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度刺激中走向自我倦怠
来自:水边的风信子(签名档是什么?)
昨天阅读了《倦怠社会》这本书,这本100页的哲学小册子,鲜明的表达了它的论点,但车轱辘话来回来去说。我争取在一篇文章里,总结和阐述它的论点,帮助大家更清晰的认知,当代社会是如何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的。
在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并不是一个打压式社会,而是一个过度刺激的社会。社会中的一切都是过度的,我们拥有过度的信息、过度的食物、过度的书籍、过度的衣物、过度的社交。就像一个人正常是150斤,但过度的资源将他喂养成200斤,它拥有的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身体,而是一个虚胖的、倦怠的身体。
这些过度的资源,还拥有一个特质,就是高度的同质化。如果我们给一个抖音短视频点一个赞,系统就会推送给我们相似的10条视频。它们拥有相似的结构、相似的音乐、相似的人物、相似的人物。它们不会给我们的灵魂带来任何震撼,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东西。
这类过量的信息,就像一个长长的排比句,今天的天气真好,天空真蓝,就像蓝蓝的帆船一样,就像湛蓝色的大海一样,就像蓝色的玻璃一样,就像蓝色的画笔一样。这句话的排比部分,是完全无效的信息,因为它们都在解释主句。而网络使我们沉溺在排比句中,深陷在肯定性的漩涡中不可自拔,直到走到精神崩溃。
网络杀死了距离,它使任何东西都透明化,没有隔阂。我们打开手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任何地点的任何景色。这也意味着,你被无限的剧透了,你不会在亲临雪山时感到震撼,因为你在小红书上看过200个雪山攻略。你也不会在自己的婚礼现场落泪,因为你做了200条攻略规划了与网红一摸一样的婚礼现场。
无论你走在哪个城市的大街上,你都会走到一条商业街。里面有和你所在城市一模一样的品牌,一模一样的商品,一样的奶茶、一样的网红小吃,一样的地摊玩具。你感到每天都在重复,因为重复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在重复的刺激中,我们走向了精神倦怠。
我们的社会是过度肯定性社会,它鼓励一切的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但你要知道自我奋斗的主体是什么,当所有大学生自我奋斗的主题都是刷绩点、找实习、考研、出国,所有人都在用相似的方法、相似的途径、争取相同的目标时,你还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实现吗,还是一种虚幻的、你以为在实现的实现?
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式的PNA,你不断的在追求一个更好的、更完美的、更绚丽的生活。你不断的为自己的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你不断的在剥削自己的精力、时间,去做和所有人同样的事情。并且为自己不能更多的剥削自己而感到痛苦。
这种自我剥削,短期会表达成一种自我亢奋,会让人的精神处在一种泛注意力的状态。你不断的刷视频、彻夜工作、像一个螺丝钉一样飞速旋转,不敢让自己停下来,不敢让自己慢下来,直到焦虑和抑郁填充了你的身体。
是的,现代社会的疾病是精神疾病,你会患有抑郁、注意力缺乏综合症、以及神经衰弱。因为你的大脑停不下来,你也不允许它停下来。最终,主机烧掉了,一切都归于平静,只是这平静带着的是一种深深的倦怠。
你不知道该去何方了,因为一切似乎都没有了意义。你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你憎恨着自己的倦怠、懒惰,你想爬起了继续卷,却已经丧失了卷的心,所以你躺平了。
当然,无数人都躺平了,因为社会由个人倦怠走向了社会倦怠。当996的剥削最终换来大厂毕业,我们的自我剥削并未得到我们理想中的结果时,每个人都是疲惫的、倦怠的。
这不是一种剧烈的痛苦,而是一种缓慢的、长时间的消沉状态。我们依旧浸泡在海量的信息中、虚无缥缈的社交中、高度同质化又冗余的物质生活中。它不会迅速让我们溺亡,但会一点一点的剥削我们的意志、让人在麻木中感到痛苦,在痛苦中感到麻木。
我们能做的事情!
1.断网,清理信息垃圾,卸载小红书、抖音等成瘾性APP。
2.清淡饮食,规律运动。
3.多线下社交。
4.身体力行的做事情,骑车上下班,自己洗衣做饭,线下购物。
5.阅读书籍,经典的纸质书籍。
6.多冥想,多断舍离,多逛公园,培养不花钱的爱好。
一句话,你的不快乐不是因为不足,而是因为冗余。冗余的精神娱乐、工作、社交、物质生活让你处在泛注意力状态,无法深入思考与交流,从而产生焦虑。焦虑时间过久就会内耗,自我攻击,最终转向抑郁,这是一种时代疾病,不是你本身的问题。
解决方案就是去除冗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小心那些爱给贴心小建议的人-潜在操控强行高位 (momo)
- 讨论/管理|我觉得恋爱有些地方很悲哀 (南风)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社会规律|我发现国内只有两种新闻 (望穿秋葵)
- 讨论/管理|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找搭子 (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