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谈谈我对《水浒转》的看法
来自:天空的颜色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有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人类的文化都是被高级生命系统安排好的,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什么例外。但是,糟糠糟粕的东西历代都有,不是流传下来就一定是好的。四大名著在古代被称为四大奇书,最初的四大奇书没有《红楼梦》,这个位置被一本淫书《金瓶梅》占据。人们觉得它的文学价值比较高,本着取其精华的态度就把它奉为奇书,但它的糟粕却也得以保留。 这里说出这个情况,是想告诉大家,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流传几百年的不一定是好的。人类的败坏可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放眼更大的宇宙范围,更广的时间跨度看,这次人类文明一开始,也许就是败坏的呢。释迦牟尼佛讲过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人类寿命是八万岁,然后越来越减,现在是贤劫第十小劫,人寿百岁。我们不去探讨宗教所说的对错了,就是那么个意思吧。 四大名著中,个人认为《水浒传》对后人起到的影响是负面的。 《水浒传》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施耐庵是元朝人,在官场上混了两年,估计是受到了排挤, 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根据民间传说写书。书脱稿后,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 《水浒传》,水浒是水边的意思,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施耐庵觉得不错,于是将原来的书名《江湖豪客传》改名为《水浒传》。 这本书在历代流传中改动非常大,从最初的100回本到后来的120回本,中间还有过70回本,历朝历代都有人去改动它,到今天已经面目全非。历史果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看到的真的是它的本来面目吗? 全书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有人不小心放走了镇压在一道观中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个魔君,它们到人世间转生成各色人物,梁山聚义,以及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明明白白的告诉读者,这些豪客原本都是魔头。当然,只要转生为人,大脑记忆就得全部抹除,是好是坏,就看今生了。 《水浒传》有一些身怀绝技的好汉,只不过被权势所逼,无可奈何只得上山落草为寇,但里面人渣也不少。人渣就是品行败坏,道德低下之人。这里挑几个比较典型的说说。 李逵绝对是个十足的恶人,他恶的明目张胆,恶的毫无顾忌,完全没有下限。蛮横无理,欺压良善是他的本性,他最恶的是嗜杀、滥杀。江州救宋江,李逵一头钻进人群,逢人就砍,专挑好砍的下手,杀死的无辜百姓远比官兵多,以至于连晁盖都看不下去,大叫“不干百姓的事”。三打祝家庄时,在扈家庄已经归顺的情况下,李逵凶性大发,居然将其满门杀光。让扈三娘无家可归,只能上梁山。为了赚朱仝上山,这个人渣还砍死了非常可爱的小孩子。他还喜欢吃人肉,把李鬼大腿上的肉割了烤着吃,可算上是穷凶极恶。 要说贪财好色,见利忘义,莫过于王英,恶劣品性集大成者。他是押车的出身,押送的都是好东西,这行业最讲信誉,结果这王英监守自盗,杀人越货,被捕后越狱上了清风山。做了山大王之后,王英和燕顺动不动就捉活人上山做醒酒汤,还挺讲究口感。另外此人堪称色中饿鬼,不知糟蹋了多少良家女子,甚至为了刘高那个颇有心机的老婆和大哥燕顺拔刀相向。祝家庄之战后,一丈青扈三娘满门被杀,自己也受宋江安排嫁给了王英,可是这王英依旧不改好色本姓。招安之后征四寇时,当着扈三娘的面,在战场上公然调戏敌将琼英。 水浒传中有个人肉叉烧包店,孙二娘和张青开的黑店,他们可不是仅仅为了夺人钱财,而是要将过往路人做成人肉包子,然后再卖给过往路人,进货钱省了,无本买卖保证不会亏。虽然他们有三种人不杀:僧人道士不杀,过往罪犯不杀,风尘女子不杀,但世间千千万万的人,又有多少人属于这三种人?可想而知有多少无辜百姓命丧他们手。还有一个同样做人肉包子的李立,他不像孙二娘还有三不杀,他是见人就杀了做包子,揭阳岭上到处都是冤魂,难怪其外号叫催命判官。 病关索杨雄因身体原因满足不了妻子,导致潘巧云出轨,虽然妻子行为不端,但罪不至死,按理说这样的人休了就完了,但是杨雄居然亲手肢解了朝夕相处的妻子,开膛剖腹挖心,还顺便把婢女一刀两断。这人的心得有多冷血才能干的出来啊。这种宣扬血腥暴力的情节在书中比比皆是。 武松在书中算是少有的好汉,但他发起狂来也是个残暴之徒。在鸳鸯楼,他连杀十五人,除了三个仇人,其余都是无辜妇女和打工的丫鬟、老妈子和奴仆。在蜈蚣岭,他又无缘无故地把一个恶道人绑架来的小道童砍杀。不过他劣迹不多,往往被人忽略。放在今天看,他杀了那么多无辜,该不该枪毙? 这些人本来就是另外空间跑过来的魔头,本性就是恶的,所以整个梁山找不出几个好人来。这本小说的广泛流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人一生下来脑子是空白的,装進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人,读了这样的书,其中的嗜杀、残暴、狡诈、利欲熏心等恶劣品质,会潜移默化的帮助人树立不正确的人生观。 将一群强盗塑造成正面形象来歌颂,是典型的颠倒黑白,它混乱了人们的是非观念,败坏了社会风气。人类的道德是不知不觉下滑的,这些文艺作品就起到潜移默化这样的作用。 作者是根据收集来的民间素材创作的,历史上,梁山这些豪客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正应了善恶有报的天理。 另外,书中大量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是跟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就说武大郎,历史上可是真有这个人的。1992年,在河北省清河县城东四公里的武家村,村民们发现了一座古墓并将其打开。墓室结构呈圆井型,是一座悬棺墓。墓室内有两具棺材,是一男一女,初步推测应为夫妻合葬墓。之后,这座古墓被证实为武大郎的墓葬,女性则为潘金莲。 据《清河县志》记载,武植真实名字叫武植,小名为大郎。武植出身贫寒,但自幼聪明,且身材高大,长相英俊。为躲避战乱,他从山西老家逃亡至河北清河县,并去了潘家家打工。武植吃苦耐劳,很受潘家人的赏识,平日里还爱学习,又经常练武。时间长了,潘老爷看着武植是一位可塑之才,便将自己的宝贝女儿潘金莲嫁给了他。因家境较好,潘金莲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两人在结婚以后,和睦恩爱,还育有4个孩子,就这样幸福的度过了一生。 这样的结果似乎与《水浒传》中两人的下场截然不同,要是在今天,施耐庵已经触犯法律了,诽谤污蔑造谣,传播量巨大,还不得判个几百年呀。 即使在当时,这本书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抵制,他们称其为“诲盗之作”,说它“妖言惑众,不可使子弟寓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等朝,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都认为它是“盅惑愚民,诱以为恶”的“秽恶”之贼书,是“造妖书妖言”的“淫词小说”。 清刘銮《五石瓠》记载:“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击威效之。”是说屠杀人民无数的恶魔张献忠的狡诈是从《三国》和《水浒》等书中学来的。清末醒醉生《庄谐杂录》转述胡林翼的话说:草泽英雄的“奇谋秘策”,“全以 《水浒传》为师资”。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旗帜上有“顺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字样,太平天国的领袖翼王石达开则曾经自号“小宋公明”。由此可见《水浒传》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到高级生命的控制的,既有起正面作用的,也有起反面作用的,人们不想脏水和孩子一起泼,结果孩子保住了,脏水也留下了。 有位读者朋友希望我谈谈这个话题,就顺便写了这些。纯学术探讨,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来源:人间的过客 有大幅删减
过客李新武 拈花过客2022-08-28 07:34发表于加拿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组建个中国历史读书群,可以邀请部分当当网历史图书畅销榜... (一个人是支队伍)
- 约评区|高质量历史交流群长期招人! (西坡)
- 历史类读书群欢迎大家 (hank)
- 出版社编辑,长期约评高质量历史书籍 (静沫)
- 想问一下这个版本的二十四史怎么样,想看简体的,繁体的看不动 (会飞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