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宏传》与《无冬之城》读后
来自:野田黄雀
我一直盼望能读到好的同志文学。我们这个群体的情感和经历太需要文字来捕捉,否则总是容易流逝,有时只剩难以言说的惘然。我生也晚,读老大也迟,几天来不释手机,连读《青宏传》和《无冬之城》,常常为其中鲜活又深入的感情书写会心击节。掩卷感慨,略说几句。
一、《青宏传》与《无冬之城》的合与离
两篇都是三个主要人物,他们的情感关系近似:主角与他的“兄长”相爱,却最终无法在一起,另一位是执着的主角追求者。一些细节也有相通,比如主角的戎马之志,对此他们的“兄长”都提出反对,主角追求者此前的情感经历都较丰富,但不如意。
《青宏传》的武侠世界中,三人有着共通的情感语言,即情与义。面对真爱与责任、争取与放弃之间的抉择,他们最终达到了彼此深刻的理解和默契。每个人都问心无愧,悲而浩然。
《无冬之城》的故事发生在现代的北方小城,在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的撕扯下,《青宏传》中共通的情感语言不复存在,三人间的互相理解变得困难。随着故事缓缓发展,他们由聚到散,但正如篇名,结局是温暖的。其中原因,有锐明和晓洲的和解,锐明未来的可能性,好哥们之间的情谊,但我想在根本上还有这一点——它隐藏在故事底部:虽然三人的情感语言不尽相通,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互相呼唤,努力建立一个共享的情感世界。他们最终失败了,但如果从来就没有这种努力,那就是“严冬之城”了。而在一个爱情快餐化的年代,这是容易发生的。
二、《无冬之城》人物分析
楚良家境贫寒,又是长子,有着赡养父母、供养弟妹、传宗接代的重负。高中到城里读书,他的自尊心很敏感。多年间他一直接受锐明的物质帮助。他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他的自尊心又是怎么接受这件事的?在高中他和锐明走近不久,他的父亲给了他解释:锐明家的善意是为了要你辅导他学习。楚良接受了这个说法:善意是一种交易。在有着摧枯拉朽力量的青春年龄,楚良感受到自己对锐明的好感以至于爱意,这是一个审视并冲破父亲给的观念,学习何谓真正付出的最好契机。但很可惜,楚良没能做到。在他眼里,锐明的热心待人是做人“很会”,久之,接受锐明的分享已经习惯成自然,楚良说“以后挣钱了,花我的”,初读当成朴实的浪漫,直到回过头看,依然是交易——别说锐明,读者当时又是否看的穿?我想起路遥的中篇《在那苦难的日子里》,寒门子弟接受富家同学物质帮助,羞耻、感激交集的强烈矛盾情感,在楚良身上是看不到的。楚良心里默认了可以通过交换,在物质和人脉上依附他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他一点点埋葬自尊,以换取地位、金钱、弟弟进城,最后为的是一个楚家的儿子。楚良和家族传统紧紧捆绑无法脱离,背负着家族的重担。在这种累心日子的消磨侵蚀之中,楚良的内心已经扭曲。锐明似乎是他获得救赎的机会,锐明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他、再次给他自尊,甚至愿意为他破釜沉舟,陪伴他换取新生。但无奈此时的楚良已经既没有爱的能力,也不懂爱的可贵。在他的交换逻辑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既得利益和未来的儿子。就像一个久居暗处之人,已经无法接受阳光,他满心只想着把锐明拉进同样畸形的生活里头。楚良在出卖锐明之后问:如果18岁的时候,自己懂得什么是同性恋,后来是否会不一样?我认为不会。唯有他当时能明白善意和爱不是交易,他才会懂得付出、懂得爱,事情才可能不同。
胡晓洲从小在女性家人的簇拥下长大,他既恋慕锐明身上的爷儿们气息,在性角色上却又是个攻,除此之外,他偏爱使用夫妻称谓。我想这种对自身男性身份的强调,恰恰是因为内心深处害怕自己缺乏男性气质。晓洲是个没长大的任性孩子,他始终觉得别人对他的付出理所当然,不懂得恋爱中的付出是相互的,而后来难得“付出”一回又必求回报,这直接导致和锐明最后的分手。 这么看来,晓洲的“爱”,一方面带有不断确认和欣赏自身男性身份的“自恋”,一方面是对锐明像儿童般的依赖。这实在是会让锐明疑惑他口口声声说的“爱”都有什么内容。
锐明从小就有很深刻的情感经历,他被亲生父母抛弃,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当别的孩子还需要从童话里了解后妈的残忍和祖母的慈爱,锐明已经把各种滋味都尝过了。这也塑造了锐明的认知模式:比起抽象概念或他人意见,他更习惯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理解事物。因此他“杂念”很少,能够顺利地接受自身的性取向,能够在川流不息的城市生活中、在同志群体的潮流中保持自我,能够在已经堕落的楚良的诱惑中做出明智的抉择。楚良说锐明太理性,其实锐明只是倾听了内心本真的声音。锐明因为从小和祖辈生活,很早就懂得对待重要的人要在接受照顾的同时也照顾对方。后来爷爷生病离世,奶奶随子女住,又让他对人间事的轻重冷暖体会更深,他每每能以更豁达、通透的眼光看待人与人的关系,抓住真正重要的事情。爷爷奶奶给了他不抛弃的承诺,但没法帮他翻过被抛弃的自卑,这是通过青春期楚良像兄长一样的陪伴和鼓励克服的。少年情愫影响深远,锐明一直很排斥他人的夸赞,我想这是因为他希望能有一位像当年楚良一般引导、鼓励他的兄长,内心深处相应地觉得自己应该有所不足。但随着锐明越来越成熟,渐渐摆脱自卑,后来的楚良也没有了引导他的能力。经历了和楚良的第二次分手,锐明的感情观应该发生了变化,我想他可能某种程度上扬弃了少年时期以来的憧憬。锐明是一个成长中的人物,是一个透过现代都市日日夜夜的迷雾、把握住生活本质的人物。文中有一处谈及锐明的理想,是参军和开彩虹老人院,这一鳞半爪让他更加丰厚可爱。希望他能在另一个故事里遇到志同道合、互相支持的人。
说到这里,叹服老大塑造的人物性格丰满,逻辑严密,让我好好穿凿附会了一通。拉拉杂杂,供朋友们消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感觉《北京故事》和《辉子》都有原型 (王妃的故事)
- 为什么,那么多都是be呢 (豆友5675256579)
- 98度 烧开了 (广漠野人)
- 彩绘坊读后 (绿子)
- 刚看完《追日》 (渣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