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不太喜欢“人格论”, 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健康的
心可溯源

不太喜欢目前 泛滥的人格论,听了这样的话人们还会是更固化这样的自我认知,状态反而更难打开了!(本身心理学的这些名词是为了定义病理状态,这个在专业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它的画风却越来越娱乐化,被人们当成了自我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反而标签化了, 人格分析都变成“星座”一样自我身份认同的娱乐项目了)
就像一个健康的人感冒了,明白自己只是遭受了风寒后感冒了而已,本质还是一个可以再次恢复健康的人,然后再去治疗那个感冒的问题就可以了,而不是把自己定位成“感冒型人格”😂,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问题都是在最初还敞开的状态下,感受到了伤害,或者在还很弱小的时候被其他更强力量的人强行灌输看来自那个人的“执念”, 比如“世界的危险的” “我是不被欢迎的” “他人可能会伤害我” “ 外界就是很不友好” 。
人们带着这样错误的认知去和外界相处,失去了和世界美好一面有希望的一面链接的机会,由于自带的错误认知+戾气, 受到了更多来自外界的惩罚,这个时候因为惩罚后的挫败和受伤,人们又才开始了疗愈之路!
(当我们自己心中想象的规矩和真实世界的实际规矩有差异的时候,我们就会与外界产生冲突,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别人不可思议,别人也觉得我们不可理喻!
,活在自己认知世界里,就离和解 越来越远,然后带来外界的精神惩罚,处境惩罚,人际惩罚,带来无尽的痛苦,逼迫着我们审视过往 还有疗愈内在矛盾)
其实即使已经形成了某种 固定思维,固定状态,也就是市面上所说的“自恋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对抗型人格” blahblah…………,问题只是那个出发点的问题。
可以透过追溯,看到出发点上的某个时刻,某个人,他给你灌输这样认知的意图,看穿它,是击碎错误“催眠”的第一步,在错误旧思维的失效后,接下来就是新思维,更积极的思维的注入,慢慢和自己和解后,你和外界就和解了,自然外界带来的伤害和对你的“人格偏见”也就逐渐消失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跟3年没见的朋友见面后,我发现了建立长久关系的规律 (多1点)
- 自然规律|任务越简单,完成越容易 (倪侃侃(已fire)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社会规律|我觉得中国人柔韧性强的原因是 (之澄与诗织)
- 校园单位|打工人真的没有不可替代性 (镭神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