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工具区|做好看实用读书笔记的个人技巧
来自:杰尔科
这一段时间的笔记:

经过反复折腾,大概摸出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优点是能记得住自己读了什么、可以联动相关知识点和方便复习,缺点是比较费时费力,因此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在这里稍微分享一下!
这个方法基于:
①《如何阅读一本书》
以前读书都只会划感觉不错、自以为是金句的句子,然后无脑摘抄,工工整整地整理在漂亮的本子上,不过最终还是会忘得一干二净,哪怕当时重复抄了许多遍,还是记不住自己写了什么。 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阅读是要专门找作者观点的,不仅仅是整本书的观点,还要找分论点。
这个方法众所周知非常耗时间费精力,所以尝试了一下就放弃了,但还是优化成自己做笔记的一部分。
② 知识库搭建
找不到原文了,只好按自己的理解说一下(有一篇理论比较相似的文章,可以参考一下) 人脑最强大的功能不是记忆,而是用来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量的信息摄入会给大脑造成负担,最好的办法是将信息存放在一处,需要的时候再提取出来。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信息放在哪里也需要记忆,又会成为另一个负担。 所以建立知识库的时候,需要设定一个有逻辑的索引系统,比方说我的知识库里每一个学科下都建立三个文件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整理文件的时候分门别类,当我要找资料时,就不用去想我是什么时候创建的、放在哪个具体课程的文件夹里了。同时按照这个逻辑,我就算记不起具体内容,也能在讨论相关事情时联想到这部分印象深刻的东西。 这个方法也可以借鉴到读书笔记上,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更容易分析和将知识串联起来。
③ 组内好看的读书笔记
组里有很多帖子给了我大量灵感,真真开拓了眼界,是因为进了咱们小组之后我才开始做读书笔记的。其中个人最受启发的是下面这个姐妹的笔记,让我第一次知道读书笔记还能这么简洁明了、原来书里讲的是这些东西。以前我点赞别人的读书笔记,无非是因为它们的排版漂亮、写字漂亮,但从来不会去看他们写了什么,但是如果以这样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很愿意去学习和阅读,还有就是遇到难读懂的书会借来理解一下。
这个读书笔记法的注意要点是: 1. 适用于逻辑性论说性作品,小说、散文的暂时还没摸索出来 2. 虽然整理出来的读书笔记和书里的逻辑不一样,但阅读的时候还是必须像学生一样乖乖听课、接受作者的思路,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书上的内容
一、阅读前的准备
要先浏览一下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尤其是读一遍目录和前言,这都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这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判断作者想要说什么,对理解来说很重要 如果遇到逻辑不是很明显的目录,我会进行重组,等看完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理解得对不对。这样的重组顺便预判一下内容,会主动把自己读过的东西和这本书提前串联起来,也算是一个预习的作用。

二、阅读
我用的阅读app一般是微信读书(闲书或脉络简单的,在外出上班摸鱼的时候读)、goodnotes和marginnote3。

gn和mn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比如gn没有思维导图、不能留白,mn3书写体验太差、功能太繁琐等等,所以在两个app上反复横跳,至今没找到一个完美的。
阅读笔记上,读的时候虽然句子会乱画(懒癌:换颜色好麻烦),但会在旁边标注它的作用。比如说这是下一部分的开始(横线)、这一大段简单说了什么、想起了哪本书的观点等等。不会很多,不然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会很烦躁,感觉在重读这本书。

没有什么符号体系,只要够简单、自己能懂就行。 纸质书也是这样,不过会用便签辅助一下,一般是颜色A是部分段落划分,颜色B是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颜色C是一些感想和quotes。

看完一章或一小节(单位小的一般都是比较难啃的书)都会进行小的总结,罗列一下这部分的主要观点和结构。这方面的技巧其实有点像申论分析材料一样。
三、整理和总结
其实只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是不需要整理这个步骤的,个人认为很累赘多余,只是做文字的搬运工。 总结的话就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排列知识点。比如《厌女》这本书,我读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想弄明白什么是厌女症,为了弄懂这个概念,我想要知道:①什么是厌女症;②为什么会有厌女症;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带着问题看书,但不会刻意去找答案。 在看完书后,我发现上野写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是厌女症”这个话题,那么综合下来,我的读书笔记的逻辑就是:①什么是厌女症;②厌女症的表现有什么(根据目录划分,我认为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和社会三个主体);③怎么解决厌女症。 做笔记的时候不要想着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经验和理解是不同的,没必要说怎么怎么分结构才是正确。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弄懂,记在心里。
四、输出笔记
输出过程其实也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另类实践:我要以最简单、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告诉别人这本书说了什么。所以输出的时候我会既要追求简洁,又要追求美观,而这个过程相较于摘抄法确实很费时间,但熟练了其实发现挺快的,因为只是搬运已经整理好的东西,但做的时候还能重新思考复习一遍,也享受其中。 常用的app是notability和procreate,但目前nb已经逐渐被淘汰掉,因为不够自由而且容易出错,对开发者也没有好印象,而procreate完全不用顾忌纸张边缘写不到啊、字体会丢失之类的问题,暂时也没碰到崩溃退出导致内容消失的情况。(不用gn是因为它没有对齐功能,而且我平时都是打字的,gn的打字有点问题)

笔记的结构一般都是变形的康奈尔,左边一栏是大标题和备注,右边是正文,很少用总结框(因为精简这么多了就没啥必要了)。

笔刷的话细尖、葛辛斯基墨和圆画笔都是自带的,调了一下粗细和透明度,虚线是在细尖基础上调的,分割不同部分;荧光笔是调整过的平画笔(也是自带的,在圆画笔下面)。

配色上一般都是在红薯上随便搜电子笔记配色,字也都是打上去的,手写个人感觉浪费时间,毕竟以前摘抄的经历告诉我与其抄着来记忆,不如记下逻辑结构以后翻阅。 好看的读书笔记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做的时候在复习,复习也很快乐。复习时间比较随意,我都是把笔记上传到平台上,有人点赞我就美滋滋再复习一遍。
五、知识库的搭建
一直有把所有笔记归类进知识库的想法,但不管用什么app(obsidian、logseq、notion等都用过了),还是适应不了,目前也在摸索中。
【附首图笔记】
-
柳承敏力挺王皓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5-02-21 22:57:51
-
abcdef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12-13 13:18:02
-
whitebait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11-11 16:19:27
-
豆友ddnX7mXbzQ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9-04 20:34:59
-
好好过日子吧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8-25 00:53:32
-
🏃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8-20 22:29:09
-
ᴍᴇʀᴄᴜʀᴇ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7-24 00:21:57
-
onest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6-23 01:21:37
-
Francy霜糖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11-07 14:37:27
-
宫城良田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11-04 09:09:09
-
花生拌饭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11-03 21:35:25
-
momo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10-24 16:42:13
-
Magravery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10-23 15:11:34
-
李莲一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10-23 10:39:22
-
initial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9-21 12:33:32
-
背着希望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9-11 16:55:57
-
aquinoestoy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8-02 09:36:09
-
“圆圆。”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7-30 23:47:30
-
Makima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7-21 10:19:50
-
Twilight Rush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6-23 22:01:52
-
是小李啊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6-23 20:41:10
-
momo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6-06 20:09:06
-
der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6-05 23:23:59
-
和世界路过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5-22 18:46:2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电子笔记|魏晉南北朝史第二~三章筆記 (不如吃茶去)
- 经验工具区|分享买来的模板 (momo)
- 纸质|我能晒一下我的周记本吗? (玖月不开学)
- 经验工具区|实验员的笔记 (吃吃喝喝睡睡觉)
- 纸质|今年写完的第一本读书笔记 (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