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介绍&实用方法贴
来自:KnowYourself
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Tasha的新书《洞察力(insight)》中,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需要具备以下7个方面的洞察,她将它们命名为“洞察七柱”(Seven Pillars of Insight):
1. 对自我价值观的觉察
明了指引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套价值观既能帮我们定义自己想成为的的样子,也为对自己行为的评估提供标准。
2. 对自我热情的觉察
明白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找到自己的热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自知的人会不断寻觅,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接近它。
3. 对自我抱负的觉察
抱负与目标、成就略有不同。定目标不难,但仅有目标并不能通向真正的洞察。与其问自己“我想达成什么?”更好的问题是,“我想从生活中获得些什么?”我们会在目标达成后感到失落,但抱负是持续的,它永远无法被完全实现,我们可以每天醒来都再次感觉被它激励。
4. 对自己与环境匹配度的觉察
自知的人了解对自己而言最理想的环境是怎样的。知道自己在怎样的环境中最开心,最有动力,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并在一天结束后觉得没有虚度。
5. 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觉察
具有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模式。比如,如果我某天突然在与同事交流时话中带刺,那我可能只是太累了。但如果我总对同事冷嘲热讽,那我可能是具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
6. 对自我反应的觉察
人们在各种情境下思想,情感和行为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我在有压力时会产生对别人的批判思想,会变得暴躁,会通过运动抒发。那这些就都是我在高压下的反应。
7. 对自我影响力的觉察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人造成影响。明白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力,也是自我觉察的标志之一。
提升内部自我觉察的方法:
1. 练习正念(mindfulness),帮你了解当下的自我
正念的核心在于“对当下进行觉察”:放弃过度思考,让自己放松,去体会当下,全然接受当下经历的一切。多问“是什么”,少问“为什么”,正念强调的也是去觉察你现在想的、感受到的、做的是什么,但不去评判。
2. 改变叙事方式,帮助你提升对过去自我的了解
叙事(narrative),即我们怎样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关注了什么,如何解读细节,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态度,也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曾经的自己。
自我觉察能力强的人,更愿意从不同的观点来描述事情,其中包括对事件的不同的、多样的解释。他们在讲述一段故事时,往往不会只给出一个层面的“发生了什么”,他们会进一步继续讲述在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上发生了什么,或从不同人的立场上来说发生了什么。
3. 勇于探索人生的可能性
个人经历是自我察觉的材料。如果一个人的经验太少,对自我的认识也容易模糊不清。我们的热情是什么,我们对什么有真正的抱负,需要不断地走出去,去行动、去体会。在经历过更多事情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探知自身有怎样的潜力和才能,明白自己对各类事物的态度,形成更稳固的价值观。
提升外部自我觉察的方法:
1. 360度反馈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生活中各方各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伴侣,朋友,亲人,同事……为此,你可以在网上做一份匿名的调查问卷。你可以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你认为我是一个懒人吗?回答是从1-10中选取一个度。
2. “对”的反馈
虽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意见是提高外部自我觉察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外界反馈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我们需要寻求“对”的反馈。在选择对象时,我们要避免两种人:无爱的批评者(unloving critics)和无批评的爱人(uncritical lovers)。
前者就是那种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指责、批评我们的人。后者则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批评我们的人。因为这两类人的反馈带有过于浓重的主观色彩,所以对我们提高外部自我觉察没有帮助。
3. “晚餐桌上的真相”
你需要邀请一个密友以及一个家庭成员或人生导师共进晚餐。用餐时,你要请他们说出一个你让他们最为恼火的地方。可以是你做过的某件事,你的某个特质等。在那之前他们需要知道你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他们有畅所欲言的权利。此外,你不能做出任何带有攻击性的回应,而是真诚地倾听。
认识自己是一件漫长的、足以持续终生的事情。这个过程既是一场探索,又是一种学习。Tasha在书中强调,即便是最为自知的人,对自己的觉察也不可能到达100%——因为“自己”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我们在变化,也在成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喜欢的人就去追,喜欢的事就去做,喜欢的生活要早点开始,这... (周鹿鸣avian)
- 烦恼瞬间|被命运推着走的我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Juan)
- 不要自视甚高,我只是普通人 (生姜双吉堡)
- 觉察时刻|自我复盘 (于心与我尔)
- 觉察时刻|时间感知 (雁字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