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讨论|瞎聊聊《虎父无犬子》
宵了个凉
看到不少人说《虎父无犬子》很“春晚”,我看到一半的感觉也是如此。不过是正面的“春晚”,令我一下回到了小时候,再一次感受到初看赵丽蓉老师小品和卖拐等小品的快乐。这种“春晚”感来自于这个作品各方面的完成度都很高,结构完整,表演到位,立意不错,表达上不说教,不硬上价值,完全靠演绎,包袱一番儿接一番儿很好笑。
btw,两季初期对比,第二季目前播出的作品结构都更加完整了,“想说点什么”的感觉很强,大家好像都被憋得挺狠的哈哈哈哈。我又回顾了一下,去年这种“想说点什么”的作品,在观众评价方面都无法与更纯粹的“搞笑”作品相比,比如舞台剧三人组的《父子的心声》,金靖、刘胜瑛《自信放光芒》,没表达好被批评得很厉害。
其他更出彩的则是土豆吕严的《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三狗的《三狗直播间》,纯为了搞笑设置的场景、人物关系、神奇的言行举止,然后当时的分数都不咋地哈哈哈哈哈哈。 后来讨论度逐渐上涨的《水煮“三结义”》《一心不二用》也是sketch特色大于主题内容本身的。 我把《笑吧,皮奥莱维奇!》也归属到这一类,表演是浓厚的话剧特色, 其实就连选择这种表演风格也是成就整体喜剧主题的一环, 然后内核是喜剧的,独一无二,真的是献给喜剧的一封情书。
评论指出蒋龙张弛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分数不低,然后内容也不是纯搞笑。说得对,谢谢指正,就不搭嘎。顺便我就问自己为啥会下意识地觉得杀手是个纯搞笑作品,大概这个主题我有点“身在庐山”,下意识地有点逃避吧,就变成逐亚的表演和一些梗本身留下的印象更深,一叶障目了。
这些里头,和《虎父无犬子》类似的是《偶像服务生》,完成度都高,形式是观众熟悉的“小品”,很友好。《偶像服务生》的内容更加直击年轻人潮流话题,这也是我对李诞说大锁“有网感”的理解,大锁确实对互联网声音把握得不错,后面刷手机、减肥的作品也是。
所以这里再说回《虎父无犬子》哈哈哈
我喜欢《虎父无犬子》的主题,不只是教育的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我朋友爸妈非常节省,为了省水费,把水龙头调到滴水,但水表不走的状态,日日夜夜拿桶接,进而看到了这种生活习惯和观念是如何塑造我朋友的思维方式,他会计较谁买水果回家次数比较多。这个作品非常好地演绎出了那种离谱,我必须给满分。
本人南方人,但对小品、相声等北方曲艺适应性良好,生活里也会用“嗯啊这是”的方式接话,或者是糊弄交际对话,特别好用,有时候也蛮有喜剧效果的。喜剧技巧就那些,用得好不怕俗套、过时,这个作品里用的就很好。
捧哏问题、抓不住重点问题、坐相问题、吃干脆面问题跟爸爸一次,跟妈妈一次,分两轮,每轮包袱都升级翻番儿。抓不住重点,和爸爸的那段小相声再到爸妈的那段绕回“老师”。干脆面爸爸都一次次翻成那样了,到妈妈那儿,还能买的都是干脆面、老师家吃现揉干脆面、请老师吃冰面啊。随着老师和家长反馈问题的展开、深入,包袱不停地翻上去,俩“装傻”的不断把直人逼到崩溃边缘,非常精彩。
btw,教主真的好适合好适合歇斯底里式的直人,看教主被逼疯太好笑了,教主发现打不过以后就骂骂咧咧、破罐破摔地加入:你瞅瞅你那个重音!
教主啊,这就是你“巫婆”风格的用武之地啊!
还有,关于老师接电话说儿子也吐茶叶沫子的这个底,不知道创作细节,教主说六兽有帮忙想。感觉是有了老师接电话离开的底,倒着往回找,才在前面铺垫了老师吐茶叶沫子的设计,anyway逻辑很在线,有嵌套有升级有call back有各种呼应,就很精巧、很好笑。我看完了才发现这个作品有13分钟,太过瘾了,我一点都不觉得长,自我介绍的“老师梗”也很喜欢哈哈哈哈,总之很期待“老师好”后续作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默契CP🌕|你们为何跟王皓谈完恋爱,却最终嫁给张弛? (杀生丸世不恭)
- 默契CP|i逐亚闲聊楼 (托尼蠢纯)
- 有没有人觉得喜人奇妙夜十上无难事粉丝饭圈味太浓,而且他们... (ccccccrrrr)
- 这是管乐和王皓吗? (豆友216841875)
- 孔令美 我敬佩你啊! (递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