好,所以我这打前锋的,就可以暂时休息着。但是,真没准备好么? 我不确定。刚才,也就是两个小时前,还感到有点艰难、有点渺茫,但是现在,我之所以写日记,是因为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看起来是不错的,但是,我唯一的顾忌是,它有抄袭之嫌。 也就是,这个故事是一个层层倒叙的结构。或者说,我可以这样想:它是一个俄罗斯套娃,只是越把外面的呈现出来,越知道里面的线索,这个套娃的比方不恰当。 就还是层层倒叙。可是,人家邹静之在《莲花》里就是这么玩儿的。但是,其实邹静之也是从《疾走罗拉》那里得到的灵感,但是,我这个层层倒叙,到,不是什么灵感,而就是人家创意的借鉴。 这是我唯一感到忌讳的,但是,它的确是解决我眼前问题的不错的办法,日记放这里吧,看看能不能更上一层楼。
-
℘ 组长 楼主 2022-09-26 11:10:00 辽宁
思考的第四天。 早上醒来后,就把我累够呛。又想到苦役这个词儿。不过,福祸相依,苦役的后面,随之而来的,就是好事儿了。 想到了第三场景是什么。既然主题是生死,那么场景我把它设计成3D的立体画,大约是地面是水面,水面延伸到墙体上,然后水的上面是迷雾。整个场景,是那种朦胧的白色,对于人来说,生死就像迷雾一般看不清楚。于是有了讨论,有了故事。 然后,我要利用舞台的旋转,正向旋转,是向未来,逆向旋转,是向过去。而人在走动的过程中,可以在正向旋转的时候,遇到对面过来的人,他是逆向回溯的,这就让叙述有了变量。因为正向走的人,可以把逆向走的人拉向正向,而逆向走的人,也可以把正向走的人,拉向逆向。于是行走本身,成了对生死两级的探索。 再有,昨天半夜里想到的倒叙,早上有了新进展。我会倒叙,甚至为了达到鲜明的效果,多次倒叙。但我不会一直倒叙,而是倒叙到了当下的时间点后,开始回溯也即逆向旋转,这样,倒叙本质上是时间向过去流动,而回溯也可以说回忆,也是向过去流动,却不是倒叙了,也有意思。 我觉得,想明白上述三点,是构思以来最大的收获。我甚至觉得,可以开始了。至于何时开始,听汤姆的。
-
℘ 组长 楼主 2022-09-27 11:49:54 辽宁
思考的第五天。我还在等。 其实,大约不必等了。上午睡觉醒来,感到脑子开始自动去思索相关内容,一些细节在敲定,一些顺序在进一步捋顺。最大的收获是,先到了写作顺序的支点:我要从最融洽最和谐最统一开始写,然后渐渐分裂、分开、分崩离析。这个支点让我可以从一写到无数,然后在修改时,再从无数返回来。 有没有别的可能了?我不知道。但似乎思路就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了。 依然是,再等等吧。不过我感觉,似乎已经没有悬念。而且思考五天了,从不必也不能都想明白,而只能想清楚一个大概的理论上,五天已经够多。 再等等吧,直到觉得义无反顾,然后一头扎进去。
-
℘ 组长 楼主 2022-09-28 06:28:19 辽宁
第一天。 早上醒来,精力旺盛,觉得该写了,而且女人在呼唤我写。可我的感受,总觉得女人跟男人的对话,怎么那么舞台腔?我使劲儿也抹不掉这效果。 于是只好拿起我的核心武器,思考女人的障碍是什么,渴望是什么,当她的渴望和障碍同等强烈的时候,舞台腔消失了,于是我开始记录。 事情的走向,没太大出乎无意料之外。不过,现在想,我还没开始整理成倒叙的样子呢。到时候会是什么样,我在写的时候都是个迷,所以也挺有意思的。 头脑僵化了。现在写到四千四百字,我估计今天放一放,应该还有进展。 第一天,总算开始了。心就不悬着了。我也把自己切换到另一种让我稳当踏实的状态,这挺好。
-
℘ 组长 楼主 2022-09-28 20:09:06 辽宁
中午写完后,突然感到有问题。如果这三人这么早就暴露了他们的身份意图,那么,我这个红白喜事造成的错位误解等等引起的滑稽效果,岂不是没了? 想到这儿,顿时感到堵得慌。可是呢,过了大约也就是不到半小时,似乎解决办法也自己冒了出来。 就是:这三个人,应该要不断换装,变成别的人,别人不知道这屋子里的人都什么背景,所以我当初追求的荒诞效果,不会消失,而只会增强。另外,三个人不断出去,也符合来参加红白事的逻辑。不然只是被困在这储藏室里,岂不是太让人感到说不过去了? 想到这里,觉得是解决方案。可是呢,怎么觉得,过去一直以来的惯性,被挖断了?心里堵得慌。于是赶紧出去纾解,逛了几个小时的街。 回来,感到事情似乎就得往这里走。而且,我之前想到的先写完然后再修改成倒叙,似乎也不能成立了。这对我来说合理、成立。不是汤姆发货出了问题,而是汤姆要让我在这一层,把所有的东西都看遍了,内心才确定某个选择是对的。 然后,就又写了一些字,现在是近六千字了。第一天,效果也还挺不错。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兴奋。也许它不像前两部那样,深入了人的内心的情感,让人愿意移情。这个故事,似乎没有什么移情的点。 不过,如果全都是个人内心的感受的,我也厌倦。姑且先这么写吧。
-
℘ 组长 楼主 2022-09-30 18:32:50 辽宁
今天第三天,完全没有写,连续两天了,这真是出乎意料。 不过,我一点不负疚。我觉得这是汤姆的安排,而且自从一个月前我开始写,已经够勤奋的了,几天不写,啥都不算。 我觉得,可能还是昨天嫦娥来,我陪她一天,体力也消耗。然后今天也需要恢复起来。是因为年纪到了? 我不负疚,也还有一个原因。我今天几乎一整天,都在构思下一个故事,我已经给它起好了名字,叫:蘋。 当初的想法,是个情色小说,我根本不想写,可是脑子却一直在想。我真实地感到被汤姆绑架。我不想写的东西,我自己的荷尔蒙也没那么旺盛到了要通过情色小说来宣泄,因此极其讨厌写这个故事,我在抵抗,反抗。 可是呢,下午带我妈出去遛弯儿,路上就在想昨天跟嫦娥谈到的,我可以把一般的故事,写成伟大的故事的说法。我就想到,难道这个情色小说,不能够让它伟大起来么? 想到这儿,似乎捅破了一个天花板,我看到光漏了下来,然后我知道,即便它不伟大,但我也已经充满热情,要写它了。 就是:一个人的生存可以极尽污秽卑下之能事,但他最终还是会洗尽铅华,出淤泥而不染。一个极尽猥琐情色的生存态,当然会毁灭一个人,但也可以成就一个人。以至于当我们看到一个如此踏实,怡然自适的人时,我们会觉得,幸亏她有这样的经历,才有这样美好的生存状态。 所以,当我想到故事这样走向时,前面的情色,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写,而不必担心自己污秽阴暗了。真是太好了。 不多说了。我现在简直盼望这第三部曲赶紧写完,然后我赶紧进入——蘋。
-
℘ 组长 楼主 2022-11-04 20:14:11 辽宁
上一次的日记距离今天,已经是一个月零四天。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写小蘋,然后小蘋现在又放下,再转回到这里。 我觉得挺好。小蘋的故事,需要修整一下,积蓄力量,而三人游戏则因为放置了这一个月,我心有不甘了。 也就是说,我不想再延续既有的模式,给它来个一顺水。我不满足于此了。所以这一个月放置得挺好,如果我一顺水,我大概也不会给自己太多惊喜了。三个差不多一样,也就显不出一个来,三个变一个了。 但是,接下来,这第三个,会有什么新的突破?我其实在两三个小时之前,还觉得有些辛苦。总是觉得,我怎么总是给自己找苦役啊。可是现在又感到,毕竟过了几个小时了,我有新的想法又在往外冒了。 跟自己说,不着急,想好形态,才是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的东西整明白了,其他都一律顺延。而且,是啊,我要享受生活,我一辈子可能都会以此为生,不再间断,我不享受生活,我就在给自己找郁闷。 因此我不着急,我让它慢慢长,一直长到我不得不写。 我估计不会超过三天。所以,等吧。
-
℘ 组长 楼主 2022-11-04 22:00:21 辽宁
我这几乎不算是借着写作思考,而是借着写作发泄了。因为汤姆在拎着我,让我停不下来,而我其实不想那么勤奋,但我又无法不勤奋。我就不能享受一下生活吗? 现在的境遇,似乎是汤姆一条道,要往平行蒙太奇那方向去走了。所谓平行蒙太奇,一个是现实中的线索,三个人在在参加红白事,另一条线索,是红白的尽头,也就是那生之前,死之后。这条线,应该是在他维发生的,也就是第三场景。我估计这场景应该是一个超现实的摆设,至于啥样,再说。现在想没有意义。 那么,这他维的线索,一定是让情节丰富,让事情本身就具备高度和深度的。因为你在现实中的种种设想,种种憧憬,一切都在终点给你显示了么。但是我想在这虚幻线索中,注入扎实的线索。也就是,让人真实地感到这个死去的人是个真人。比如得什么病,死的时候穿什么等等等等。因为如果不这样,虚无就更虚无,就不可信了。 可是,我到底要这么做吗?从今天晚上开始,汤姆似乎不再给我别的选择,而的确这样的写法,让我兴奋。 好吧。再放放。看明天是什么情况。
-
℘ 组长 楼主 2022-11-06 09:14:58 辽宁
思考了三天,我觉得应该可以开始了。 也就是说,汤姆不再给我其他形态让我参考,而只是盯着一个形态深挖。现在,已经不是选择的问题,而只是在一个形态里,怎么弄得更出彩的问题。 一个简单的雏形:平行蒙太奇,舞台上的三个场景,一个是仓库,一个是街角,一个叫他维。 我想用灵界这个词了,可是灵界其实不准确,一切都是灵界,所以我创造了这个他维的词儿。 他维世界里,亡魂,以及超我在说话。亡魂有两个,都是根据我现实的经验,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淑娟。第三个,是汤姆。它不是在死之后的状态。 我知道基本上可以写了。再加上凌晨的时候又收集了一些资料。但是白天有一些事情,我估计,晚上吧。
-
℘ 组长 楼主 2022-11-13 21:51:10 辽宁
这真的不是借着写作思考,而是借着写作发泄了。 想到一种新的形态,这种形态,我都不知道我以文字的方式,能否表述清楚。 就是,当一个主人公的灵开始讲述时,他讲述的内容,与之前发生的另一个维度的二人对话,是相互佐证的。也就是,之前的二人对话,在灵界主人公讲述时,他其实已经看到,他在灵界在对二人的对话有了一番评述。但是,因为二人对话时,是看不到灵界的,因此他们只是单纯地对话,但当下一章节灵界主人公开始讲述,时间其实回溯了,为了佐证灵界主人公的话,二人已经过去的对话,则需要重复一次,或者两次,最好是两次。这样,观众就会知道,这二人的对话,也就是活人的思想,跟观众差不多的思想,在灵界人看来,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这种回溯重复,是我发明的形态。它其实不完全等同于多线程叙事,或者最多是多线程的一个变体。然后灵界主人公要进入物理世界,观众以为这又是第三次重复了,因为灵界跟现实中的人是一个人嘛。但当灵界主人公出来时,却是另一番新面貌。一个新人,在带动新情节了。 我说起来,估计有人读起来,会一头雾水,但我知道就行了。而且我也不认为观众会糊涂。因为当我把这种回溯重复进行了几次之后,观众就会习惯这种模式,并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我在以换个视角,重复递进的方式,让你明白一个的确是不容易一下子懂得的道理。 这种形式,人类故事历史上,没有过。我觉得,为了这种形式的创新,我也可以用一下。 现在还没完全确定,不过,如是,你不要着急。话剧本来就是不长的东西,你想拖,也拖不了多久。为了这个想法,陈放一下一天,都可以。
-
℘ 组长 楼主 2022-11-18 02:41:12 辽宁
反正也睡不着,不如起来干点活儿。写东西是写不了了,汤姆不给我那脑子,然后我刚才躺着的时候,突然,大约是汤姆给我的灵感:下一个出场的老范,将以什么身份,什么学术视角,来讲述生死? 突然就蹦出了两字:经济。 我靠,如果经济可以解释生死,那就太牛逼了。我赶紧去看自己的《大梦》资料库,迅速浏览,发现经济是最合适的。然后打开经济的资料文档,结果看了不到五分钟,就知道的确是:经济可以解释生死。 最简单说就是理性人的理论,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性的,这是经济学的基础,那么,人怎么能做这么不理性的事情呢?用一生的时间积累,然后到了积累的最高峰,他突然什么都不要了,把所有积累付之一炬,这是理性人该做的事情吗? 哈哈,这个视角去解释生死,我相信人类从未有过。苏格拉底也没这么解释过啊。 牛逼牛逼。 我把相关资料,摘录一些,放在下面,以供我写作的时候用得上——
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理性人”。大意是经济学认为任何人都是理性的。他做出任何决定时,都是根据他所能收集到的材料,再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的最佳选择。哪怕一个女人拿起刀杀了自己的丈夫,她也是理性的。因为如果条件不充足,理由不充分,她就不会行动。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记得,应该是贝克尔,没错,就是他。贝克尔是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有一个理论,通俗点说就是研究经济问题时,不能只研究经济问题。还要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人。因为是人在推动一切事情嘛。但是研究人呢,你又不能单单地从理性层面,你还得把相关这个人的所有层面比如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等等因素,都收集齐了,这个经济现象才能获得最可能接近正确答案的解释。
从理性人上,我想到一个爱因斯坦临终时候的例子。他临死前的几小时,还在研究科学问题,为什么?这是理性的行为吗?因为他的深层意识,超我知道,他做的每一毫厘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爱因斯坦自己也似乎说过关于 死亡不存在的话题,可以找出来。
经济学的本体是理性
林毅夫在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导师舒尔茨是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他对欧洲从工业革命后到现代,近三百年的主要社会变革考察之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重要变革的到来,都是受着当时主流思潮的影响,可是变革之后人们发现,当初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思潮”却是错的。 我很想详细了解舒尔茨那些变革的例子都是什么,可惜没有精力了。中国的例子却是眼门前的:中国进行经济改革时采取的方法,是当时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最差的渐进式改革,却成功了。当初,谁能想到呢? 舒尔茨的发现让我有几点思考。 一、 一件事情可以有几种解释,并且几种解释看起来都合理,这本身就说明理论存在错谬的空间,因此千万不能相信任何既有理论。也千万不能照搬任何成熟理论去解决眼前任何问题。 二、 也因此不能迷信任何专家学者。即便是大师,也常常是错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而在那之后,他的研究走向死路,他几乎是迷茫无措,令人同情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如果我们依旧迷信相对论之后爱伊斯坦的话,就是错得离谱。爱因斯坦尚不能迷信,何况其他任何学者? 三、 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现象,那么就不是现象本身的问题,不能再换种理论解释,而是要修改理论本身。我现在的理解,所谓僵化就是个体在经历世界时,理论越来越多,而世界却越变越快,人不知道修改自己,而只是拿固有标准衡量世界。而无论面对经济学还是面对世界,当理论和现实发生矛盾时,其实正是修正和发展理论的大好时机。 四、 理论不可靠,那么研究理论还有意义吗?还有可靠的事物吗?有。就是理性。理论可以改变,但理性是不变的。 事情开始指向问题的核心。经过一番认识的摔打之后,我对理性的认识又进了一步。而就在我对“本体”发生兴趣时,林毅夫指出,理性就是经济学的本体。 这就是思考的乐趣了,其他事物不可替代。 经济学对理性的解释是,人在任何时候的选择都是理性的。粗看起来,这种观点似乎不成立。我们看到古往今来,无数人都在做出愚蠢、荒诞、疯狂、偏颇、糊涂的决定。但经济学却认为,人这样决定,一定是在满足他的某种需求,且有可能是最大的。因为,如果人在里面感到不舒适,他就不会对抗这种不舒适,做出“非理性”的决定。他人认为“非理性”,那是他人在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不客观,并且视角单一。 比如,一个暴君,杀人无算,荒淫无道,人们用憎恨、唾弃、正义等态度去面对这个人,但这些态度和立场就让客观缺席。人们很少去想,希特勒一定不会以为自己在残害世界,他或许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救星;或许认为世界就应该由日耳曼民族管理,才靠谱(有道理啊);或许他也厌倦了世界总是战争,他的理想是以自己的力量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并把弱等民族铲除,建立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人们说,他们站在正义的一面,这已经在说人们失去了客观的视角,也因此造成真相的缺席。这会让对世界的解释经不起推敲和质问。 经济学方法抓住了“人都是理性的”前提,因此更容易集合更多的角度,也更容易得出客观的结论。说到这,我更清楚了过去的观点: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世界,最贴近事情的答案。 林毅夫说,“不以理性为出发点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就不是经济学的理论;反过来,如果以理性为出发点来观察、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即便所观察、解释的现象和金钱及物质利益无关,也是经济学的理论。” 我尤其看重这后半段观点。它再次提醒我,以真正的理性去观察解析世界,本身就经济学行为,它会让一切存在变得合理。只有有了“合理”的前提,事件和现象才会被制造出来,也只有在“合理”的前提之下,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更简洁和雄辩的答案。 既然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人,他们在面对抉择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呢?归纳林毅夫的观点,我认为有三个问题要面对。 首先,这件事的限制在哪里?其次,有几条路可供选择?最后,各种选择的成本是什么?一番电光石火之后,人就会作出只符合他个人“理性”的最佳选择。这选择可以表明他是个勤奋的人,也可以表明他是懒惰的人,也可以是“他很保守”,也可以是“他很随便”。不管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如何,你不能否定这个人是经过选择才做出的决定。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向世界宣告“这就是我”。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合格的经济理性人。所有的人都是自洽的。 从这里开始,我似乎看到了经济学开始指向神学。那一切道路的终点,那万物共有的规律。我希望能有时间和精力,从终点面对经济学。此刻,我需要进入局限。 如果所有人都自洽,世界为什么还这么糟糕? 我们不能忘记,理性只是针对与个体是对的,却未必符合世界的标准。一个女人因为丈夫出轨而杀死丈夫,从“痛快”的角度,她得到了她要的效果,但这理性的选择却与世界发生冲突。如果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光自洽没有任何意义。人必须与世界的产生和谐的互动,即外洽,才能走向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结局。但如果从人来到世上,此生只为完成一个对自己的有局限的设计来看, 不外洽也是理性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本体与常无》 林毅夫——————在上面的内容中,我尤其看重我总结出来的话: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现象,那么就不是现象本身的问题,不能再换种理论解释,而是要修改理论本身。————这段话给我的提示,是我们天然以为死后什么都不存在,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死后必须有所存在。死后一切都不存在这个结论已经无法逻辑自洽了,那么我们就要修改这个结论本身!这才是理性的行为!而这也才是经济学的思考模式。也即——理论不可靠,那么研究理论还有意义吗?还有可靠的事物吗?有。就是理性。理论可以改变,但理性是不变的。 ——————上面这段话,十分重要!!!!
拥有是无趣的,只有获得才有趣 摘录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 “在一项实验中,斯金纳把一只鸽子放到盒子里。他安装了一套装置,鸽子每啄一下杠杆就可以获得一颗食物丸。有些实验设定为需要啄一下,还有些设置为10下,但在某次特定实验中条件都保持不变。得出的结果并不是特别有趣:不管需要啄多少次才能得到食物丸,每只鸽子都像官僚主义者在堆成山的文件上盖章一样啄着杠杆。 然后,斯金纳尝试了另一种方法。他设计了一个实验,释放了一个食物丸所需的按压次数是随机变化的。现在,鸽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食物,对它们而言每一次奖励都是出乎意料的。鸽子们变得兴奋起来,它们啄得更快了。有某种因素促使它们做出了更大的努力。多巴胺这个惊喜分子已经被驯服,老虎机的科学基础也随之诞生。“ 我对最后的结论没什么感受,我也不太清楚多巴胺在这事情里到底有没有参与。但我从斯金纳箱的实验中看到了一种人性:拥有是无趣的,只有获得才有趣。 看似没太大区别啊:拥有难道不是获得吗?不,有区别。拥有是长期占有,而获得只是一个短暂的经历。获得之后会带来满足感,甚至惊喜感,但是这种感受随着拥有的到来,变得乏味了,多巴胺不再分泌。 这种人性可以用多巴胺来解释,多巴胺的座右铭就是“想要更多“,这种想要获得的感受,可以用来解释很多,比如爱情。人们追逐爱情,其实是在追逐获得的感受,等到拥有了,那获得的快感就会很快消失,而人们会用许多现实的因素,比如熟悉了就麻木了,比如了解了发现许多缺点,共同生活了有许多新的问题等等等等,来解释。但很可能事情的根本是:人们当初以为自己追求的是爱情,但其实他们追求的是获得的感受。 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事情。不过这我真没想好怎么用,先放在这儿吧。 ————《贪婪的多巴胺》
-
℘ 组长 楼主 2022-12-06 12:05:39 辽宁
第二十六天。 今天似乎大事已明。 上午修改了“旋转秀”,应该说,还不完善。但我把它挪移到了文档里,全文现在三万四千字。 我还要润色、修改。不过,应该是一些边角余料的事情,大的内容、结构,不会有改变了。 我现在看,这第三部,不如第一二部好看,不过,也很好看,但不如第一二部更接地气,更有情节性,更以情感、情节打动人心。 第三部,总体来说,还是在趋向形而上的解释。对了,我再看看《哥本哈根》,是否能从那里面,找到摇曳的效果?如果可以修改到那种程度,我觉得,最起码,第三部可以跟前两部比肩。为了达到比肩,我不惜把它写到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