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6|结尾评论一片叫好是在互相催眠吗?
BanSon(胸有猛虎 细嗅蔷薇)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本剧具备一定现实意义,不能说整个故事完全是天马行空故弄玄虚。只是个人觉得主创团队最后有强行高潮,草率结尾嫌疑。
盲猜大概率是因为时长和剧集数限制,从而在后期剪辑上出了问题。
直接后果就是结局高潮部分爽是爽了,只是和前情结合细细想来,无论从技术还是逻辑层面都不能自圆其说,起码主创团队没有和观众交代清楚。
也就是说这一季看到最后会发现糊弄自己打发时间可以,但不能当真带着脑子当回事,尤其不能深究细节人物以及场景关联之间的逻辑(几乎没有)。
当然,以豆瓣现在的受众层次,爽就完事了。
(非鄙视,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很多评论也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这种态度)
目测仅有少数没有被导演牵着走的观众会觉得整部剧头重脚轻。绕来绕去,最后发现还是云里雾里脚不沾地。
诚然,主创确实可以为所欲为,最终节目效果想如何展现是他们的自由。只是作为观众,我们也可以选择不买账。
毕竟观众群体里也不全都是提线木偶,在观看过程中不自觉会根据自己的人生以及教育经历和剧作发生互动。同频会产生共鸣,失望会产生不满。
要是没了这个基础,来自缅北的诈骗电话岂不是骗一个就成功一个?
作为观众,正常的情绪表达也是应有的权利,评论区里大可不必那么激动。
如果批评不被允许,赞美又有何意义?
个人认为作为一部合格的政治悬疑剧需要达到什么标准,有些人可能毫无概念。在我看来起码人物以及事物发展的关系需要一个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过程。现在只要含糊其辞一带而过就可以了?也难怪那么多人即便下载了反诈App还给骗个精光,在法治栏目的镜头里哭的那叫一个伤心。
所以这部剧不是故弄玄虚还能是什么?置前期大量铺垫而不顾,最后五分钟直接粗暴地下个结论就算给了交代?
哪怕有英国观众说是一场诈骗,我看也不是毫无道理。
现在季终了,可以说整季故弄玄虚的桥段比比皆是。除了强行制造紧张悬念而故弄玄虚,从逻辑层面推导,负责的说确实充斥着大量不必要的噱头桥段以及冗余镜头。
要知道这剧总共一季才六集,所谓冗余镜头其实就是和主线关联不大,纯粹就是人为制造悬念而产生的情节画面。
观看时确实紧张刺激,最后结尾了才发现…就这?完全不搭界的好不好。
仅结尾曝光翻盘高潮部分而言,我们一步步解析。
最后一场采访运用的所谓移花接木技术,其实采访者,也就是女记者提前录好提问文案,然后编辑好政客的回答,最后用绿幕手段移花接木就完全可以完成了。
如果这次采访完全是后台操控系统接管,没道理能把绿幕显示出来,女主和主持的技术什么时候可以达到能接管移花接木系统的地步了?
还是说趁着女上司和美国大胡子撕逼,女主动了什么手脚?镜头里有一秒按键镜头,这就算是给出交代了?技术上怎么实现的,油腻魔术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吗?
有懂技术的来讲讲,怎么做到偷摸按个键就能起效,而整个技术部门都在场且束手无策?
导演给了个暗示,我们就这么无条件接受了?
别忘了,这是一部政治悬疑剧。哪怕是现实魔幻题材,魔幻也要和现实情境相对应。否则怎么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无脑粉丝简单粗暴的在评论里说几句类似:“就是这么设定的。嫌不好看是你看不懂,滚一边儿去。”…
这,管用吗?
话说我要是早知道这么结束,肯定不会从头看起。
起码剧中告诉观众的是bbc并不具备掌握实时移花接木的技术。所以哪怕最后这场采访bbc也全力以赴参与支持,技术上最多也就只能做到前面说的这一步了。
之前小黑政客那次采访被移花接木,bbc是全场炸锅一脸懵逼。重要的是当时女记者的提问角度、方式以及语气态度美国人并不能提前知晓。
而当时系统生成的政客回答却非常流畅。提问者和回答者的互动生动自然,起码观众看不出瑕疵。这应该是实时生成的技术而不是提前录制好的。
个人也觉得没法提前录制。采访者也就是女记者是局外人。不知情,没法配合,毕竟她是活人。
剧中呈现给我们的是女记者的提问是原版,她的提问没有被深伪移花接木。回答者也就是小黑的回答确实被修正了。
作为观众,我们很自然会判断那一边的系统上有人在实况进行操控。
这一点在第六集里英美双方特务向女主展示真正技术的时候也表现出来了——随时可以按照需要修改回答。
如果以上看法没有争议,那么问题来了。
编导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效果是:
政客在参加最后一场采访前,和女主以及主持人并没有进行过串通。
这从他发现原定采访者换成女记者后立刻走人,以及上车后给反派拨打电话等等细节可以做出判断(这一点比较重要,我觉得应该没人质疑)。
如果当时在采访现场他发现换记者却没有选择走人,那么剧情应该怎么走下去?
如前所述,我们已知女主和记者没有现场切换和屏蔽信号的技术和手段。况且就算有这个技术且得到了电视台的支持,bbc也不敢那么做。
现场搞个实时揭秘,结局反转把绿幕给观众显示出来让大家吃个大瓜,群众肯定喜闻乐见。似乎也不违反相关新闻从业法律法规。
毕竟之前直播采访时被移花接木,电视台是受害者,可谓有苦说不出。但作为新闻机构自己亲自上阵移花接木,违背当事人意愿编排采访内容播出,欺骗观众的性质就太可怕了。
无论在哪,都是严重违反新闻职业操守的性质。
所以政客小黑如果当时没有离场,第二季六集能完结吗?
女主她们事前预判他看到更换主持人会当即决绝走人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再有,如果以女主在美国人的地盘偷换掉了移花接木脚本来解释,也就是说趁乱替换掉了她自己之前录制的脚本,那么说明这个直播过程本身还是移花接木。(也很重要)
屏幕里观众所看到的还都是被深伪系统操控,只不过女主进行了背刺,成功进行了狸猫换太子。
这种情况下深伪操控者可以随时修正。而剧中他们之前具备的编辑处理情景的能力突然就没了,一副无计可施焦头烂额气急败坏的样子。
这里我可以试着替编导解释,美国人愤恨英国女上司篡改他的病情,所以知道脚本被换也懒得帮她解围,反正丢的是英国人的脸。
可采访最后到了揭秘阶段电视台可以随意切换绿幕场景又是怎么回事?电视台直播线路不是已经被黑掉了吗?不是深伪在接管吗?
而且电视台那边小黑本人不在,现场就是绿幕在制作直播,为的就是曝光移花接木的所谓深伪。这一切怎么自圆其说?
——————
下面是重点部分,也就是导演想让我们以为的。
一小时零五分左右出现移动信号车里有几个人对着显示器进行操作。短短几秒画面,没有任何多余镜头。观众普遍解释为这是英国深伪部门黑进了bbc在进行操控。
只能说这是个最有可能的解释。
只是问题又来了。
英国特情局这是集体哗变叛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不惜粉身碎骨也要自爆?突然之间整个部门就反水是不是形同儿戏?
这些国家安全部门的精英分子原来对国家终究是没有信仰的对吗?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原来只不过也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随时可以撂挑子甩脸子,说出卖国家使个眼色就卖了?
国家,国家,有国还有家。这些深伪部门的精英预判不到这种事一旦开始就没有了回头路?别说铁定丢饭碗,没了收入和养老金,定个叛国罪送到监狱里也肯定没问题。
这些人都是孤儿?真正的孤勇者?即便自己不担心也不为家人孩子父母考虑?
嗯,个人主义最终战胜了爱国主义。好吧,英国国家安全特工的精神境界不以国家为重,在意的是全人类福祉,说出卖组织就出卖组织。
没办法,境界高了好几个层次。
只是这个部门哪怕在特务机构里也是极其重要的国家安全部门,居然没有一个钳制监督制约机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成建制叛变?
只想说我所在的一个二十多人的小作坊,除了出纳之外还有个会计。
评论里各种嘲讽和反对的大聪明很多,但就是没有谁能回答一个问题。
请听题:
“既然深伪技术被国家安全部门内部面对亿万观众在电视上曝光了,那么请问之前以及之后涉及到监控取证的案件还有没有说服力?”
谁来回答一下?
评论里那些自作聪明的家伙,有谁站出来说两句?
之前因为监控证据而定罪的罪犯是不是会纷纷要求重审?
以后抓捕罪犯提交到法庭的所谓监控视频包括录音等等还能不能具备原有说服力?怎么才能让法官和陪审团相信是真的?
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相应的后续法律程序可想而知会如何混乱。
说到这里,恐怕有人会提价值观,以中西方价值观不同来为主创逻辑短板洗地。
实际上,要说价值观,女主的行为更加出格,为什么我对她这个人设没有太大异议呢?
因为这个角色符合人物设定和逻辑。
从第一季开始,女主就是在剧里负责揭秘、引申剧情展开的角色定位,也就是充当拨开洋葱的那只手。这方面编剧是做了足够铺垫的。
主角一个人可以如此,只是当一群之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保家卫国的特工,突然就这么集体哗变,置所有个人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于不顾……
如果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编导没有令人信服的情景铺垫,让你看的一脸懵,那么不用怀疑自己,这种情节设计毫无疑问就是违反了正常逻辑。
比价值观重要的多的永远是人性。
况且还有说不通的地方。
如果直播是被他们控制了,他们又是怎么配合主持人随意切换到绿幕的?
只能有一个答案——英国特勤局里起码整个深伪部门事前和女主以及主持人有过串联和预演。这种操作民间通常叫做走台,是需要演练彩排才能达成的。即兴发挥做不到这一步。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主持人的话茬到哪,操控的深伪就配合到哪。比如之前一直幕后操控的深伪特工在女主持镜头前暗示观众:“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你真看到的”时,立刻放开权限,退出已经黑进去的系统,让电视台呈现原本现场画面,也就是绿幕。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是包括我们在内的观众所看到的节目效果。
但,我们仔细想想,有必要吗?
大家都默契成这样了还需要英国特勤组深伪部门介入干嘛?直接让电视台挂个绿幕生成小黑政客的虚拟影像按照剧本直播就好了嘛,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最后再说说一部合格的政治悬疑甚至带点惊悚的剧集,起码应该在剧情上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缜密。这是投资方对编剧的起码要求。而作为导演,哪怕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对原剧本进行增减,但关于基本逻辑设定不能偷工减料。
这是整部剧成立的基础。
例如文艺片可以有所谓开放式结局或者留白部分给观众想象空间。但政治悬疑和推理探案剧这类前面哪怕百转千回重重迷雾,都必须要在结尾给观众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放出几秒画面就算填坑,需要依靠观众自己开脑洞生硬迎合。
坦率的讲这种不顾逻辑,说啥是啥的拍摄手法很不要脸。而那些无脑叫好的观众我除了感觉遗憾,刺激的话就不说了。
欢迎讨论!
(讲真,不愿意在评论里和小盆友们开撕,是因为真的觉得自己这把年龄没必要了。虽然很想这么做,也确实很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S2E3|笑死,看这段脑子里全是甄嬛最后和皇后说 (乙)
- S2E3|这集好精彩 (正面回答)
- 第2季|我还挺喜欢把咱们当反派的啊 (一只小菜鸡)
- 第1季|我有和Shaun同款的优衣库摇粒绒外套。也许你也有 (嗖的一声过去了)
- S2E3|为什么还用Tan去跟踪 (嗖的一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