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情感标记的时间---《彼得潘外传》建组会
来自:扭扭(流浪,安静或热烈。)
阐述人:导演王成 编剧:良辰 时间:2012.2.25下午5:00~7:05 地点:下河迷仓 天气:满是阴沉的天 参与人员:王成,杨楷,嫖,良辰,李健,雯子,慢慢,虫虫,小2,婳儿,徐懿,黎伊晖,禧小结,大圣,皮拉,洛洛,小贤,小乔,孟昭伟,小4,扭扭 被某导内定及外定的服务人员有以下同学: 场记:萌洛洛,扭扭 舞监:可爱虫虫 音乐:洛洛 灯光:扭扭 司马迁不是好当的,中学时记笔记的功力如今派上了用场有木有!王成导演的这部《我叫彼得•潘——外传:简妮的婚礼》于公元2012年2月25日轰轰烈烈地建组了!时间里很多个2有木有!首先这个剧本的标题就太多标点符号了有木有! 导演先让小2、黎、徐懿讲述彼得潘这个童话故事以及我们剧本故事的内容,小2讲得不错。 下面导演开始阐述剧本,爆个料:某导特别认真,10多页的阐述资料一直写到后半夜4点半,然后6点钟就起床说相声去了~ 我们听得随意,不知有几人知晓他在其中的执着~ 一、关于“彼得潘” 第1版的彼得潘是惊鸿一瞥,如水晶般晶莹,水晶般破碎; 第2版的彼得潘是对生命历程的追问和回望; 第2.5版的彼得潘外传则是对生命轮回的思索。 关于长大, 第1版的情绪是抵触; 第2版的情绪是悲伤; 第2.5版的情绪则是欣然接受,并且给予祝福。希望彼得不要忘了自己的来处。 导演说: 人必将会一天天长大,心中的永无乡是否依然?是否保留生命中弥足珍贵的美丽,不再为之欢呼雀跃的无用“玩偶”是否在哪个角落里收藏?彼得潘可以不断长大,直到我们不再愿意飞翔。 一个故事未必有一个结局,而一个戏要严丝合缝地在一个结局里。故事的结局又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始。有些台词不一定会全部说出,比如简妮的“我……(愿意)“,但观众心里一定会有自己的声音。 扭扭言: 多像人生啊!人生之戏,可以发生很多个故事,而结局只有一个,便是死亡。人生是一幕大戏,自编自导自演,既然结局已定,就要尽全力演得精彩!演得长久!不,”时间“才是幕后总导演,制片人,说让谁上谁就上,说拿下谁就拿下谁…… 欣然接受吧,和时间作对,是一场必输的战役。如果彼得一直不长大,他会不断地错过和失去,不仅仅是剧本里的温迪、简妮,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情感,这样只会痛苦。 二、意向源和舞美构成 1.舞美构成的基本形式 对于现实主义作品来说,是真是还原现场; 对于我们这种缺斤少钱的象征主义作品来说,可以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进行合理化调整。 【现场直击】敬爱的编剧同志此时闭着双眼睡着了,口水流向大海~ 2.意向源 (1)第一个意向源是”吻“和”吊坠“。 导演文艺地说: 吊坠代表肌肤的温度,心脏的跳动,彼此间隐隐的牵绊;吻代表齿痕、颈痕、各种痕。 扭扭言: 这是这部戏里蛮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当温迪说要给彼得一个吻的时候,却给了他一个吊坠;当温迪给了彼得一个吊坠的时候,却告诉他这叫吻。构思得非常巧妙的,既不失童话般的纯真,又体现出一种萌芽般稚嫩单纯的感情。如果说吊坠是美丽的精神之恋,那么吻就是尝试着触摸现实的羞涩。 (2)第二个意向源是”钟楼“。 导演要在舞台中后部架设一个钟楼,上面挂一口巨大的钟:冷色调金属钟。代表流淌的时间,不舍昼夜,无论事情是否快乐悲伤,时间都一点点向前。 钟上挂着红绸,在话剧进行到后面的某一场时,红绸从天而落,演员捧起红绸,就像时钟的时针和分针,一圈圈地走,或快或慢。 导演说: 没有情感的时间毫无意义。 扭扭言: 非常赞的一句话!但是我想你的意思应该是——没有情感标记的时间毫无意义。懂得感谢,享受爱和被爱,人生的长河便有了爱的婉转,生日、情人节、结婚纪念日……苍白的时间才有了斑斓的色彩。 导演是个蛮有意思的人,远看是个文艺小盲流,近看似一片深沉而活泼的海水,看他的文字却又有一种禅的味道。他的一些话总能让我觉得很赞,很值得玩味。 3.空间构成 本剧采用圆形构图,象征轮回和时间; 观众席和舞台,象征此岸和彼岸。 角色位置: 中年人和温迪——观众和舞台的中间地带,象征徘徊和寻找 彼得和简妮——舞台上 两个影子——散落在观众席中 剧末,影子和中间地带的中年人和温迪都走到舞台上,如同生命的来处和归处。 导演说: 怀念过去的美好,或麻木于现实,都来源于对彼岸的幻想。 4.全剧基调和脉络 温馨的基调,好比午后三四点钟的斜阳,带着初春的湿润气息。 要求演员一句话中名词和动词点送到位,潜台词渡送到位。 5.番外篇,导演怀念灵魂导师,此处略去一万个字。 6.核心场面:婚礼。良辰和飘对此有不同意见。 7.音乐和灯光元素 音乐:除了剧本中的《旋木》和《寻找彼得潘》,要有与时间有关的声音,如钟摆声、脉搏声、流动声……在一定的场次与剧情中区隔,从而表达时间的流逝。 灯光: 钟楼处——一束冷峻而幽暗的光。不带情绪,表现时光的无常; 其它区域——暖色调,烘托婚礼 台口处——从斜后上方给出一道光,这样演员的脸上会有阴影。彼得在这里拷问观众,简妮在这里接受祝福; 中间地带——给出两面的耳光,即侧光,稍稍昏暗,如同时间的隧道,是去是留~ 8.演员 本剧是较易上手的剧。人物限制比较宽泛,掌握几个关键词与角色贴合,更多的是通过演员自身的性格特征为角色着色。 彼得潘:倔强,执着 温迪:母性 简妮:直截,天真 中年人:温和,深沉 影子:倔强,执着 9.人物造型 彼得潘:延续之前两版的标准造型 温迪:白色毛衣,蓝色长裙,吊坠,淡妆 简妮:白T恤,背带裤,淡妆 中年人:白衬衫,下沿外露不整,灰色开衫,蓝色牛仔裤,领带 影子:日常装束,戴鸭舌帽,上舞台妆 三、场次划分 全剧共分为八场。 第一场:种心。(种在心里生根发芽之后,一定是成长。长大即意味着分别) 第二场:辨认。 第三场:缝合。(成长中遇到的伤口,记忆会美化这些伤痕,然而没有愈合的伤口依然在看不见的地方溃烂、疼痛。彼此直接面向观众,影子隐没在观众之中,彼得把问题抛向观众,如观众感到些许疼痛,便是治愈的开始。) 第四场:提示。 第五场:追问。(永无乡可以一直存在,不在乎长大与否,关键在于不要忘记怎么飞) 第六场:延续。 第七场:回忆。 第八场:祝福。(打上情感的标记) 扭扭言: 我不知道专业不专业哈,话说可以给演员本子的时候直接划分好场次嘛,用一条华丽的分割线,就像这样: --------------------------------------------第三场 缝合----------------------------------------------- 温迪:你住在哪? 彼得:右手第二条路,直到天亮! 右手第二条路,直到天亮!好爱这句话!关于童年和成长的话题,似乎永远也说不完。儿时的故事总在心间,童话有双美丽的翅膀,带领人们超越现实,超越烦恼,”最后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对美好的渴求和祝愿,是心底最初的向往。 可是,走着走着,人就散了,灯光也暗了。或许真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大大小小的伤,共鸣和感动都是因为触碰到了这些伤口,这些记忆。 成长是一道永不愈合的疤。解药就在,右手第二条路,直到天亮~~ 被饿昏的围观群众 扭扭前方报道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 (德海)
- 请问这个学馆还在继续吗 (Kelly Liu)
- 【北窗夜读】《戏剧(第六版)》——关于国内戏剧教育的借题发挥 (王择成)
- (酬宾活动)2017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开幕大戏《兄弟姐妹》 (抽抽)
- (九折)孟京辉导演,黄湘丽最新独角戏《九又二分之一爱情》 (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