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剧情|招娣:前途不可现酿
大勋花已升咖

先说结论:招娣除了角色需要,也是作者设置的旁白,是三姐妹出现分歧时的主要交待者。 我个人对招娣的认知是从浅到深的,如果没有静下来,没有完完整整看几遍的话,作者埋的线,是一个也找不出的。 先说下我对招娣角色的初印象:人物很奇怪,出现得也很奇怪,和陈廉的感情戏有点莫名其妙,故事线进展非常神速,堪比沈宋。但在之后的刷剧中,串联了一下前后呼应,剖析了隐藏点之后,我的结论非常清楚:
【招娣是角色,也是旁白】,丰富引章故事线。 一是角色需要。招娣在中途加入了本剧的成长主线,并成为一类群体的代表。赵顾宋孙池杜等众多人中,只有她来自于最底层,原生矛盾突出、个人特质明显,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机遇实现了华丽转身。
像哪个群体?一定程度上,也许她有“小镇做题家”的缩影,也有无数个从深山中、从贫困家庭走出的,凭借时代给予个人的机会,靠自身的努力实现华丽转身的群体缩影。 二是旁白需要。来,首先我们假设一下,没有招娣这个角色,你对引章的评价是什么?
引章的个人特质显现得很零散、又很深,亦没有明显的事件去说明。虽然引章的成长故事线最完整,但性格并非是最完整的。引章前期是嫉妒心较强、心眼比较小、放任小性子、不顾别人感受的感性驱动型选手。在看剧的过程中,前期特质明显吗?你能顺利感觉出来吗? 招娣角色的旁白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丰富引章个人特质、点出三姐妹前期磨合不成功的缘由。
引章的分散、隐藏着的特质通过招娣的嘴讲出来,一是让大家知道三姐妹矛盾产生的合理性,二是让大家了解引章投向沈如琢的合理性,三是让大家知道招娣本身的一些特质以对应剧中她自己的成长。
那招娣角色的旁白功能具体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分别举例说明: 功能一:三姐妹矛盾产生的合理性。 (1)引章界限不清,乱说隐私。招娣自罚工钱时,一句话整哭了三娘,是因为三娘惊讶她竟然知道自己的儿子,要知道这个戳心窝的点,盼儿她们从不在三娘面前提的。
招娣怎么回答的?是【引章告诉她的】。
设想一下,你和一个刚认识没几天的人,一起嘴同事的八卦,而且还是戳心窝子的八卦,更甚的是成为怼一直保护你的人的理由,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感到被冒犯吗?当然会。界限不明,不会筛选,多说多错。 (2)背叛感强而一走了之。引章撞破顾盼相拥,试探三娘是否知晓此事(注意此处的台词是,弄丢了“顾千帆”给的曲谱,但说的是向“盼儿”求情),结果呢,得知三娘也是知情人后,心理防线崩溃了,在船上对船家说“她们都知道那件事,【唯独瞒着我,就我一人不知道】”。这是背叛的感觉。引章习惯了被当成宝、被宠爱,现在却拿她当外人,宁愿告诉招娣也不愿告诉她。要知道,她可是在招娣没来几天,就告诉招娣关于三娘的私生活的人啊。秘密使人拉进距离,当你被排除在秘密之外,说明你也是被排除的。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下,没有去沟通,直接一走了之,将自己的猜想当作她人背叛自己的理由,怎么能再心平气和地和姐妹们相处? (3)嫉妒心。买酒楼按手印那里,招娣说,引章去找沈如琢是因为【嫉妒】,【嫉妒】是招娣给出的论点。
论据具体是:盼儿的欧阳中了进士,引章就要一门心思嫁给周舍;盼儿要当诰命夫人,引章赶紧抓住沈如琢。
这是典型的“心气儿高”特征,引章出身和圈子按理说比盼儿的贱籍和良民身份高,但自己处处不如盼儿,无法忍受。
【嫉妒】一词,正是通过招娣之嘴提前向大家解释了引章的负面性格,并且给了充分的、正当的理由。对应后面引章自己承认自己【贪慕虚荣,心存嫉妒】。
我就想问,如果拿掉招娣的在酒楼,和三娘讲的那两个论据,你能明白引章说自己贪慕虚荣,心存嫉妒到底在慕荣和嫉妒的对象是谁、内容是什么吗???
这前后埋得很深,又很分离,如果不多刷几遍,初看时就能反应过来吗?

功能二:投向沈如琢的合理性。 序号(3)中,招娣的论点明确,论据合理。整剧中有一个桥段加强了招娣给出的论点。具体是:
引章有个珊瑚簪子,是沈如琢买的。沈如琢最初给引章引荐的是【上贡的合浦珠】,强调了它【千金难买】,但引章坚持要【火珊瑚】,而且,【只喜欢火珊瑚】。喜欢就喜欢呗,是真心喜欢吗?
不是,这里她有一个回忆,脑海中想起的是谁?是盼儿,和盼儿的爱情。
这一段务必看她的眼神,你便能知,她对标的,始终是盼儿。


单独将引章的情节摘出来,去综合分析,不一定知道得很清楚。
但如果先get招娣给的中要害的评价,再去看后面的情节,了解引章出走到沈府的内容,这个线,就非常清楚直白了啊。招娣的话,纯纯是直接给出了对引章的评价啊!
功能三,招娣角色所需。招娣能说出这些话,说明她的观察能力也是极强的,和她本人的重生之路也是有交叉的。具体看下文。 招娣引嘴引章??建议你还是多刷几遍梦华录情节,让脑子动起来。

——以下是招娣原文——
这是一篇拖了很久的文章,我一直想写招娣,但招娣给我的感觉有点复杂,不知从何下笔。最近又盘了下梦华录中招娣的部分,虽然不多,但也大概梳理了一下我认为的故事线,把它写出来,希望做一个探讨。
首先声明,本文有个前提:我没有很强的历史储备。所以我尽量避开了需要历史才能知晓的点,最大限度聚焦于剧情及走向。分析一个事物,要将其放在当时的环境中,不然很容易产生区层谬误、以今代古等错误。
所以呢,本文只是想探讨一下,现时代的、我个人思维下的关于招娣的想法,勿Cue勿杠。

先说结论:底层打工人翻身做股东。招娣凭借个人特质和机会,实现了圈层跨越;她的出身给了她无尽动力,使得优异特质十分突出。
这种现象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社会流动性,社会机会对社会的发展来说,看似只是一个正常的运行产物,但对个人来说,确是转身的机会。 一、招娣的毕生动力:“离开” 招娣身上有着很强的“突围”色彩,“突围”来自于“反抗”,“反抗”是一种“剥离”,或者说是一种“切割”。
离的特点就两个词:坚决、彻底。我用上了果断一词,想先来分析一下招娣“离开行为”的极致丝滑度。
先抛两个问题:
问题一,如果你非常讨厌原生家庭的苦难及对你造成的影响,你会什么时候逃离?
问题二,逃离的时候有多果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没有办法走完第一步的。
社交平台上,没有多少有勇气逃离的人。永远有非常大一部分人边控诉原生苦难对自我的影响,把父母、家庭、成长轨迹哭诉全遍,配上好想逃离但无力逃离的结论,附上抑郁、不开心、不甘心的“佐料”,把自己刻画成【不能翻身的受害者】模样,陷入死胡同循环。
招娣的勇敢,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如果你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招娣的逃离,第一步是远离。
远离原生家庭所在地,去到新环境,顺应新环境的生存法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招娣被当成物品交易,加上憎恶、心气儿高、有主见、有想法,便一走了之。
正是这个“走”的动作,让她逃离了原有系统,有机会去接触新的外界环境,并进入新的系统循环。此时,她走向新旧生存系统的更替,并以新系统为主,以此为前提,所以能够建立新的人生所属。 这个远离,我觉得是带有非常强烈的厌恶情感色彩的。招娣自己返聘时,盼儿问到“你叫招娣,你弟弟呢?”。招娣的眼神是一种非常坚定地厌恶,十分笃定地说没有弟弟,全家人都死绝了,后又补充了全家招灾的理由,将整个厌恶程度稍稍缓和。

厌恶到不能同屋檐的时候,一定会离开的。所以我说,她的逃离动机是非常明显且强烈的。
至于为什么如此明显且强烈,我个人的猜测是:就像现在理性的女权一样,他们能从一个理性的运行角度去审视女性的作用,并对社会的话语权现状进行对比,产生质疑(此句请注意我说的前提,不要按头杠)。于是,虽然仍然被驱动于社会运行现状,但却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改变,给自己多一个机会和路径。也就是说,招娣的选择,是从一个非常限制、到相对限制的环境中。东京这个经济、商业发展走在前列的空间,是具有一定宽容度的,可以接纳任何人,扮男装,在卸货厂性别限制空间内寻求改变。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二步:选择一份谋生的工作。
出身影响技能,技能影响就业机会,再加上社会塑造的机会壁垒,此时能够找到的谋生工作当然还是具有限制性的。招娣之前在家里的镇上当过跑堂的、在码头卸货厂也干过、清理淤泥更不在话下,这些都是替代性很强的工程,力气活儿(和盼儿的能力相比,差距很大)。
因为跑堂积累过相关岗位能力,因为逃离得以认识老乡,因为老乡得以结缘半遮面,恰逢半遮面缺少跑堂,而招娣有,这个坑就填上了。
第三步就是盘活谋生资源了。剧中已经给出了招娣本人的发展前景了,她在返聘半遮面时说:你们三个人,一个是琵琶名手,不愁没生意;一个力气大,流氓来了不怕;一个聪明,肯定能赚钱。点出了三女互补性地强强联合,如果能带飞招娣,必是妥妥地跟着拿钱、躺着分钱。和招娣自己拼命攒钱作嫁妆,让自己有更多的话语权相呼应。 那什么时候,招娣完成新旧生存系统交替,做到了与原生的割席呢?
我觉得是盼儿将奴契还给招娣时。她的痛哭,一是不敢相信盼儿的举动,二是有可能自己挣扎了这么久,自由身来得太意外了,夙愿得偿,三是有更多对盼儿她们三个的感恩吧,毕竟,招娣从没说过自己的家庭情况,她们谁也没过问,而盼儿心照不宣地用妙招解决了她最后的束缚后,不但没有戳破,反是以共情的方式说出给她自己奴契的理由。

到此,资源已经盘活,谋生已有曙光,再之后就是情感线的明了和拉扯。招娣是明显的先谋生,再谋爱的人。从原生走到谋生,她走了很久,她与原生不断拉扯,与重生不断磨合。好在她完成逃离的同时,新的重生起点,已布满曙光。
再插一句,招娣和陈廉的关系缓和,我觉得正是她人生之路转折点的暗示。我分析招娣是一个典型的先谋生,再谋爱的人,因而只有谋生和储蓄能给她自由和安全感。女生,当自己能给的独立程度、安全感越强,越自由,可以选择一直单身,可以选择同频人,也可以非常有底气的在不愿意的时候离开。就像张好好一样,如夫人给了她自由身,但自己的储蓄足以令她底气十足,不受桎梧,就算离开,家底不会让她挨饿,才艺傍身不会让她坐吃山空。这不是现下女性的争取内容吗? 独立女性多么地重要,朋友们,有感觉到编剧对女性的鼓励了吗? 二、招娣的“伺机”

伺机,分为两大点:信息系统、能力存储系统和原生敏感系统。
(一)信息系统
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强,也就是说,她的信息搜索、整理和分析能力非常强。
我们来假设一下,作为一个底层的贫苦人民,按理说,是信息差的确定受害者,所接触的、掌握的信息、能获得信息的门路都是非常贫乏的。贫困的出身意味着没有有效指路人,更没有指路的前辈。但招娣在供认指使人时,竟然能准确的说出远远高于其圈层的人。
细想一下,富贵人家的陪房妈妈所在的圈层一定是富贵圈。
圈层是有壁的。
我们回归自己的生活想一下。如果不是工作所需,会定向收集翔实到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信息资源吗?就算是因为自己想要搜集,搜集信息的渠道能确保是有效而准确的吗?
不一定。我想了下,准确供认幕后主使的背后,可能是有两个支撑:
一是工作场所(信息资源池)。招娣对码头很熟,加上是女扮男装、手上有伤(不是在半遮面受伤的)、灰头土脸、衣衫破旧,有可能是做力气活儿的。水运航道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场所,码头自然也是一个苦差肥差并举的工作场所,接触的人、货、门道自然是倾向于高圈层。
二是招娣本人的信息消化系统(淘汰晋级机制)。第一步就是真假信息分辨,在这一步赢的话,那真是超越大部分人了,偏偏招娣确实在第一关就赢了。从回答可以看出,招娣判断幕后主使是富贵人家的陪房妈妈,是通过脚又肥又宽、布料不好、花色老气、有很大的马车能坐、能支使人这些外在条件判断,而不是“XXX给我说她是XXX”、“我之前见过这样打扮的XXX,所以她肯定也是”这种典型的自我判断,是自己接收信息后、经过筛选,将有效信息存储起来之后,在适当时机应用的表现。这得益于自身的信息消化系统。 再往深处想,就是这个隐藏主题支撑的,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切割”。我越来越觉得,“切割”和“逃离”是行为,同时也是招娣的毕生动力。这个动力,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强,使她打造了自己完整的“准备逃离”系统,不断增强随时离开的可能性:

(1)想要实现“切割”和“逃离”,必须要有基础信息作判断,以便伺机行动,这些信息是通往另外一个圈层的必修之路;
(2)完成“切割”和“逃离”的重要机遇,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正确、有效的信息基础上,做出了准确的方向判断,并在这个方向上抓住了机会。
这个能力同样在后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盼儿担忧顾千帆性命但对三娘他们守口如瓶时,招娣通过大街上到处都是皇城司的人在搜罗这一行为,判断“我寻思,可能是顾副使那里出了差子”、敏感地感知并判断盼儿借口算错账是等对象等等,这些在职场上,类比是决策基础和正确的决策方向了。
(二)能力存储系统和原生敏感系统 招娣的毕生动力产出的成果是: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原生带来的特质是典型而突出的。

一个是实心眼、脚踏实地。前面我推断她是干力气活的,是通过其灰头土脸的面貌。招娣和她“大哥”一起出场,但“大哥”的脸是非常干净的,衣服也是薄衣,应该与装卸工无关。而招娣衣服粗麻,非常厚实,脸上带灰。试工跑堂,及之后的工作表现来看,她是非常合格的,符合自我评价。 二是敏感(此处的敏感是一个褒义词)。敏感下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极其敏锐的察言观色、超强的学习能力。察言观色能力很强,给自己的定位很准,工作和生活中不掉队。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有:顾约好盼晚上接盼,盼用算错账,招娣以饿了的名义终止了“回家算”的拉扯、顾受重伤,给三娘分析,可能是顾那边出事儿了、知晓引章喜欢顾副使、和三娘去了引章那里之后,知晓引章投向沈如琢的原因是因为嫉妒(三娘都没察觉出来)、镜头中都是在干活儿的状态(就算爱情出现也是在工作场合)、卖珊瑚簪子时的犹豫、无论是盼儿还是三娘,在说出带有指令性语句时,招娣都能迅速接上并付诸行动等等等等。 三是敏感(此处是带有不足的后果)。算不上是缺点,我们来盘一下:招娣工作中及时汇报情况,由领导定夺、因感激而心甘情愿为盼儿她们洗衣服,报答、自扣工资以示惩罚,罚自己辜负了三娘的苦心,并接受教导、走上领头之位但稍有心虚,策略是和他们打成一片、面对爱情,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强的戒备,就算知道也不接受别人随意破坏自己的世界,直到三娘耐心教导,转化了身上的刺儿等等等等。正是这样的结合,让招娣在谋生领域站住脚的资本较足,该强的强,用更强掩饰弱点。

三、招娣的“重生”
招娣的重生,在剧中是未完待续的,剧的终点,是招娣的重生之路稳步上升的起点。当然了,招娣的局限也是有的,埋下了伏笔。
比如,接手一个大酒楼跑堂领班,是她没有接触过的规模,如何在下属中树立威信,获得信任是一;如何迅速熟悉大酒楼的业务、建立跑堂标准SOP、合理化此块支出和成本、确保部门为核心部门之一(以免被裁)是二;如何平衡大酒楼下的加班和接受的爱情是三;如何应对更大规模下的意外状况是四;如何以得体礼仪与不同身份的人交流是五;如何更新自己的有效圈子是六;如何做好之后的个人职业规划是七;如何学习管理等各种知识,以便在股东大会上有存在感是八;如何做好人才的选培是九;以及是否与原生家庭重新有交集等等等等众多局限带来的考验已然摆在她面前。

这些都是后话了,无论怎样,我们都已经感觉到了编剧笔下,女性的独立和自强。编剧笔下的人物,光环不大,都贴近正常,女性独立则天地皆宽,人一旦想要依靠别人,就有了软肋。
盼儿、顾千帆、三娘、引章、招娣、池衙内、杜夫子等都实现了成长,社会环境中的某个点也在变好。他们所有人,连带着努力的产出,都在结局落下了重重一笔,留有无限的遐想。虽然结局没有顾盼大婚,但正是“留白”的手法,给予无数读者、观影者续写更多结局的可能。我们可以续写他们在平行时空一直幸福快乐,也可以参照历史原型续写他们之后仍然面临坎坷,但剧终永远不意味着终点,而是更多的可能,只掌握在自己的脑海中:
你有怎样的观点,赋予他们怎样的意义,他们便有怎样的故事和结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永远的njjc 剧母的33520热度直接开除 (南国)
- 这样的“为你好”要不得!高慧被父亲和奶娘害惨了! (青苹侃书影)
- 永安楼|原来梦华录那个时候热度这么高 (GIFT)
- 梦华录真的很好看 顾盼生辉cp感很自然 (🖐🏽🖐🏻)
- 永安楼|求适合刘亦菲和陈晓的小说,我要代入他们两个的脸去看 (指南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