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学心得🥰|导师用了两个月教我们做回甲方
来自:虱目魚仔
看到组名一下子就想起本科上设计课的时候!
我本科是学建筑的,上课的重头便是两个月一节的设计课。我们上课的方式是Studio,一周两节,一共八周十六次课,每个同学轮流向老师汇报想法/方案和进展,老师每节课进行点评,最后一节课进行方案展示。此为背景。
总之由于老师掌握最后的打分权利,也一个人垄断了评价标准,每周还有固定的两次进度汇报和方向把控,老师便成了设计课上实质的甲方。总有人可以在设计课中潇洒抒发自己的设计风格,但也会有不少同学终日笼罩在老师的指导意见之下,跟着老师每节课的指导意见修改深化方向,兢兢业业。
我们每学期自己选设计课导师,总之我毕设前的最后一门设计课就是x老师教的。x老师是我们学院一届神人,上课风格捉摸不定。我们第一节课讲案例分析,x就批判我们乙气太重,乙里乙气深入骨髓。他的观点是,太乙的建筑师一定做不出好的方案,于是必须在设计课上训练大家甲起来。
x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课上不点评方案(案例),只让大家投票。如果投票过半,就认可,你所分享的案例确实是“有魅力的空间”。和老师泛泛的夸赞相比,同学们的用脚投票更加鲜明:第一节课的案例分享中,有人得了零票,也有人全票通过。全新的模式久违地引起了我对于设计课的兴趣,在当时的课程感想中,我这么记载当时的经历:
“通过观察前面同学的案例投票结果,我认为比起光怪陆离的网红空间,同学们更偏爱温暖的、接近人体尺度的舒适空间,便在设计课上临时将本来所准备的环球影城、舞美设计等场所替换为三个与自然紧密的元素,辅以个人的体验经历,来接受同学们的评价,标题名为:“一次语言与叙述的实验”。比起单纯地介绍空间,这确实是更让我感兴趣的议题:怎么样的叙述结构可以更好地吸引同学,争取选票。冒险的叙述方式也引起了争议:多人表示,由于雪、水、雨这类元素过于具有特质,只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的人群产生共鸣,不认为可以用个体经历来囊括空间的整体魅力。11名同学中,5人投票认为有魅力,并未过半,x老师让我回去好好反思。
于是,在第二节课的“创意家的诡计”中,我备选了5个创意方案,针对前面同学的反馈,在课上挑选了三个不同创意,分别为莫斯科奥运会上的吉祥物流泪、赛博朋克的艺术生成器、与台湾的动画历史节目,命名为“粗犷与细腻的蒙太奇”。我的思路是在呈现的方案中展现出最大的多元性,尽可能涵盖不同的领域,以争取多元人群的认同。在点评的结果中,来自俄罗斯的同学对俄罗斯粗犷的真诚颇感兴趣,擅长电子艺术的同学通过生成器联想到了w老师推荐过的《文化研究关键词》,方案获得11位同学全票通过,一时间,我敲锣打鼓,颇为自得,自以为多少掌握了一点上设计课的奥义。”
当然设计课从不会长久地停留在舒适区。第三节课后,评价方式被改变。大家友好的礼节性互投并取缔,转而是总额固定的投资大会,每人1000万,在11个方案中进行分配。我DNA一下子动了,主动提出成立保险公司为同学们提供服务,保费200万进行预收,如果到时候距离距离1000万的通过线差400万及以内,就予以补齐。但由于我的合同拟定的过于复杂,且由地下交易转为了公开信息,最终没能在投资大会中实现。但那是妙趣横生的经历:大家每个人有自己的席位卡,有精美的支票,我还积极地豪掷400万领投鸭女士,当第一大股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和“卷工作量”完全无关的设计课,同学们不会因为你的完成度更高就青睐你,但真正能够吸引投资的还是在于创意本身。
随后,“导演+演员”的表导演制度开始,每节课呈现自己的方案的同时,需要同步指导另一位同学的设计,为了激励大家,老师表示,对方的设计课成果也会影响自己的分数(当然只是说说而已)。对于习惯了听到修改意见埋头更改的乙方来说,改变无疑是耳目一新。上课时我只觉得有趣,现在想来,这其实是老师自愿地让渡了自己在设计课上的绝对权威,而把权力慷慨交予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让公众的意见成为评价的全部方式。因而,几次三番在课上提出“直播课堂”、“直播评图”也就不足为奇了——设计课不再是老师单方面输出,同学们进行修改的甲方与乙方的交谊舞,而是“乙里乙气”的退场,公众意见的重新崛起:只有抓住了人们的心态,掌握了流量密码与创意秘密,才能够生产出最好的创意。
我现在已经从本科毕业啦,建筑也不是我继续从事的学科。但想到当时的乙里乙气交谊舞大会还是会会心一笑,也很想念这一次设计课中的反叛。总之用当时的经历,给小组带来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吧!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歪,在吗?「甲方文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请您参与🌹 (river(春天版)
- 乙方求助🙏🏻|哪些行业是甲方啊 (不是momo)
- 乙学心得🥰|发现了很好用的重复法乙学 (晚安)
- 各位老师,打扰啦🌹您这边看看有没有空来参加我们的「乙学... (river(春天版)
- 乙文欣赏🌹|我是一个卑微的甲方 (鹰嘴芒不是芒)