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今天(10.16),泰民Move发行
来自:strikeapose
搬运自己。任何形式的转载请私。
在Move发行五周年之际(2017.10.16),用这个帖子回顾李泰民最具代表性的solo作品的诞生。

一、歌
Move由Curtis A. Richardson、Adien Lewis(后改笔名为ADN)和Angelique Cinelu进行作曲和编曲。ADN在一个podcast中提到,Move(demo名为Don’t Fight the Music)藉由Curtis一位初到SM A&R部门的朋友交给SM,这是他们三位首次与Kpop合作。demo早在一年前就发给了SM A&R部门,但在2017年前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准备16年的solo正规一辑时,公司在最后关头把主打从泰民最喜欢的Drip Drop换成了Press Your Number。同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Move上。公司原本推荐更展现Vocal的抒情曲Love作为solo正规二辑的主打,最终在泰民的建议下换成了Move:

虽然不是突出Vocal的歌曲,但泰民在Move的演唱方式上也花了很多心思:


二、舞
Move是泰民继Goodbye(さよならひとり)、Flame of Love后第3次与菅原小春老师合作,也是小春给泰民编的第一支韩语主打舞蹈。

在初次合作后,泰民和小春亦师亦友的关系成为了两人在Move及之后多次合作的基础:


Move是了解和信任下的成果:

就硬技巧而言,泰民说Move是他第一首跳完不感到气喘吁吁的主打,但这也意味着需要加倍重视舞蹈的表达:

从怪盗开始合作的黄尚勋老师也说能够感受到技巧之间的变化:

三、MV
Move的MV共有3版:正式、solo performance、和小春老师一起的duo。


Move是新人导演的首支idol MV作品。在后来的电台采访中,导演把Move选为自己的代表作,并提到泰民的雨中镜头拍摄时间很长很辛苦:

小到妆容细节,大到即兴场景,李泰民都尝试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舞台
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表演Move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泰民的Move舞台的精髓在于克制:

与以往不同的是,Move的首秀舞台在首尔时装周,观众以行业专业人士为主,审视的目光多少让人感到负担颇重。但是用“遇强则强”形容泰民是再适合不过:



附上时装周舞台的直拍&油管评论合集:
五、Genderless无性别
在Move宣传期期间,泰民就多次提及歌曲和舞蹈想要展现的genderless元素:


一直到今天,Move和泰民本人都是各类媒体眼中中性、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一大代表。
190401iHeart Radio:



200909 TeenVogue(cr.李泰民吧)



站在2022年回顾,每个人对Move的好恶也许不尽相同,但难以否认的是,对于在激烈的竞争中需要明确个人风格的solo歌手,Move是惊险而值得的一次尝试。事实上,Move对作曲家、MV导演等多位幕后staff而言,也都是一次尝试。
然而,在2017年准备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够告诉泰民这一步尝试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他也会在“我可以做好”的自信和“大众会不会喜欢”的怀疑中徘徊:



万幸的是,2017年的泰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Move成为了今天的Move。Move成为了一种风格的代表,让泰民拥有了独一无二的solo标签。这种独特性并非俯拾皆是,也不是取自他人之手、只需一通整合就可以端上台面的半成品。
Move独特是因为泰民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人看的懂这说的啥吗 (momo)
- 不吃不是中国人 (蛋挞阿德利)
- Chatgpt (熊大鸡)
- 当初xsm们是怎么进组的 (momo)
- 水楼|xsm们现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在逃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