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三单元 汉代文学【汉赋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奥利奥汤圆🍪
汉代大赋鼎盛时期“内多欲而外仁义”的汉武帝最推崇的作家——司马相如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具体表现在:
一、司马相如的故事,特别是与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的故事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与卓文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地点:四川临邛(成都附近)
故事的背景:临邛富人卓王孙邀请司马相如家中做客。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故事的起承转合:本欲蓬荜生辉,不料引狼入室。相如以琴心挑走卓家新寡女儿卓文君。
故相如缪以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竊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
——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奔与婚是相对的。奔属平民阶层,非礼教。婚属贵族阶层明媒正娶,合礼教。
于是我们可以看出,卓家实际是平民阶层富人。富不等于贵。王孙只是名字,也不是王孙贵族。
卓父大怒却不忍杀之,但拒绝接济,相如文君穷到家徒四壁。遂夫妇合谋在家门对面开店卖酒,丢卓家脸面。最终卓父妥协,相如文君两口子卷百万走人。
卓王孙不得已,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卓文君这一面显得她是只谋求自己情欲的满足不顾父亲的颜面扫地的人物,但另一面的补充使得她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可爱,发生在卓文君发现司马相如有二心时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作白头吟以自绝。——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
故事的影响:
它开启了后世才子佳人的最早渊源。(注意:司马相如是最早的才子形象,卓文君却不是最早的佳人),才子佳人模式也成为后来戏曲的结构和艳情叙事的基本模式。
才子佳人模式并不是纯粹为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创作,它在平民阶层可行,在贵族阶层却绝无可能,但它可以投合很多受到规格门限而不得自由的女性的向往,文人才子也可以借此获得一种人财两得的心理补偿的快感。以致于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清以后大行其道,这类故事因能够投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满足人性基本的偷窥欲望,而一直拥有广泛市场。
注意,才子佳人在富而不贵的阶层是有现实可行性的,但后来的许多创作背景设定在宰相尚书等贵族阶层就产生了根本上的阶级谬误而脱离现实可行。
二、源于司马相如的性格
司马相如的性格特点
可以看出相如相当识时务,既善于投富婆之所好,也善于投帝王之所好。哪怕不循正道。
同乡牵线受宠于武帝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奏之天子,天子大悦。……天子以为郎。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三、司马相如的口吃与消渴疾的“文人病”意涵
司马相如的口吃和消渴疾(糖尿病)的后世发挥与运用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2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追本溯源:宋玉的赋——屈赋到汉赋的重要过渡 (奥利奥汤圆🍪)
- 《中国文学史》第三单元 汉代文学【汉赋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奥利奥汤圆🍪)
- 《中国文学史》第三单元 汉代文学【汉赋】 (奥利奥汤圆🍪)
- 《中国文学史》第二单元 先秦文学【纯文学部分:楚辞(南方)】 (奥利奥汤圆🍪)
- 《中国文学史》第二单元 先秦文学【纯文学部分:诗经(北方)】 (奥利奥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