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初学者经验分享——一个字一个字的训练,别着急,除了认真,其他交给时间。
密涅瓦的🐱头鹰
2022年11月,临帖两个月心得分享。
我用的文徵明《草堂十志》,老师推荐的。我也比较欣赏这样的字。这组字特点是笔画清晰,字形结构周正,苍劲有力,内有骨外有型,是很好的范本。且笔式相对固定,规律明显,比较适合训练新手读帖。
赵孟頫的《道德经》相对变化丰富一些,我想作为下一步训练。
写了大概两个月,一开始找不到北,现在逐渐有了一些感觉,偶尔试一下赵孟頫的道德经,也能找到规律,但是初学还不合适频繁换帖,就继续草堂。
新手临帖,我认为训练的重点是三个方面,第一读帖能力,第二研习笔法,第三建立字形框架结构。
读帖能力,是概括性能力。一开始只有范范的感觉,能做到看到一个字,就知道是这组帖子里的就像看一家人长得相似性。再往深度就会发现,相似偏旁相似结构处理方式,点横撇捺的笔画特点。再往深,笔势联系,尽管这一点可能一开始就会发现,但是很难自然的做到,写到一定程度,才有机会从自己笔下流露出来。
笔法研习。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背诵的乘法九九表,或者语文学习背诵的诗词歌赋成语,积累的越多,能够准确的应用,是训练目的。
字形结构。就像逻辑框架,一个字如何像一个字,而不是东倒西歪,如何布局有美感,整体和细节的关系,等等。
临帖,就像不会走路,找面墙扶着,最终还是要把这些东西内化到自己的体系中。
换帖时候要放下之前的习惯,这一点很难做到,我们会形成偏好,不自觉就会带出上一个帖子的痕迹,这时候要思考,这种行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有意识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控笔能力在,但是还没有彻底读懂新帖,还在用上一个帖子学到的东西来处理新问题,这个时候进行对比分析,就是很好的思维提高。如果是无意识的,就说明我们还做不到知行合一,控笔欠缺手底下对具体问题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候在具象训练上要下功夫,提高控笔能力。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脑手并不是同步的,分别需要进行具体训练。
如果能做到心无旁骛,没有分别心,就不会受到习惯的限制,而陷入“逢戈必润”的紧张。虽然做到很难,但是从一开始心态上就建立起来这种认知,对我们后面的学习和训练就很有帮助。

~~~~~~~~~~~~~~~~~~~~~~~~~~~~~~~~~
2022年9月,初入门体会。
一,练习方法——不要贪多,一个字一个字的训练。
初学者一天不要写太多字,一整首“赤壁赋”,哪怕一手李白七言,都是不可取的,没有练习的作用。因为“路径依赖”原理,写太多字,让我们只会顺着自己的习惯一直写,等于在强化自己的过去。
正确做法是,一次练习一个到两个字,一天就练习这一两个字,甚至一周就练习一两个字。每天一小时,这样效果可能比较好。
二,练习心得——结构重于笔画。(仅限于小楷,如果是纯新手,建议从中大楷的笔画开始练习,然后再入手小楷,否则可能怎么落笔都不知道。)
写字时候高度集中注意力,完全放掉自己固有的习惯。刚开始面对帖子很懵,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照着画。这时候重点放在结构上,疏密关系,走向。
掌握了结构以后,刻意修正笔画,尽量接近原贴。
第三,练习心法——读贴。读出作者当时的状态,笔画之间的关系,以及用笔的习惯。
思考,类似的字,作者可能会如何写。类似的笔画,作者会如何处理。相同的偏旁,作者会如何表达。慢慢的,就会对整幅帖子有个宏观概念,再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心里就不会那么陌生。
作为小楷初学者,《草堂十志》是老师推荐我的第一篇字帖,“草堂十志”这四个字我写了十多天,感觉还不够,控制的不是很好。不过如果继续的话,又会陷入路径依赖,得往下走了。
分享一点经验,共勉。
.
.
第十天



*
*
*
第20天
我比较笨,书画方面极没有天赋。别人可能都快写完了一整部,我才在第一句上反反复复。
一个“者”字,大概练习了十六七张尺牍,几千遍,也还是写不出原贴的中气与轻松。

.
.
第25天

.
.
第三十三天,和“墉”字过不去,又是几千遍。





.
.
第40天


第4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