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奖项|(有剧透)其实我觉得成朗的人设并不是简单的初出茅庐的新人
来自:很好笑吗
看到很多人说成朗的成长线很完整但是前面很烦,没经验又莽,其实想为成朗辩解几句。
电影里的人物,其实在我看来,导演做了明暗两条线。
明线大家都看出来了,是经验丰富爱走捷径“觉悟低”的宗大伟和初出茅庐满腔热血但毫无准备的成朗两人的成长变化线。
而暗线呢,其实是成朗和宗大伟作为对照组的种种对比。
影片中成朗和宗大伟最激烈的矛盾点在于要不要告诉群众迪拉特没有救援的真相。宗大伟认为不能说,因为人在绝境中其实是靠信念活着,而不是真相。成朗认为应该说,因为他认为,一个队伍要心不散,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
因为这一次争吵,导致了刘明辉小团队的出走,也给宗大伟几人带来了许多危险。这成了很多人认为的成朗的“过错”。
但其实我想,导演除了想要展现成朗经过这一次的经历得到成长以外,并不认为成朗是错的。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这两种选择的对错,是由结果决定的。
影片中迪拉特因为宗大伟途中的信号和同事多年的默契有了救援,因此顺利收尾。但如果迪拉特真的没有救援,是不是会发生成朗担心的信任丧失呢?
另外片中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有太注意的细节。
成朗和宗大伟在和边境官哈桑谈判时,面对哈桑的提问,成朗从责任的角度给出了真诚但实际上显得有些无力的答案。而宗大伟出于长久的经验,将这个回答从“现实”出发更改了。然而哈桑却偏偏是一个刚正充满责任心的边境官,因此他们的谈判失败了。
这个矛盾由于成朗不懂阿语没有爆发,但其实潜藏的可能性是,如果宗大伟按照成朗的回答,刚好符合哈桑的价值观,那他们是否就可以顺利过关了,就算不能,是不是可能过程会简单一些?
但这也并不是宗大伟的“过错”。他仍然只是做出了另一种不同的选择。
宗大伟和成朗这一组对照组,其实是互相成就的。从宗大伟的身上,成朗第一次知道了外交官面对真实的战争与死亡、又要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时是多么艰难,完成了从一个只会说“场面话”的青涩新人,到能真正接过旗帜、坚定信念的带队人。
而宗大伟,也许在多年的的驻外工作中,他已经习惯于使用方法,而不是坚定信仰。但从成朗的身上,宗大伟再一次看到了曾经的热血。正是因为有小家的挂念,宗大伟最后毅然扣动第三枪的大义,才显得更为神圣,完成了宗大伟从人性到神性的升华。
宗大伟的恐惧、退缩、捷径都是人性,而在了解一切的情况下选择正面对决,这才是他的神性所在。
而成朗在经历最初的无知者无畏后,在了解一切之后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勇敢和热血,信仰坚定,方法正确,也正是导演想要传达的中国外交官的精神体现。
当成朗举起摄像机,拯救命悬一线的宗大伟时,这一组彼此呼应的对照组,才算是真正完整了。没有人性的神性是空中楼阁,有知而无畏才是成朗和我们的外交队伍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传承的宝贵精神。
换句话说,宗大伟和成朗其实是一体的,他们代表的不是刻板印象的符号化的“外交官”,不是面目模糊的“使馆”,而是真实的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可能会存在的两种选择。
这两种选择没有对错,如果有,也只能由结果倒推。
而在这两种选择背后,隐藏了太多我们的外交人员们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拉扯。这才是我们中国青年外交官的精神面貌所在,我大胆猜想,这也是导演希望我们体会到的艰难所在。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装作很忙的样子就可以不填场了吗?卡9了,卡6.79了。 (未注销)
- 影圈男演员卡资历是不是卡太厉害了?朱一龙都快40了,还是最... (颖吹死挺)
- 怎么回事,说射雕是烂也能破防 (紫色过敏)
- 博子哥有实绩就是好,简历漂漂亮亮的 (及川彻)
- 脖子氵了一堆提名,只有金拖鞋获奖,👅了一堆饼,只有女足... (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