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从双非二本到部属211读研,再到奖学金出国二硕,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匀速前进就好
来自: 龙舌兰日落(泛舟湖上)
本科在位于边陲小镇的一所双非二本院校就读。小城风景很美、生活环境单纯,但学校的条件和资源确实一般,我所在专业连第一批毕业生都还没有,对未来的设想缺乏参考。因为读的是英语专业,入学时想的是起码先把本专业需要考的证书给考齐全。考研是大二还是大三时萌生的想法,想结合语言优势跨考,选了一所北京部属211大学读新闻,因为这所大学在媒体专业比较有名。第一次裸考上阵炮灰了,毕业后二战过了往年的分数线,于是我去了北京联系导师,结果当年分数线涨了又失败了。
下决心三战并不容易,家人也不赞成,但我坚持说再试一年。激励我的是那是联系的导师,我写邮件表明想报考他的意愿,也去旁听过一些他的课,在得知我没有进复试后,也鼓励了我。接下来那年,一边做兼职翻译,一边备考,进面试了。我的专业面试表现得很不好(出了门就跟朋友打电话大哭的程度),但因为笔试成绩很高,就被录取了。读研时积极实习、也很积极地参加志愿者活动(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
出国则是比较偶然的决定。入职第一份工作几个月后,我想着利用周末做一些副业项目,就在网上找能够利用的资源,发现英国一所大学有份基于创业项目的奖学金,我就拿当时的想法去申请了,流程是申请课程、申请奖学金、奖学金面试,七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消息,获得了覆盖90%学费的奖学金,然后来伦敦读二硕,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继续创业。
以前也曾有过对二本出身的焦虑和担心,毕竟这就是外界不断灌输的观念,但真正走到更开阔的路上后,不再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本科只是人生众多旅程的一段,它是由高考前的过去决定的,不代表未来的全部可能性。既然以前走得慢了,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然后匀速前进就好了。
最后分享几点让我很受益的思维方式,未必适合所有人,但大家可以酌情参考:
- 搜集信息极其重要,而且没!有!门!槛!
对我来说,做一个明智决策的基本是搜集足够多的信息,比如想通过一门考试就去找真题、想进入某个行业就去请教前辈。无论通过网络还是人际关系,你想了解的很多信息都是公开的,而且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机会。
- 依据你的目标来制定计划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者适合做计划,但我是计划星人。计划不是简单地列个时间表,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先通过信息搜集和思考来确定目标,然后依据目标的需求来制定计划,确保你的每一步都为这个目标服务。
- 去做吧,现在就去做!
这一点不用多说啦,唯一想给大家提个醒的是不要陷入虚假努力的陷阱。今天又在图书馆坐了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实实在在地做了什么,要结果导向的努力。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了,希望没有很浓的说教味,如果有可以帮到你的地方,也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探讨~
看到小伙伴们的留言,来更新一些想法吧
Q:要不要先在国内读研再出国?
我当时这样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担心自己本科学历和学校不好,申请留学没竞争力,但后来看到一些别人的经历后,觉得这一点是误判;二是经济原因,如果拿不到奖学金,我当时负担不了留学费用。所以小伙伴们可以自行考虑自己的情况,如果留学是必选项,那直接去比较好,毕竟时间很宝贵,可以综合挖掘一下自己的优势,全面向学校展示你自己。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包一个 (小豆包)
- 提问求助|学社工的后来都从事什么工作了 (萧离)
- 提问求助|我要学哪些东西才能就业啊? (毕业即有业)
- 提问求助|普通二本文科该如何自救? (睡不醒的汪汪)
- 自救打卡|【重启人生】记录我最好的24岁 (求善待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