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關於清駐日公使館借抄日本足利學校藏《論語義疏》古鈔本的交涉
哲夫成城
公元五世紀以來,通過外交使節、留學生、僧侶和商人等各種途徑,大量的中國典籍被帶到日本。在歷代積累並傳承下來的中國典籍中,有一些在中國反而已經亡佚。雖然清代以前並非沒有中國學者對流傳日本的古籍表示關注,但是真正開始系統收集則開始於清末以後。清末到民國時期對日本收藏的中國典籍的調查、搜集及覆刻影印等努力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其成果給中國近現代的古典文獻研究帶來了巨大影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原价代购段熙仲《春秋公羊学讲疏》(已代完) (闕疑焉)
- 陈侃理:京房的《易》阴阳灾异论 (哲夫成城)
- 《经学研究》第八辑《经教的古今之变》出版 (陈愚)
- 《经学研究》第七辑《清代经学与学人年谱》出版暨前言 (陈愚)
- 虞万里:清代学术与高邮二王的古籍校勘 (哲夫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