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学|通过“清醒梦”进入意识的“中间状态”,来掌控梦,而后分析梦【投票:你会希望自己成为梦的“掌控者”吗?】
来自:阿__依
“每个人每晚至少做5个梦。一生平均要做10万个梦。”
尽管每个人都会做那么多梦,但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情况都能记得所有的梦。更准确地说,大多数人其实都记不清大多数自己的“梦”。
“忘记梦和做梦一样容易。”
梦的复杂性和“醒后可回顾性”(即,醒来后记得多少)与做梦时大脑的状态高度有关——即,是属于低频慢波睡眠期,还是属于快波睡眠期。
在低频慢波睡眠期,(此时我们处于深度睡眠的状态),虽然会做梦,但是不记得自己做过梦;而在快波状态时,梦出现得更频繁,而且这时的梦也更复杂。通常人们会记得的“梦”都是快波状态时的梦。
在不做梦或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并不活跃。而当大脑进入快波状态后,大脑皮层神经元开始活跃起来,大脑开始做梦。

而与此同时,我们有时会产生这样一种意识:我是在做梦。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用意识控制这个梦的走向。这个时候“清醒梦”就出现了。
一些人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梦,调动和发挥出自己“潜意识”中的分析力、创造力等,醒来后将梦中涉及到的知识、创造性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工作、学习中,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现有的一些药品和技术已经可以“促使”清醒梦的出现,并以此作为日常思维锻炼的辅助手段。如,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处方药——加兰他敏——被认为可以增加清醒梦的发生概率。在夜间服用8毫克加兰他敏后,被试验人员做清醒梦的概率就提升至了原来的3倍。
另外,通过“颅电刺激”,即,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向大脑发送微弱电脉冲,根据发送电流的位置和强度,添加大脑皮层各区域的活跃度,增加特定区域的“意识度”——这也能促使“清醒梦”的生成。
如此,通过技术可以有意识地操控自己的梦,这听起来似乎很棒。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很多专家认为,“自然地做梦”更有利于大脑、意识和身体的协调统一,“开发和利用梦”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性。对此,你怎么看?
你会尝试运用一些“全新技术”(意味着有未知风险),来促使清醒梦的发生,从而帮助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吗?
-
在即是我在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2-10-28 18:17:58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从中西医脏腑说看中西方认识的哲学 (中西易)
- 我好像破解了太极图,但不知投哪家杂志比较合适 (平衡论_张昌盛)
- 修行 (谢危者牛牛版)
- 科学语言表述真理 (豆友EOtal2XyXw)
- 演绎法 (谢危者牛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