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重大理论突破,来自进化心理学。

善语结善缘

来自: 善语结善缘
2022-10-25 21:23:18 广东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甄妮

    甄妮 组长 2022-10-26 11:30:00 北京

    嘲笑他人的命运……哈哈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0-26 11:32:31 广东

    嘲笑他人的命运……哈哈 嘲笑他人的命运……哈哈 甄妮

    好像有个疏离型的分手之后情绪低落,裸聊被骗,又来找他的前任,前任组内发帖,把我人看傻了。诶,扶额。

  • wanderer

    wanderer 2022-10-26 11:51:06 上海

    多读书就不会看到什么酒“重大突破了”。并且建议了解什么是“有关”,什么是因果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0-26 13:45:04 广东

    多读书就不会看到什么酒“重大突破了”。并且建议了解什么是“有关”,什么是因果 多读书就不会看到什么酒“重大突破了”。并且建议了解什么是“有关”,什么是因果 wanderer

    我有一个名校理工科的学位,并且系统地学过统计学。我完全明白你这条评论的意思,因果性和相关性的区别。而且也已经看了大概小几百万字关于依恋关系的书,有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的,各种角度的阐述。并且听了好几个身边和不是身边的关于回避型的“鬼故事”。

    如果不是出于爱,应该也不会做这么多研究。

    确实,进化心理学只能讲一个故事出来,只是一种“叙事”,同样基因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形状,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不同。但是,回避型难道不都基本上是某种利益上的索取方吗?即便是本人不自知。我只是在这里强调,回避型实际上也是具有把基因传下去的优势的。

    如果你本人是回避型,无论是恐惧型或是疏离型,那我没话说。如果你是伴侣,因为防卫机制甚至没法看一眼一个相当有可能错误的观点,那我祝你早日走出来。

    不过,如果你真的有建设性的反驳意见,也期待你的分享。

  • wanderer

    wanderer 2022-10-26 17:16:06 上海

    我有一个名校理工科的学位,并且系统地学过统计学。我完全明白你这条评论的意思,因果性和相关性 我有一个名校理工科的学位,并且系统地学过统计学。我完全明白你这条评论的意思,因果性和相关性的区别。而且也已经看了大概小几百万字关于依恋关系的书,有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的,各种角度的阐述。并且听了好几个身边和不是身边的关于回避型的“鬼故事”。 如果不是出于爱,应该也不会做这么多研究。 确实,进化心理学只能讲一个故事出来,只是一种“叙事”,同样基因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形状,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不同。但是,回避型难道不都基本上是某种利益上的索取方吗?即便是本人不自知。我只是在这里强调,回避型实际上也是具有把基因传下去的优势的。 如果你本人是回避型,无论是恐惧型或是疏离型,那我没话说。如果你是伴侣,因为防卫机制甚至没法看一眼一个相当有可能错误的观点,那我祝你早日走出来。 不过,如果你真的有建设性的反驳意见,也期待你的分享。 ... 善语结善缘

    如果你确实如你所说读过一定的文献,你应该明白基因决定论、甚至生物决定论,正如你所说基本都是一种“叙事”。当你在说基因会表达不同性状,甚至说在不同年龄表达不同的时候,你可以反思性地考虑一下,你这样的信念的依据到底是什么?难道这么短历史的心理研究,能向上追溯研究到基因传递和变迁级别的时间长度吗?难道在生物学上,我们已经能构建完整的从基因到人的想法的具体路径和解释吗?

    归根结底,我们仍然把“科学”作为一种面对和抵御高度不确定性世界的“良药”,但过度依赖这些所谓的解释,某种意义上就和回避过度依赖他们描述为危险的外在世界一样,同样是一种逃避。

    如果你真的出于爱,请你面对真实的人和他们的叙事。标签化可以让你暂时心里好受一些,但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和解释

  • sinfool

    sinfool 2022-10-26 22:32:14 北京

    论文里表达的意思相关性,你得到的结论是因果关系...不太严谨啊… 我基因检测显示最高风险疾病还是精神分裂呢。有这些基因更容易诱发回避依恋,而不是只要携带这个基因就会变成回避依恋,也不是所有回避依恋都携带这个基因。

  • sinfool

    sinfool 2022-10-26 22:34:01 北京

    看论文之时建议同时学习逻辑学~我的入门书是《超越感觉》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0-27 09:35:32 广东

    论文里表达的意思相关性,你得到的结论是因果关系...不太严谨啊… 我基因检测显示最高风险疾病还 论文里表达的意思相关性,你得到的结论是因果关系...不太严谨啊… 我基因检测显示最高风险疾病还是精神分裂呢。有这些基因更容易诱发回避依恋,而不是只要携带这个基因就会变成回避依恋,也不是所有回避依恋都携带这个基因。 ... sinfool

    这不是基因决定论。首先,基因无法决定,同样的基因是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因会出现不同的甲基化,并且有其他各种机制使得同样的基因产生不同的性状。

  • 豆友256583338

    豆友256583338 2022-10-28 11:17:01 河北

    [内容不可见]

  • Jean

    Jean 2022-10-28 11:54:59 四川

    如果你确实如你所说读过一定的文献,你应该明白基因决定论、甚至生物决定论,正如你所说基本都是 如果你确实如你所说读过一定的文献,你应该明白基因决定论、甚至生物决定论,正如你所说基本都是一种“叙事”。当你在说基因会表达不同性状,甚至说在不同年龄表达不同的时候,你可以反思性地考虑一下,你这样的信念的依据到底是什么?难道这么短历史的心理研究,能向上追溯研究到基因传递和变迁级别的时间长度吗?难道在生物学上,我们已经能构建完整的从基因到人的想法的具体路径和解释吗? 归根结底,我们仍然把“科学”作为一种面对和抵御高度不确定性世界的“良药”,但过度依赖这些所谓的解释,某种意义上就和回避过度依赖他们描述为危险的外在世界一样,同样是一种逃避。 如果你真的出于爱,请你面对真实的人和他们的叙事。标签化可以让你暂时心里好受一些,但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和解释 ... wanderer

    人的心理运作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的根据行为是划分回避,恐惧,……欠妥。这样贴标签,只是为了安慰自己,问题出在对方身上。谈恋爱,不要这么复杂,感觉对方不合适,就分手。两个人相处,不可能都是对方的原因。如果分不了,自己纠结得不行,放不下,那就需要觉察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wanderer

    wanderer 2022-10-28 19:03:58 上海

    这不是基因决定论。首先,基因无法决定,同样的基因是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因会出现不同的甲基化, 这不是基因决定论。首先,基因无法决定,同样的基因是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因会出现不同的甲基化,并且有其他各种机制使得同样的基因产生不同的性状。 ... 善语结善缘

    建议你百度一下什么叫“决定论”

  • momo

    momo 2022-11-01 11:32:20 广东

    首先要明白哪些学科是真正的科学。有很多学科真的称不上科学……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7:49:13 广东

    反正我现在是不爱了,回避型他们爱咋地咋地。

    倒是这个课题挺有意思,之前还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但是性选择的策略和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形成实在是一个过于重要的问题。孕吐,晕血等等现象都有

    首先,其实单纯的“渣”和“回避”在实际情况中是非常非常好区分的,没有哪个回避不被叫做“本质上是一个好人”而这很有可能是“回避型基因”的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旦被判定为“渣”,也就是不是真正的“爱”,那么伴侣其实很快就能抽身走人。当然“渣”和“疏离型回避”很有可能有比较大范围的重叠。“回避型”必须是“真心”地欺骗。

    还有一个进化心理学很重要的概念是“适应器”,比如手上长茧子,我们有手上长茧子的基因,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手上长茧子。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7:50:40 广东

    反正我现在是不爱了,回避型他们爱咋地咋地。 倒是这个课题挺有意思,之前还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 反正我现在是不爱了,回避型他们爱咋地咋地。 倒是这个课题挺有意思,之前还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但是性选择的策略和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形成实在是一个过于重要的问题。孕吐,晕血等等现象都有 首先,其实单纯的“渣”和“回避”在实际情况中是非常非常好区分的,没有哪个回避不被叫做“本质上是一个好人”而这很有可能是“回避型基因”的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旦被判定为“渣”,也就是不是真正的“爱”,那么伴侣其实很快就能抽身走人。当然“渣”和“疏离型回避”很有可能有比较大范围的重叠。“回避型”必须是“真心”地欺骗。 还有一个进化心理学很重要的概念是“适应器”,比如手上长茧子,我们有手上长茧子的基因,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手上长茧子。 ... 善语结善缘

    只能说人有手上长茧子的“适应器”。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7:53:11 广东

    “孕吐,晕血等等现象都有基于进化的解释。”

    有一本书叫《合作的进化》,探讨合作这件事可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不想看书,可以看下基于这本书做的游戏。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11M7C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fa24d1c3f0e07def0dd4e61b8270ac3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7:56:29 广东

    有的评论认为这太科学,有些认为这些不够科学。罗伯特赖特的《道德动物》里探讨的一些关于合作的演化的问题,我觉得他说得比较清楚。

    但这是科学吗?

    博弈论和计算机模拟是简单而且有趣的,但是它们实际上意味着什么?互利主义理论是真 正的科学吗?它是否成功地解释了它所想要解释的东西?

    一个答案就是:它在和什么进行比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与之竞争的理论。在生物学里, 唯一的选择就是种群的自然选择理论,它趋向于面对所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所面对的问题 类型。在社会科学里,这个话题仍有着巨大的空白。

    无可否认的是,至少回溯到世纪之交时,那时的社会科学家,比如人类学家爱德华·韦斯特 马克(Edward Westermarck),就已经认识到对于所有的文化来说,互利主义对生存都是非常 重要的。有大量的关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文献,其中都对于无形资源的交换,比如信息、社会 支持等,进行过认真的论述。但是由于许多社会科学家都抵制人类先天本性的观念,互惠行为 经常被视为是一种后天文化的“准则”,仅仅是碰巧成为了普遍的东西(可能是由于不同的人们 独立地发现了它的效用)。很少有人注意到每个人的社会日常生活不仅仅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 互动,更依赖于很多普遍的感觉基础——同情、感激、喜爱、责任、愧疚、厌恶等等。更少有 人能为这种共性给出一个最终的解释,但是它一定是存在某种解释的。有人可以作出互利主义 的选择吗?

    由于缺少对手,这个理论以这种方式胜出了,但是它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胜出的。自从 特里弗斯在1971年发表了他的文章后,这个理论经受住了检验,到目前为止还很顺利。 阿克塞尔罗德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就是一个测试。如果说缺少合作的策略在表现上优于具有 合作的策略,或者说具有合作的策略在总量很大的情况下才具有优势,那就对这个理论很不利 了。但是受到制约的美好事物仍然优于卑鄙的劣行,而且一旦具有立足之地的话,它确实会是 一个不可逆转的进化中的势力。

    这个理论也从自然界中得到了一些支持:证据就是互利主义可以不依赖一个人对它的抽象 逻辑理解而进化发展,只要考虑之中的动物聪明到能够分辨自己与其他个体并能记录下自身过 去的行为,不管有意识与否。1996年,威廉姆斯注意到恒河猴的种群中存在互相支持的行为与 持续很长时间的联盟策略。并且他提出鼠海豚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是为了回报——这个假设在 后来被证实。

    吸血蝙蝠,这个特里弗斯和威廉姆斯都没有提到的物种中也是存在着无私帮助的。任何一 只蝙蝠要想每夜通过突袭牲畜、马匹或是其他受害者来吸血的话都是很难成功的。由于血液极 易变质,而蝙蝠又没有冰箱,因此经常面临食物匮乏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个体的周期性的 食物匮乏引出了非零和的逻辑。可以肯定,蝙蝠每次空手返回巢穴时候,都会从别的蝙蝠那儿 得到反刍的血液,然后将来再予以回报。有些分享发生在亲戚之间,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更多 地发生在伙伴关系上——毫无关系的通过独特的“召唤声”而相互认识的蝙蝠,它们经常相互帮 助。这证明蝙蝠之间也有朋友关系。

    人类互利主义的发展演变在动物学上最重要的支持来自于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当威廉 姆斯和特里弗斯第一次写关于互惠互助的著作时,黑猩猩的社会生活才刚刚开始清晰起来,极 少有互利主义存在的迹象。而现在,黑猩猩们已经学会相互分享食物并且形成一种持续性的联 盟组织。朋友之间互相帮助而且一起面对或躲避敌人;当一只黑猩猩背叛另一只时,可以看出 被背叛者真的会非常愤怒。

    互利主义的理论也通过了一项非常基础的、根本上的科学测试:典雅高贵或者吝啬小气的 测试。一个理论越是简单,越能解释更多更广的事情。很难想象有人放弃了一种简单的演变势 力后,像威廉姆斯和特里弗斯那样,还能正确地解释同情、厌恶、友谊、仇恨、感激、对责任 的痛苦、对背叛的敏感等等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

    互利主义可能不仅仅塑造了人类的情感,也可能塑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丽达·考斯米德丝 指出,人们很善于解决其他方面难解的谜题,只要当这个谜题是以社会交换的形式存在时,尤 其是当这个谜题的目标是弄明白是否有人作弊时。这就暗示了“作弊侦测”的模型是支配互利主 义的精神工具的一种。毫无疑问,其他工具还有待发现。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7:58:55 广东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6583338

    确实,回避型是有其基因繁衍的优势的,特别是疏离型。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02:16 广东

    还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就是一有什么问题就扯到原生家庭上来。殊不知原生家庭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基因,除非进行十分反人道的双胞胎实验,很难排除这一方面的影响。隔壁组就更离谱了,基本上已经怪到父母怎么抱孩子上来了。要说创伤经历,哪一个成年人不是伤痕累累?多少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也都健康成长了。

  • 善语结善缘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07:28 广东

    还有一个流行趋势就是把安全型“许配”给回避型。

    咱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仅仅一种可能,基因上就是让焦虑型和回避型相爱相杀,鸡飞狗跳,然后安全型和安全型英年早婚好好带孩子。一个注重量,一个注重质。

    毕竟回避型在没有避孕措施的年代,两三个月热恋已经足够受孕了。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11:10 广东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豆瓣上回避型多指恐惧,知乎上回避型多指疏离。

    奉劝伴侣多去知乎看看“成功”结婚后的回避是怎样一种鸡飞狗跳的情形。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14:50 广东

    对于真想做出改变的回避型,可能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好办法?知乎上有位咨询师说疏离和恐惧来咨询的人数差不多,但是恐惧只占5%,疏离占20%到25%。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18:31 广东

    如果要“治疗”,做出改变,确实是最好不要带一个标签。

    但是这个分类真的太有效了,就恐惧型真的就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好像一开始是分三类,很普通的正态分布左中右,然后后来有一类是补充的出来,整个理论的深度就出来了。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21:35 广东

    论文里表达的意思相关性,你得到的结论是因果关系...不太严谨啊… 我基因检测显示最高风险疾病还 论文里表达的意思相关性,你得到的结论是因果关系...不太严谨啊… 我基因检测显示最高风险疾病还是精神分裂呢。有这些基因更容易诱发回避依恋,而不是只要携带这个基因就会变成回避依恋,也不是所有回避依恋都携带这个基因。 ... sinfool

    难道回避型是隔壁组说的原生家庭,父母不会抱孩子,导致0到1岁的时候像被辐射照了一样基因突变了? 我觉得是回避型本身就有“回避型心理”这种适应器。

    说不定恐惧型就是焦虑型伴侣和疏离型伴侣结合,结果就有既焦虑又疏离的恐惧型。

  • 善语结善缘

    善语结善缘 楼主 2022-11-07 18:23:27 广东

    善语结善缘。我劝家属跑路。特别是疏离型的伴侣。

  • 善语结善缘
  • 善语结善缘
  • 一世

    一世 2024-04-15 18:02:16 重庆

    我给你总结一下。基因赋予了脆弱性,也就是依恋的天生倾向。后天环境影响了基因的表达以及后天的大脑构成。前者是无法更改的,后者可能有一些好转可能。顺带一提回避和5羟基色氨酸有关的话巧了吗不是?抑郁症也和它有关。焦虑和多巴胺有关,那么大胆猜测,焦虑依恋风格的人与成瘾有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185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